无线通讯方法、系统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836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无线通讯方法、系统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通讯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是现代社会最普及的工具之一,人们利用移动终端可以实现无线通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实现无线通讯的原理大致为:移动终端1和移动终端2通过互联网络接入点接入互联网络,通过互联网络进行无线通讯,其中,移动终端1向移动终端2发送通讯信息时,先将通讯信息发送给互联网络接入点,互联网络接入点再将该通讯信息转发给移动终端2。

目前,能够为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络的互联网络接入点主要包括蜂窝基站、无线访问节点(wifiap)等。当移动终端处于蜂窝基站、无线访问节点的网络覆盖范围之外时,移动终端就失去了无线通讯功能,也就是说,现有的移动终端一旦与互联网络断开连接后,就不能进行无线通讯。而此时如果用户陷入困境需要紧急求助时,则无法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降低了获得救助的几率,同时救援人员也无法联系受困人员,降低了救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讯方法、系统和装置,旨在解决终端一旦与互联网络断开连接后就不能进行无线通讯的技术问题。

为达以上目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无线通讯方法,包括步骤:

第一终端生成通讯信息,在广播中继模式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所述通讯信息;

第二终端在所述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所述通讯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所述通讯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非蜂窝射频广播所述通讯信息,当检测到互联网 络可用时,通过所述互联网络向应急中心发送所述通讯信息。

还提出一种无线通讯方法,包括步骤:

生成通讯信息;

在广播中继模式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所述通讯信息。

还提出一种无线通讯方法,包括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其它终端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的通讯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通过所述非蜂窝射频广播所述通讯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所述非蜂窝射频广播所述通讯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当检测到互联网络可用时,通过所述互联网络向应急中心发送所述通讯信息。

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无线通讯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生成通讯信息,在广播中继模式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所述通讯信息;

第二终端,用于在所述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所述通讯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非蜂窝射频广播所述通讯信息,当检测到互联网络可用时,通过所述互联网络向应急中心发送所述通讯信息。

再一方面提出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包括:

信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通讯信息;

广播中继模块,用于在广播中继模式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所述通讯信息。

还提出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包括:

广播中继模块,用于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其它终端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的通讯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广播中继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非蜂窝射频广播所述通讯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当检测到互联网络可用时,通过所述互联网络向应急中心发送所述通讯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线通讯方法,通过在广播中继模式下利用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使得附近的终端在广播中继模式下能够接收到该通讯信息,从而在没有连接互联网络的情况下实现了无线通讯。采用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无需增加硬件也无需对终端进行改造,只需利用终端现有的硬件、软件和协议就能实现,实现方式简单,实现成本低,功耗低,有利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实现无线通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应用于第一终端的无线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应用于第二终端的无线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应用于第二终端的无线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讯方法进行紧急救援时的通讯示意图;

图9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讯方法进行紧急救援时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通讯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通讯系统的另一模块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应用于第一终端的无线通讯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应用于第二终端的无线通讯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无线通讯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互联网络,是指终端接入蜂窝基站、无线访问节点等互联网络接入点后所接入的网络,包括蜂窝网络(或称移动通信网络)、wifi网络等。其中,蜂窝网络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等,wifi网络包括2.4ghz、5ghz等频段的无线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中,广播中继模式,是指终端通过非蜂窝射频进行短距离点对点通信的模式。其中,非蜂窝射频是指由非蜂窝射频模块发射的射频,包括wifi射频模块发射的wifi射频、蓝牙(bluetooth)射频模块发射的蓝牙射频、zigbee射频模块发射的zigbee射频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启动或进入广播中继模式:

1)在终端中设置广播中继模式开关,用户可以手动开启或关闭终端的广播中继模式,以使终端进入或退出广播中继模式;

2)当检测到互联网络不可用时,终端检测是否开启了广播中继模式,当没有开启广播中继模式时,自动开启广播中继模式,当互联网络恢复连接时,自动退出广播中继模式或继续保持开启状态;

3)当检测到互联网络不可用时,终端检测是否开启了广播中继模式,当没有开启广播中继模式时,询问用户是否需要开启,当用户选择开启时,开启广播中继模式,当互联网络恢复连接时,自动退出广播中继模式或继续保持开启状态。

实施例一

参见图2,提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第一终端生成通讯信息。

具体的,当用户处于蜂窝网络、wifi网络等互联网络覆盖范围之外或携带的终端无法接入互联网络时,则可以启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讯方法来与外界联系。第一终端可以在进入广播中继模式后才生成通讯信息,也可以在进入广播中继模式前就生成通讯信息。

所述通讯信息可以是任意信息。以通讯信息为紧急求助信息为例,第一终端在生成通讯信息时,首先获取应急信息和终端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应急信息和位置信息生成通讯信息,即通讯信息是应急信息和位置信息打包后生成的信息。其中,获取应急信息,可以是接收用户实时输入的应急信息, 也可以是自动提取预置的应急信息;获取位置信息,可以是接收用户输入的位置信息,也可以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定位装置自动定位获取的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进入广播中继模式后,询问用户是否需要求助。当用户选择求助时,第一终端通过gps自动获取位置信息,并自动从本地存储中提取预定义的应急信息,然后将位置信息和应急信息进行打包生成通讯信息,此外,用户也可5以对自动生成的通讯信息进行修改和编辑。同时,第一终端实时或周期性的检测互联网络是否可用,以便在网络恢复时能及时恢复正常通信。

其中,应急信息至少包括求助内容(如至少包括救命、help或sos等内容),还可以包括求助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家庭地址、工作单位、身高、国籍、血型、应急联系人等。

s12、第一终端在广播中继模式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

第一终端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打开短距离通信网络,通过wifi射频、蓝牙射频、zigbee射频等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

可选地,第一终端可以定期广播一次通讯信息,即每隔一定时间广播一次,以提高第二终端获取通讯信息的几率。

s13、第二终端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通讯信息。

第二终端进入广播中继模式后,打开短距离通信网络,可以接收到附近的终端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的通讯信息。从而,第一终端在没有连接互联网络的情况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实现了无线通讯。

第二终端在接收到通讯信息后,可以发出提示信息,第二终端的用户可以查阅该通讯信息。当该通讯信息为紧急求助信息时,第二终端的用户则可以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如选择直接进行救助,或者选择向其他人寻求帮助。

此外,第二终端也可以像第一终端那样生成通讯信息,并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此时第一终端也可以接收到第二终端生成的通讯信息。从而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交互通讯。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应用于前述第一终端的无线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生成通讯信息。

s12、在广播中继模式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

从而实现了在没有连接互联网络的情况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向外界发布信息,实现无线通讯。

实施例二

参见图4,提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第一终端生成通讯信息。

s22、第一终端在广播中继模式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

s23、第二终端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通讯信息。

本实施例中,步骤s21-s23分别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1-s1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4、第二终端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

第二终端接收到通讯信息后,在广播中继模式下通过非蜂窝射频继续广播该通讯信息,扩大通讯信息的传播范围,进而扩大了第一终端的无线通讯范围,以使更多的终端接收到该通讯信息。

可选地,第二终端可以定期广播一次通讯信息,即每隔一定时间广播一次,以提高其它第二终端获取通讯信息的几率。

进一步地,第二终端在广播通讯信息前,还获取本终端的位置信息,并将本终端的位置信息附加到通讯信息中,随同通讯信息一起广播出去。从而,通过附加中继传输终端(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最终可据此查询信息传输轨迹,作为后续救援时的辅助参考信息,可以实现快速营救。

进一步地,第一个接收到通讯信息的第二终端,或者直接与第一终端(通讯信息发起终端)通信获取通讯信息的第二终端,在接收到通讯信息后,向第一终端反馈确认信息,以使第一终端的用户得知已与外界取得联系。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应用于前述第二终端的无线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3、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其它终端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的通讯信息。

s24、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

从而实现了在没有连接互联网络的情况下接收信息,同时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该信息,实现对信息的中继传输,扩大了无线通讯范围。

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步骤s24。

实施例三

参见图6,提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第一终端生成通讯信息。

s32、第一终端在广播中继模式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

s33、第二终端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通讯信息。

本实施例中,步骤s31-s33分别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1-s1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34、第二终端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判断互联网络是否可用,当互联网络可用时,执行步骤s35。

本步骤s34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s35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同时,第二终端实时或周期性的检测互联网络是否可用,以便在网络恢复时能及时恢复正常通信。

s35、第二终端通过互联网络向应急中心发送通讯信息。

一旦参与中继传输的任一第二终端检测到互联网络可用,恢复到正常通信时,立即通过互联网络向应急中心发送通讯信息。应急中心接收到通讯信息后,则根据通讯信息采取救助措施,大大提高了获救几率和救助效率。

例如,以应急中心为救援中心为例。救援中心接收到通讯信息后,将通讯信息进一步分发给消防、警察、医院等相关救援单位,如果现场有救援人员,这些信息可以直接传送到救援人员携带的移动设备中,可以迅速定位受困人员的位置,了解受困人员的信息,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提高救援效率。

此外,应急中心也可以是第一终端的用户自定义的联系对象或求助对象,通讯信息中可以包含应急中心的联系方式,第二终端根据该联系方式通过互联网络向应急中心发送通讯信息。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应用于前述第二终端的无线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3、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其它终端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的通讯信息。

s34、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判断互联网络是否可用,当互联网络可用时,执行步骤s35。

s35、通过互联网络向应急中心发送通讯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为发起终端,第二终端为中继传输终端。在一次无线中继通讯过程中,第一终端只有一个,但第二终端可能为一个,也可能 为间隔桥接的多个,第一终端在无法连接互联网络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终端的中继传输,将通讯信息发送给应急中心,实现与外界远程对象的无线中继通讯,极大的扩大了无线通讯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讯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

应用场景1:在发生地震/飓风等地质灾害的情况下,蜂窝网络基站/无线访问节点损毁,移动终端无法接入互联网络进行正常通信,陷入困境的用户启动移动终端的广播中继模式,通过非蜂窝射频向外发送通讯信息进行求救,提高获救几率和救援效率。

应用场景2:在无网络覆盖的边远地区,旅游遇险的受困人员启动动移动终端的广播中继模式,通过非蜂窝射频向外发送通讯信息求助,从附近通过的路人或者搜救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到通讯信息,提高获救几率和救援效率。

应用场景3:在地下室、隧道等无蜂窝网络信号的区域,遇险人员启动移动终端的广播中继模式,通过非蜂窝射频向外发送通讯信息求助,从附近通过的路人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到通讯信息,可以及时报警或者提供援助。

如图8、图9所示,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讯方法进行紧急救援的实施例。其中,移动终端1为发起求助请求的第一终端,移动终端2-n为进行中继传输的第二终端,救援中心为提供紧急救助的应急中心,互联网络接入点为终端设备提供互联网络接口。具体的救援过程为:

受困人员的移动终端1无法连接互联网络,进入广播中继模式,生成通讯信息,并通过非蜂窝射频定期广播通讯信息;移动终端2也无法连接互联网络,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到通讯信息,并继续通过非蜂窝射频定期广播该通讯信息,同时向移动终端1返回确认信息;……最终通讯信息传递到移动终端n,移动终端n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到通讯信息并广播后,检测到互联网络而恢复正常通信,则立即通过互联网络将通讯信息传输给互联网络接入点(如蜂窝基站、无线访问节点等);互联网络接入点通过互联网络将通讯信息转发给救援中心;救援中心通过互联网络将通讯信息传输给救援人员;救援人员根据通讯信息迅速定位移动终端1的位置,与移动终端1进行消息确认,最终救出受困人员。

从而,受困人员即使在互联网络覆盖范围外,也能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讯,最终获得救助;同时,及时受困人员在互联网络覆盖范围外,救援 中心也能与受困人员进行通讯,迅速定位受困人员,提高了救援效率。

实施例四

参见图10,提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通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其中:

第一终端100:用于生成通讯信息,在广播中继模式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

第一终端100可以在进入广播中继模式后才生成通讯信息,也可以在进入广播中继模式前就生成通讯信息。

所述通讯信息可以是任意信息。当通讯信息为紧急求助信息时,第一终端100首先获取应急信息和终端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应急信息和位置信息生成通讯信息,即通讯信息是应急信息和位置信息打包后生成的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0进入广播中继模式后,询问用户是否需要求助。当用户选择求助时,第一终端100通过gps自动获取位置信息,并自动从本地存储中提取预定义的应急信息,然后将位置信息和应急信息进行打包生成通讯信息,此外,用户也可以对自动生成的通讯信息进行修改和编辑。同时,第一终端100实时或周期性的检测互联网络是否可用,以便在网络恢复时能及时恢复正常通信。

可选地,第一终端100可以定期广播一次通讯信息,即每隔一定时间广播一次,以提高第二终端200获取通讯信息的几率。

第二终端200:用于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通讯信息。

从而,第一终端100在没有连接互联网络的情况下,通过非蜂窝射频与外界取得了联系,实现了无线通讯。

此外,第二终端200也可以像第一终端100那样生成通讯信息,并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此时第一终端100也可以接收到第二终端200生成的通讯信息。从而实现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的交互通讯。

进一步地,第二终端200还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以使其它的第二终端200接收到该通讯信息。从而扩大了通讯信息的传播范围,扩大了第一终端100的无线通讯范围。

可选地,第二终端200可以定期广播一次通讯信息,即每隔一定时间广播一次,以提高其它第二终端200获取通讯信息的几率。

进一步地,第二终端200在广播通讯信息前,还获取本终端的位置信息, 并将本终端的位置信息附加到通讯信息中,随同通讯信息一起广播出去。从而,通过附加中继传输终端(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最终可据此查询信息传输轨迹,作为后续救援时的辅助参考信息,可以实现快速营救。

进一步地,第一个接收到通讯信息的第二终端200,或者直接与第一终端100(通讯信息发起终端)通信获取通讯信息的第二终端200,在接收到通讯信息后,向第一终端100反馈确认信息,以使第一终端100的用户得知已与外界取得联系。

进一步地,第二终端200检测到互联网络可用时,通过互联网络向应急中心发送通讯信息,进一步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从而使得没有连接互联网络的第一终端100实现了与外界远程对象的无线中继通讯,极大的扩大了第一终端100的无线通讯范围。

第二终端200可能为一个,也可能为两个、三个甚至多个。如图11所示,为具有多个第二终端200的无线通讯系统的实施例。

可选地,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为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

可选地,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也可以是不具备蜂窝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只要具有通过非蜂窝射频进行短距离通信的功能即可。

实施例五

参见图12,提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应用于前述第一终端的无线通讯装置,包括信息生成模块310和广播中继模块320,其中:

信息生成模块310:用于生成通讯信息,并将生成的通讯信息传送给广播中继模块。

信息生成模块310可以在终端进入广播中继模式后才生成通讯信息,也可以在终端进入广播中继模式前就生成通讯信息。

通讯信息可以是任意信息。可选地,当通讯信息为紧急求助信息时,信息生成模块310在生成通讯信息时,首先获取应急信息和终端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应急信息和位置信息生成通讯信息,即通讯信息是应急信息和位置信息打包后生成的信息。其中,获取应急信息,可以是接收用户实时输入的应急信息,也可以是自动提取预置的应急信息;获取位置信息,可以是接收用户输入的位置信息,也可以是通过gps等定位装置自动定位获取的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进入广播中继模式后,信息生成模块310询问用户是否需要求助。当用户选择求助时,信息生成模块310通过gps自动获取位置信息,并自动从本地存储中提取预定义的应急信息,然后将位置信息和应急信息进行打包生成通讯信息,进一步地,信息生成模块310也可以允许用户对自动生成的通讯信息进行修改和编辑。

广播中继模块320:用于在广播中继模式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通讯信息。

可选地,广播中继模块320可以定期广播一次通讯信息,即每隔一定时间广播一次,以提高其它终端获取通讯信息的几率。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讯装置,实现了在没有连接互联网络的情况下,通过非蜂窝射频向外界发布信息,实现了无线通讯。

参见图13,提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应用于前述第二终端的无线通讯装置,包括广播中继模块320,该广播中继模块320用于: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其它终端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的通讯信息。从而实现了在没有连接互联网络的情况下接收信息,进行无线通讯。

进一步地,广播中继模块320接收到通讯信息后,还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该通讯信息。从而实现了对信息的中继传输,扩大了无线通讯范围。

可选地,广播中继模块320可以定期广播一次通讯信息,即每隔一定时间广播一次,以提高其它终端获取通讯信息的几率。

进一步地,广播中继模块320在广播通讯信息前,还获取本终端的位置信息,并将本终端的位置信息附加到通讯信息中,随同通讯信息一起广播出去。从而,通过附加中继传输终端(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最终可据此查询信息传输轨迹,作为后续救援时的辅助参考信息,可以实现快速营救。

进一步地,当本终端为第一个接收到通讯信息的终端,或者为直接与通讯信息发起终端通信获取通讯信息的终端时,在接收到通讯信息后,广播中继模块320向通讯信息发起终端反馈确认信息,以使通讯信息发起终端的用户得知已与外界取得联系。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330,同时广播中继模块320还将通讯信息发送给通信模块330。该通信模块330用于:当检测到互联网络可用时,通过互联网络向应急中心发送该通讯信息,进一步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从而使得没有连接互联网络的通讯信息发起终端实现了与外界远程对象的无 线中继通讯,极大的扩大了通讯信息发起终端的无线通讯范围。

通信模块330实时或周期性的检测互联网络是否可用,当检测到互联网络可用时,及时恢复正常通信,并通过互联网络向应急中心发送通讯信息。

参见图14,提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无线通讯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该终端既可以作为通讯信息发起终端,也可以作为通讯信息接收终端和中继传输终端。所述装置包括信息生成模块310、广播中继模块320和通信模块330,其中:

信息生成模块310:用于当终端作为通讯信息发起终端时,生成通讯信息,并将通讯信息传送给广播中继模块320。

广播中继模块320:用于在广播中继模式下接收通讯信息,并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该通讯信息。

当终端作为通讯信息发起终端时,广播中继模块320接收的是信息生成模块310发送的通讯信息;当终端作为中继传输终端时,广播中继模块320接收的是其它终端通过非蜂窝射频广播的通讯信息。同时,广播中继模块320还将通讯信息传送给通信模块330。

可选地,广播中继模块320可以定期广播一次通讯信息,即每隔一定时间广播一次,以提高其它终端获取通讯信息的几率。

通信模块330:用于实时的或周期性的检测互联网络,当检测到互联网络可用时,通过互联网络向应急中心发送该通讯信息。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讯装置,既可以应用于通讯信息发起终端,在没有连接互联网络的情况向外界发布信息,实现无线通讯;又可以应用于通讯信息接收终端和中继传输终端,在没有连接互联网络的情况下接收信息,并可以对该信息进行中继传输扩大无线通讯范围,当接入互联网络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将该信息发送给应急中心,进一步扩大了无线通讯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讯装置与无线通讯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且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装置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 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发明,比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而得到又一实施例。凡在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