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机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677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机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机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必需品。现在的电子产品造型已经慢慢趋于同一化,在外形上基本都是直板机的样子。同时,由于不同使用场景下,人们想要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时,电子产品显示屏的尺寸以及电子产品本身的体积的大小就会出现冲突,如体积较小的电子产品便于携带,但是不可避免的显示屏尺寸就会较小,影响观看的体验,无形当中就降低了用户体验。

目前,一种具有可弯曲特性的柔性屏幕已经成功量产,可以将其作为电子产品的显示屏,来解决电子产品显示屏尺寸以及电子产品体积大小之间的矛盾。因此,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电子产品中利用柔性显示屏的可形变特性,实现相同体积下具有更大尺寸的显示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支撑机构及移动终端,以实现对处于展开状态的移动终端的柔性屏进行支撑,进而在不改变移动终端体积的情况下设置大尺寸显示屏,兼顾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大尺寸显示,提高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至少包括: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的传动机构;当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形成一个支撑平面。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本体、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机构以及显示屏;其中,所述显示屏至少包括:固定于第一本体和/或第二本体的固定部分、以及可形变的形变部分;所述第二本体上开设有一容置槽,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扣合状态时,所述形变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槽,所述支撑机构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固定部分以及所述形变部分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支撑状态,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平齐,形成一个支撑平面,以支撑所述形变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机构及移动终端,该支撑机构至少包括: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以及连接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传动机构,其中,第二托板的第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台;当至少一个第一凸台受到第一外力后,至少一个第一凸台以第一方向转动,带动第二托板以第一方向转动,第二托板带动传动机构相对于第一托板滑动,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托板朝向第二方向转动,直至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形成一个支撑平面。从而,如果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机构应用于移动终端,那么,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所形成的平面就能够用于支撑终端中的柔性屏。因此,当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使用上述支撑机构支撑移动终端的柔性屏,就可以实现在不改变移动终端体积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大尺寸显示屏,兼顾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大尺寸显示,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撑机构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撑机构支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支撑机构支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至1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移动终端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机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该支撑机构至少包括:第一托板1、第二托板2、以及连接第一托板1和第二托板2的传动机构3;

其中,第二托板1的第一端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台22。

在实际应用中,该支撑机构至少具有两种状态:第一种为收缩状态,参见图2所示,此时,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处于第二相对位置,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倾斜相对,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之间可以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空间可以容纳部件;第二种为支撑状态,参见图3所示,此时,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处于第一相对位置,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平齐,第一托板的上表面11与第二托板的上表面23连接并形成一个整体的支撑平面,在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连接为一体构成的支撑平面上可以放置部件,以起到支撑部件的作用。

进一步地,当支撑机构处于收缩状态时,如果支撑机构上所有的第一凸台同时受到第一外力后,会使得支撑机构从收缩状态变换成支撑状态。具体地,当至少一个第一凸台受到外力后,至少一个第一凸台会以第一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托板以第一方向转动,第二托板带动传动机构相对于第一托板滑动,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托板朝向第二方向转动,直至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即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平齐形成一个支撑平面,此时,支撑机构处于支撑状态。这里,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下面对上述支撑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介绍第一托板以及第二托板。

仍然参见图1所示,该第一托板1至少包括:第三转轴12;该第二托板2至少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台22以及第四转轴24。

具体地,第一托板1的第一端13设置有第三转轴12,第三转轴12的固定端位于第一托板1的第一端13上,第三转轴12的自由端外露于第一托板1的第一端13;第二托板2的第一端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台22,第二托板2的第二端25上设置有第四转轴24;第四转轴24的固定端位于第二托板2的第二端25上;第四转轴24的自由端外露于第二托板2的第二端25。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凸台22还包括:第一转轴221以及第二转轴。

其中,第一转轴221与第二转轴垂直相对,且第一转轴221与第二转轴的轴心连线分别垂直于第一凸台22的第一表面与第一凸台22的第二表面。具体地,第一转轴221的固定端位于第一凸台22的第一表面,第一转轴221的自由端外露于第一凸台22的第一表面;第二转轴的固定端位于第一凸台22的第二表面,第二转轴的自由端外露于第一凸台22的第二表面。这里,第一凸台22的第一表面与第一凸台22的第二表面平行相对。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转轴221与第二转轴用于将第一凸台22可转动地固定于固定体上;第二托板2的第一端21上可以设置一个第一凸台22,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凸台22,如两个、三个、四个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实施环境进行确定,这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其次,介绍传动机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传动机构可以为一滑轨机构,参见图4所示,该滑轨机构,至少包括:第一结构件31、滑槽32以及第一轴孔33;

示例性地,仍然参见图4所示,第一结构件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311、第二部分312以及第三部分313;

优选地,当第一部分呈水平状态时,第三部分呈垂直状态。

这里,滑轨机构中的第一结构件31即为滑轨机构的主体,第一结构件31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是连接为一体的。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结构件31具体为横放的“L”型,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以实际应用为准,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滑轨机构中的滑槽32开设于第一结构件31的第一部分311上,滑轨机构中的第一轴孔33开设于第一结构件31的第二部分312上。

进一步地,仍然参见图4所示,该滑轨机构还包括:第七转轴34,第七转轴34的固定端设置于第三部分312上,第七转轴34的自由端外露于第三部分312。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结构件、滑槽、第一轴孔以及第七转轴可以为一体,形成一滑轨机构,该滑轨机构可用于连接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使得第二托板可以带动第一托板运动。

然后,介绍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与传动机构的连接关系。

第一托板的第一端上的第三转轴的自由端设置于滑轨机构的滑槽中,第二托板的第二端上的第四转轴的自由端设置于滑轨机构的第一轴孔中,从而,第一托板通过滑轨机构与第二托板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第三转轴可以在滑槽中来回滑动,通过第三转轴可以带动第一托板的运动,而且第四转轴可以在第一轴孔中转动,进而可相对于滑轨机构转动。那么,当第二托板相对于滑轨机构以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二托板会带动滑轨机构相对于第一托板滑动,从而,滑轨机构带动第一托板朝向第二方向转动,直至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处于第一相对位置,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平齐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支撑平面,此时,第二托板就会停止以第一方向转动。这里,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最后,介绍支撑机构的固定方式。

仍然参见图1所示,该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结构件41、第二轴孔42、第五转轴43以及第六转轴;

其中,第二轴孔42开设于第二结构件41的第一端上,第二轴孔42内容置有滑轨机构的第七转轴的自由端;第五转轴43的固定端位于第二结构件41的第二端的第一端面,第五转轴43的自由端外露于第二结构件41的第二端的第一端面;第六转轴的固定端位于第二结构件41的第二端的第二端面,第六转轴的自由端外露于第二结构件41的第二端的第二端面。

这里,第二结构件41的第二端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结构件41的第二端的第二端面平行相对,第五转轴与第六转轴垂直相对,第五转轴与第六转轴的轴心连线垂直于第二结构件41的第二端的第一端面,并垂直于第二结构件41的第二端的第二端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五转轴与第六转轴可一体成形,为垂直穿过第二结构件的第二端的一实心轴,第五转轴的自由端与第六转轴的自由端分别为该实心轴外露于第二机构件的第二端的两个自由端。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二结构件、第二轴孔、第五转轴以及与第六转轴形成一体可以为一个曲轴,上述第二结构件为曲轴的本体,曲轴的本体上具有轴孔和实心轴,上述第五转轴以及与第六转轴共同形成曲轴上的实心轴,通过第五转轴以及与第六转轴可将曲轴可转动地固定于固定体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第五转轴的自由端以及第六转轴的自由端分别套入两个轴套后,并分别设置于固定体的第三固定座和第四固定座中;进一步地,第一凸台的第一转轴的自由端以及第二转轴的自由端也分别套入两个轴套后,并分别设置于固定体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中。从而,就可以将上述支撑机构可转动地固定于固定体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一个或多个固定体是指能够固定支撑机构的部件。在实际应用中,具体可以为移动终端的壳体、本体上的结构件等,当然,还可以是移动终端上其他可以用于固定支撑机构的部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这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由上述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托板能够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托板运动,并与第一托板平齐形成一个平面来起到支撑作用,那么,可以利用该支撑机构来支撑可形变的柔性屏,从而,使得应用有该支撑机构的移动终端可以利用柔性屏的可行变的特点,通过展开和折叠的操作来实现相同体积下具有更大显示屏。具体地,当用户不需要使用显示屏时,将可形变的柔性屏折叠,使得移动终端能够便于用户携带;当用户需要使用显示屏时,可将可形变的柔性屏展开,并通过上述支撑机构实现支撑,便于用户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支撑机构中还包括一防抖机构,该防抖机构可用于在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平齐相接,形成一个平面支撑其他部件时,支撑第二托板。

那么,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所示,该支撑机构还包括:防抖机构5。

这里,参见图6所示(曲线一侧空白处为支撑机构的其它部件),当支撑机构处于支撑状态时,防抖机构5与第二托板2处于第二相对位置,与第二托板2相接触,以支撑第二托板2。

进一步地,仍然参见图5所示,防抖机构5还包括:第三结构件51、第二凸台52以及第八转轴53;

其中,第二凸台52设置于第三结构件51的第一端;第八转轴53设置于第三结构件51的第二端,第八转轴53的两个自由端外露于第三结构件51的第二端。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三结构件、第二凸台以及第七转轴为一体的,上述第三结构件为防抖机构的本体,防抖机构的本体上具有凸台,防抖机构的本体上具有第七转轴。进一步地,为了将该防抖机构固定于固定体上,可以将第七转轴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套入两个轴套后,并分别设置于固定体的第五固定座和第六固定座中。

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参见图6所示(曲线一侧空白处为支撑机构的其它部件),当第二凸台52受到第二外力后,第二凸台52以第二方向转动,直至第二凸台52与第二托板2平行接触,以支撑第二托板2,上述防抖机构5支撑第二托板2,使得支撑机构的支撑作用更加稳固。

实施例三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中采用前述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来支撑显示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支撑机构与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一致。

首先,详细说明该移动终端的结构。

那么,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本体61、与第一本体61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本体62、前述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63、显示屏64;

这里,参见图8所示,显示屏64至少包括:固定于第一本体61和/或第二本体62的固定部分641、以及可形变的形变部分642;支撑机构63设置于第二本体62。

进一步地,仍然参见图7所示,第二本体62上开设有一容置槽621,当移动终端处于扣合状态时,形变部分能够容置于容置槽621中。支撑机构63容置于容置槽621中,并可运动地连接于容置槽的内壁。

进一步地,参见图9所示,第一本体61上设置有第三凸台611,第三凸台611与支撑机构的第二凸台52的位置相对;

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朝向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该第三凸台会与第二凸台相接触,并向第二凸台施加外力,使得第二凸台以第二方向转动,直至第二凸台与第二托板平行接触,以支撑第二托板。因此,第三凸台与第二凸台的位置一一对应,具体的安装位置,以实际应用为准,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九转轴,第二本体通过至少一个第九转轴与第一本体可转动连接。

具体地,参见图10所示,该第九转轴65的第一自由端651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装配孔652,第九转轴65的第二自由端653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装配孔654,第九转轴65的第一自由端651和第二自由端653位于两个不同平面上,且可相对转动;相应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铆接柱,与至少一个装配孔的位置一一对应,至少一个铆接柱可通过铆接的方式与至少一个第一装配孔连接;第二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座,与至少一个第二装配孔的位置一一对应,至少一个安装座可通过铆接的方式与至少一个第二装配孔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力件,至少一个第一磁力件容置于第一本体上开设的第一凹槽中;第二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力件,至少一个第二磁力件容置于容置槽内壁上开设的第二凹槽中;当移动终端处于扣合状态时,至少一个第一磁力件与至少一个第二磁力件一一吸附,以固定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这里,至少一个第二磁力件与至少一个第一磁力件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而第二本体上的容置槽开设于与第一本体连接的那一端,那么,第一本体上的开设的第一凹槽位于与第二本体连接的一端。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本体上的第一磁力件可以为吸铁石,对应地,第二本体上的第二磁力件就可以为铁块或与第一本体上的第一磁力件磁性相反的吸铁石;第二本体上的第二磁力件为吸铁石,对应地,第一本体上的第一磁力件就可以为铁块或与第二本体上的第二磁力件磁性相反的吸铁石,当然,第一本体上的第一磁力件和第二本体上的第二磁力件还可以为其它磁力件,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还包括:第四结构件以及第一壳体,其中,第四结构件的外侧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容置有胶粘剂;第一结构件通过胶粘剂与第一壳体固定。第二本体还包括:第五结构件以及第二壳体,其中,第五结构件的外侧开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内容置有胶粘剂;第二结构件通过胶粘剂与第二壳体固定;相应地,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固定于第四结构件上,第三部分固定于第五结构件上,在第四结构件与第一壳体形成的容置空间中还可以设置有如电路板、数据线、扬声器、电源、各种接口等电子器件,在第五结构件与第二壳体形成的容置空间中也可以设置有如电路板、数据线、扬声器、电源、各种接口等电子器件,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其次,介绍该移动终端从扣合状态到展开状态时各部件的运动过程。

当移动终端处于如图11A所示的扣合状态时,第一本体61与第二本体62平行相对呈0°,相应地,显示屏固定于第一本体的固定部分与显示屏固定于第二本体的固定部分平行相对,显示屏的可形变的形变部分容置于第二本体上开设的容置槽中,此时,支撑机构处于收缩状态,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倾斜相对,且显示屏的可形变的形变部分容置于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形成的空间中,支撑机构中的防抖机构也处于倾斜状态,第一本体上的第三凸台与支撑机构中的防抖机构的第二凸台未接触。

当用户想要使用移动终端时,将移动终端从扣合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此时,用户会用手对第一本体施加外力,使得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逆时针转动。那么,第一本体还会带动第九转轴的第一自由端相对于第九转轴的第二自由端逆时针转动,直至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连接的那一端与第二托板的第一凸台相接触,此时,支撑机构仍处于收缩状态,移动终端处于如图8所示的中间状态,第一本体61与第二本体62呈90°。

随着第一本体相对第二本体继续逆时针转动,第一本体会对第一凸台施加第一外力,第一凸台会相对于容置槽逆时针转动,在第一凸台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凸台会带动第二托板逆时针转动,第二托板带动传动机构相对于第一托板滑动,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托板顺时针转动,直至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平齐,形成一支撑平面,以支撑显示屏中可形变的形变部分;第三凸台会对第二凸台施加第二外力,第二凸台会相对于容置槽顺时针转动,直至第二凸台会与第二托板平行接触,以支撑第二托板。此时,支撑机构处于支撑状态,移动终端处于如图11B所示的展开状态,第一本体61与第二本体62呈180°。

当用户使用完移动终端后,扣合移动终端,此时,用户会用手对第一本体施加外力,使得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顺时针转动,那么,第一本体会对第一凸台施加第三外力,第一凸台会相对于容置槽顺时针转动;在第一凸台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凸台会带动第二托板顺时针转动;在第二托板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托板会对第二凸台施加第四外力,第二凸台会相对于容置槽逆时针转动,第二托板带动传动机构相对于第一托板滑动,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托板逆时针转动,直至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倾斜相对,且显示屏的可形变的形变部分容置于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形成的空间中。此时,支撑机构处于收缩状态,移动终端处于如图11A所示的扣合状态,第一本体61与第二本体62呈0°。

由上述可知,当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平齐,相应地,显示屏的可形变的形变部分处于展开状态,即显示屏的固定部分以及与形变部分形成一个平面,那么,显示屏的可形变的形变部分与第二本体上开设的容置槽的开口相对,此时,支撑机构处于支撑状态,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对齐并形成一个平面,可以支撑处于悬空状态的显示屏的可形变的形变部分,与此同时,支撑机构的防抖机构处于垂直状态,即支撑机构中的第二凸台与第二托板平行接触,以支撑第二托板,可以防止用户在点击显示屏的可形变的形变部分时,屏幕出现下陷的情况。而且,第一磁力件与第二磁力件处于吸合状态,可以保证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可以实现移动终端在相同体积下具体更大显示屏,提高用户体验。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