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500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音箱是整个音响系统的终端,是音响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把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并把它辐射到空间去。随着影音技术的发展,音源产品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针对不同的用户、不同的使用环境而出现了分体式、组合式、台式、便携式等多种类型。

便携式音箱可以随身携带,不需要长长的音频线,可以通过外接电源或者内置锂电池、外置锂电池的方式进行运作。鉴于其功能强大、功耗很低的特点,便携式音箱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并且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大多数的这些音箱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多功能的音箱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并且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众多音箱企业纷纷推出各类多功能音箱,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然而如今市场上的多功能音箱产品在扬声控制单元上却还有待提高,无法针对性的进行调节和控制,无法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而且音箱一般含有很多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安装在金属安装板上,安装板要求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同时也要有耐磨、易导热的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控制效果好、力学性能高、耐磨、易导热的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包括:

安装板,固设在音箱内,在安装板上安装有主扬声器、次扬声器以及倒相管,所述次扬声器、倒相管分列在主扬声器下方两侧,且主扬声器、次扬声器以及倒相管三者的连线呈等腰三角形设置,所述安装板部分向内圆弧凹陷并与倒相管联通形成倒相孔,且倒相孔外端向外扩大设置;

控制面板,设置在音箱外部,在控制面板上对称设置有两调节旋钮,其中一个调节旋钮与主扬声器电连接,另一个调节旋钮与次扬声器电连接,在两调节旋钮之间等间距设置有一列第一操作按键,在控制面板上还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两列第二操作按键,且两列第二操作按键与两调节旋钮一一对应设置,在控制面板两端开设有若干插孔以及若干接口,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插孔以及接口分别与两个扬声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板由铝合金制成,所述铝合金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Mg 0.45%~0.9%,Si 0.2%~0.6%,Mn 0.1%~0.2%,Cr 0.1%~0.2%,Fe 0.1%~0.2%,Ti 0.1%~0.2%,Zr 0.18%~0.2%,Sc 0.5%~0.6%,余量为Al。

本发明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中的安装板,采用合理元素配比的铝合金材料制成,提高铝合金的性能。在铝合金中杂质元素、合金元素以析出态而非固溶态存在于金属中,其电阻越小,电子越容易通过,金属的导电、导热性能就越好,而稀土Zr的加入具有除气和除杂的作用,能与氢生成稳定的稀土氢化物(ReH2,ReH3),改变氢在铝液中的存在形态,抑制气泡的形核,因此,添加有Zr的铝合金凝固后针孔率下降;稀土还可与铁等原固溶在铝中的有害杂质形成稳定的金属间化合物(如FeRe5)在晶界析出,从而降低了杂质元素在基体中的固溶量;而微量Zr对铝导电性的损害小于Cr、Mn、Ti,Al在平衡凝固条件下铝在室温下几乎不固溶Zr,可在非平衡凝固时Zr在铝中的固溶度扩大,激冷的条件下甚至可达4.9%。利用固溶Zr原子扩散激活能大,在铝晶格中的扩散非常慢,来钉轧位错,可以提高Al合金的耐热性能。但随着稀土加入量的增加,铝合金的导电、导热性能会再出现降低倾向,一方面是稀土的加入,引起了铝合金晶粒组织的细化,增加了电子通过的难度,另一方面稀土量的增加导致部分稀土固溶于铝合金晶体中因此需要合适的添加量才能保证性能的最大化。

655℃时Sc在铝中的固溶度为0.27%,随着温度的降低,Sc的溶解度急剧降低,所以能析出密度极高的Al3Sc相。Al3Sc相是一种LI2型相,与母相铝共格,有着极大的共格错配,因此对位错及亚晶具有强烈的钉扎作用,从而阻碍晶粒长大,使合金始终保持细晶粒状态。在含钪铝合金中稳定存在的Al3Sc相,其弥散度极高(15~20μm),是均质形核,所以又有强烈的弥散强化作用,并能显著提高铝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因此,Sc能显著提高铝合金的强度、耐蚀性。

在本发明铝合金中同时加入Sc和Zr,能形成组成更复杂的三元化合物Al3(Sc、Zr),使Sc的有益作用提高。如Al-Sc-Zr三元合金除生成尺寸大的Al3Sc质点外,还有尺寸更小的含锆Al3Sc或Al3(ScZr)相,其结构也是Ll2型,并与基体共格,能有效阻止位错的迁移和亚晶的形成、长大或合并。因此,这种尺寸小,密度高和分布均匀的AlScZr相的存在,能进一步显著细化晶粒和提高再结晶温度,得到未再结晶的组织,还能强烈抑制沿晶断裂倾向,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强度、塑性。

在上述的一种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中,所述插孔的数量为两个且在两插孔上插设有第一防水塞,所述第一防水塞包括与两插孔一一对应的两凸柱,所述接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在两接口上插设有第二防水塞,所述第二防水塞包括与两接口一一对应的两凸块。

在上述的一种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中,安装板背部固设有若干第一安装柱,每个第一安装柱外周侧面上均分布有若干第一加强筋。

上述的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中,所述安装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配置所需成分的原料,将原料混合、熔化为铝液,然后进行精炼;

S2、将精炼后的铝液通过喷管滴出,使用压强为3~4Mpa气体将滴出的铝液吹落至粉末状,气体吹出方向与溶液滴出方向成45~60°夹角;

S3、经粉末经筛选、热压烧结、挤压成锭,再经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得到铝合金,将铝合金加工成型得安装板半成品;

S4、将安装板半成品电镀得表面有镀层的安装板。

铝合金的熔炼难度大,非铝元素与铝的比重相差较大,易造成偏析,高温下搅拌铝液又很易产生大量氧化夹杂,所以铝合金质量很难保证稳定,往往要经重熔去除氧化夹杂和使成分均匀,使用熔炼后气体吹落成粉,然后再烧结的工艺可以保证合金成分均匀,最后成品力学性能好。

进一步地,S1中精炼温度为690~710℃,精炼剂为质量比为2.3~2.5:1的六氯乙烷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精炼时间20~25min,添加合适配比的六氯乙烷和二氧化钛可以兼有精炼和变质的作用,减少合金元素的熔炼损耗。

进一步地,S3中所述热压烧结工艺为:对粉末进行压胚,压胚密度2.4~2.5g/cm3,在保护气的气氛下,以10~13℃/min的速度升温至595~597℃,然后保温30~32min,在烧结时,温度过低不能形成较多的液相铝,温度过高,过多的液相铝液会使胚体变形,甚至坍塌,不利于烧结的进行。

进一步地,S4中电镀中电镀时间为0~5min时,电流密度1.5~1.6A.dm-2;5~15min时,电流密度3~3.2A.dm-2;15~20min时,电流密度4.7~5A.dm-2。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电流密度有利于膜的均匀沉积,防止沉积不均匀导致的脱落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电解液为Na2SiO3·9H2O和NaOH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25~0.3mol/L,其中Na2SiO3·9H2O与NaOH的摩尔比为1:1。

进一步地,电镀在5~15min时,电解液中加入粒径0.2~0.3μm的石墨颗粒。电解液中加入粒径0.2~0.3μm的石墨颗粒,沉积在膜层中的石墨分子作为天然的电子击穿通道促进了微弧放电紧致层的形成,石墨的高导电性使得膜层表面平整光滑,因此膜层的摩擦系数较小,提高了耐磨性能,添加浓度适宜的石墨时,石墨的高导电性提高了微弧氧化反应速率,使电子通道温度瞬间升高,促进了耐蚀的α-Al2O3晶型生成,同时又保证了氧化膜紧密层的厚度,所以提升了铝合金的耐蚀性。

进一步地,S3中挤压成锭为直径为70~80mm,长度100~150cm的铸锭,然后将铸锭加热到530~560℃,保温35~40min,然后在10~15s内将铸锭浸没到温度20~35℃、底部通有空气的水中,所述水的体积为铸锭体积的20倍以上。加工成锭后,铸锭的形状和大小不同,保温的时间也需要相应调整,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晶粒的异常长大,严重影响最终产品的力学性能,在将铸锭浸没到水中淬火的时候,转移的时间不能过长,铝合金由于在较小的冷却速度下,强化相就会析出,如果转移的时间过长,会导致在淬火前,强化相就已经析出,导致性能会大大下降,同时,对应不同的产品形状也会采取不同的转移时间,本发明形状与尺寸的铸锭,在取出10~15s内进行淬火性能能最大化,同时淬火所用的水的体积设置为铸锭体积的20倍以上,可以保证不会因为水温的升高导致实际淬火的水温过高影响产品的性能,在冷却水的底部通气是因为在淬火过程中,讲铸锭浸没水中的初始阶段,炽热的铸锭与冷水接触时,会在铸锭的表面形成一层蒸汽薄膜,会降低铸锭的导热性能,底部通气会打破这层蒸汽薄膜,改善铸锭的导热性能,保证淬火过程在设定的工艺下完成,得到性能优良的最终产品。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为:

(1)控制面板上两调节旋钮、插孔、接口以及各操作按键的设置可以自由变换音箱的多种功能,使用效果好;主扬声器与次扬声器的设置使得音箱的音效更好,而倒相管与倒相孔的设置则能增强音箱的低音感,同时还能够避免噪音;

(2)铝合金的成分配比合理,通过各成分之间的作用,提高安装板的力学性能、导热导电性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2)通过合理的熔炼和烧结工艺保证合金成分均匀,提高烧结强度,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

(3)在电镀过程中添加石墨颗粒,使得膜层表面平整光滑,进一步提高安装板的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防水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安装板;11、主扬声器;12、次扬声器;13、倒相管;131、倒相孔;14、第一安装柱;141、第一加强筋;20、控制面板;21、调节旋钮;22、插孔;23、接口;24、第一操作按键;25、第二操作按键;31、第一防水塞;311、凸柱;32、第二防水塞;32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包括:

安装板10,固设在音箱内,在安装板10上安装有主扬声器11、次扬声器12以及倒相管13,次扬声器12、倒相管13分列在主扬声器11下方两侧,且主扬声器11、次扬声器12以及倒相管13三者的连线呈等腰三角形设置,安装板10部分向内圆弧凹陷并与倒相管13联通形成倒相孔131,且倒相孔131外端向外扩大设置;

控制面板20,设置在音箱外部,在控制面板20上对称设置有两调节旋钮21,其中一个调节旋钮21与主扬声器11电连接,另一个调节旋钮21与次扬声器12电连接,在两调节旋钮21之间等间距设置有一列第一操作按键24,在控制面板20上还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两列第二操作按键25,且两列第二操作按键25与两调节旋钮21一一对应设置,在控制面板20两端开设有多个插孔22以及多个接口23,第一操作按键24、插孔22以及接口23分别与两个扬声器电连接。

现有的音箱大都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如今市场上的多功能音箱产品在扬声控制单元上还有待提高,无法针对性的进行调节和控制,无法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通过设置控制面板20以及调节旋钮21、插孔22、接口23、各操作按键等的设置可以自由变换音箱的多种功能,使用效果好;且主扬声器11与次扬声器12的设置使得音箱的音效更好。

安装板10的设置便于安装扬声器(即喇叭)以及倒相管13,此处,安装板10部分向内圆弧凹陷并与倒相管13联通形成倒相孔131,倒相孔131外端向外扩大设置,且倒相孔131外端打磨得相当圆滑,这样能有效避免因高速气流冲击而产生的噪音,音质好。

其中,倒相孔131的设置能够对低频声波起倒相作用的,减少箱体内的杂波,把辐射到箱内的低频声波再释放出来,增加了低频的声辐射效果,进一步扩展了音箱的低频下限,增强音箱的低音感,并减少了其下限处声波的非线性失真。此外,倒相孔131的设置使得扬声器在做冲程运动时,能推动更大的空气体积,进一步获得较好的低音量感。

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扬声器,采用双单元二分频的设置,其中次扬声器12负责中高音的输出,另一个主扬声器11负责中低音的输出,两者配合使用,有利于音箱达到一个良好的音效。

其中,主扬声器11的体积大于次扬声器12的体积,此处,次扬声器12、倒相管13(倒相孔131)分列在主扬声器11下方两侧,且主扬声器11、次扬声器12以及倒相管13三者的连线呈等腰三角形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保持安装板10的稳定性,进一步利于音箱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控制板的设置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变换音箱的多种功能,便于使用。其中插孔22是用于连接麦克风或者耳机等电子器件,而接口23则是作为USB接口来使用的,可以外部输入音乐文件,灵活性更高,使用效果更佳。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调节旋钮21分别调节控制对应的扬声器,通过调节旋钮21以及对应的第二操作按键25控制相应的扬声器的开关状态且能够对其音量、频率等进行调节,使得音箱最终达到一个好的音效。

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操作按键24地数量为五个,每列第二操作按键25的数量为三个,此处,每列操作按键均呈水平设置。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插孔22的数量为两个且在两插孔22上插设有第一防水塞31,第一防水塞31包括与两插孔22一一对应的两凸柱311,接口23的数量为两个且在两接口23上插设有第二防水塞32,第二防水塞32包括与两接口23一一对应的两凸块321。

第一防水塞31与第二防水塞32的设置能够对插孔22和接口23内的环境进行保护,避免插孔22和接口23内进入水分、灰尘等杂质,影响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进而影响到音箱的播放效果,甚至导致插孔22和接口23失效,音箱功能受到破坏。

其中凸柱311以及凸块321的数量是与插孔22和接口23的数量一一对应的,凸柱311以及凸块321尺寸大小则是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时插孔22和接口23的尺寸进行选择和匹配,一般来说,接口23的尺寸基本一致,而插孔22的尺寸鉴于麦克风、耳机等的电子器件的连接头的尺寸大小不一,会发生变化,因此两个凸柱311的尺寸并非完全一致。

如图2所示,优选地,安装板10背部固设有多个第一安装柱14,每个第一安装柱14外周侧面上均分布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41。

第一安装柱14的设置,便于将安装板10稳定安装在音箱内部,而第一加强筋141的设置则能够增强安装板10的自身强度以及稳定性,进而有利于保证安装板10上的扬声器、倒相管13以及整个音箱的稳定性。

本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中,控制面板20上两调节旋钮21、插孔22、接口23以及各操作按键的设置可以自由变换音箱的多种功能,使用效果好;主扬声器11与次扬声器12的设置使得音箱的音效更好,而倒相管13与倒相孔131的设置则能增强音箱的低音感,同时还能够避免噪音,整个扬声控制单元结构设计合理,调节控制效果好,值得广泛使用。

本发明多功能便携音箱的扬声控制单元的安装板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配置安装板所述成分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为:Mg0.45%,Si0.2%,Mn0.1%,Cr0.2%,Fe0.1%,Ti0.1%,Zr0.18%,Sc0.5%%,余量为Al,将原料混合、熔化为铝液,然后进行精炼,精炼温度为690℃,精炼剂为质量比为2.3:1的六氯乙烷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精炼时间20min;将精炼后的铝液通过喷管滴出,使用压强为3Mpa气体将滴出的铝液吹落至粉末状,气体吹出方向与溶液滴出方向成45°夹角;经粉末经筛选、对粉末进行压胚,压胚密度2.4g/cm3,在保护气的气氛下,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595℃,然后保温30min,完成后挤压成直径为80mm,长度100cm的铸锭,然后将铸锭加热到560℃,保温35min,然后在15s内将铸锭浸没到温度20℃、底部通有空气的水中,所述水的体积为铸锭体积的25倍,再经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得到铝合金,将铝合金加工成型得安装板半成品;将安装板半成品在电镀液为Na2SiO3·9H2O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电镀,浓度为0.25mol/L,其中Na2SiO3·9H2O与NaOH的摩尔比为1:1,电镀时间为0~5min时,电流密度1.5A.dm-2;5~15min时,加入粒径0.2μm的石墨颗粒电流密度3.2A.dm-2;15~20min时,电流密度4.7A.dm-2,得表面有镀层的无刷直流安装板。

实施例2

配置安装板所述成分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为:Mg0.9%,Si0.6%,Mn0.1%,Cr0.2%,Fe0.1%,Ti0.2%,Zr0.18%,Sc0.5%,余量为Al,将原料混合、熔化为铝液,然后进行精炼,精炼温度为710℃,精炼剂为质量比为2.5:1的六氯乙烷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精炼时间20min;将精炼后的铝液通过喷管滴出,使用压强为3Mpa气体将滴出的铝液吹落至粉末状,气体吹出方向与溶液滴出方向成60°夹角;经粉末经筛选、对粉末进行压胚,压胚密度2.4g/cm3,在保护气的气氛下,以13℃/min的速度升温至595℃,然后保温30min,完成后挤压成直径为70mm,长度140cm的铸锭,然后将铸锭加热到560℃,保温36min,然后在10s内将铸锭浸没到温度30℃、底部通有空气的水中,所述水的体积为铸锭体积的30倍,再经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得到铝合金,将铝合金加工成型得安装板半成品;将安装板半成品在电镀液为Na2SiO3·9H2O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电镀,浓度为0.26mol/L,其中Na2SiO3·9H2O与NaOH的摩尔比为1:1,电镀时间为0~5min时,电流密度1.6A.dm-2;5~15min时,加入粒径0.2μm的石墨颗粒电流密度3.2A.dm-2;15~20min时,电流密度4.7A.dm-2,得表面有镀层的无刷直流安装板。

实施例3

配置安装板所述成分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为:Mg0.9%,Si0.5%,Mn0.1%,Cr0.2%,Fe0.1%,Ti0.1%~0.2%,Zr0.18%,Sc0.5%,余量为Al,将原料混合、熔化为铝液,然后进行精炼,精炼温度为700℃,精炼剂为质量比为2.4:1的六氯乙烷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精炼时间24min;将精炼后的铝液通过喷管滴出,使用压强为3Mpa气体将滴出的铝液吹落至粉末状,气体吹出方向与溶液滴出方向成50°夹角;经粉末经筛选、对粉末进行压胚,压胚密度2.4g/cm3,在保护气的气氛下,以13℃/min的速度升温至596℃,然后保温31min,完成后挤压成直径为75mm,长度100cm的铸锭,然后将铸锭加热到540℃,保温40min,然后在10s内将铸锭浸没到温度25℃、底部通有空气的水中,所述水的体积为铸锭体积的25倍,再经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得到铝合金,将铝合金加工成型得安装板半成品;将安装板半成品在电镀液为Na2SiO3·9H2O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电镀,浓度为0.25mol/L,其中Na2SiO3·9H2O与NaOH的摩尔比为1:1,电镀时间为0~5min时,电流密度1.6A.dm-2;5~15min时,加入粒径0.3μm的石墨颗粒电流密度3A.dm-2;15~20min时,电流密度4.8A.dm-2,得表面有镀层的无刷直流安装板。

实施例4

配置安装板所述成分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为:Mg0.5%,Si0.2%~0.6%,Mn0.1%,Cr0.2%,Fe0.1%,Ti0.15%,Zr0.19%,Sc0.55%,余量为Al,将原料混合、熔化为铝液,然后进行精炼,精炼温度为700℃,精炼剂为质量比为2.4:1的六氯乙烷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精炼时间23min;将精炼后的铝液通过喷管滴出,使用压强为3.5Mpa气体将滴出的铝液吹落至粉末状,气体吹出方向与溶液滴出方向成50°夹角;经粉末经筛选、对粉末进行压胚,压胚密度2.4g/cm3,在保护气的气氛下,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596℃,然后保温31min,完成后挤压成直径为70mm,长度140cm的铸锭,然后将铸锭加热到550℃,保温37min,然后在12s内将铸锭浸没到温度30℃、底部通有空气的水中,所述水的体积为铸锭体积的20倍,再经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得到铝合金,将铝合金加工成型得安装板半成品;将安装板半成品在电镀液为Na2SiO3·9H2O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电镀,浓度为0.27mol/L,其中Na2SiO3·9H2O与NaOH的摩尔比为1:1,电镀时间为0~5min时,电流密度1.52A.dm-2;5~15min时,加入粒径0.22μm的石墨颗粒电流密度3.1A.dm-2;15~20min时,电流密度4.7A.dm-2,得表面有镀层的无刷直流安装板。

实施例5

配置安装板所述成分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为:Mg0.8%,Si0.5%,Mn0.1%,Cr0.2%,Fe0.2%,Ti0.1%,Zr0.19%,Sc0.5%,余量为Al,将原料混合、熔化为铝液,然后进行精炼,精炼温度为690℃,精炼剂为质量比为2.3:1的六氯乙烷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精炼时间22min;将精炼后的铝液通过喷管滴出,使用压强为3Mpa气体将滴出的铝液吹落至粉末状,气体吹出方向与溶液滴出方向成45°夹角;经粉末经筛选、对粉末进行压胚,压胚密度2.4g/cm3,在保护气的气氛下,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595℃,然后保温30min,完成后挤压成直径为70mm,长度100cm的铸锭,然后将铸锭加热到540℃,保温35min,然后在10s内将铸锭浸没到温度35℃、底部通有空气的水中,所述水的体积为铸锭体积的24倍,再经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得到铝合金,将铝合金加工成型得安装板半成品;将安装板半成品在电镀液为Na2SiO3·9H2O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电镀,浓度为0.3mol/L,其中Na2SiO3·9H2O与NaOH的摩尔比为1:1电镀,电镀时间为0~5min时,电流密度1.5A.dm-2;5~15min时,加入粒径0.2μm的石墨颗粒电流密度3.2A.dm-2;15~20min时,电流密度4.7A.dm-2,得表面有镀层的无刷直流安装板。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为:安装板原料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Mg0.45%~0.9%,Si0.2%~0.6%,Mn0.1%~0.2%,Cr0.1%~0.2%,Fe0.1%~0.2%,Ti0.1%~0.2%,余量为Al。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为:精炼中不加入精炼剂。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为:烧结时,烧结温度为610℃。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为:电镀中电流密度一直保持3A.dm-2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为:电镀时不加入石墨颗粒。

表1 实施例与对比例性能对比数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