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57205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方法及系统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作为物联网应用之一的智能家居必将成为未来家居的基本形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基于物联网思想,智能家居技术力图激活家居生活的各种设备(例如视讯及音响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安防系统、电脑设备、保安系统、暖气及冷气系统等),这类设备也被称为智能家居设备,配以传感器和通信网络将智能家居设备联系起来,从而将智能家居设备与家居环境组合成智能家居系统为人所用。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使人们的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高效。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一个可以控制所有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器来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但是由于智能家居设备较多,且分布较为分散甚至可能分布在不同位置如客厅、主卧、次卧、厨房等等,如果采用单一的控制器进行控制,用户使用不够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智能家居设备控制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向智能家居网关发起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中包含采用预设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后的用户指纹信息;

智能家居网关采用与所述预设加密算法对应的预设解密算法对用户指纹信息进行解密并与预存的用户指纹库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将所述移动终端加入智能家居网络;

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智能家居网络中的智能家居控制器发起连接请求,建立无线连接;

监控摄像头监测用户人脸图像,分析用户视线指向的智能家居设备,将分析得到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敲击所述移动终端预设位置的操作生成控制命令,将所述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

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根据所述监控摄像头发送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对相应的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用于向智能家居网关发起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中包含采用预设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后的用户指纹信息;

智能家居网关,用于与所述预设加密算法对应的预设解密算法对用户指纹信息进行解密并与预存的用户指纹库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将所述移动终端加入智能家居网络;

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向所述智能家居网络中的智能家居控制器发起连接请求,建立无线连接;

监控摄像头,用于监测用户人脸图像,分析用户视线指向的智能家居设备,将分析得到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

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根据用户敲击所述移动终端预设位置的操作生成控制命令,将所述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

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监控摄像头发送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对相应的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

至少一个智能家居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完成受控。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移动终端通过指纹密码的加密和解密向智能家居网关验证通过后,加入智能家居网络,然后移动终端可以和智能家居控制器连接构成智能控制系统,使得移动终端可以具备对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功能,无需每次去寻找专用的控制器,利于处于房屋内不同区域的用户使用;通过监控摄像头监测用户人脸图像,从而分析用户视线指向的智能家居设备,非常简便的确定了需要控制的对象,利用用户操作;且通过敲击移动终端来生成控制命令,甚至无需将移动终端握于手中就可以完成对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易于操控,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Windows Phone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或穿戴式设备等,其具备加速度传感器,可感应用户的敲击的操作。上述移动终端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监控摄像头为泛指,其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其监控范围可覆盖整个用户的家中。智能家居控制器可以是网关,也可以专门独立的服务器,可管理所有智能家居设备的接入、删除和控制等。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照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移动终端向智能家居网关发起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中包含采用预设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后的用户指纹信息。

S102,智能家居网关采用与所述预设加密算法对应的预设解密算法对用户指纹信息进行解密并与预存的用户指纹库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将所述移动终端加入智能家居网络。

采用指纹密码验证的方式安全性较高,且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和预设解密算法对指纹信息加密,可以进一步提升密码的安全性,可以防止被中途拦截破解。

S103,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智能家居网络中的智能家居控制器发起连接请求,建立无线连接。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可以是一个类似于电视机遥控器的无线控制装置。

可选地,移动终端与智能家居控制器之间可以通过WIFI连接,也可以通过蓝牙或zigbee等无线方式连接。连接之后,二者可以进行控制指令和数据传输。

S104,监控摄像头监测用户人脸图像,分析用户视线指向的智能家居设备,将分析得到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

可选地,监控摄像头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可以覆盖整个用户家中以及用户大门前的预设范围。其可以监控用户的行为动向,获取用户人脸图像并进行用户身份识别、用户视线分析等工作。

具体在进行视线分析时,可分析用户瞳仁的状态和指向来确定指向的智能家居设备,当用户视线指向的方向具备多个智能家居设备时,可结合多个角度拍摄的人脸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视线指向的智能家居设备。

S105,所述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敲击所述移动终端预设位置的操作生成控制命令,将所述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

其中,所述敲击所述移动终端预设位置的操作,包括:

单击所述移动终端预设位置;

预设时间内双击所述移动终端预设位置;

单击所述移动终端第一预设位置和单击所述移动终端第二预设位置。

当然,除了上述敲击操作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敲击操作,如敲击第一预设位置后立即敲击第二预设位置、双击第一预设位置后单击第二预设位置、预设时间内多次敲击预设位置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基于操作简便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式来考虑,主要使用单击、双击、单击两个不同位置这三种敲击操作。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敲击所述移动终端预设位置的操作生成控制命令,包括:

若用户单击所述移动终端预设位置,则生成开关切换控制命令;

若用户在预设时间内双击所述移动终端预设位置,则生成设备多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控制命令;

若用户单击所述移动终端第一预设位置,则生成增加预设调节参数的命令;若用户单击所述移动终端第二预设位置,则生成减少预设调节参数的命令。

可选地,所述智能家居设备包括: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电灯、智能门禁、智能音箱、智能除油烟机、智能空调、智能热水器和智能安防设备。

例如,以智能电视为例说明,当用户回家后想开启电视,则视线会看向电视,初次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控制时,用户可使用移动终端如手机与智能家居控制器建立连接后进行控制,如果已连接过,则移动终端进入智能家居控制器的辐射范围内时可自动连接,这样用户无需再次连接便可以直接敲击手机进行操作,甚至无需从口袋中掏出手机便可以开启电视。

具体地,监控摄像头监控用户视线指向电视,且用户单击移动终端预设位置后智能家居控制器便可以确定控制对象为智能电视、控制命令为开关切换命令,由于智能电视开始为关闭状态,则接收到开关切换命令后将转换为开启状态。可以将单击第一预设位置默认设置为增加频道、单击第二预设位置为减少频道,从而实现频道切换。然后设置双击预设位置对应为频道切换和音量调节的工作状态切换指令,这样用户可双击移动终端后,再单击第一预设位置则变化为增加音量,单击第二预设位置则变化为减少音量。

其他具备开关控制的设备均可以通过视线指向确认及移动终端敲击来进行开关切换如灯光开启和关闭;涉及其他参数调整的则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的敲击来进行调节如空调温度调整,且一般将该智能家居设备最常调整的参数设置为单击第一预设位置和单击第二预设位置的默认调整参数;而涉及多工作状态的切换则可以通过双击预设位置来完成切换如空调温度调节和送风模式之间的切换。其他智能家居设备的调节原理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106,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根据所述监控摄像头发送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对相应的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对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时,除了通过敲击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进行控制。与常规的直接语音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相比,移动终端拾音更方便且更准确。

即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语音指令生成控制命令,将所述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最后由智能家居控制器对相应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指纹密码的加密和解密向智能家居网关验证通过后,加入智能家居网络,然后移动终端可以和智能家居控制器连接构成智能控制系统,使得移动终端可以具备对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功能,无需每次去寻找专用的控制器,利于处于房屋内不同区域的用户使用;通过监控摄像头监测用户人脸图像,从而分析用户视线指向的智能家居设备,非常简便的确定了需要控制的对象,利用用户操作;且通过敲击移动终端来生成控制命令,甚至无需将移动终端握于手中就可以完成对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易于操控,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照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包括:移动终端100、智能家居网关500、监控摄像头200、智能家居控制器300和至少一个智能家居设备400(图2所示省略号表示多个智能家居设备400)。

移动终端100,用于向智能家居网关500发起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中包含采用预设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后的用户指纹信息;

智能家居网关500,用于与所述预设加密算法对应的预设解密算法对用户指纹信息进行解密并与预存的用户指纹库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将所述移动终端100加入智能家居网络;

所述移动终端100还用于向所述智能家居网络中的智能家居控制器300发起连接请求,建立无线连接;

监控摄像头200,用于监测用户人脸图像,分析用户视线指向的智能家居设备400,将分析得到的智能家居设备400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300;

所述移动终端100还用于根据用户敲击所述移动终端100预设位置的操作生成控制命令,将所述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300;

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300,用于根据所述监控摄像头200发送的智能家居设备400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移动终端100发送的控制命令,对相应的智能家居设备400进行控制;

所述至少一个智能家居设备400用于根据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完成受控。如开关及对应参数调节等。

可选地,所述敲击所述移动终端100预设位置的操作,包括:

单击所述移动终端100预设位置;

预设时间内双击所述移动终端100预设位置;

单击所述移动终端100第一预设位置和单击所述移动终端100第二预设位置。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100具体用于:

若用户单击所述移动终端100预设位置,则生成开关切换控制命令;

若用户在预设时间内双击所述移动终端100预设位置,则生成设备多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控制命令;

若用户单击所述移动终端100第一预设位置,则生成增加预设调节参数的命令;若用户单击所述移动终端100第二预设位置,则生成减少预设调节参数的命令。

可选地,所述智能家居设备400包括: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电灯、智能门禁、智能音箱、智能除油烟机、智能空调和智能安防设备。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100还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语音指令生成控制命令,将所述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智能家居控制器300。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移动终端通过指纹密码的加密和解密向智能家居网关验证通过后,加入智能家居网络,然后移动终端可以和智能家居控制器连接构成智能控制系统,使得移动终端可以具备对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功能,无需每次去寻找专用的控制器,利于处于房屋内不同区域的用户使用;通过监控摄像头监测用户人脸图像,从而分析用户视线指向的智能家居设备,非常简便的确定了需要控制的对象,利用用户操作;且通过敲击移动终端来生成控制命令,甚至无需将移动终端握于手中就可以完成对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易于操控,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