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843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覆盖技术的发展,频点自配置、自优化技术得到不断强化,广泛应用于各种形态的组网应用中。

传统的基站工作频点配置方案主要采用单站点频率干扰最小化选择法,在基站侧通过对备选频点进行测量,把干扰最小的频点确定为工作频点,进而完成频点自配置或自优化。而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具有相当覆盖半径的站点而言,干扰分布于该站点覆盖区域的各个角度,很多时候干扰情况仅通过基站上行测量无法感知到。传统的基站工作频点配置方案应用于大基站的频点自优化存在优化可靠性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大基站频点自优化可靠性的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及装置。

一种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测量频点基站侧上行所测量得到的基站侧干扰值;

获取所述待测量频点终端侧下行所测量得到的终端侧干扰值;

根据所述基站侧干扰值和所述终端侧干扰值计算得到所述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

获取最小综合干扰值所对应的待测量频点作为基站工作频点。

一种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装置,包括:

基站上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量频点基站侧上行所测量得到的基站侧干扰值;

终端下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测量频点终端侧下行所测量得到的终端侧干扰值;

频点综合干扰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站侧干扰值和所述终端侧干扰值计算得到所述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

频点选择模块,用于获取最小综合干扰值所对应的待测量频点作为基站工作频点。

上述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及装置,获取待测量频点基站侧上行所测量得到的基站侧干扰值。获取待测量频点终端侧下行所测量得到的终端侧干扰值。根据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计算得到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获取最小综合干扰值所对应的待测量频点作为基站工作频点。干扰值的衡量综合考虑了基站侧及终端侧的测量结果,可以有效感知站点覆盖范围内各个区域的干扰情况,既能适应小基站的频点自优化需求,又能适应大基站的频点自优化需求,所选择的工作频点可靠性更高,提高了大基站频点自优化可靠性,可进一步提升基站通信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多小区覆盖系统的覆盖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待测量频点基站侧上行所测量得到的基站侧干扰值。

基站侧干扰值为度量对应待测量频点干扰情况的物理量,可以是接收功率、信噪比、信干噪比、载干噪比等,具体类型不限。具体地,通过基站获取待测量频点基站侧上行所测量得到的基站侧干扰值。当基站受到持续的强干扰时,触发基站的工作频点自优化操作,进入频点自配置流程。

待测量频点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基站对待测量频点进行基站侧上行干扰值的测量,得到基站侧干扰值。可以理解,对于每一个待测量频点,都可测量得到对应的基站侧干扰值。

步骤s130:获取待测量频点终端侧下行所测量得到的终端侧干扰值。

终端侧干扰值同样为度量对应待测量频点干扰情况的物理量,可以是接收功率、信噪比、信干噪比、载干噪比等,具体类型不限。终端侧的终端数量并不唯一,可以是一个以上,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终端侧干扰值为至少一个终端所测量得到,基站启动终端对待测量频点进行终端侧下行干扰值的测量,得到终端侧干扰值。可以理解,对于每一个待测量频点,都可测量得到对应的终端侧干扰值。

具体地,当终端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基站对各终端的测量值进行等比加权或者非等比加权求得待测量频点的终端侧干扰值。其中,等比加权指对各终端的测量值设置相同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即对各终端的测量值计算平均值。例如,终端的数量为4,对应的测量值分别为a、b、c和d,设置各测量值的权重值均为1/4,则终端侧干扰值=(a+b+c+d)/4。通过等比加权计算待测量频点的终端侧干扰值,计算简便快捷。

非等比加权指对各终端的测量值设置不同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可以是部分测量值的权重值不同,也可以是所有测量值的权重值均不相同。例如,终端的数量为4,对应的测量值分别为a、b、c和d,设置各测量值的权重值分别为2/5、1/5、1/5和1/5。则终端侧干扰值=(2×a+b+c+d)/5。通过非等比加权计算待测量频点的终端侧干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权重值,例如根据终端的对干扰值计算的重要程度设置对应不同的权重值,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可提高终端侧干扰值的计算准确性。

步骤s140:根据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计算得到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

同理,对于不同的待测量频点,都可计算得到对应的综合干扰值。计算综合干扰值的具体方式并不唯一,可以是采用等比加权或者非等比加权计算得到,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计算得到。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40包括:对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进行等比加权,得到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

等比加权即指求平均值,对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设置相同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将计算得到的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的平均值作为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计算简便快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40包括:对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进行非等比加权,得到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

非等比加权指设置不同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例如,令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分别为w和y,设置基站侧干扰值的权重值为3/5,终端侧干扰值的权重值为2/5,则综合干扰值=(3×w+2×y)/5。通过非等比加权计算待测量频点的终端侧干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权重值,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可提高综合干扰值的计算准确性。

步骤s150:获取最小综合干扰值所对应的待测量频点作为基站工作频点。

在计算得到各个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之后,基站选取最小综合干扰值对应的待测量频点作为基站工作频点,完成基站的工作频点自优化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10之后,步骤s130之前,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还可包括步骤s120。

步骤s120:检测基站的覆盖区域内是否有在线的终端。

在线的终端即指处于工作状态,与基站通信连接的终端。通过基站检测其覆盖区域内是否有在线的终端,若是,则进行步骤s130,若否,则进行步骤s140。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10之后,还检测基站的覆盖区域内是否有在线的终端,若不存在则可跳过步骤s120直接进行步骤s130,节省优化流程,提高了基站的工作频点自优化效率。可以理解,当跳过步骤s120直接进行步骤s130时,则可令终端侧干扰值为零,步骤s130将基站侧干扰值作为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

上述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干扰值的衡量综合考虑了基站侧及终端侧的测量结果,可以有效感知站点覆盖范围内各个区域的干扰情况,既能适应小基站的频点自优化需求,又能适应大基站的频点自优化需求,所选择的工作频点可靠性更高,提高了大基站频点自优化可靠性,可进一步提升基站通信可靠性。

为便于对上述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有更好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如图3所示,假定目标区域由基站1、基站2进行协调覆盖,其中基站1采用频点f0,基站2采用频点f1,两个基站协同完成了区域覆盖。该目标区域可用频点包括三个,分别为频点f0、频点f1和频点f2。当前基站1在线的终端包括终端ue0、终端ue1和终端ue2。当在频点f0上出现一个持续的强干扰时,触发基站1进行频点自配置工作,基站1进入频点自配置流程。

首先,基站1对频点f1进行基站侧干扰值的测量,虽然基站2采用了频点f1,但从图3中可以看出,由于基站2的信号没有到达基站1的位置,因此,当基站1进行基站侧干扰值测量时,基站1所测量到的干扰值很小,假定为-100dbm。基站1在完成基站侧干扰值的测量后,启动终端进行频点f1终端侧干扰值的测量。终端ue0、终端ue1和终端ue2被触发后对频点f1进行干扰测量并上报给基站1。从图3中可以看出,由于基站2的信号没有到达终端ue1和终端ue2,因此终端ue1和终端ue2所测量出频点f1的干扰值也很小,本实施例中假定终端ue1测得干扰值为-99dbm,终端ue2测得干扰值为-98dbm。而由于基站2的信号到达终端ue0,因此终端ue0测量到频点f1的干扰值较大,假定为-70dbm,由于有三个终端参与终端侧干扰值的测量,因此需要对三个终端测得的干扰值进行加权求得频点f1的终端侧干扰值的取值。假定本实施例中采用等比加权,通过求取-99dbm、-98dbm、-70dbm的平均值,计算可以得到频点f1的终端侧干扰值为-74.8dbm。然后,基站1对频点f1的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进行加权平均,求得频点f1的综合干扰值,假定本实施例中采用等比加权,则通过求取-100dbm与-74.8dbm的平均值,得到频点f1的综合干扰值为-78dbm。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频点f2的综合干扰值,假定频点f2没有被使用,因此测量得到的综合干扰值要比频点f1小,例如基站1测量频点f2得到的综合干扰值为-96dbm。此时已完成所有可选频点综合干扰值测量,挑选综合干扰值最小的频点f2作为基站1自优化后的频点,有效保证了基站1与基站2的协同覆盖。

假如采用现有技术方案,即仅通过基站测量频点的干扰情况进行频点选择,则很可能由于基站2所采用的频点f1信号没有到达基站1,而导致基站1在频点自优化时选择了频点f1,此时会由于基站1与基站2存在交叠区且为同频组网,而对终端ue0产生干扰影响。相反,通过上述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方法进行频点自优化,可以选择频点f2保证基站1与基站2的覆盖区域中所有终端免于受干扰,有效提升通信可靠性。

从上述分析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方案,由于干扰值的衡量综合考虑了基站侧及终端侧的测量结果,因此可以有效感知站点覆盖范围内各个区域的干扰情况,所选择的工作频点可靠性更高,可进一步提升通信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基站上行数据获取模块110、终端下行数据获取模块130、频点综合干扰值计算模块140和频点选择模块150。

基站上行数据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待测量频点基站侧上行所测量得到的基站侧干扰值。

基站侧干扰值为度量对应待测量频点干扰情况的物理量,可以是接收功率、信噪比、信干噪比、载干噪比等,具体类型不限。待测量频点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对待测量频点进行基站侧上行干扰值的测量,得到基站侧干扰值。对于每一个待测量频点,都可测量得到对应的基站侧干扰值。

终端下行数据获取模块130用于获取待测量频点终端侧下行所测量得到的终端侧干扰值。

终端侧干扰值同样为度量对应待测量频点干扰情况的物理量,可以是接收功率、信噪比、信干噪比、载干噪比等,具体类型不限。终端侧干扰值同样为度量对应待测量频点干扰情况的物理量,可以是接收功率、信噪比、信干噪比、载干噪比等,具体类型不限。终端下行数据获取模块130启动终端对待测量频点进行终端侧下行干扰值的测量,得到终端侧干扰值。可以理解,对于每一个待测量频点,都可测量得到对应的终端侧干扰值。

当终端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基站对各终端的测量值进行等比加权或者非等比加权求得待测量频点的终端侧干扰值。

频点综合干扰值计算模块140用于根据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计算得到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

对于不同的待测量频点,都可计算得到对应的综合干扰值。计算综合干扰值的具体方式并不唯一,可以是采用等比加权或者非等比加权计算得到,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计算得到。

在一个实施例中,频点综合干扰值计算模块140对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进行等比加权,得到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对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设置相同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将计算得到的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的平均值作为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计算简便快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频点综合干扰值计算模块140对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进行非等比加权,得到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通过非等比加权计算待测量频点的终端侧干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权重值,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可提高综合干扰值的计算准确性。

频点选择模块150用于获取最小综合干扰值所对应的待测量频点作为基站工作频点。

在计算得到各个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之后,基站选取最小综合干扰值对应的待测量频点作为基站工作频点,完成基站的工作频点自优化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装置还可包括终端检测模块120。

终端检测模块120用于在基站上行数据获取模块110获取待测量频点基站侧上行所测量得到的基站侧干扰值之后,终端下行数据获取模块130获取待测量频点终端侧下行所测量得到的终端侧干扰值之前,检测基站的覆盖区域内是否有在线的终端;若是,则控制终端下行数据获取模块130获取待测量频点终端侧下行所测量得到的终端侧干扰值;若否,则控制频点综合干扰值计算模块140根据基站侧干扰值和终端侧干扰值计算得到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待测量频点基站侧上行所测量得到的基站侧干扰值之后,还检测基站的覆盖区域内是否有在线的终端,若不存在则可直接计算综合干扰值,节省优化流程,提高了基站的工作频点自优化效率。可以理解,当直接计算综合干扰值时,则可令终端侧干扰值为零,将基站侧干扰值作为待测量频点的综合干扰值。

上述基站工作频点自优化装置,干扰值的衡量综合考虑了基站侧及终端侧的测量结果,可以有效感知站点覆盖范围内各个区域的干扰情况,既能适应小基站的频点自优化需求,又能适应大基站的频点自优化需求,所选择的工作频点可靠性更高,提高了大基站频点自优化可靠性,可进一步提升基站通信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