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脚控制方法及智能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553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脚控制方法及智能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脚控制方法。本申请同时还涉及一种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智能手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故障,而目前智能手机的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以及使用人员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如何针对智能手机的故障将处理工作量降到最小,也成为智能手机生产厂商所重视的方面之一。

无论是厂商生产智能手机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机,还是用户通过售后返修的故障机,这些出现故障智能手机中均存在一定数量通过升级系统程序即可解决问题的故障机,这些故障机大多数都是不能正常开机,技术人员或是维修人员若想对这些机器要进行系统程序升级,那么必须使该故障的智能手机进入强制下载模式。

而对于目前的智能终端产品(包括智能手机以及平板设备)来说,厂商在设计的时候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在整机的状态下不具备进入强制下载模式的接口,要进入这种强制下载模式技术人员必须短路智能终端主板上的对应的测试点。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强制下载模式的部分原理示意图。对于目前平台常用的CPU来说,技术人员需要将指定的某一个管脚(即强制下载控制脚)短接到1.8v电源,然后插入USB线,该智能终端方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技术人员才能在强制下载模式下通过电脑对智能终端进行强制升级更新程序。

发明人在通过对用户返回的故障机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通过现有的方式使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将整机拆开,才能对智能终端中的PCB板进行处理。而能够通过进入强制下载模式进行系统程序更新来解决故障的智能终端都是整机状态,目前智能终端普遍设计的较薄,不可避免的用了很多胶替代了原来的卡扣和螺钉,因此技术人员在对整机进行拆解时非常困难。同时,拆解的过程往往也会造成机壳或者零部件的损坏,从而造成成本的增加和用户的不满。

由此可见,如何使技术人员能够在不对智能终端的主板进行拆解的前提下使该智能终端中的强制下载控制脚短路,以便于技术人员将该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脚控制方法,以在不对整机状态下的智能终端进行拆卸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引脚与电源之间的连接进行控制,以便于技术人员将故障的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该方法应用于包括充电控制电路以及开关控制电路的智能终端中,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的音量键开关以及音量接口之间,并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以及控制电源之间,默认处于截止状态,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在所述音量键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进行充电;

当所述音量键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进行放电,并在放电完毕后将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导通,以使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与所述控制电源短接。

优选的,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由三极管、上拉电阻以及下拉电阻组成,其中: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控制电源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上拉电阻与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连接,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通过所述下拉电阻接地。

优选的,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由充电电容组成,其中:

所述充电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音量键开关与所述音量接口之间的通路并且与所述基极相连,所述充电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和控制电阻,其中:

所述控制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充电电容以及所述基极连接,所述控制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通路。

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通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电阻、所述充电电容以及所述基极连接。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通过所述充电电容和所述二极管进行充电;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通过所述控制电阻以及所述充电电容进行放电。

相应的,本申请提出一种智能终端,包含充电控制电路以及开关控制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的音量键开关以及音量接口之间,并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以及控制电源之间,默认处于截止状态,其中: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音量键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进行充电,以及在当所述音量键开关处于结合状态时进行放电,并在放电完毕后将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导通;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用于在导通时将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与所述控制电源短接。

优选的,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由三极管、上拉电阻以及下拉电阻组成,其中: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控制电源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上拉电阻与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连接,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通过所述下拉电阻接地。

优选的,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由充电电容组成,其中:

所述充电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音量键开关与所述音量接口之间的通路并且与所述基极相连,所述充电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和控制电阻,其中:

所述控制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充电电容以及所述基极连接,所述控制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通路。

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通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电阻、所述充电电容以及所述基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电控制电路通过所述充电电容和所述二极管进行充电;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通过所述控制电阻以及所述充电电容进行放电。

通过本申请的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智能终端中设置开关控制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并且充电控制电路位于智能终端的音量键开关以及音量接口之间,并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位于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以及控制电源之间。当音量键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进行放电,并在放电完毕后将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导通,以使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与所述控制电源短接。可见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只需通过音量键开关就可以使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繁琐的整机拆卸过程,降低了修复手机过程中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强制下载模式的部分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引脚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为了使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需要将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引脚短接到控制电源上。而在现有技术中,智能终端在整机状态下不具备将强制下载引脚短与控制电源短接的接口。因此,需要将智能终端整机拆卸,才能将主板上的上述两个接口短接,这一方面费时费力增加了修复智能终端的成本,另一方面,在拆卸的过程还有可能会造成智能终端的损伤,进而造成用户的不满。

因此,为了在整机状态下实现使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本申请提出一种引脚控制方法,在智能终端之间设置开关控制电路以及充电控制电路,开关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强制下载引脚与控制电源的连通状态,充电控制电路用于实现对开关控制电路的控制。通过充电控制电路将开关控制电路导通,可使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引脚与控制电源处于连接的状态,此时智能终端将进入强制下载模式。并且充电控制电路可通过智能终端的音量键控制。从而在不对智能终端进行整机拆卸的基础上,实现了使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引脚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应用于包括充电控制电路以及开关控制电路的智能终端中,充电控制电路设置于智能终端的音量键开关以及音量接口之间,并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设置于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以及控制电源之间,默认处于截止状态。具体的,本申请包括以下步骤:

S201,充电控制电路在音量键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进行充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旨在通过开关控制电路来实现对强制下载引脚与控制电源连通状态的更改。开关控制电路设置于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以及控制电源之间。在需要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时,则将开关控制电路导通,以使强制下载引脚与控制电源处于连接的状态;在不需要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时,则将开关控制电路断开,以使强制下载引脚与控制电源处于非连接的状态。

为了实现更好的对开关控制电路的状态进行控制,本申请在智能终端的音量键开关以及音量接口之间设置充电控制电路。并且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是通过音量键开关来控制的。同时,充电控制电路还与开关控制电路相连,以实现对开关控制电路的控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音量键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将对充电控制电路进行充电。在对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结束时,充电控制电路会将开关控制电路切断,以使强制下载引脚与控制电源处于非连接的状态。此时,智能终端将处于非强制下载模式。

由于只在少数的情况(维修等特殊情况)下,才需要开启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模式,所以一般而言,智能终端都需要处于非强制下载模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充电控制电路对开关控制电路的连通状态进行控制,并且充电控制电路在其充电过程结束时,会将开关控制电路断开,以此来使智能终端进入非强制下载模式。考虑到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智能终端处于非强制下载模式。在本申请中,当音量键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对充电控制电路进行充电,由于在智能终端正常的使用过程中,音量键开关大都处于断开的状态,所以保证了智能终端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充电控制电路大都处于充电的状态,从而能够保证智能终端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处于非强制下载模式。

S202当音量键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充电控制电路进行放电,并在放电完毕后将开关控制电路导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音量键开关处于结合状态时,充电控制电路将进行放电过程,并且在放电过程结束后,会将开关控制电路导通,以使强制下载引脚与控制电源处于连接的状态。此时,智能终端将处于强制下载模式。

一般而言,只在少数的情况(维修等特殊情况)下,才需要开启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模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音量键开关处于结合状态时,充电控制电路将进行放电过程,并且只有在放电过程结束后,才会将开关控制电路导通。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按住音量键开关一定的时间,才会使得手机进入强制下载模式。由于在正常使用智能终端的过程中,很少会出现长按音量键开关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智能终端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不会进入强制下载模式。进一步的,在需要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时,可以通过长按音量键开关来实现进入强制下载模式,从而避免了将智能终端的整机拆开。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电路由三极管、上拉电阻以及下拉电阻组成。并且各电子元器件的连接方式如下:

三极管的基极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控制电源连接;

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与强制下载控制引脚连接,

强制下载控制引脚通过下拉电阻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开关控制电路中,三极管起到了智能开关的作用。并且由充电控制电路对三极管进行控制。并且具体的控制方法如下:

充电控制电路通过控制基极的电压来控制三极管的状态。当充电完毕时,充电控制电路加载到三极管基极处的电压与控制电源加载到三极管发射极的电压相同。此时,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都处于高电平状态,三极管截止,从而强制下载控制引脚并未连接到控制电源上,智能终端将处于非强制下载模式。

当放电完毕时,充电控制电路加载到三极管基极处的电压为0。此时三极管的基极处于低电平状态,三极管的发射极处于高电平的状态,三极管导通,从而强制下载控制引脚连接到控制电源上,智能终端将处于非强制下载模式。

并且,上述充电控制电路的充、放电过程均是可以通过音量键开关来控制的。从而可在不对智能终端的整机进行拆卸的情况下,实现使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

另外,在上述的开关控制电路中,强制下载控制引脚通过上拉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并通过下拉电阻接地。之所以在强制下载控制引脚的两端连接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为了稳定强制下载控制引脚所处的电路环境,以使在三极管的导通或截止过程中,强制下载控制引脚的电压变化较为平稳,从而对强制下载控制引脚后的电路起到保护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开的开关控制电路的组成以及连接方式只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的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取控制电路其他的组成以及连接方式,这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充电控制电路可以由充电电容组成,并且充电电容接入电路的方式如下:

充电电容的一端连接到音量键开关与音量接口之间的通路并且与开关控制电路中的三极管的基极相连,充电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可见充电电容的一端同时与音量键开关、音量接口以及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在智能终端中,音量接口与智能终端内部的电源相连,因此当充电电容的一端与连接到音量接口时,同时也会与移动终端内部的电源相连。此时如果音量键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移动终端内部的电源将会对充电电容进行充电。同时充电电容与上述开关控制电路中的三极管的基极相连,因此在充电结束时,充电电容连接到音量接口的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的电压与智能终端内部电源的电压相同。此时,三极管是截止的状态。从而强制下载引脚未连接到控制电源上,智能终端将处于非强制下载模式。

另外,在智能终端中,音量键开关与地线相连,因此当充电电容的一端与音量键开关相连,并且在音量键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充电电容将与地线相连。此时充电电容的两端均与地线相连,充电电容将处于放电的状态。并且,在放电完毕时,充电电容连接到音量接口的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的电压将变为0。此时,三极管是导通的状态。从而强制下载引脚会连接到控制电源上,智能终端将处于强制下载模式。

由以上论述可知,通过音量键开关可以对充电控制电路的冲、放电过程进行控制。当音量键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时,将会对充电控制电路进行充电,当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过程结束时,开关控制电路的三极管的基极处于高电平状态(电压与内部电源的电压相同),此时三极管截止,智能终端将处于非强制下载模式;当音量键开关处于闭合的状态时,将会对充电控制电路进行放电,当充电控制电路的放电过程结束时,开关控制电路的三极管的基极处于低电平状态(电压为0),此时三极管导通,智能终端将处于强制下载模式。可见,通过本申请的方案,只需通过音量键开关就能使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智能终端整机拆卸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开的开关控制电路的组成以及连接方式只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的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取控制电路其他的组成以及连接方式,这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由于在正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需要使用音量键开关。因此,当用户在正常使用智能终端,按下音量键开关时,如果用户按的时间较长,将有几率会使手机进入强制下载模式。然而,用户在正常使用智能终端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进入强制下载模式。所以,如果用户在正常使用智能终端的音量键开关的过程中,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将会极大地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用户在正常使用智能终端的过程中,进入强制下载模式的概率,在上述的充电控制电路中还加入了二极管和控制电阻,并且二者接入充电控制电路的方式如下:

控制电阻的一端与充电电容以及开关控制电路的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控制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音量键开关与音量接口之间的通路;

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音量键开关与音量接口之间的通路,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控制电阻、充电电容以及开关控制电路的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由上述的连接方式可知,在对充电控制电路进行充电时,由于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音量键开关与音量接口之间的通路,并且负极与充电电容相连。因此,在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过程中,将是通过充电电容和二极管进行充电。此时二极管是导通的状态,其电阻很小,充电控制电路充满电的时间将较短。进一步的,由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时间较短,使得在断开音量键开关时,开关控制电路的三极管的基极处能够快速地回到高电平的状态,进而使得智能终端能够快速地进入非强制下载模式。

在对充电控制电路进行放电时,由于二极管的负极与充电电容相连。此时二极管是截止的状态,充电电容不能通过二极管放电,而只能通过控制电阻所在的电路进行放电。由于控制电阻的电阻较大,因此使得充电控制电路的放电时间较长。进一步的,由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时间较长,因此在闭合音量键开关时,智能终端并不能够立即进入强制下载模式,需要持续的按住音量键开关,使得充电控制电路放电完毕,若此时同时插入USB线,智能终端才会进入强制下载模式。

一般情况下,用户在正常使用智能终端的过程中,不会持续的按住音量键开关,此时智能终端很难进入强制下载模式。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用户在正常使用智能终端的过程中,进入强制下载模式的概率。

由以上论述可知,通过在充电控制电路中增加二极管和控制电阻,可以使得充电控制电路的放电时间较长,此时需要长时间的按住音量键开关,才能使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由于在正常使用智能终端的过程中,用户一般不会长时间的按照音量键开关,因此智能终端很难进入强制下载模式。所以,通过上述在充电控制电路中增加二极管和控制电阻的方法,可以极大地降低用户在正常使用智能终端时,进入强制下载模式的概率。

由以上实施例的描述可知,通过在智能终端中设置开关控制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并且充电控制电路位于智能终端的音量键开关以及音量接口之间,并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位于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以及控制电源之间。当音量键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进行放电,并在放电完毕后将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导通,以使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与所述控制电源短接。可见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只需通过音量键开关就可以使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繁琐的整机拆卸过程,降低了修复手机过程中的成本。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现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开关控制电路与充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图。由图可知:

开关控制电路由三极管Q1、上拉电阻R3以及下拉电阻R4组成。并且各电子元器件的连接方式如下:

三极管Q1的基极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控制电源连接;

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R3与强制下载控制引脚连接,

强制下载控制引脚通过下拉电阻R4接地。

充电控制电路可以由充电电容C2、二极管D1以及控制电阻R1组成,并且各电子元器件接入电路的方式如下:

充电电容C2的一端连接到音量键开关与音量接口之间的通路并且与开关控制电路中的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充电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可见充电电容C2的一端同时与音量键开关、音量接口以及开关控制电路的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

控制电阻R1的一端与充电电容C2以及开关控制电路的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控制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到音量键开关与音量接口之间的通路;

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至音量键开关与音量接口之间的通路,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控制电阻R1、充电电容C2以及开关控制电路的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

基于以上的连接方式,本申请具体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引脚控制方法的方案如下:

开关控制电路主要通过三极管Q1来控制是否进入强制下载模式,当Q1导通时,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R3、R4节点处变为高,即为强制下载模式,当Q1截止时,集电极与发射极断开,R3、R4节点处在R4的作用下变为低,即为普通模式。

同时三极管Q1的导通与截止状态通过充电控制电路来控制,当音量键开关S1闭合时,将对充电控制电路进行放电,放电结束后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低电平状态,此时Q1导通,智能终端将进入强制下载模式。

当音量键开关S1断开时,将对充电控制电路进行充电电,充电结束后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高电平状态,此时Q1截止,智能终端将进入强制下载模式。

并且,由于二极管D1与控制电阻R1的作用,使得充电控制电路的放电过程较长,从而需要长期的按照音量键开关才能完成放电的过程,因此减少了用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的概率。

基于以上的具体实施例的论述,下面对不同按键情况,电路中的电压变化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按下音量键开关到Q1导通,Q1的基极以及强制下载控制引脚处的电压变化如下:

在按下音量键开关时,Q1的基极处的电压缓慢的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强制下载控制引脚处检测到电压,并且在Q1的基极处的电压下降到最低时,强制下载控制引脚处的电压最大,此时Q1导通,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断开音量键开关到Q1断开,Q1的基极、强制下载控制引脚处以及控制电阻的左端的电压变化如下:

在按下音量键开关时,Q1的基极处的电压极速的上升,强制下载控制引脚处的电压快速地下降到0,可见Q1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导通的状态切换到断开的状态。同时,控制电阻的左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在高电平状态下重复按下音量键开关时,Q1的基极、强制下载控制引脚处以及控制电阻R1的左端的电压变化如下:

在高电平状态下重复按下音量键开关时,Q1的基极处的电压和强制下载控制引脚处的电压基本不变,控制电阻R1的左端的电压则成振荡变化的趋势。可见,此时并不会改变智能终端的状态(处于非强制下载模式)。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在低电平状态下重复按下音量键开关时,Q1的基极、强制下载控制引脚处以及控制电阻R1的左端的电压变化如下:

在高电平状态下重复按下音量键开关时,Q1的基极处的电压和强制下载控制引脚处的电压基本不变,控制电阻R1的左端的电压则成振荡变化的趋势。可见,此时并不会改变智能终端的状态(处于非强制下载模式)。

由以上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可知,通过在智能终端中设置开关控制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并且充电控制电路位于智能终端的音量键开关以及音量接口之间,并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位于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以及控制电源之间。当音量键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进行放电,并在放电完毕后将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导通,以使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与所述控制电源短接。可见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只需通过音量键开关就可以使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繁琐的整机拆卸过程,降低了修复手机过程中的成本。

为了达到本申请的技术目的,如图4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智能终端,包含充电控制电路401以及开关控制电路402,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的音量键开关403以及音量接口404之间,并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控制引脚405以及控制电源406之间,默认处于截止状态,其中: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音量键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进行充电,以及在当所述音量键开关处于结合状态时进行放电,并在放电完毕后将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导通;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用于在导通时将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与所述控制电源短接。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由三极管、上拉电阻以及下拉电阻组成,其中: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控制电源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上拉电阻与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连接,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通过所述下拉电阻接地。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由充电电容组成,其中:

所述充电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音量键开关与所述音量接口之间的通路并且与所述基极相连,所述充电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和控制电阻,其中:

所述控制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充电电容以及所述基极连接,所述控制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通路。

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通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电阻、所述充电电容以及所述基极连接。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充电控制电路通过所述充电电容和所述二极管进行充电;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通过所述控制电阻以及所述充电电容进行放电。

由以上的描述可知,通过在智能终端中设置开关控制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并且充电控制电路位于智能终端的音量键开关以及音量接口之间,并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位于智能终端的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以及控制电源之间。当音量键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进行放电,并在放电完毕后将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导通,以使所述强制下载控制引脚与所述控制电源短接。可见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只需通过音量键开关就可以使智能终端进入强制下载模式,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繁琐的整机拆卸过程,降低了修复手机过程中的成本。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