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9829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接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各个模块、函数、文件彼此之间有大量数据联系,一个局部小问题即能传播到系统各个部分,特别是人为制造的软件病毒,在系统中传播极快、极广,这严重危害到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两个通信模块间通过多个接口直接进行通信数据的交互,模块之间尚能实现通信,但缺少一种系统性的针对接口的模块化设计,导致在通信数据的传递过程中若该数据出现错误,这两个模块因为没有检错纠错机制而继续传递,程序运行中出现较多病毒或漏洞,从而该模块所在的系统出现运行问题或模块被损坏,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大范围的检查,但检查难度较大且执行过程极为繁琐。在检查出问题后,还需要修复原数据或更换新模块,不仅维护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客户手中使用体验极差,导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系统及方法,解决了设定第一适配器来连接第一通信模块的第一接口组,设定第二适配器来连接第二通信模块的第二接口组,并通过设计所述第一适配器与第二适配器间的数据交互过程来实现所述两模块间的无差错传递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系统,设有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设有第一通信接口组,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设有第二通信接口组,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组连接第一适配器,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组连接第二适配器;所述第一适配器与第二适配器进行通信数据交互;所述第一适配器还通过第一容错接口连接第一容错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适配器还通过第二容错接口连接第二容错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容错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

具体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第一适配器、第一容错处理模块组成发送端通信单元或接收端通信单元;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第二适配器、第二容错处理模块组成接收端通信单元或发送端通信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及第二容错处理模块设置为二级容错或三级容错。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及第二容错处理模块的容错处理时间为1s-3s。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方法,包括步骤:

S1.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调用所述第一适配器;

S2.所述第一适配器对所述通信数据进行参数检查;

若参数错误,则将所述通信数据通过第一容错接口发送到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将恢复的通信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模块;

若参数无误,则进行下一步;

S3.所述第一适配器向所述第二适配器发送所述通信数据;

S4.所述第二适配器接收所述第一适配器发送的所述通信数据;

S5.所述第二适配器对所述通信数据进行参数检查;

若参数错误,则所述第二适配器向所述第一适配器发送所述通信数据,所述第一适配器将接收的所述通信数据通过第二容错接口发送至第一容错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将恢复的通信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模块;

若参数无误,则进行下一步;

S6.所述第二适配器将所述通信数据分配到第二通信接口组中对应的通信接口。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S1至S6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第一适配器、第一容错处理模块组成发送端通信单元或接收端通信单元;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第二适配器、第二容错处理模块组成接收端通信单元或发送端通信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及第二容错处理模块设置为二级容错或三级容错。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及第二容错处理模块的容错处理时间为1s-3s。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模块间接口交互的软件设计结构及方法,通过设定第一适配器与第二适配器来管理第一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接口组和第二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接口组,简化第一通信模块或第二通信模块对外为接受和发送这两个接口,便于统一化操作与集中管理;所述第一适配器与第二适配器对发送的或接收的通信数据的参数进行检查,将错误的通信数据自动发送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或第二容错处理模块,阻止错误的通信数据的下一步传递,保证了通信数据的有效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和第二容错处理模块,对错误的通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当其他模块失效时,本模块具有确定的运行状态,能够在预设时间内,自动恢复原通信数据,保证了通信数据传递的正确性与及时性,减轻维护人员的负担,同时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强了其应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模块间接口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方法的设计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仅为较佳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模块间接口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清晰可见,第一通信模块10和第二通信模块20设有多个接口,而接口之间直接互连进行通信数据的交互,采用这种方式模块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调用,但是却不能阻止错误传递也没有容错机制来恢复数据。

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系统,设有第一通信模块10和第二通信模块20,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0设有第一通信接口组101(通信接口1-通信接口N),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0设有第二通信接口组201(通信接口1-通信接口N),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组101连接第一适配器11,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组201连接第二适配器21;所述第一适配器11与第二适配器21进行通信数据交互;所述第一适配器11还通过第一容错接口112连接第一容错处理模块12,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12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0;所述第二适配器21还通过第二容错接口212连接第二容错处理模块22,所述第二容错处理模块22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0。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0、第一适配器11、第一容错处理模块13组成发送端通信单元1或接收端通信单元2;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0、第二适配器21、第二容错处理模块22组成接收端通信单元2或发送端通信单元1。

参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方法,包括步骤:

S1.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0调用所述第一适配器11;

S2.所述第一适配器11对所述通信数据进行参数检查;

若参数错误,则将所述通信数据通过第一容错接口112发送到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12,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12将恢复的通信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模块10;

若参数无误,则进行下一步;

S3.所述第一适配器11向所述第二适配器21发送所述通信数据;

S4.所述第二适配器21接收所述第一适配器11发送的所述通信数据;

S5.所述第二适配器21对所述通信数据进行参数检查;

若参数错误,则所述第二适配器21向所述第一适配器11发送所述通信数据,所述第一适配器11将接收的所述通信数据通过第二容错接口212发送至第一容错处理模块12,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12将恢复的通信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模块10;

若参数无误,则进行下一步;

S6.所述第二适配器21将所述通信数据分配到第二通信接口组201中对应的通信接口N。

采用上述方法实现从第一通信模块接口组101中的一个通信接口无差错的发送通信数据到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口组201的一个通信接口,保证了数据有效性及正确性,进一步实现整个通信系统的安全通信。其设计流程图可参考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容错机制的模块间接口交互方法的设计流程图。

上述方法描述的是由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0、第一适配器11、第一容错处理模块12组成的发送端通信单元1向由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0、第二适配器21、第二容错处理模块22组成的发送端通信单元2发送通信数据时的实现过程,当由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0、第二适配器21、第二容错处理模块22组成的发送端通信单元1向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0、第一适配器11、第一容错处理模块12组成的接收端通信单元1发送通信数据时的实现过程为:

S1.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0调用所述第二适配器21;

S2.所述第二适配器21对所述通信数据进行参数检查;

若参数错误,则将所述通信数据通过第二容错接口212发送到所述第二容错处理模块22,所述第二容错处理模块22将恢复的通信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模块10;

若参数无误,则进行下一步;

S3.所述第二适配器21向所述第一适配器11发送所述通信数据;

S4.所述第一适配器11接收所述第二适配器21发送的所述通信数据;

S5.所述第一适配器11对所述通信数据进行参数检查;

若参数错误,则所述第一适配器11向所述第二适配器21发送所述通信数据,所述第二适配器21将接收的所述通信数据通过第一容错接口112发送至第二容错处理模块22,所述第二容错处理模块22将恢复的通信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模块20;

若参数无误,则进行下一步;

S6.所述第一适配器11将所述通信数据分配到第一通信接口组101中对应的通信接口N。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12及第二容错处理模块22设置为二级或三级容错,保证其容错处理能力;所述第一容错处理模块12及第二容错处理模块22的容错处理时间为1s-3s,保证了通信数据传递的正确性与及时性,避免用户等待,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