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6211阅读:965来源:国知局
微型扬声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微型扬声器。



背景技术:

微型扬声器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能与声能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为保证微型扬声器能在不同气压环境下正常工作,一般在扬声器后声腔设置一泄压装置,以保证与外界气压平衡。

其中,图1示出了传统的泄压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传统的泄压装置包括贯穿于外壳的厚度方向的泄压孔11,在泄压孔11的上方粘贴有防水阻尼12,在外壳靠近后声腔13的一侧开设有与泄压孔11连接的泄压槽,在泄压槽的上方粘贴有弹垫14,通过防水阻尼、泄压孔和泄压槽构成后声腔的泄压通道。

通常,为满足扬声器的正常泄压功能,需要求防水阻尼的有效透气面积不能太小,而通过图1所示的泄压装置的结构可知,在传统的泄压装置中,防水阻尼的有效透气面积受限于泄压孔开孔面积,若增大防水阻尼的有效透气面积势必要扩大泄压孔的开孔面积,从而会占用较大后腔空间,进而影响其他部件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扬声器,以解决现有的防水阻尼的有效透气面积需依赖泄压孔的开孔面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扬声器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腔中的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内腔分隔为彼此隔绝的前声腔和后声腔,在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连通后声腔与外界环境且声学密封的泄压装置;泄压装置包括在外壳上开设的呈阶梯状的第一泄压槽和阻尼限位台,阻尼限位台设置在第一泄压槽的外侧,在阻尼限位台上设置有防水阻尼,在第一泄压槽内开设有贯穿于外壳的厚度方向的泄压孔,在外壳靠近后声腔的一侧开设第二泄压槽,第二泄压槽的一端与泄压孔连接,第二泄压槽的另一端从外壳的端部穿出,通过防水阻尼、第一泄压槽、泄压孔和第二泄压槽共同构成后声腔的泄压通道。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外壳由上壳、中壳和下壳扣合而成;泄压装置设置在中壳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第一泄压槽的高度大于阻尼限位台的高度。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阻尼限位台和第一泄压槽的横截面为U形、矩形或者三角形。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防水阻尼粘贴在阻尼限位台上,且防水阻尼的形状与阻尼限位台的横截面的形状相适配。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在第二泄压槽的上方设置有弹垫。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在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泄压装置。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阻尼限位台、第一泄压槽、泄压孔和第二泄压槽与外壳一体成型;或者,在外壳成型后,在预定的位置设置阻尼限位台、第一泄压槽、泄压孔和第二泄压槽。

利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扬声器,通过在外壳上开设呈阶梯状的第一泄压槽和阻尼限位台,在阻尼限位台上设置防水阻尼,在第一泄压槽内开设泄压孔,同时在外壳靠近后声腔的一侧开设第二泄压槽,第二泄压槽与泄压孔连接,通过防水阻尼、第一泄压槽、泄压孔和第二泄压槽共同构成后声腔的泄压通道,从而能够使防水阻尼的有效面积不再依赖于泄压孔的开孔面积,设计人员能够将泄压孔设计的足够小,进而节省后腔空间。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泄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扬声器的泄压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扬声器的泄压装置的除去防水阻尼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扬声器的泄压装置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扬声器的泄压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泄压孔11、防水阻尼12、后声腔13、弹垫14、扬声器单体21、中壳22、第一泄压槽231、阻尼限位台232、泄压孔233、第二泄压槽234、防水阻尼24、弹垫25、泄压通道26。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针对前述现有的微型扬声器的防水阻尼的有效透气面积需依赖泄压孔的开孔面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上开设呈阶梯状的第一泄压槽和阻尼限位台,在阻尼限位台上设置防水阻尼,在第一泄压槽内开设泄压孔,同时在外壳靠近后声腔的一侧开设与泄压孔连接的第二泄压槽,通过防水阻尼、第一泄压槽、泄压孔和第二泄压槽共同构成后声腔的泄压通道,从而能够将泄压孔设计得足够小,进而节省后腔空间。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型扬声器,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扬声器的泄压装置的正面结构,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扬声器的泄压装置的除去防水阻尼的正面结构,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扬声器的泄压装置反面结构;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扬声器的泄压装置的截面结构。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扬声器包括外壳和扬声器单体21,外壳由上壳、中壳22和下壳扣合而成,其内部形成内腔,扬声器单体21收容于内腔中。扬声器单体21将内腔分隔为彼此隔绝的前声腔和后声腔。扬声器单体21的振动组件与上壳之间的空间为前声腔,前声腔与外界环境连通。扬声器单体21的磁路组件与后壳之间的空间为后声腔,后声腔为密封的空间。

在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连通后声腔与外界环境且声学密封的泄压装置。泄压装置包括在外壳上开设的呈阶梯状的第一泄压槽231和阻尼限位台232,阻尼限位台232设置在第一泄压槽231的外侧,在阻尼限位台232上设置有防水阻尼24,在第一泄压槽231内开设有贯穿于外壳的厚度方向的泄压孔233,在外壳靠近后声腔的一侧开设第二泄压槽234,第二泄压槽234的一端与泄压孔233连接,第二泄压槽的另一端从外壳的端部穿出,在第二泄压槽的上方设置有弹垫25,通过防水阻尼24、第一泄压槽231、泄压孔233、第二泄压槽234共同构成后声腔的泄压通道26。

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泄压装置设置在中壳22上。当然,还可以在中壳上设置一个用于将前声腔和后声腔隔开的隔板,上述泄压装置可设置在该隔板上。

扬声器单体21包括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其中,磁路系统包括位于内腔中的盆架,以及位于盆架中的磁铁,磁铁和盆架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磁铁上还设置了华司等;振动系统包括固定在内腔内的振膜,以及驱动振膜发声的音圈,音圈固定在振膜上,并且悬置在磁铁与盆架侧壁的间隙中;振膜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球顶等。

当音圈通电后,音圈会在磁路系统的作用下振动,与此同时,音圈驱动振膜一同振动,实现振膜的发声。外壳上还设置有连通前声腔的声孔,使得振膜发出的声音可以从声孔流通到外界。上述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泄压通道是声学密封的,对于本领的技术人员来说,声学密封的含义为在声学上处于声密封的状态,也就是说,不允许声波穿过。该泄压通道为声学密封的含义是,位于前声腔中的声音不会穿过泄压通道进入到后声腔中,从而可以保证前声腔与后声腔的声隔绝,以防止声短路进而造成扬声器发声失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扬声器中,第一泄压槽231的高度大于阻尼限位台232的高度,在防水阻尼24粘贴于阻尼限位台232上之后,泄压孔233与防水阻尼24之间便具有一定的空间,此空间便形成了一气流缓冲通道(即泄压通道26)。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扬声器中,外壳的材质一般为塑料、塑胶或者硅胶,可以根据预定的模具采用注塑工艺进行成型。阻尼限位台、第一泄压槽、泄压孔和第二泄压槽可以在外壳的注塑过程中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在外壳成型后,在预定的位置设置阻尼限位台、第一泄压槽、泄压孔和第二泄压槽。进一步地,阻尼限位台和第一泄压槽的横截面可以是但不限于U形、矩形或者三角形等,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置,从而达到灵活利用空间的目的。当然,防水阻尼的形状需与阻尼限位台的横截面的形状相适配。例如,当阻尼限位台的横截面为U形,防水阻尼的形状也可以相应的为U形;当阻尼限位台的横截面为矩形时,防水阻尼的形状则为矩形。

此外,为保证后声腔与外界环境的气压平衡,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外壳上设置多个(至少两个)泄压装置。其中,多个泄压装置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上述图2至图5所示的结构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扬声器能够使防水阻尼的有效面积不再依赖于泄压孔的开孔面积,设计人员能够将泄压孔设计的足够小,进而节省后腔空间。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扬声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微型扬声器,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