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嵌入式串口联网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538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嵌入式串口联网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串口联网模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嵌入式串口联网模块。



背景技术:

由于串行通信本身具有传输速率低、传输距离近的缺点,在传输距离和可靠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果要实现数目众多的感应器、检测器等设备与远端主机之间的通信甚至与多个主机进行通信,基于一或一总线方式的控制网络会变得非常复杂。基于串行通信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单单依靠它在上述系统中的感应器、检测器等设备与主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大大限制了自动化管理和工业控制等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功能嵌入式串口联网模块,能够实现串口数据流与以太网数据帧之间的转换,使分散于工控现场的串口设备选择性的接入以太网。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嵌入式串口联网模块,包括串行接口、串行接口控制单元、处理器、以太网接口、控制面板、数据储存单元、指示单元和电源电路单元;

所述串行接口至少为两个,且串行接口并列连接至串行接口控制单元,且串行接口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上还分别连接有以太网接口、控制面板、数据储存单元、指示单元和电源电路单元;

其中,所述串行接口控制单元为开关选择电路,且所述处理器的控制端连接至开关选择电路的选择控制端,所述处理器的数据传输端连接至开关选择电路的数据传输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开关选择电路包括多个电控开关并列集成,每个电控开关的两端作为数据传输端且分别连接至对应的串行接口和处理器的数据传输端,每个电控开关的控制端集合形成选择控制端且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处理器控制端;通过处理器控制开关选择电路的通断线路,从而实现不同串行接口的接入。

进一步的是,所述串行接口包括并列连接至串行接口控制单元的RS232串口、RS485串口和RS422串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处理器为嵌入式ARM微处理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指示单元包括并列分别连接至处理器的LED灯;显示模块的工作状态,指示当前串行接口的接入情况。

进一步的是,所述控制面板包括串口选择按键和模块开关,用于人工操作模块。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实现了低成本嵌入式串口联网模块,实现串口数据流与以太网数据帧之间的转换,使分散于工控现场的各种串口设备通过一台设备便可以接入以太网,以实现对现场监控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实现设备控制的分布式智能化管理。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嵌入式串口联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选择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嵌入式串口联网模块,包括串行接口、串行接口控制单元、处理器、以太网接口、控制面板、数据储存单元、指示单元和电源电路单元;

所述串行接口至少为两个,且串行接口并列连接至串行接口控制单元,且串行接口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上还分别连接有以太网接口、控制面板、数据储存单元、指示单元和电源电路单元;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串行接口控制单元为开关选择电路,且所述处理器的控制端连接至开关选择电路的选择控制端,所述处理器的数据传输端连接至开关选择电路的数据传输端。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开关选择电路包括多个电控开关并列集成,每个电控开关的两端作为数据传输端且分别连接至对应的串行接口和处理器的数据传输端,每个电控开关的控制端集合形成选择控制端且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处理器控制端;通过处理器控制开关选择电路的通断线路,从而实现不同串行接口的接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串行接口包括并列连接至串行接口控制单元的RS232串口、RS485串口和RS422串口。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处理器为嵌入式ARM微处理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指示单元包括并列分别连接至处理器的LED灯;显示模块的工作状态,指示当前串行接口的接入情况。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面板包括串口选择按键和模块开关,用于人工操作模块。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一次完整的描述:

处理器的接收到串行设备(或以太网)的数据,然后处理器板将此数据经过转换后用以太网(或串行接口)发出,这一过程即实现了串口链路(以太网链路)数据通过以太网链路(串口链路)发出的功能;同时,通过串行接口控制单元实现多个串行设备的选择性接入传输,实现分散串行设备的分布式管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