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镜头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038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镜头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镜头夹。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手机作为通讯消费产品,已成为当今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光电及精密等技术的发展,手机在原有通讯功能的基础上又集成了多种功能,典型的例如数码拍照功能。但是,这些集成了照相功能的手机由于受到手机体积和重量的限制,其上通常不会安装有体积较大复杂的电动伸缩式光学变焦系统,有的甚至仅安装了定焦镜头或者仅能进数码变焦,进行简单的拍摄,这无法满足消费者远距离拍摄或者广角拍摄以及多种效果拍摄等要。

现有技术的手机镜头夹虽然设置有用于安装镜头的螺纹圈,但还没有设置两个大小不同的螺纹圈的手机镜头夹,这样不能适应连接不同大小的镜头的需要;现有技术的手机镜头夹没有缓冲装置,直接夹持在手机摄像头部位容易损伤手机;现有技术的手机镜头夹的表面通常会很光滑,这样很容易在拿取的过程中将镜头夹及镜头摔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镜头夹,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镜头夹,一种手机镜头夹,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所述第一夹体、第二夹体通过一铰轴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夹体的其中一端为第一夹体指压端,另外一端为第一夹体镜头连接端,所述第二夹体有与第一夹体指压端对应的第二夹体指压端及与第一夹体镜头连接端对应的第二夹体手机夹持端,所述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的按压面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槽, 所述第一夹体镜头连接端上设置有与不同大小镜头连接端的第一内螺纹圈和第二内螺纹圈,所述第一夹体镜头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夹体拍照通光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体镜头连接端、第二夹体手机夹持端与手机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一层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用以防止所述镜头夹损伤手机。

优选地,所述缓冲层为海绵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手机镜头夹设置有两圈内螺纹圈可与不同规格的镜头进行连接;

2、本实用新型的手机镜头夹设置有缓冲装置,用以吸收镜头夹在加持手机时对手机产生的压力;

3、本实用新型的手机镜头夹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槽具有防滑的作用,可以减小手机镜头夹滑落摔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机镜头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夹体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第二夹体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夹体;

11、第一夹体指压端;

12、第一夹体镜头连接端;

13、第一内螺纹;

14、第二内螺纹;

15、第一夹体拍照通光孔;

2、第二夹体;

21、第二夹体指压端;

22、第二夹体手机夹持端;

3、铰轴;

4、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镜头夹,包括,第一夹体1和第二夹体2,所述第一夹体1、第二夹体2通过一铰轴3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夹体1的其中一端为第一夹体指压端11,另外一端为第一夹体镜头连接端12,所述第二夹体2有与第一夹体指压端11对应的第二夹体指压端21及与第一夹体镜头连接端12对应的第二夹体手机夹持端22,所述第一夹体1、第二夹体2的按压面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槽具有防滑作用,所述第一夹体镜头连接端12上设置有与不同大小镜头连接端的第一内螺纹圈13和第二内螺纹圈14,所述第一夹体镜头连接端12设置有第一夹体拍照通光孔15。

所述第一夹体1、第二夹体2夹持手机的部位设置有一层缓冲层4,所述缓冲层4可以由海绵材料、硅胶材料、橡胶材料等软质材料制成,最好的,所述缓冲层由海绵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内螺纹圈13、第二内螺纹圈14用以与镜头表面的的螺纹进行连接。

手机拍照前,可以安装手机镜头夹,安装步骤为,先按压指压端打开手机镜头夹,让第一夹体镜头连接端12和第二夹体手机夹持端22夹住手机,调节手机镜头夹的位置,使第一夹体拍照通光孔15的中心对准手机摄像头的镜头中心,然后选择与第一内螺纹圈13或第二内螺纹圈14相适配的镜头在螺纹圈上安装,即完成安装过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手机镜头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方法,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