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话位置的定位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64558发布日期:2018-07-04 10:2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掉话位置的定位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掉话位置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掉话是一种严重影响用户通话感知的异常事件。以中国移动为例,目前2g/3g和csfb(一种lte的无线网络覆盖方案)通话仍占总通话量的98%左右,而volte通话量仅占2%左右,因此,2g/3g和csfb掉话仍是运营商优化的主要工作之一,而由于在道路上的移动性特征,运营商优化的重点之一就是道路掉话。本文所提到的掉话也特指2g/3g及csfb的道路掉话。

目前掉话的定位主要有如下技术:1、话务统计:直接在bsc(2g基站控制器)/rnc(3g无线网络控制器)上定义相关的统计计数器,例如各类原因的掉话次数、呼叫建立成功次数等。系统掉话率为所有上述掉话次数的总和与呼叫建立成功次数之比,从而可以统计bsc、rnc维度的掉话情况;2、cs域信令(通话信令)分析:通过采集a/iucs接口信令,可以统计到小区维度的掉话;3、拨测:通过装有拨测软件的终端进行现场拨测,可以捕捉到精确地理位置的掉话。

然而,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定位技术中均存在着一定缺陷。具体来说:

1、话务统计:这种方式对于掉话仅能在bsc/rnc维度进行统计,无法定位到精确小区,网络优化人员仍需耗费大量精力对bsc下带的各小区进行排查、对优化后的结果验证仅能起到辅助作用。

2、cs信令分析:可以通过信令特征统计小区维度的掉话情况,节省部分拨测资源,对于网络优化调整起到发现问题、优化后验证的作用。但缺点在于仅能定位到小区级别,无法进一步准确定位,仍需大量的拨测验证。

3、拨测:采用装有拨测软件的终端进行拨测,能够定位到掉话精确的地理位置,但属于“点”的发现,无法从统计层面挖掘到所有有问题的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掉话位置的定位方法及装置,用以克服采用现有的定位方式在从对某一区域进行整体掉话检测时,只能定位到小区级别无法定位到精准的位置,或虽然能够获得掉话“点”的位置,但无法从整体层面挖掘所有的掉话区域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掉话位置的定位方法,包括:

在需要对第一道路上的掉话位置进行定位时,筛选出在第一道路上行驶通话、且在途经多个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后发生掉话事件的用户;

根据用户途经的多个覆盖小区的顺序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获得用户的行驶方向;获取用户在掉话之前进行最后一次小区切换时的第一切换点位置和第一切换点时刻,以及掉话发生时的掉话时刻;获取用户行驶的平均速度,并根据所述平均速度获取用户在所述第一切换点时刻至所述掉话时刻之间行驶的掉话距离;

根据所述行驶方向、所述掉话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切换点位置,基于预设的对所述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情况,确定掉话位置处所在的栅格。

可选地,所述获取用户在第一道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包括:

获取用户在进行倒数第二次切换时的第二切换点位置及对应的第二切换点时刻;

根据所述第一切换点位置、第二切换点位置、第一切换点时刻以及第二切换点时刻获取用户行驶的平均速度。

可选地,获取切换时的切换点位置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行驶方向获取预存的与所述行驶方向对应的相邻两个小区之间切换带;

将所述切换带的中心位置作为切换点位置;

其中,所述预存的相邻两个小区之间切换带是通过下述步骤得到的:

对第一道路沿线的多个终端与基站交互的数据域信令数据进行dpi解析,获得各个终端所在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并确定第一道路沿线各个小区的覆盖范围;

根据所述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各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基于预设的切换准则,获得各个小区中相邻两个小区对应于不同切换方向的切换带。

可选地,所述预存的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是通过下述步骤得到的:

根据已搭建的各个基站的中心经纬度信息在gis地图上查找覆盖所述第一道路的小区,并确定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行驶方向、所述掉话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切换点位置,基于预设的对所述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情况,确定掉话位置所在栅格,包括:

根据所述行驶方向、所述掉话距离、所述第一切换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道路的形状,基于预设的对所述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情况,确定掉话位置处所在的栅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掉话位置的定位装置,包括:

用户筛选单元,用于在需要对第一道路上的掉话位置进行定位时,筛选出在第一道路上行驶通话、且在途经多个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后发生掉话事件的用户;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途经的多个小区的顺序以及预存的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获得用户的行驶方向;获取用户在掉话之前进行最后一次小区切换时的第一切换点位置以及第一切换点时刻;获取用户行驶的平均速度,并根据所述平均速度获取用户在所述第一切换点时刻至所述掉话时刻之间行驶的掉话距离;

定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行驶方向、所述掉话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切换点位置,基于预设的对所述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情况,确定掉话位置处所在的栅格。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获取用户在进行倒数第二次切换时的第二切换点位置及对应的第二切换点时刻;

根据所述第一切换点位置、第二切换点位置、第一切换点时刻以及第二切换点时刻获取用户行驶的平均速度。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切换时的切换点位置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行驶方向获取预存的与所述行驶方向对应的相邻两个小区之间切换带;

将所述切换带的中心位置作为切换点位置;

其中,所述预存的相邻两个小区之间切换带是通过下述步骤得到的:

对第一道路沿线的多个终端与基站交互的数据域信令数据进行dpi解析,获得各个终端所在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并确定第一道路沿线各个小区的覆盖范围;

根据所述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各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基于预设的切换准则,获得各个小区中相邻两个小区对应于不同切换方向的切换带。

可选地,所述预存的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是通过下述步骤得到的:

根据已搭建的各个基站的中心经纬度信息在gis地图上查找覆盖所述第一道路的小区,并确定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

可选地,所述定位单元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行驶方向、所述掉话距离、所述第一切换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道路的形状,基于预设的对所述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情况,确定掉话位置处所在的栅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掉话位置的定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在需要对第一道路的掉话位置进行定位时,首先筛选在第一道路上行驶通话并发生掉话的用户,再根据用户最后一次小区切换时的切换点位置以及最后一次切换至掉话时行驶的距离,基于对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情况,确定掉话位置处所在的栅格。相比于现有的定位方法,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筛选出来的在第一道路上发生掉话的众多用户的掉话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一道路的进行整体性的掉话位置挖掘。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得到的掉话位置为栅格级别,由于栅格的划分精度要远大于小区的划分精度,因此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掉话位置,从而为网络优化人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掉话位置的定位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道路与覆盖小区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小区覆盖范围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cs域信令获取行驶方向、经过小区以及掉话小区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经过算法修正后的精确掉话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聚焦后掉话黑点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掉话位置的定位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掉话位置的定位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在需要对第一道路上的掉话位置进行定位时,筛选出在第一道路上行驶通话、且在途经多个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后发生掉话事件的用户;

s102、根据用户途经的多个覆盖小区的顺序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获得用户的行驶方向;获取用户在掉话之前进行最后一次小区切换时的第一切换点位置和第一切换点时刻,以及掉话发生时的掉话时刻;获取用户行驶的平均速度,并根据所述平均速度获取用户在所述第一切换点时刻至所述掉话时刻之间行驶的掉话距离;

s103、根据上述行驶方向、掉话距离以及第一切换点位置,基于预设的对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情况,确定掉话位置处所在的栅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掉话位置的定位方法,该方法中在需要对第一道路的掉话位置进行定位时,首先筛选在第一道路上行驶通话并发生掉话的用户,再根据用户最后一次小区切换时的切换点位置以及最后一次切换至掉话时行驶的距离,基于对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情况,确定掉话位置处所在的栅格。相比于现有的定位方法,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筛选出来的在第一道路上发生掉话的众多用户的掉话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一道路的进行整体性的掉话位置挖掘。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得到的掉话位置为栅格级别,由于栅格的划分精度要远大于小区的划分精度,因此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掉话位置,从而为网络优化人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这里的筛选出在第一道路上行驶通话并发生掉话的用户,是从第一道路的所在区域的全网用户数据中筛选出来的。这里的预设的对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粒度进行设置,例如每一个栅格的大小可以为20m×10m的栅格,从而使得最后得到的掉话位置栅格的精度可以缩小至20m以内的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步骤s102中获取用户的行驶方向、最后一次切换的切换点具体信息的步骤可以同时实施也可以先后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对这两步的实施顺序不作具体的限定。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2示出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上述方法的实现步骤。假设经过筛选得到在第一道路上行驶的途径a小区、b小区、c小区,并在t3时刻在c小区内的p3(x3,y3)点发生掉话的用户。首先根据该用户途径各个小区的顺序获取其行驶的方向为箭头所示的方向。接着再获取用户掉话之前最后一次切换也即在小区b以及小区c之间切换时的切换点位置p2(x2,y2)及对应的第一切换点时刻t2;之后获取用户行驶的平均速度,再根据平均速度以及t2时刻以及t3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求得用户在从最后一次切换到掉话之间行驶的掉话距离d2。最后根据p2点的位置(x2,y2)、根据距离d2以及用户行驶的方向,基于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确定掉话位置p3(x3,y3)所在的栅格。

在具体实施时,上述实施例步骤s102中预存的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可以通过下述步骤得到:根据已搭建的各个基站的中心经纬度信息在gis地图上查找覆盖所述第一道路的小区,并确定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

具体来说,也就是可以根据第一道路所在区域已搭建的各个基站的经纬度信息在gis地图上查找哪个基站对应的小区覆盖了第一道路,将这些基站筛选出来,并按照第一道路的沿线方向确定各个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例如对于图2来说,现已知图2示出的第一道路的这一路段中有三个小区覆盖了第一道路,且a小区与b小区相邻、b小区与c小区相邻。如果用户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行驶,那么其经过各个小区的顺序为a→b→c;如果沿箭头反方向行驶,那么其经过各个小区的顺序为c→b→a。从而可以根据第一道路沿线小区的位置排布,根据用户行驶时途径小区的顺序确定用户的行驶方向。

在具体实施时,上述实施例步骤s102中获取用户行驶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

s1021、获取用户在进行倒数第二次切换时的第二切换点位置及对应的第二切换点时刻;

s1022、并根据第一切换点位置、第二切换点位置、第一切换点时刻以及第二切换点时刻获取用户行驶的平均速度。

还以附图2为例进行说明,在获取了最后一次切换时第一切换点p2的位置(x2,y2)以及对应的时刻t2之后,还可以获取倒数第二次切换时切换点p1的位置(x1,y1)以及对应的时刻t1。根据p1点p2点的坐标获得线段p1p2的长度,再获取t1时刻与t2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根据这一长度以及时间差计算求得用户行驶的平均速度。

在具体实施时,步骤102中获取最后一次切换时的第一切换点的位置以及步骤s1021中获取倒数第二次切换时的第二切换点的位置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

根据行驶方向获取预存的与行驶方向对应的相邻两个小区之间切换带;再将切换带的中心位置作为切换点位置。

具体来说,这里首先解释一下这里的切换带的概念。对于一个移动通信网络,其切换带就是指满足给定切换准则的所有切换区域的集合。一般来说,在设置相邻两个小区的切换带时,为了得到较优的效果,一般会对切换准则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最佳切换带。而所谓最佳切换带,是指系统中所确定的切换带在满足各种网络设计指标的同时,能最大化网络容量、最优化链路质量和最小化网络建设及运维成本。影响切换带最佳设置要考虑的因素有:切换控制策略、网络模型、业务模型、环境模型、和话务量分布模型等。且基站的天线的角度也会对切换带的范围造成影响。由于切换带受到上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用户在相邻两个小区之间进行切换时,不同的切换方向也会导致切换带有所不同。也就是说,用户从a小区切换至b小区的切换带,与用户从b小区切换至a小区的切换带是不同的。

因此这里预存的切换带是根据不同的切换方向存储的。进而在获取切换点位置时,首先确定当前的切换方向,也即用户的行驶方向,接着查找预存的对应方向的切换带,最后在将查找到的切换带的中心位置,例如几何中心位置,作为该切换带对应的切换点的位置。

其中,这里的各个方向的切换带确定是通过下述方式确定的:

对第一道路沿线的多个终端与基站交互的数据域信令数据进行dpi解析,获得各个终端所在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并确定第一道路沿线各个小区的覆盖范围;根据经纬度信息以及各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基于预设的切换准则,获得各个小区中相邻两个小区对应于不同切换方向的切换带。

具体来说,在3g网络下,接入网是同时连接cs域以及ps域的,即核心网分割为cs和ps。cs为用户承载域,用户在打电话时走的均是cs域;ps域为数据域,用户在用终端上网时走的就是ps域。在前文中,获取用户的切换时刻、掉话时刻等等都是根据用户在cs域的信令数据获取的,也即通过用户的通话数据来获取的。而这里的切换带的设置,是通过用户ps域的信令数据获取的。

用户在用终端上网时,终端可以向当前小区的基站发送ps域信令。通过对第一道路沿线的海量终端的ps域信令进行dpi解析(基于应用层的流量解析),可以获取海量终端上报的经纬度信息,根据终端上报的对应的基站信息,确定第一道路沿线各个小区的覆盖范围。

对于其中的a小区以及b小区这两个相邻的小区来说,此时可以再根据终端的经纬度信息以及相邻两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基于预设的切换准则获取由a小区切换至b小区的切换带以及由b小区切换至a小区的切换带。这里的切换准则可以为:假设在a小区、b小区均上报了经纬度(n1,s1),则设(n1,s1)为a、b的切换点,一系列的经纬度(ni,si)(i=1,2,….)则构成小区a、b的切换带。在获得了各个小区中相邻两个小区的不同切换方向的切换带之后,可以将切换带存储,以供后续在确定掉话位置时使用。

在具体实施时,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下面对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行驶方向、掉话距离、第一切换点位置以及第一道路的形状,基于预设的对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情况,确定掉话位置处所在的栅格。

也就是说,除了根据行驶方向、掉话距离以及第一切换点位置这些因素外,为了使得定位的位置更为准确,这里还可以考虑第一道路的形状。例如第一道路在用户通话至掉话这一路段为直路,又例如这一路段包含转弯,或为s型弯路等等。从而能够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于各种路段情况。

为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下面结合附图3至附图6对本发明的完整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0、ps域信令实现道路建模(为后续的步骤做准备):

也即在实施本发明之前,首先根据现网用户海量经纬度信息上报,勾画出道路小区精确覆盖情况、切换点、切换带,并存储相应的小区排布情况、切换带以及切换点数据。

(1)对道路划分x米*y米的栅格,粒度视具体情况可调整;

(2)结合基站中心经纬度信息在gis地图上找出覆盖道路的各个小区;

(3)以道路的延伸方向(两个方向)划分小区覆盖和切换序列;

(4)关联ps域信令数据,基于app携带的经纬度信息,得到道路沿线小区的覆盖范围;

(5)关联道路沿线小区的覆盖范围,得到小区之间的切换点和切换带:假设在两个小区a、b均上报了经纬度(n1,s1),则设(n1,s1)为a、b的切换点,一系列的经纬度(ni,si)(i=1,2,….)则构成小区a、b的切换带。

得到的小区覆盖范围以及切换带如图3所示。

步骤1、用户甄别:

根据用户通话过程中经历小区序列,判断其行驶方向和速度。

(1)如图4所示,首先判定用户是道路行进用户:通过分析用户通话的切换情况,判断该用户的切换序列是否满足3个及以上切换点、计算出来的行驶速度是否>=xkm/小时(对高速公路的要求是x>=60),满足则是道路行进用户;

(2)记录道路用户的切换序列和切换点,得到行驶方向和速度,计算高速用户的驻留小区、经纬度等轨迹信息。

步骤2、判断用户掉话的精确地理位置:

判断和计算该用户的行驶方向和速度,基于掉线时的小区和时间,结合小区的切换点和覆盖范围,计算掉线的位置(栅格粒度)。

具体地,如图5所示,设用户从b小区切换到c小区的时间为t1,从c小区切换到d小区的时间为t2,掉话时间为t3,如果根据目前现有的掉话统计方法,得到用户掉话地点为d小区的基站中心位置经纬度坐标(xd,yd),但实际上一个道路小区的覆盖半径少则500m,多则几千米,因此对于优化人员而言还需进行大量现场拨测找到具体的地点。本方案中对掉话位置的修正计算如下:

(1)根据用户的切换轨迹(a-b-c),判断用户的行进方向;

(2)根据上文步骤0中第一道路建模得到的切换带经纬度,如图2所示,如a、b小区的切换带中心位置为(x1,y1),b、c小区的切换带中心位置为(x2,y2),可得到两次切换的位置距离:再根据切换时间差(t2-t1),算出平均速度为:

(3)修正位置:首先得到最后一次切换到掉话这段时间内的行进距离:d2=v1*(t3-t2)。后续掉话位置坐标的确定,则需根据道路建模的实际情况计算。

例如,对于直路来说,掉话位置的坐标可以为(x3,y3),根据图2所示的坐标轴以及三角形的相似关系(通过虚线示出)得到:x3=(d2/d1)*(x2-x1)+x2,y3=(d2/d1)*(y2-y1)+y2。由于实际应用中用于计算(x3,y3)的切换点的各个距离以及时间或者速度等参数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将(x3,y3)这一点作为实际掉话点也是可能存在一定偏差的。因此本发明实例例提供的方法最后输出的是这一点所在的栅格,也即最后得出的结果为一个较小的掉话范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由于计算带来的误差。

步骤3、黑点密集型判断,精确定位掉话黑点:

如图6所示,积累一定周期内的掉话用户黑点地理分布,把黑点密集或者重叠度高的地方进行输出,由优化人员集中优化。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掉话位置的定位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

用户筛选单元201,用于在需要对第一道路上的掉话位置进行定位时,筛选出在第一道路上行驶通话、且在途经多个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后发生掉话事件的用户;

处理单元202,用于根据用户途经的多个小区的顺序以及预存的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获得用户的行驶方向;获取用户在掉话之前进行最后一次小区切换时的第一切换点位置以及第一切换点时刻;获取用户行驶的平均速度,并根据所述平均速度获取用户在所述第一切换点时刻至所述掉话时刻之间行驶的掉话距离;

定位单元203,用于根据所述行驶方向、所述掉话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切换点位置,基于预设的对所述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情况,确定掉话位置处所在的栅格。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处理单元202进一步用于:

获取用户在进行倒数第二次切换时的第二切换点位置及对应的第二切换点时刻;

根据所述第一切换点位置、第二切换点位置、第一切换点时刻以及第二切换点时刻获取用户行驶的平均速度。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处理单元202获取切换时的切换点位置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行驶方向获取预存的与所述行驶方向对应的相邻两个小区之间切换带;

将所述切换带的中心位置作为切换点位置;

其中,所述预存的相邻两个小区之间切换带是通过下述步骤得到的:

对第一道路沿线的多个终端与基站交互的数据域信令数据进行dpi解析,获得各个终端所在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并确定第一道路沿线各个小区的覆盖范围;

根据所述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各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基于预设的切换准则,获得各个小区中相邻两个小区对应于不同切换方向的切换带。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预存的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是通过下述步骤得到的:

根据已搭建的各个基站的中心经纬度信息在gis地图上查找覆盖所述第一道路的小区,并确定第一道路沿线的覆盖小区的位置排布。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定位单元203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行驶方向、所述掉话距离、所述第一切换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道路的形状,基于预设的对所述第一道路的栅格划分情况,确定掉话位置处所在的栅格。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掉话位置的定位装置为可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掉话位置的定位方法的装置,故而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介绍的掉话位置的定位的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的掉话位置的定位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掉话位置的定位装置如何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掉话位置的定位方法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掉话位置的定位方法所采用的装置,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某些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代理服务器、系统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