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6010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手机后盖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零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手机后盖。



背景技术:

手机作为现如今最普遍的一种通讯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有的手机一般都采用金属材质的外壳,所以一旦发生漏电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近年来因手机在充电时发生漏电造成的人员伤亡的事故也在不断的增加,手机后盖作为手机最基本的组成部件之一,现有的手机后盖结构简单,功能单一,而且不具有绝缘的功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手机后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手机后盖,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手机后盖,包括后盖、透明袋、二维码卡片、摄像头孔、记事笔、绝缘层和防火层,所述后盖上设置有摄像头孔,所述摄像头孔的一侧设置有闪光灯孔,所述闪光灯孔下方设置有透明袋以及透明袋内设置有二维码卡片,所述透明袋一侧设置有散热区,所述后盖一侧设置有空腔以及空腔内设置有记事笔,所述后盖一侧设置有音量键孔,所述后盖一端设置有电源插孔以及电源插孔一侧设置有听筒孔,所述后盖表层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后盖背面位于闪光灯孔下方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后盖表层还设置有防火层。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的材料为绝缘涂料。

进一步地,所述防火层的材料为水溶性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背面边缘设置有卡扣以及卡扣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区内设置有通孔以及通孔的一端设置有防水透气膜。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码卡片上设置有自己的个人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手机后盖,通过后盖背面设置的绝缘层可以在手机漏电时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因漏电对人体产生伤害,通过后盖上设置的透明袋和二维码卡片,可以在日常交流时需要交换名片或者需要与他人交换个人信息时,直接利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方便快捷,也更加绿色环保,通过防火层的设置,可以减少因手机自燃引起其他物品燃烧的机率,通过记事笔的设置可以在听到需要记录信息时避免因寻找笔而耽误时间,结构合理,功能实用,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手机后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手机后盖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手机后盖的表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盖;2、电源插孔;3、听筒孔;4、散热区;5、透明袋;6、二维码卡片;7、空腔;8、闪光灯孔;9、摄像头孔;10、记事笔;11、音量键孔;12、导热片;13、卡扣;14、绝缘层;15、防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手机后盖,包括后盖1、透明袋5、二维码卡片6、摄像头孔9、记事笔10、绝缘层14和防火层15,所述后盖1上设置有摄像头孔9,所述摄像头孔9的一侧设置有闪光灯孔8,所述闪光灯孔8下方设置有透明袋5以及透明袋5内设置有二维码卡片6,所述透明袋5一侧设置有散热区4,所述后盖1一侧设置有空腔7以及空腔内设置有记事笔10,所述后盖1一侧设置有音量键孔11,所述后盖1一端设置有电源插孔2以及电源插孔2一侧设置有听筒孔3,所述后盖1表层设置有绝缘层14,所述后盖1背面位于闪光灯孔8下方设置有导热片12,所述后盖1表层还设置有防火层15。

其中,所述绝缘层14的材料为绝缘涂料。

其中,所述防火层15的材料为水溶性树脂。

其中,所述后盖1背面边缘设置有卡扣13以及卡扣13的数量为多个。

其中,所述散热区4内设置有通孔以及通孔的一端设置有防水透气膜。

其中,所述二维码卡片6上设置有自己的个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手机后盖,工作时,将后盖1通过卡扣13安装在手机上,在手机工作时,导热片12和散热区4为手机产生的热量散热,避免因为温度过高对手机零件产生影响,若手机在充电时产生漏电行为时,后盖1上设置的绝缘层14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因漏电产生人员伤害,当在听到需要记录的信息时,可以将空腔7内的记事笔10拿出记下信息,避免应寻找笔而耽误时间或者错过信息,在需要与他人交换信息时,利用手机扫一扫后盖1上的二维码卡片6上的二维码即可,后盖1上设置的防火层15起到防火耐高温的作用,可以在手机自燃时减少引起其他物品的燃烧的机率,也可以在火灾中利用防火层15耐高温的特性减少对手机的伤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