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8734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像硬拷贝复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调幅挂网算法是一种特殊的“聚集点有序抖动算法(clustereddotordereddithering)”,应用于图像的硬拷贝设备(如激光打印机,电子印刷制版设备等),通过调幅挂网可以把记录介质上的着色点聚合成特定的形状(如圆形、方形等),并通过控制这些形状的面积,产生所需的图象密度,达到复制密度连续变化的图像的目的。

调幅挂网算法所产生的聚合形状,称为网点或调幅网点。调幅网点在记录介质上产生的网点通常是沿特定方向(如0/90度、45/135度、15/105度、75/165度)等间距正交排列的。其中,网点排列的疏密程度是固定的,它可以用在正交方向上每英寸的网点数(lpi)来衡量,称为网点频率(frequency),网点的排列方向则称为网角(screenangle)。在生成调幅网点的时候,通常使用阈值(thresholding)运算的方法。如果要在二值硬拷贝设备的记录介质上复制一幅连续调图象的挂网图,通常要对记录介质上的每一染色点位置进行遍历,以确定是否对此位置进行染色。当使用阈值运算的方法时,使用一个u×v的阈值矩阵t,把染色位置对应的图像像素的亮度值(intensity)和阈值矩阵里的某个元素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此位置是否被染色。

在网点生成过程中,阈值矩阵中的多个网点数据的生成大多是采用单队列方式,即将每个网点内部的数据进行排序,排序后存放在一个队列中,并按顺序存储,同时记录每个数据对应阈值矩阵内的坐标位置,在最终生成阈值矩阵回填数据时,将多个队列中的数据回填到矩阵中,最终生成网点阈值矩阵。在网点的实际应用中,往往要求黑色网点(密度比较低时的 网点形状)和白色网点(密度比较低时的网点形状)的形状和变化规律完全一致,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单队列方式中,对网点函数的求值只是相对于以“黑”点的中心,尽管网点函数的定义也包含了白点区域的变化规律,但难于保证白点区域的变化规律完全和“黑”点一致。因此,造成网点随着层次变化过程中,在黑白交界处容易造成过度不平滑,难于满足黑色网点与白色网点形状和变化规律完全一致的效果,导致成像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和装置,在现有基于单队列阈值矩阵网点生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单个网点区域二分技术,将网点按几何形状对称二分,采用双队列存储处理,形成形状相等且完全对称的黑网点和白网点,从而解决了因单队列生成的几何网点变化不对称现象,解决了阈值矩阵内多个网点变化的同步协调的痼疾,极大提升了基于阈值矩阵理论生成网点的质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规则,对用于生成网点的阈值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划分后的若干第一网点区域,每一个所述第一网点区域对应所述阈值矩阵t中的一个子矩阵;记录所述每个第一网点区域在所述阈值矩阵t中的位置;

确定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并将相邻四个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相连,形成第二网点区域;

确定每个像素点与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间距;确定每个像素点与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间距;

根据所述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大小关系,确定每个所述像素点与所述第一网点区域或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归属关系;

对归属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一网点队列;

对归属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二网点队列;

将所述第一网点队列与所述第二网点队列内的数值回填入所述阈值矩阵t中,生成与所述阈值矩阵t对应的双队列半色调网点。

可选的,所述阈值矩阵为横向与纵向数据项个数相等的正方形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点区域为黑点区域,则所述第二网点区域为白点区 域;或者,所述第一网点区域为白点区域,则所述第二网点区域为黑点区域。

可选的,所述对归属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一网点队列,以及所述对归属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二网点队列,包括:

对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设定第一初始数值;根据归属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与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对所述归属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赋予第一队列数值;所述第一队列数值的大小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的由小到大,从所述第一初始数值开始定步长升序排列或定步长降序排列,形成所述第一网点队列;

对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设定第二初始数值;根据归属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与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距离,对所述归属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赋予第二队列数值;所述第二队列数值的大小根据所述第二距离的由小到大,从所述第二初始数值开始定步长升序排列或定步长降序排列,形成所述第二网点队列;

其中,所述第一队列数值中、所述第二队列数值中、所述第一队列数值与所述第二队列数值中、均不存在相等的数值;若所述第一网点队列为从所述第一初始数值开始升序排列,则所述第二网点队列为从所述第二初始数值开始降序排列;若所述第一网点队列为从所述第一初始数值开始降序排列,则所述第二网点队列为从所述第二初始数值开始升序排列。

可选的,所述第一队列数值中的最大数值与所述第二队列数值的最小数值之间的间隔为所述定步长;或者,所述第二队列数值中的最大数值与所述第一队列数值的最小数值之间的间隔为所述定步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装置,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规则,对用于生成网点的阈值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划分后的若干第一网点区域,每一个所述第一网点区域对应所述阈值矩阵t中的一个子矩阵;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每个第一网点区域在所述阈值矩阵t中的位置;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并将相邻四个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相连,形成第二网点区域;确定每个像素点与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间距;确定每个像素点与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 点之间的第二间距;根据所述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大小关系,确定每个所述像素点与所述第一网点区域或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归属关系;

排序模块,用于对归属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一网点队列;对归属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二网点队列;

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网点队列与所述第二网点队列内的数值回填入所述阈值矩阵t中,生成与所述阈值矩阵t对应的双队列半色调网点。

可选的,所述阈值矩阵为横向与纵向数据项个数相等的正方形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点区域为黑点区域,则所述第二网点区域为白点区域;或者,所述第一网点区域为白点区域,则所述第二网点区域为黑点区域。

可选的,所述排序模块包括:

设定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设定第一初始数值;

赋值子模块,用于根据归属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与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对所述归属所述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赋予第一队列数值;所述第一队列数值的大小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的由小到大,从所述第一初始数值开始定步长升序排列或定步长降序排列,形成所述第一网点队列;

所述设定子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设定第二初始数值;

所述赋值子模块,还用于根据归属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与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距离,对所述归属所述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赋予第二队列数值;所述第二队列数值的大小根据所述第二距离的由小到大,从所述第二初始数值开始定步长升序排列或定步长降序排列,形成所述第二网点队列;

其中,所述第一队列数值中、所述第二队列数值中、所述第一队列数值与所述第二队列数值中、均不存在相等的数值;若所述第一网点队列为从所述第一初始数值开始升序排列,则所述第二网点队列为从所述第二初始数值开始降序排列;若所述第一网点队列为从所述第一初始数值开始降序排列,则所述第二网点队列为从所述第二初始数值开始升序排列。

可选的,所述第一队列数值中的最大数值与所述第二队列数值的最小数 值之间的间隔为所述定步长;或者,所述第二队列数值中的最大数值与所述第一队列数值的最小数值之间的间隔为所述定步长。

本发明提供的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预设规则,对用于生成网点的阈值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划分后的若干第一网点区域,其中,每一个第一网点区域对应阈值矩阵中的一个子矩阵;记录每个第一网点区域在阈值矩阵t中的位置;确定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并将相邻四个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相连,形成第二网点区域;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间距;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间距;根据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大小关系,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或第二网点区域的归属关系;对归属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一网点队列;对归属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二网点队列;将第一网点队列与第二网点队列内的数值回填入阈值矩阵t中,生成与阈值矩阵t对应的双队列半色调网点。从而采用上述单个网点区域二分技术,将网点按几何形状对称二分,并采用双队列存储处理,形成形状相等且完全对称的黑网点和白网点,从而解决了因单队列生成的几何网点变化不对称现象,解决了阈值矩阵内多个网点变化的同步协调的痼疾,极大提升了基于阈值矩阵理论生成网点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2b为本发明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的黑白网点区域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的网点黑白双队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中,相似或相同的元件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首先,本发明是基于调幅挂网算法,该算法是一种特殊的“聚集点有序抖动算法(clustereddotordereddithering)”,它应用于图像的硬拷贝设备(如:激光打印机,电子印刷制版设备),把其记录介质上的着色点聚合成特定的形状(如:圆形、方形)。通过控制这些形状的面积,产生所需的图象密度,达到复制密度连续变化的图象的目的。调幅挂网算法产生的聚合形状,称为网点(或调幅网点)。调幅网点在记录介质上产生的网点是沿特定方向(如:0/90度、45/135度、15/105度、75/165度)等间距正交排列的。由于网点的排列的疏密程度是固定的,它可以用在正交方向上每英寸的网点数(lpi)来衡量,称为网点频率(frequency)。而网点的排列方向则称为网角(screenangle)。在生成调幅网点的时候,通常使用阈值运算的方法(thresholding)。如果要在二值硬拷贝设备的记录介质上复制一幅连续调图象的挂网图,通常要对记录介质上的每一染色点位置进行遍历,以确定是否对此位置进行染色。当使用阈值运算的方法时,使用一个u×v的阈值矩阵t,把染色位置对应的图像像素的亮度值(intensity)和阈值矩阵里的某个元素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此位置是否被染色。在网点生成过程中,阈值矩阵中的多个网点数据的生成大多是采用单队列方式,即将每个网点内部的数据进行排序后,存放在一个队列中,并按顺序存储,同时记录每个数据对应阈值矩阵内的坐标位置,在最终生成阈值矩阵回填数据时,将多个队列中的数据回填到矩阵中,最终生成网点阈值矩阵。

在网点的实际应用中,往往要求黑色网点(密度比较低时的网点形状)和白色网点(密度比较低时的网点形状)的形状和变化规律完全一致,用上述单队列来的机制来产生网点形状比较难于满足以上要求。因为单队列的网点函数的求值只是相对于“黑”点的中心,这样尽管网点函数的定义也包含了白点区域的变化规律,但难于保证白点区域的变化规律完全和“黑”点一致。从而会造成网点随着层次变化过程中,在黑白交界处容易造成过度不平滑,而带来质量问题。

以下将具体介绍一种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在原有单队列阈值矩阵网点生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了单个网点区域二分技术,将网点按几何形状对称二分后,运用独有的双队列控制机制,将单个网点数据排列进行有效管理,并采用双队列无缝搭接技术将网点完整还原。从而可以解决因单队列 生成的几何网点变化不对称现象,同时解决阈值矩阵内多个网点变化的同步协调的痼疾,极大提升了基于阈值矩阵理论生成网点的质量。

图1为本发明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预设规则,对用于生成网点的阈值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划分后的若干第一网点区域。

其中,每一个第一网点区域对应阈值矩阵中的一个子矩阵。

步骤102、记录每个第一网点区域在阈值矩阵中的位置。

步骤103、确定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并将相邻四个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相连,形成第二网点区域。

步骤104、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间距。

步骤105、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间距。

步骤106、根据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大小关系,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或第二网点区域的归属关系。

步骤107、对归属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一网点队列。

步骤108、对归属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二网点队列。

步骤109、将第一网点队列与第二网点队列内的数值回填入阈值矩阵t中,生成与阈值矩阵对应的双队列半色调网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通过根据预设规则,对用于生成网点的阈值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划分后的若干第一网点区域,其中,每一个第一网点区域对应阈值矩阵中的一个子矩阵;记录每个第一网点区域在阈值矩阵t中的位置;确定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并将相邻四个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相连,形成第二网点区域;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间距;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间距;根据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大小关系,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或第二网点区域的归属关系;对归属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一网点队列;对归属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二网点队列;将第一网点队列与第二网点队列内的数值回填入阈值矩 阵t中,生成与阈值矩阵t对应的双队列半色调网点。从而采用上述单个网点区域二分技术,将网点按几何形状对称二分,并采用双队列存储处理,形成形状相等且完全对称的黑网点和白网点,从而解决了因单队列生成的几何网点变化不对称现象,解决了阈值矩阵内多个网点变化的同步协调的痼疾,极大提升了基于阈值矩阵理论生成网点的质量。

图2a为本发明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a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根据预设规则,对用于生成网点的阈值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划分后的若干第一网点区域。

步骤202、记录每个第一网点区域在阈值矩阵中的位置。

其中,每一个第一网点区域对应阈值矩阵中的一个子矩阵。阈值矩阵为横向与纵向数据项个数相等的正方形矩阵。

具体的,给定网点生成阈值矩阵t,该阈值矩阵的横向与纵向的数据项个数相等,也就是说阈值矩阵为正方形矩阵,在阈值矩阵t内,按照一定的规则,将矩阵内的数据项划分为多个小正方形子矩阵,这些进行区域划分后形成的若干第一网点区域可以称其为网点黑点(或白点)区域(参考图2b所示的黑白网点区域示意图),以下以第一网点区域为网点黑点区域为例进行说明,区域划分的预设规则要求如下:

首先,每个小正方形子矩阵的宽高需尽量保证相等,即使不相等,其宽高误差也需控制在1。其次,每个小正方形子矩阵在阈值矩阵t中的排列方式需按照顺序存放,其中存放可以按任意角度方向进行排列,通常可按照水平方向顺序排列,记录下每个第一网点区域在阈值矩阵中的位置。

步骤203、确定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并将相邻四个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相连,形成第二网点区域。

其中,第一网点区域为黑点区域,则第二网点区域为白点区域;或者,第一网点区域为白点区域,则第二网点区域为黑点区域。以下以第一网点区域为黑点区域,第二网点区域为白点区域进行说明。

具体的,在阈值矩阵t内的各个网点黑点区域(第一网点区域)中,将中心点设置在正方形几何中心点,并将所有相邻四个黑点区域的中心点连接成新的一个正方形矩阵,称之为网点白点计算区域,也就是第二网点区域。 网点白点计算区域的中心点实际上是相邻网点黑点区域相交点。实际上,真正的网点白点区域应该是由黑点区域正交划分为四小块区域后拼装而成的,由于四个小块区域分别属于周围四个网点白点计算区域,因此在实际组织数据时,由于几何对称性,引入了白点计算区域,也就是以第一网点区域与第二网点区域进行计算与说明。

步骤204、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间距。

步骤205、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间距。

步骤206、根据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大小关系,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或第二网点区域的归属关系。

步骤207、对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设定第一初始数值;根据归属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对归属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赋予第一队列数值。

其中,第一队列数值的大小根据第一距离的由小到大,从第一初始数值开始定步长升序排列或定步长降序排列,形成第一网点队列。

步骤208、对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设定第二初始数值;根据归属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与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距离,对归属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赋予第二队列数值。

其中,第二队列数值的大小根据第二距离的由小到大,从第二初始数值开始定步长升序排列或定步长降序排列,形成第二网点队列。

其中,第一队列数值中、第二队列数值中、第一队列数值与第二队列数值中、均不存在相等的数值;若第一网点队列为从第一初始数值开始升序排列,则第二网点队列为从第二初始数值开始降序排列;若第一网点队列为从第一初始数值开始降序排列,则第二网点队列为从第二初始数值开始升序排列。

其中,定步长的步长大小为:第一队列数值中的最大数值与第二队列数值的最小数值之间的间隔为定步长;或者,第二队列数值中的最大数值与第一队列数值的最小数值之间的间隔为定步长。

具体的,设置两组队列:黑点队列组和白点队列组。其中黑点队列组对应上述步骤划分好的所有网点黑点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黑点队列;白点队列组对应上述步骤划分好的所有网点白点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白点队 列。不论网点黑点区域还是白点区域,其内部数据排列方式可以按照如下规则进行排序和存放到黑点、白点队列中(以下仅为示例,具体规则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自行确定):

(1)区域内的点数值由0(初始数值)开始,按加1(定步长)顺序递增或递减,以下以递增为例进行说明;

(2)区域内的点排列围绕区域中心点,假设中心点值为0,距离中心点最近的点为1,其次为2,依次类推,距离相等的点可任意按照一定顺序递增。

(3)网点黑、白区域内相交部分的数据中,根据其距离黑区域中心点和白区域中心点距离的远近,决定将该数据放入哪个队列中。

(4)黑、白队列中,存放各个区域数据按照数值大小排序,可以按照数值越小的排在最前,以此类推。

为了有效区分黑、白两个队列,可以把白队列组的各个队列中的数据顺序逆转,即逆转前,队头数值是0,队尾数值是此队列的长度。逆转时,用系统能表达的最大整数65535去减每一个键值后得到新的白队列。

把所有白队列里的数值再减去一个固定值p,以使黑队列里的最大键值恰好比白队列里的最小键值小1。该规则仅为示例,并非对本发明方法的限制,固定值p的数值,以及区分白队列与黑队列的算法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计算需要设定。

为达到黑队列里的最大键值恰好比白队列里的最小键值小1这一目标,假定所有“黑”队列的最大键值为mb,所有“白”队列里的最小键值为mw,则:p=mw-mb-1;黑白队列如图2c网点黑白双队列示意图所示。

步骤209、将第一网点队列与第二网点队列内的数值回填入阈值矩阵t中,生成与阈值矩阵对应的双队列半色调网点。

具体的,根据上述步骤形成第一网点队列(黑队列)与第二网点队列(白队列)后,把黑、白队列里的数值从队头开始,轮流按其存储的矩阵作标转储回阈值矩阵t里,直到阈值矩阵t被填满为止。由于从队列里取值向阈值矩阵回填的过程是轮流进行的(犹如下围棋一般),所以当黑、白队列里的元素在向阈值矩阵回填的过程中在阈值矩阵里相遇时,相遇的边沿就形成了50%时网点的形状,而且黑网点和白网点的形状是相等和完全对称的,从而生成与阈值矩阵对应的双队列半色调网点。

图3为本发明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包括:

划分模块1,用于根据预设规则,对用于生成网点的阈值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划分后的若干第一网点区域,每一个第一网点区域对应阈值矩阵中的一个子矩阵;

记录模块2,用于记录每个第一网点区域在阈值矩阵中的位置;

确定模块3,用于确定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并将相邻四个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相连,形成第二网点区域;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间距;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间距;根据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大小关系,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或第二网点区域的归属关系;

排序模块4,用于对归属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一网点队列;对归属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二网点队列;

生成模块5,用于将第一网点队列与第二网点队列内的数值回填入阈值矩阵中,生成与阈值矩阵对应的双队列半色调网点。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装置,通过根据预设规则,对用于生成网点的阈值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划分后的若干第一网点区域,其中,每一个第一网点区域对应阈值矩阵中的一个子矩阵;记录每个第一网点区域在阈值矩阵t中的位置;确定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并将相邻四个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相连,形成第二网点区域;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间距;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间距;根据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大小关系,确定每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或第二网点区域的归属关系;对归属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一网点队列;对归属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进行排序,形成第二网点队列;将第一网点队列与第二网点队列内的数值回填入阈值矩阵t中,生成与阈值矩阵t对应的双队列半色调网点。从而采用上述单个网点区域二分技术,将网点按几何形状对称二分,并采用双队列存储处理,形 成形状相等且完全对称的黑网点和白网点,从而解决了因单队列生成的几何网点变化不对称现象,解决了阈值矩阵内多个网点变化的同步协调的痼疾,极大提升了基于阈值矩阵理论生成网点的质量。

图4为本发明双队列半色调网点生成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装置在图3所示装置的基础上,

可选的,阈值矩阵为横向与纵向数据项个数相等的正方形矩阵。

可选的,第一网点区域为黑点区域,则第二网点区域为白点区域;或者,第一网点区域为白点区域,则第二网点区域为黑点区域。

可选的,排序模块4包括:

设定子模块41,用于对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设定第一初始数值;

赋值子模块42,用于根据归属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与第一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对归属第一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赋予第一队列数值;第一队列数值的大小根据第一距离的由小到大,从第一初始数值开始定步长升序排列或定步长降序排列,形成第一网点队列;

设定子模块41,还用于对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设定第二初始数值;

赋值子模块42,还用于根据归属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与第二网点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距离,对归属第二网点区域的各个像素点赋予第二队列数值;第二队列数值的大小根据第二距离的由小到大,从第二初始数值开始定步长升序排列或定步长降序排列,形成第二网点队列;

其中,第一队列数值中、第二队列数值中、第一队列数值与第二队列数值中、均不存在相等的数值;若第一网点队列为从第一初始数值开始升序排列,则第二网点队列为从第二初始数值开始降序排列;若第一网点队列为从第一初始数值开始降序排列,则第二网点队列为从第二初始数值开始升序排列。

可选的,第一队列数值中的最大数值与第二队列数值的最小数值之间的间隔为定步长;或者,第二队列数值中的最大数值与第一队列数值的最小数值之间的间隔为定步长。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2a所示方法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 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