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多功能体感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128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多功能体感遥控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多功能体感遥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其中,大多数的家用电器都有各自不同的遥控器,人们常常为了控制某台电器而到处寻找其对应的遥控器,这样,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多功能遥控器的设计方案:该遥控器可以通过自学习而拥有对多台电器的遥控功能,即省时、又省力,从而使人们免除同时面对功能众多遥控器的烦恼。遥控器是一种用来远控机械的装置。现代的遥控器,主要是由集成电路电板和用来产生不同讯息的按钮所组成。而客车门遥控器是采用最新技术编码解码,以闪断方式控制门泵电磁阀以达到开关自动门的目的。用于客车遥控开、关车门,避免驾驶员每次都需要上车开门的烦恼。遥控器的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多功能体感遥控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多功能体感遥控器,包括外壳和电路元件,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显示屏、控制按键、功能灯和麦克风孔,所述外壳与控制按键的连接处设置有防尘条,所述电路元件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电路元件包括电路板和声电传感器,所述声电传感器与麦克风孔连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通过外壳上的导轨进行滑动。

优选的,所述防尘盖上设置有手势模块,所述手势模块包括手势芯片、手势感应器和摄像头,所述手势芯片与手势感应器和摄影头通过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势感应器上设置有红外LED灯。

优选的, 所述外壳的底侧设置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挂环。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表面设有防滑颗粒。

优选的,所述防尘盖的端部设有卡扣,所述外壳在对应位置设有卡槽。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的一种电子多功能体感遥控器,所述防尘盖上设置有手势模块,通过摄像头和手势传感器辨认使用者手势的变化,将影像转换成相对的移动数据资料输给手势芯片,从而对电视机进行操作,所述手势感应器上设置有红外LED灯,可以保证手势传感器在低光照度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所述外壳的底侧设置有缓冲垫,可以在遥控器跌落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挂环,可以在闲置时将其挂起,节省空间,该电视机控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电子多功能体感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电子多功能体感遥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缓冲垫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显示屏、3-控制按键、4-功能灯、5-麦克风孔、6-防尘条、7-电路板、8-声电传感器、9-防尘盖、10-导轨、11-手势芯片、12-手势感应器、13-摄像头、14-红外LED灯、15-缓冲垫、16-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出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电子多功能体感遥控器,包括外壳1和电路元件,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显示屏2、控制按键3、功能灯4和麦克风孔5,所述外壳1与控制按键3的连接处设置有防尘条6,所述电路元件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所述电路元件包括电路板7和声电传感器8,所述声电传感器8与麦克风孔5连接,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防尘盖9,所述防尘盖9通过外壳1上的导轨10进行滑动。

此外,如图2、3和4所示,所述防尘盖9上设置有手势模块,所述手势模块包括手势芯片11、手势感应器12和摄像头13,所述手势芯片11与手势感应器12和摄影头13通过电路连接,所述手势感应器12上设置有红外LED灯14, 所述外壳1的底侧设置有缓冲垫15,所述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挂环16。

所述外壳的表面设有防滑颗粒,所述防尘盖的端部设有卡扣,所述外壳在对应位置设有卡槽,设有防滑颗粒,便于操作,防尘盖方便使用,卡扣相对于卡槽可拆卸连接。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多功能体感遥控器,所述防尘盖上设置有手势模块,通过摄像头和手势传感器辨认使用者手势的变化,将影像转换成相对的移动数据资料输给手势芯片,从而对电视机进行操作,所述手势感应器上设置有红外LED灯,可以保证手势传感器在低光照度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所述外壳的底侧设置有缓冲垫,可以在遥控器跌落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挂环,可以在闲置时将其挂起,节省空间,该电视机控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