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7081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音转换设备,特别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人耳可听的声音的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一种常见的声音转换设备被广泛用于专业监听、个人多媒体娱乐、以及其它用途。出于便携的需要,耳塞式耳机被广泛用于手机、收音机等移动便携设备,且近年已成便携式音源的主流配备。在使用耳塞式耳机的时候,用户将大而扁平的左右两个耳塞分别塞入进两边耳骨内的凹陷,从而使得耳塞中由电信号转换得到的机械振动变成声波传入用户的耳中。

一般的耳塞式耳机耳壳是密封设计,即耳塞的耳壳内外的气压没有办法平衡。当喇叭内的振膜上下振动发声的时候,歌声于耳壳内产生共鸣。但是,由于耳壳的密封设计,这样的共鸣是被局限的,影响了耳机所发出的音色及声音的还原度。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耳壳体和至于耳壳体内的换能器。该耳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耳壳前盖和耳壳后盖。耳壳前盖定义具有开口的空腔,而耳壳后盖封闭该开口。耳壳体还包括共鸣结构,该共鸣结构使适于换能器发出的声音产生共鸣。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共鸣结构包括设于耳壳前盖上的气孔。

优选地,气孔所在的耳壳前盖的部分相对于耳壳前盖的其它部分厚度较小。

另外,共鸣结构包括多个按照以下方式排列的气孔:十字形、圆形、米字形、星形、X形。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共鸣结构包括设于耳壳后盖上的气孔。

优选地,耳壳后盖定义周向上的封闭形状。耳壳后壳还包括沿着周向排列的多个气孔。

另外,多个气孔围绕封闭形状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

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共鸣结构包括悬空地穿设于耳壳体内的环形珠。

优选地,共鸣结构包括具有不同直径和/或深度的环形珠。

另外,环形珠由选自以下组的材料构成:木头、塑料、玻璃和金属。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耳机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共鸣结构,以独特的方式,引导耳机内振膜发出的声音产生不同形式的共鸣。例如,位于耳壳体前盖和后盖上的气孔,能够在喇叭单元上下振动的时候,会造成空气的流动。当空气冲上耳壳后盖和前盖的时候,会因为这些气孔,造成拉锯及共鸣。而钻孔的形状和数量,会影响空气流动的速度和量。

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形珠的共鸣结构,当喇叭单元发声的时候,声音会传播到耳壳体中间产生共鸣。而不同质地的乐器/人声所发出的声音,会共鸣耳壳内不同的物质所构成的环形珠。其中,木造的乐器会共鸣木珠。人声会共鸣塑料珠。而弦乐器会共鸣金属珠。本实用新型的共鸣结构使得耳机发出的声音更为优美,不论是人声还是乐器声都更为清脆,而临在感及现场感得到增加。

附图说明

参照本说明书的余下部分和附图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性能和优点作进一步的理解;这些附图中同一个组件的标号相同。在某些情况下,子标记被放在某个标号与连字符后面以表示许多相似组件的其中一个。当提到某个标号但没有特别写明某一个已有的子标记时,就是指所有这些类似的组件。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耳机耳壳体的正视图。

图1b是图1a中的耳壳体的立体图。

图1c是图1a中的耳壳体的左视图。

图1d是图1a中的耳壳体的后视图。

图1e是图1a中的耳壳体的右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耳机耳壳体的正视图。

图2b是图2a中的耳壳体的左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2c是图2a中的耳壳体的左视图。

图2d是图2a中的耳壳体的左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2e是图2a中的耳壳体的后视图。

图2f是图2a中的耳壳体的右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2g是图2a中的耳壳体的右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耳机耳壳体的正视图。

图3b是图3a中的耳壳体的左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3c是图3a中的耳壳体的后视图。

图3d是图3a中的耳壳体的右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3e是图3a中的耳壳体的下半部分的剖面立体图。

图3f是图3a中的耳壳体的临近环形珠部分局部放大的剖面立体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耳机耳壳体的正视图,此时耳壳体未装配环形珠。

图4b是图4a中的耳壳体的左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4c是图4a中的耳壳体在装配了环形珠之后的左视图。

图4d是图4c中的耳壳体的后视图。

图4e是图4c中的耳壳体的下半部分的剖面立体图。

图4f是图4c中的耳壳体的临近环形珠部分局部放大的剖面立体图。

图4g是图4f中所示的耳壳体局部部分的顶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的耳机耳壳体的正视图。

图5b是图5a中的耳壳体的左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c是图5a中的耳壳体的左视图。

图5d是图5a中的耳壳体的左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e是图5a中的耳壳体的后视图。

图5f是图5a中的耳壳体的右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g是图5a中的耳壳体的右视图。

图5h是图5a中的耳壳体的下半部分的剖面立体图。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实施例的耳机耳壳体的正视图。

图6b是图6a中的耳壳体的左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6c是图6a中的耳壳体的左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6d是图6a中的耳壳体的后视图。

图6e是图6a中的耳壳体的右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6f是图6a中的耳壳体的右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使用了例如耳壳体上形成的气孔或者位于耳壳体内部的共鸣环形珠以增强耳机内发出的声音的共鸣效果,增强了音色的通透感以及临场感。从以下的叙述可以轻易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其它不同的好处和优点。

首先来看图1a-1e,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耳机包括耳壳体20以及位于耳壳体内部的换能器(未示出)。这里所述的换能器是指耳机内部将从外部信号源例如手机、音响、随身听等获得的音频信号转换为机械波从而使得人耳可辨识的声音的元器件,例如振膜等。换能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这里不再赘述。耳壳体20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耳壳前盖23和耳壳后盖21。前盖23具有环形的形状,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图1c和1e中可以清楚看到这样的深度)。因此,前盖23形成圆周方向上的封闭形状,而这样的封闭形状加上前盖23的深度共同形成了一个空腔。这样的空腔具有两个平行且相对的开口,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上述的前盖23的深度。其中一个开口被后盖21所封闭(见图1c和1e)。后盖21具有圆拱形的形状。也就是说,图1a-1e中所示的耳壳体20只具有一个开口,而耳壳体20内部的容积具有类似碗的形状。

图1a-1c中示出了后盖21的圆拱形部分上有一个大体为圆形的区域22。该区域22是通过将后盖21的一部分磨薄之后形成的,因此区域22的厚度要小于后盖21的其余部分的厚度。在区域22上,开设有一个米字形的开孔24。其中,米字形的八个向外伸出的段中每一个段的厚度均为0.1mm。在区域22的外部,还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圆形气孔26。这两个气孔26与上述开孔24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图1d中,可以看到前盖23在其周向方向上有一个部分28是缺失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凹陷形状。凹陷部分28用于将耳壳体20与耳机的其它部分套装在一起(未示出)。

在使用过程中,耳机中的换能器会由于外部音源传来的电信号而产生声波。声波在耳壳体20内部产生共鸣。这样的共鸣是由于换能器的振动造成空气的上冲而通过米字形气孔24和两个附加的气孔26造成的。因此,耳机发出的声音传播到人耳内部会更加清澈,具有通透感和临场感。

接下来看图2a-2g,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耳机包括耳壳体120以及位于耳壳体内部的换能器(未示出)。耳壳体120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耳壳前盖123和耳壳后盖121。前盖123具有环形的形状,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图2c、2d和2f中可以清楚看到这样的深度)。因此,前盖123形成圆周方向上的封闭形状,而这样的封闭形状加上前盖123的深度共同形成了一个空腔。这样的空腔具有两个平行且相对的开口,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上述的前盖123的深度。其中一个开口被后盖121所封闭(见图2d和2f)。后盖121具有圆拱形的形状。也就是说,图2a-2g中所示的耳壳体120只具有一个开口,而耳壳体120内部的容积具有类似碗的形状。

图2a、2b和2e中示出了后盖121的圆拱形部分上沿着一直线开设了三个圆形的气孔126。这三个气孔126所形成的直线并不经过后盖121的中心,而是偏向其周缘。而在前盖123上,具有两个围绕前盖123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的圆形气孔130。在图2d-2g中,可以看到前盖123在其周向方向上有一个部分128是缺失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凹陷形状。凹陷部分128用于将耳壳体120与耳机的其它部分套装在一起(未示出)。

在使用过程中,耳机中的换能器会由于外部音源传来的电信号而产生声波。声波在耳壳体120内部产生共鸣。这样的共鸣是由于换能器的振动造成空气的上冲而通过后盖121上的气孔126和前盖123上的气孔130造成的。因此,耳机发出的声音传播到人耳内部会更加清澈,具有通透感和临场感。

接下来看图3a-3f,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耳机包括耳壳体220以及位于耳壳体内部的换能器(未示出)。耳壳体220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耳壳前盖223和耳壳后盖221。前盖223具有环形的形状,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图3b、3d和3e中可以清楚看到这样的深度)。因此,前盖223形成圆周方向上的封闭形状,而这样的封闭形状加上前盖223的深度共同形成了一个空腔。这样的空腔具有两个平行且相对的开口,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上述的前盖223的深度。其中一个开口被后盖221所封闭(见图3b)。后盖221具有圆拱形的形状。也就是说,图3a-3f中所示的耳壳体220只具有一个开口,而耳壳体220内部的容积具有类似碗的形状。

图3a-3c中示出了后盖221的圆拱形部分上沿着一直线开设了三个圆形的气孔226。这三个气孔226所形成的直线并不经过后盖221的中心,而是偏向其周缘。另一方面,在后盖221的中心位置,还开设了一个孔234。该孔234用于使得穿绳236从其中穿过。从图3e和图3f中可以看到,穿绳236通过孔234而连通耳壳体220的内部和外部。在耳壳体220的外部,穿绳236的两股打了个结,从而使得穿绳236不会从耳壳体220的外部通过孔234滑落到耳壳体220的内部。而在耳壳体220的内部,穿绳236形成一个绳套,在穿绳236上悬空地穿设了多个环形珠232。图3f清楚地显示了这样的环形珠,包括具有不同深度(即沿着穿绳236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环形珠232a、232b以及232c。这些环形珠232并不是固定在耳壳体220上的,而是可移动地套在穿绳236上。同时,传播电信号的耳机线(未示出)也有一段的外部漆皮被移除,而内部的铜线随着穿绳236一道穿过这些环形珠232。穿绳236以金属、尼龙或者纤维制成。而环形珠232由玻璃、木头、塑料、纤维、或金属制成。每颗环形珠232的直径为1mm-3mm。

另外,在图3c-3d中,可以看到前盖223在其周向方向上有一个部分228是缺失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凹陷形状。凹陷部分228用于将耳壳体220与耳机的其它部分套装在一起(未示出)。

在使用过程中,耳机中的换能器会由于外部音源传来的电信号而产生声波。声波在耳壳体220内部产生共鸣。这样的共鸣是由于换能器的振动造成空气的上冲而通过后盖221上的气孔226和后盖221内的环形珠232造成的。特别是,环形珠232构成了类似于风铃的声学结构,当换能器产生声音的时候,会使得耳壳体220内部的环形珠232发生共鸣。而不同质地的乐器/人声所发出的声音,会共鸣耳壳内不同的物质所构成的环形珠。其中,木造的乐器会共鸣木珠。人声会共鸣塑料珠。而弦乐器会共鸣金属珠。因此,耳机发出的声音传播到人耳内部会更加清澈,具有通透感和临场感。

接下来看图4a-4g,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耳机包括耳壳体320以及位于耳壳体内部的换能器(未示出)。耳壳体320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耳壳前盖323和耳壳后盖321。前盖323具有环形的形状,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图4b、4c和4e中可以清楚看到这样的深度)。因此,前盖323形成圆周方向上的封闭形状,而这样的封闭形状加上前盖323的深度共同形成了一个空腔。这样的空腔具有两个平行且相对的开口,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上述的前盖323的深度。其中一个开口被后盖321所封闭(见图4b、4c)。后盖321具有圆拱形的形状。也就是说,图4a-4g中所示的耳壳体320只具有一个开口,而耳壳体320内部的容积具有类似碗的形状。

图4a、4b和4d中示出了后盖321的圆拱形部分上沿着一直线开设了三个圆形的气孔326。这三个气孔326所形成的直线并不经过后盖321的中心,而是偏向其周缘。另一方面,在后盖321的中心位置,还开设了一个孔334。该孔334用于使得穿绳336从其中穿过。图4a-4b中的耳壳体320没有连接这样的穿绳336,而图4c-4g示出了这样的穿绳336。从图4c和图4g中可以看到,穿绳336通过孔334而连通耳壳体320的内部和外部。在耳壳体320的外部,穿绳336的一端连接了一个圆锥形卡止件337。卡止件337的尺寸大于孔334的直径,从而使穿绳336不会从耳壳体320的外部通过孔334滑落到耳壳体320的内部。而在耳壳体320的内部,穿绳336分成三股,每一股上面分别悬空地套设了不同的环形珠332。图4f清楚地显示了这样的环形珠,包括具有不同深度(即沿着穿绳336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环形珠332a、332b。这些环形珠332a、332b并不是固定在耳壳体320上的,而是可移动地套在穿绳336上。在上述三股穿绳336的套接了环形珠332a、332b的末端,还连接了圆锥形卡止件339。卡止件339和卡止件337的作用类似,都是防止穿绳336从其套设的其它部件上缩回。穿绳336以金属、尼龙或者纤维制成。而环形珠332由玻璃、木头、塑料、纤维、或金属制成。每颗环形珠332的直径为1mm-3mm。

另外,在图4d中,可以看到前盖323在其周向方向上有一个部分328是缺失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凹陷形状。凹陷部分328用于将耳壳体320与耳机的其它部分套装在一起(未示出)。

在使用过程中,耳机中的换能器会由于外部音源传来的电信号而产生声波。声波在耳壳体320内部产生共鸣。这样的共鸣是由于换能器的振动造成空气的上冲而通过后盖321上的气孔326和后盖321内的环形珠332造成的。特别是,环形珠332构成了类似于风铃的声学结构,当换能器产生声音的时候,会使得耳壳体320内部的环形珠332发生共鸣。而不同质地的乐器/人声所发出的声音,会共鸣耳壳内不同的物质所构成的环形珠。其中,木造的乐器会共鸣木珠。人声会共鸣塑料珠。而弦乐器会共鸣金属珠。因此,耳机发出的声音传播到人耳内部会更加清澈,具有通透感和临场感。

接下来看图5a-5h,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耳机包括耳壳体420以及位于耳壳体内部的换能器(未示出)。耳壳体420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耳壳前盖423和耳壳后盖421。前盖423具有环形的形状,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图5c、5d、5f和5g中可以清楚看到这样的深度)。因此,前盖423形成圆周方向上的封闭形状,而这样的封闭形状加上前盖423的深度共同形成了一个空腔。这样的空腔具有两个平行且相对的开口,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上述的前盖423的深度。其中一个开口被后盖421所封闭(见图5b、5c、5d和5f)。后盖421具有圆拱形的形状。也就是说,图5a-5h中所示的耳壳体420只具有一个开口,而耳壳体420内部的容积具有类似碗的形状。

图5a、5b和5e中示出了后盖421的圆拱形部分上沿着一直线开设了三个圆形的气孔426。这三个气孔426所形成的直线并不经过后盖421的中心,而是偏向其周缘。另一方面,在前盖423的直径方向上,相对地开设了两个孔440。这些孔440用于使得穿杆438从耳壳体420的内部穿过,而穿杆438的两端如图5e所示位于耳壳体420的外部。在耳壳体420内部的穿杆438上,悬空地套接了五个环形珠432。图5e清楚地显示了这样的环形珠,包括具有不同深度(即沿着穿杆438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环形珠432a、432b、和432c。穿杆438以金属、尼龙或者纤维制成。而环形珠432由玻璃、木头、塑料、纤维、或金属制成。每颗环形珠432的直径为1mm-3mm。

另外,在图5d-5g中,可以看到前盖423在其周向方向上有一个部分428是缺失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凹陷形状。凹陷部分428用于将耳壳体420与耳机的其它部分套装在一起(未示出)。

在使用过程中,耳机中的换能器会由于外部音源传来的电信号而产生声波。声波在耳壳体420内部产生共鸣。这样的共鸣是由于换能器的振动造成空气的上冲而通过后盖421上的气孔426和后盖421内的环形珠432造成的。特别是,环形珠432构成了类似于风铃的声学结构,当换能器产生声音的时候,会使得耳壳体420内部的环形珠432发生共鸣。而不同质地的乐器/人声所发出的声音,会共鸣耳壳内不同的物质所构成的环形珠。其中,木造的乐器会共鸣木珠。人声会共鸣塑料珠。而弦乐器会共鸣金属珠。因此,耳机发出的声音传播到人耳内部会更加清澈,具有通透感和临场感。

接下来看图6a-6f,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耳机包括耳壳体520以及位于耳壳体内部的换能器(未示出)。耳壳体520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耳壳前盖523和耳壳后盖521。前盖523具有环形的形状,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图6c、6b、6e和6f中可以清楚看到这样的深度)。因此,前盖523形成圆周方向上的封闭形状,而这样的封闭形状加上前盖523的深度共同形成了一个空腔。这样的空腔具有两个平行且相对的开口,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上述的前盖523的深度。其中一个开口被后盖521所封闭(见6c、6b、6e和6f)。后盖521具有圆拱形的形状。也就是说,图6a-6f中所示的耳壳体520只具有一个开口,而耳壳体520内部的容积具有类似碗的形状。

图6a、6b、6e和6d中示出了后盖521的圆拱形部分上沿着一直线开设了三个圆形的气孔526。这三个气孔526所形成的直线并不经过后盖521的中心,而是偏向其周缘。而在前盖523上,具有四个围绕前盖523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的圆形气孔。这四个圆形气孔因此在图6c和6e中呈X形排列,彼此之间相隔90°的圆周角度。这四个圆形气孔中有三个直径较小,以标号530表示,而有一个直径较大,以标号542表示。

在使用过程中,耳机中的换能器会由于外部音源传来的电信号而产生声波。声波在耳壳体520内部产生共鸣。这样的共鸣是由于换能器的振动造成空气的上冲而通过后盖521上的气孔526和前盖123上的气孔530以及542造成的。因此,耳机发出的声音传播到人耳内部会更加清澈,具有通透感和临场感。

因此,在介绍了几个实施例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不同的改动、另外的结构、等同物,都可以被使用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相应的,以上的描述不应该被视为对如以下的权利要求所确定的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例如,图1a-1c中示出了米字形状的气孔,而图2a中示出了三个排列成直线的圆形气孔。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按照其它形状排列的多个气孔,例如呈圆形排列、星形排列、X形排列等。并且,气孔本身的形状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在米字形的末端的气孔变成圆形,或是在星形的末端变成圆形,成为雪花形的形状。

同理,图2d中示出了耳壳前盖上呈180°排列的两个气孔,而图6c示出了耳壳前盖上呈90°排列的四个气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在其它设计中,可以有不同的气孔排列。例如,以时钟方向为划分的话,气孔可以分别为12点及6点一对,以及3点及9点一对。因此,气孔可以是二个以及四个,或是点与点一间再加一个,成为六个或八个。每一个气孔本身的形状可以是圆形、X形、十字形、米字形、以及为星形。

至于耳壳体上的气孔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例如由一至十个不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