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1153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支持蜂窝物联网,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标准组织发布的rel-13协议版本中,命名为增强的机器类型通信(emtc,enhancementformachinetypecommunication)的系统已经被支持。该emtc系统支持全双工(fd,fullduplex)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半双工(hd,halfduplex)fdd和时分双工(tdd,timedivisionduplex)工作模式,并且具有以下特征:支持窄带的射频收发带宽(例如1.4mhz),支持至少15db的覆盖增强和支持更长的电池使用寿命等。对于一些可穿戴的emtc设备,基于长期演进的语音(volte,voicelongtermevolution)业务需要被支持。但按照现有emtc规范,工作于hdfdd模式终端设备的上行volte业务覆盖远小于工作于fdfdd终端设备的上行volte业务覆盖。目前为止,如何增强工作于hdfdd模式终端设备的上行volte业务覆盖尚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包括:通过第一信令确定采用第一定时方式;按照所述第一定时方式发送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在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获取发送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后的第二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三预设时刻,或者,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和下行业务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发送开始前;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上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调度包括动态调度和半持续调度。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收方法,包括:通过第一信令指示采用第一定时方式;按照所述第一定时方式接收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在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指示接收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后的第二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三预设时刻,或者,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和下行业务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接收开始前;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上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调度包括动态调度和半持续调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信令确定采用第一定时方式;发送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定时方式发送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在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获取发送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后的第二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三预设时刻,或者,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和下行业务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发送开始前;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上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收装置,包括:指示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信令指示采用第一定时方式;接收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定时方式接收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在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指示接收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二预设时刻,或者,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和下行业务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接收开始前;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上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任意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对于终端设备而言,通过第一信令确定采用第一定时方式;按照所述第一定时方式发送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在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获取发送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后的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预设时刻;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上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对于网络设备(例如基站)而言,通过第一信令指示采用第一定时方式;按照所述第一定时方式接收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在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指示接收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后的预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预设时刻;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上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益于最大化上行volte业务允许采用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从而有益于实现采用最大化的资源传输上行volte业务,最终有益于提高上行volte业务的覆盖。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下行volte数据包传输的示意图一;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下行volte数据包传输的示意图二;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下行volte数据包传输的示意图三;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下行volte数据包传输的示意图四;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业务采用非连续传输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业务采用非连续传输时冲突解决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数据发送方法包括:步骤101:通过第一信令确定采用第一定时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在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中的第二信令获取发送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后的第二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三预设时刻,或者,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和下行业务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发送开始前;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上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步骤102:按照所述第一定时方式发送上行业务。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调度包括动态调度和半持续调度。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位于相同的搜索空间:在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这里的第一预设时刻中的“第一”为预设时刻的标识或名称,所述第一预设时刻可以泛指任何一个预设设定或确定时刻;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获取发送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具有相同的重复次数和聚合等级。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第一类候选集中以非时分复用(tdm,timedivisionmultiplexing)方式接收;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连续两个第二类候选集中以tdm方式分别接收;其中,所述第一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大于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所述第二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为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检测到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候选集类型确定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复用方式,其中,所述复用方式包括tdm和非tdm方式;如果检测到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候选集类型为第一类候选集,则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采用非tdm复用方式;如果检测到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候选集类型为第二类候选集,则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采用tdm复用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按照以下方式之一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第一类候选集中以非tdm方式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连续两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以tdm方式分别接收,其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位于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之前(即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在第一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接收,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第二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连续两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以tdm方式分别接收,其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位于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之后(即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第一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在第二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接收);;其中,所述第一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大于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所述第二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为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需要说明的是,以非tdm方式接收包括但不限于:以频分复用(fdm,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方式接收和在不同的控制信道单元接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获取发送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包括:当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为第一指定值时,所述上行业务开始于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之后的预设时刻;这里的第一指定值可为0等取值;当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为第二指定值且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后存在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时,所述上行业务开始于在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之后的第x1+x2+x3+x4+1个子帧,其中,所述x1表示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x2表示从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至下行业务接收开始的预设间隔,所述x3表示所述第二信令取值,所述x4表示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至上行业务发送开始的预设的最小间隔;当所述第一指定值为0时,则所述第二指定值可为非0的取值,总之,所述第二指定值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指定值的取值;当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为非0且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后不存在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时,所述上行业务开始于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之后的第y1+y2+y3+1个子帧,其中,所述y1表示从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至下行业务接收开始的预设间隔,所述y2表示所述第二信令取值,所述y3表示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至上行业务发送开始的预设的最小间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并不意味着第二信令的取值一定包括“0”;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重复传输次数等于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重复传输次数。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方式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候选集中接收;下行业务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的发送开始于所述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四预设时刻,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时刻在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之后: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后的第二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三预设时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时刻和所述第三预设时刻及第四预设时刻都为预先设定的时刻,所述“第二”、所述“第三”和所述“第四”为预设时刻的区分标识。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三预设时刻早于所述第二预设时刻,且一般不晚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时刻。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预设时刻包括但不限于: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1个子帧和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2个子帧。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三信令,其中,所述第三信令用于指示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和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等于所述第三信令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三信令的候选取值包括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floor(x×nmax),或,ceiling(x×nmax),其中,所述x表示所述第三信令取值,所述nmax表示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所述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所述ceiling为向上取整函数;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是在所述第三信令取值与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中的最小值。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等于z1-z2,其中,所述z1表示从上行业务发送的开始至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的开始的间隔,所述z2表示从上行业务发送的结束至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的开始的最小间隔。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的开始是根据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确定的;其中,所述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通过第四信令获取所述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在上下行业务采用半持续调度的情况下,所述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等于已配置的半持续调度的间隔。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采用非连续发送;其中,所述非连续发送包括:将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分为n段,并分别在连续的n个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内发送,所述n是大于1的整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开启所述上行业务的非连续发送: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超过门限值;信令指示开启所述上行业务的非连续发送;信令指示开启所述上行业务的非连续发送且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超过门限值;其中,所述门限值是预设或信令指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不同的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存在冲突时,放弃在先到达的上行业务的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具有相同的重复次数,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当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获取发送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的方式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时刻晚于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时刻,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数据接收方法包括:步骤201:通过第一信令指示采用第一定时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在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指示接收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后的第二预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三预设时刻,或者,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和下行业务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接收开始前;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上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步骤202:按照所述第一定时方式接收上行业务。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调度包括动态调度和半持续调度。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位于相同的搜索空间:在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指示接收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具有相同的重复次数和聚合等级。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第一类候选集中以非tdm方式发送;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连续两个第二类候选集中以tdm方式分别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大于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所述第二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为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按照以下方式之一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第一类候选集中以非tdm方式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连续两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以tdm方式分别发送,其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位于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之前(即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在第一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发送,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第二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连续两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以tdm方式分别发送,其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时刻晚于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时刻(即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第一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在第二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大于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所述第二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为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为连续发送的或相邻发送的。例如,在a时刻发送完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紧接着在a+1时刻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以非tdm方式发送包括但不限于:以fdm方式发送和在不同的控制信道单元发送。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指示接收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包括:当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为第一指定值时,所述上行业务开始于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之后的预设时刻;所述第一指定值可为0;当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为第二指定值且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后存在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时,所述上行业务开始于在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之后的第x1+x2+x3+x4+1个子帧,其中,所述x1表示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x2表示从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至下行业务发送开始的预设间隔,所述x3表示所述第二信令取值,所述x4表示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至上行业务接收开始的预设的最小间隔;所述第二指定值不同于所述第一指定值,例如,当所述第一指定值为0时,所述第二指定值为1等非0的取值。当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为非0且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后不存在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时,所述上行业务开始于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之后的第y1+y2+y3+1个子帧,其中,所述y1表示从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至下行业务发送开始的预设间隔,所述y2表示所述第二信令取值,所述y3表示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至上行业务接收开始的预设的最小间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并不意味着第二信令的取值一定包括“0”;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重复传输次数等于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重复传输次数。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方式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候选集中发送;下行业务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的接收开始于所述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四预设时刻,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时刻在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之后: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后的第二预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二预设时刻。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三预设时刻包括但不限于: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1个子帧和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2个子帧。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三信令,其中,所述第三信令用于指示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和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等于所述第三信令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三信令的候选取值包括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根据以下等式确定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floor(x×nmax),或,ceiling(x×nmax),其中,所述x表示所述第三信令取值,所述nmax表示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所述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所述ceiling为向上取整函数;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是在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与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中的最小值。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等于z1-z2,其中,所述z1表示从上行业务接收的开始至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的开始的间隔,所述z2表示从上行业务接收的结束至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的开始的最小间隔。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采用非连续接收;其中,所述非连续接收包括:将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分为n段,并分别在连续的n个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内接收,所述n是大于1整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开启所述上行业务的非连续接收: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超过门限值;信令指示开启所述上行业务的非连续接收;信令指示开启所述上行业务的非连续接收且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超过门限值;其中,所述门限值是预设或信令指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不同的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存在冲突时,放弃在先到达的上行业务的接收。可选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具有相同的重复次数,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方式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刻晚于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指示接收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并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在信令指示开启volte覆盖增强模式后,基站和终端按照以下定时方式执行上下行volte数据包传输:用于下行volte数据包调度(下行业务调度)的dci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上下行volte数据包到达间隔的起始时刻;下行volte数据包(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下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之后的第2个子帧;用于上行volte数据包调度(上行业务调度)的dci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的第2个子帧;上行volte数据包(上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上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后第3个子帧;下行业务对应的ack/nack反馈(下行业务反馈)的传输位于上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后,具体是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的第9个子帧(即在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预留8个子帧用作上行业务调度dci传输和处理/转换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和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之间间隔的1个子帧,在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和上行业务调度dci传输开始之间间隔的1个子帧以及在上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和上行业务传输开始之间间隔的2个子帧被预留用作终端设备的处理或转换时间。优选地,用于上行业务调度和下行业务调度的两个dci在始于各自的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搜索空间的候选集中传输,即上行业务调度dci的传输开始时刻等价于上行业务调度dci搜索空间的开始时刻,下行业务调度dci的传输开始时刻等价于下行业务调度dci搜索空间的开始时刻。该方法好处是通过减少上行业务调度和下行业务调度dci的传输延时进一步扩展了在上下行volte数据包到达间隔内可用于上行业务传输的资源。如图3所示,为根据上述确定的定时方式执行上下行volte数据包传输的示意图。其中,上下行volte数据包是以40ms为间隔到达;下行业务调度dci重复传输2次,下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的开始等价于对应搜索空间的开始;下行业务重复传输8次;下行业务反馈重复传输2次;上行业务调度dci重复传输2次,上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的开始等价于对应搜索空间的开始;上行业务按照允许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23次)进行传输,与下行业务反馈存在冲突的2次传输被放弃;在上行传输(包括上行业务和下行业务反馈)开始之前的1个子帧和结束之后的1个子帧分别用作终端设备从下行切换到上行的转换时间和从上行切换到下行的转换时间。采用上述定时方式,确保了在上下行volte数据包的到达间隔内存在唯一的接收或发送时间区间,避免了不必要的上下行转换,从而有利于减少终端设备的功率损耗和增加可用于上行业务传输的资源;确保了在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能够尽可能快的开始上行业务传输,有利于最大化在上下行volte数据包到达间隔内可用于上行业务传输的资源,从而有利于最大化上行volte数据包覆盖。但是,采用上述定时方式也存在以下的缺陷:上行业务调度dci传输开始的时刻或上行业务调度dci所对应的搜索空间的传输开始的时刻受限于下行业务调度dci的接收,即终端设备只有正确接收下行业务调度dci才能获取上行业务调度dci或对应搜索空间的开始时刻。关于本实施例,还需要说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提高上行业务覆盖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两项:上行业务调度dci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的预设时刻(例如第1或第2个子帧);调整下行业务反馈传输的开始时刻(例如调整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的第p(大于4整数)个子帧),以确保在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和下行业务反馈传输开始之间,上行业务调度dci传输能够被完成。实际上,如果对第一项不做要求,只要求采用第二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行业务的覆盖,因为采用第二项所示方法毕竟是避免了终端设备不必要的上下行转换,从而增加了可用于上行业务传输的资源;只是单纯的依靠第二项所示方法,无法最大化上行业务的覆盖。优选地,通过下行业务调度dci指示下行业务反馈的延迟实现调整下行业务反馈传输的开始时刻的目标;具体地,在下行业务调度dci中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的集合可以根据以下方式之一确定:方式一、根据上下行业务调度dci可能的重复次数的集合确定;例如,如果设想上下行业务调度dci可能的重复次数集合是{1,2,4,8},则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的集合是:single{0,{1,2,4,8},{1,2,4,8}+1,{1,2,4,8}+2,……,{1,2,4,8}+n},如果设想上下行业务调度dci可能的重复次数集合是{1,2,4,8,16},则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的集合是:single{0,{1,2,4,8,16},{1,2,4,8,16}+1,{1,2,4,8,16}+2,……,{1,2,4,8,16}+n},以此类推;其中,single表示相同的元素只保留一个的操作,n是固定的整数值;以上下行业务调度dci可能的重复次数集合是{1,2,4,8}和n等于2为例,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的集合是:{0,1,2,3,4,5,6,8,9,10}。其中,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的单位是下行有效子帧;该下行有效子帧是指可以用于下行控制和业务传输的子帧。其中,设想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表示为k(即k是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取值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则根据以下方式确定反馈延迟:判断在下行业务反馈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之后的第k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的第2个子帧(选择第2个子帧而不是第1个的原因是在第k个下行有效子帧和下行业务反馈之间保留1个子帧用作从下行切换到上行的转换时间)时的下行业务反馈延迟是否超过2,如果是,则下行业务反馈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之后的第k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的第2个子帧,否则,下行业务反馈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之后的第3个子帧后的第1个子帧。例如当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为“0”(即k等于0)时,在下行业务反馈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的第k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的第2个子帧时的下行业务反馈延迟总是不超过2,在这种情况下,下行业务反馈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之后的第3个子帧之后的第1个子帧。方式二、根据当前下行业务调度dci的重复次数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上行业务调度dci的重复次数相同);如果下行业务调度dci的重复次数是x,则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的集合是:{0,x,x+1,x+2,……,x+n},其中n是固定的整数值;以下行业务调度dci的重复次数x等于4以及n等于2为例,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的集合是:{0,4,5,6}。其中,设想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表示为k(即k是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取值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则根据以下方式确定反馈延迟:判断在下行业务反馈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之后的第k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的第2个子帧(选择第2个子帧而不是第1个的原因是在第k个下行有效子帧和下行业务反馈之间保留1个子帧用作从下行切换到上行的转换时间)时的下行业务反馈延迟是否超过2,如果是,则下行业务反馈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之后的第k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的第2个子帧,否则,下行业务反馈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之后的第3个子帧后的第1个子帧。例如当下行业务反馈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为“0”(即k等于0)时,在下行业务反馈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的第k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的第2个子帧时的下行业务反馈延迟总是不超过2,在这种情况下,下行业务反馈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之后的第3个子帧之后的第1个子帧。实施例四图在信令指示开启volte覆盖增强模式后,基站和终端按照以下定时可执行如图5所示上下行volte数据包的传输:用于上行volte数据包调度(上行业务调度)和下行volte数据包调度(下行业务调度)的两个dci连续传输,其中,下行业务调度dci位于上行业务调度dci前,同时下行业务调度dci和上行业务调度dci使用相同的重复次数;下行volte数据包(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上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后的第1个子帧;上行volte数据包(上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第2个子帧;下行业务对应的ack/nack反馈(下行业务反馈)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的第4个子帧。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和上行业务传输开始之间间隔的1个子帧被预留用作终端设备从下行切换到上行的转换时间。采用上述定时在减少了不必要的上下行转换子帧的同时,也减少了没有用于承载任何上下行信道的子帧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减少终端设备的功率损耗和增加可用于上行业务传输的资源。如图6所示,为根据上述定时执行上下行volte数据包传输的示意图。其中,下行业务调度dci和上行业务调度dci都是重复传输4次;下行业务重复传输4次;下行业务反馈重复传输2次;上行业务重复传输24次,其中,与下行业务反馈存在冲突的2次上行业务传输被放弃。优选地,为了实现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于在上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后的第1个子帧的效果,根据以下方式之一获取调度延迟,其中,调度延迟用于确定业务传输的开始,表示在dci传输结束和业务传输开始之间的间隔:方式一、通过下行业务调度dci中的超过1个比特的信令显式指示调度延迟。例如设想上下行调度dci的最大重复次数不超过8,即上下行调度dci的重复次数是{1,2,4,8}中的一个,则当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下行业务位于不同窄带时,调度延迟的取值可以是{3,4,8}中的一个;当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下行业务位于相同窄带时,调度延迟的取值可以是{1,2,4,8}中的一个。需要说明的是,当下行子帧为下行有效子帧(即只有下行有效子帧可用于下行控制和业务传输)时,设想上下行调度dci的最大重复次数不超过8,即上下行调度dci的重复次数是{1,2,4,8}中的一个,则调度延迟的取值可以是{0,1,2,4,8}中的一个;其中,取值{1,2,4,8}依次表示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下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之后的第{1,2,4,8}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的第1个下行有效子帧;当在下行业务调度dci后不存在上行业务调度dci时,调度延迟的取值设置为“0”,表示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下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后的第1个子帧后的第1个下行有效子帧(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下行业务位于相同窄带),或者开始于下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后的第3个子帧后的第1个下行有效子帧(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下行业务位于不同窄带)。类似地,如果设想上下行调度dci的最大重复次数不超过16,则调度延迟的取值可以是{0,1,2,4,8,16}中的一个;如果设想上下行调度dci的最大重复次数不超过32,则调度延迟的取值可以是{0,1,2,4,8,16,32}中的一个。方式二、通过下行业务调度dci中的1个比特的信令显式指示调度延迟。当该信令取值设置为“0”(意味着下行业务调度dci之后不存在上行业务调度dci传输)时,如果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下行业务位于相同窄带,则调度延迟的取值预设为“1”,如果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下行业务位于不同窄带,则调度延迟的取值预设为“3”。当该信令取值设置为“1”时,如果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下行业务位于相同窄带,则调度延迟的取值等于上下行业务调度dci的重复次数(通过解析下行业务调度dci中内容获取),如果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下行业务位于不同窄带,则调度延迟取值等于上下行业务调度dci重复次数(通过解析下行业务调度dci中内容获取)与“3”中的最小值。在下行子帧为下行有效子帧(即只有下行有效子帧可用于下行控制和业务传输)的情况下,当该信令取值设置为“0”(意味着下行业务调度dci之后不存在上行业务调度dci传输)时,如果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下行业务位于相同窄带,则表示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下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后的第1个子帧后的第1个下行有效子帧,如果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下行业务位于不同窄带,则表示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下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后的第3个子帧后的第1个下行有效子帧。当该信令取值设置为“1”时,如果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下行业务位于相同窄带,则表示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下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后的第x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第1个下行有效子帧,其中x表示上下行调度dci的重复次数(通过解析下行业务调度dci中内容获取);如果下行业务调度dci与下行业务位于不同窄带,则根据以下方式确定调度延迟:判断在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下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后的第x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的第1个下行有效子帧时的调度延迟是否超过2(x表示上下行调度dci的重复次数),如果是,则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下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后的第x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的第1个下行有效子帧,否则,下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下行业务调度dci传输结束后的第3个子帧后的第1个下行有效子帧。优选地,为了实现上行业务传输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第2个子帧的效果,通过上行业务调度dci中的信令显式指示调度延迟,其中,调度延迟取值的集合依赖于配置的下行业务的重复次数集合;例如如果当前配置的下行业务的重复次数集合是{1,2,4,8},则调度延迟取值的集合是{3,5,9},如果配置的下行业务的重复次数集合是{1,4,8,16},则调度延迟取值的集合是{3,5,9,17},如果当前配置的下行业务的重复次数集合是{1,4,16,32},则调度延迟取值的集合是{3,5,17,33}。其中,最小调度延迟取值取“3”的原因是为满足调度延迟应该不低于允许的最小的上行调度延迟“3”的条件;当没有下行业务传输时,调度延迟的取值设置为最小调度延迟取值“3”。在下行子帧为下行有效子帧(即只有下行有效子帧可用于下行控制和业务传输)的情况下,如果当前配置的下行业务的重复次数集合是{x1,x2,x3,x4},则调度延迟取值的集合是:single{0,{x1,x2,x3,x4},{x1,x2,x3,x4}+1,……,{x1,x2,x3,x4}+n},其中,single表示相同的元素只保留一个的操作,n是固定的整数值;优选地,n等于0或1或2;以n等于0为例,并设想下行业务的重复次数集合是{1,2,4,8},则调度延迟取值的集合是:{0,1,2,4,8};以n等于1为例,并设想下行业务的重复次数集合是{1,2,4,8},则调度延迟取值的集合是:{0,1,2,3,4,5,8,9};其中,设想调度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表示为k(即k是调度延迟取值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则根据以下方式确定调度延迟:判断在上行业务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之后的第k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的第2个子帧(选择第2个子帧而不是第1个的原因是在第k个下行有效子帧和上行业务传输之间保留1个子帧用作从下行切换到上行的转换时间)时的调度延迟是否超过2,如果是,则上行业务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的第k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的第2个子帧,否则,上行业务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之后的第3个子帧后的第1个子帧。例如当调度延迟字段所指示的值为“0”(即k等于0)时,在上行业务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的第k个下行有效子帧后的第2个子帧时的调度延迟总是不超过2,在这种情况下,上行业务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之后的第3个子帧之后的第1个子帧。关于本实施例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下行业务反馈默认是开始于下行业务传输结束后的第4个子帧,但是从灵活性角度,通过下行业务调度dci动态指示下行业务反馈的起始子帧也是可行的。关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还有以下几点需说明:开启volte覆盖增强模式的信令等价于(基站)指示或(终端)获取定时方式的信令;即volte覆盖增强模式与适用于该模式的定时方式对应;上行业务调度为动态调度或半持续调度,下行业务调度为动态调度或半持续调度;半持续调度包括半持续调度的激活和半持续调度的释放;下行业务反馈可以按照上行业务的形式进行传输;具体包括:在一个传输下行业务反馈的子帧内用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传输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符号与在一个传输上行业务的子帧内用于dmrs传输的ofdm符号相同,在一个传输下行业务反馈的子帧内用于有效数据传输的ofdm符号与在一个传输上行业务的子帧内用于有效数据传输的ofdm符号相同;在经过信道编码(例如重复编码)和调制(例如bpsk或qpsk调制)操作后输出的有效数据符号依次映射到子帧内用于有效数据传输的ofdm符号上。采用该方法的好处是:当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被下行业务反馈打孔(在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与下行业务反馈冲突时,放弃上行业务传输)时,在一个传输下行业务反馈的子帧内的dmrs仍然能够被用于解调上行业务数据(例如采用联合信道估计的方式),从而有助于避免对应上行业务的信道估计性能的损失。实施例五在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中,通过在用于上行volte业务调度(上行业务调度)的dci中的信令指示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优选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以下方式之一确定: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等于该信令的取值;其中,该信令的候选取值全部或部分来自于可能的允许用于上行业务传输的最大子帧数;例如以40ms的上下行业务到达间隔为例,设想4个子帧的终端设备上下行转换时间和处理时间(如图4所示),用于下行业务调度和上行业务调度的两个dci的重复传输次数相同,则可能的允许用于上行业务传输的最大子帧数可以如表2所示,其中,下行业务反馈被计为上行业务子帧(当存在冲突时,放弃上行业务传输);表中的“行”表示下行业务可能采用的重复传输次数,“列”表示每一个dci可能的重复传输次数。124816133323026182-302824164--2420128---124表2或者,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等于该信令的取值,其中,在该信令的候选取值中包括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例如,设想该信令可以指示的状态包括4个,则第4个状态对应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或者,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以下等式确定:floor(x×nmax),或,ceiling(x×nmax),其中x表示该信令取值,nmax表示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在这种情况下,该信令的取值等价于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和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的比值;或者,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等于在该信令取值与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中的最小值,换句话说,如果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超过了允许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则放弃超过最大重复传输次数那部分的传输。以上所有方法都可以实现配置上行业务按照允许采用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进行传输。优选地,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等于z1-z2;其中,z1表示从上行业务传输开始时刻至下行volte业务调度(下行业务调度)dci的搜索空间的开始间隔的子帧数,z2表示从上行业务传输结束时刻至下行业务调度dci的搜索空间的开始的最小间隔(该最小间隔预留用作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和上下行转换时间);或者说,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是在上行业务传输开始至下一次下行传输开始之间可用于上行业务传输的上行有效子帧数;优选地,下行业务调度dci的搜索空间的开始是根据上下行volte业务的调度间隔确定的;该调度间隔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通过rrc信令(小区或终端专有)指示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在上下行业务采用半持续调度的情况下,上下行业务调度间隔等于已配置的半持续调度的间隔。例如设想上下行volte业务的调度间隔等于t(单位为无线帧),则下行业务调度dci的搜索空间开始于无线帧索引sfn满足sfnmodt=0的无线帧的开始时刻。实施例六上行业务采用非连续传输;其中,非连续传输是指:将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分为n段,并分别在连续的n个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内进行传输,n是大于1的整数。如图7所示,为上行业务采用非连续传输的示意图。设想上下行volte数据包是以40ms为间隔到达以及volte的空口延时预算是80ms,则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可被拆分成两段(parta和partb),分别在连续两个40ms的调度间隔内进行传输。类似于图4所示,上行volte数据包(上行业务)仍然是按照可以采用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即24次)进行传输;不同之处是,该24次重复传输被分为两段(parta和partb);以在第1个40ms间隔内到达的第1上行volte数据包(第1上行业务)为例,其中,作为第1上行业务重复传输第一段(parta)的12次重复传输位于第1个40ms间隔范围内,作为第1上行业务重复传输第二段(partb)的12次重复传输位于第2个40ms间隔范围内;当第1上行业务重复传输与对应第1下行业务的ack/nack反馈(第1下行业务反馈)传输存在冲突时,第1上行业务重复传输被放弃。优选地,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开启上行业务的非连续传输:信令指示开启上行业务的非连续传输;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超过门限值,该门限值是预设或信令指示的;信令指示开启上行业务的非连续传输,并且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超过门限值,该门限值是预设或信令指示的。优选地,当上行业务采用非连续传输方式时,如果不同的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存在冲突,则放弃在先到达的上行业务的传输。如图8所示,为上行业务采用非连续传输时冲突解决的示意图。类似于图7所示,上行volte数据包(上行业务)仍然是按照可以采用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进行传输,同时上述重复传输被分为两部分(parta和partb),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40ms间隔范围内;对于在第1个40ms间隔内到达的第1上行volte数据包(第1上行业务),由于第1下行业务是重复传输4次,第1上行业务可采用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是28次;作为第1上行业务重复传输第二部分(partb)的14次重复传输位于第2个40ms间隔范围内;对于在第2个40ms间隔内到达的第2上行volte数据包(第2上行业务),由于第2下行业务是重复传输8次,第2上行业务可以采用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是24次;作为第2上行业务重复传输第一部分(parta)的12次重复传输位于第2个40ms间隔范围内。此时,作为第1上行业务重复传输第二部分(partb)的14次重复传输中最前面2次传输与作为第2上行业务重复传输第一部分(parta)的12次重复传输中的最后面两次传输存在冲突;当上述冲突出现时,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放弃作为第1上行业务重复传输第二部分(partb)的14次重复传输中的最前面2次传输。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将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分为n段是将传输对应下行业务的ack/nack反馈的子帧统计为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后进行划分的,例如如图7所示,将传输对应下行业务的ack/nack反馈的子帧统计为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后,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总共为24次,将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分为2段后,每一段包括12次重复传输。或者,上述将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分为n段是按照除去传输对应下行业务的ack/nack反馈的子帧之后的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进行划分的,例如,设想将传输对应下行业务的ack/nack反馈的子帧统计为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后,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总共为24次,那么除去传输对应下行业务的ack/nack反馈的子帧之后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总共应该为22次;当按照除去传输对应下行业务的ack/nack反馈的子帧之后的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进行划分时,将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分为2段后,每一段包括11次重复传输。本实施例是按照前者实现。关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还有以下两点需说明:第一、传输包括发送和接收;第二、上行业务调度也称为上行授予,下行业务调度也称为下行分配。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81,用于通过第一信令确定采用第一定时方式;发送单元82,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定时方式发送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在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获取发送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后的第二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三预设时刻,或者,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和下行业务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发送开始前;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上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调度包括动态调度和半持续调度。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位于相同的搜索空间:在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获取发送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具有相同的重复次数和聚合等级。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82,还用于将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第一类候选集中以非tdm方式接收;或者,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连续两个第二类候选集中以tdm方式分别接收;其中,所述第一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大于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所述第二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为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83,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候选集类型确定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复用方式,其中,所述复用方式包括tdm和非tdm方式;如果检测到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候选集类型为第一类候选集,则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采用非tdm复用方式;如果检测到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候选集类型为第二类候选集,则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采用tdm复用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按照以下方式之一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第一类候选集中以非tdm方式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连续两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以tdm方式分别接收,其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位于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之前;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连续两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以tdm方式分别接收,其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位于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之后;其中,所述第一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大于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所述第二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为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大于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所述第二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为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81,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为第一指定值时,所述上行业务开始于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之后的预设时刻;当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为第二指定值且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后存在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时,所述上行业务开始于在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之后的第x1+x2+x3+x4+1个子帧,其中,所述x1表示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x2表示从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至下行业务接收开始的预设间隔,所述x3表示所述第二信令取值,所述x4表示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至上行业务发送开始的预设的最小间隔;当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为第二指定值且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后不存在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时,所述上行业务开始于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之后的第y1+y2+y3+1个子帧,其中,所述y1表示从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至下行业务接收开始的预设间隔,所述y2表示所述第二信令取值,所述y3表示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至上行业务发送开始的预设的最小间隔。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方式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候选集中接收;下行业务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的发送开始于所述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第四预设时刻,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时刻在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之后: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结束后的预设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接收结束后的预设时刻。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三信令,其中,所述第三信令用于指示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8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和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等于所述第三信令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三信令的候选取值包括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floor(x×nmax),或,ceiling(x×nmax),其中,所述x表示所述第三信令取值,所述nmax表示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所述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所述ceiling为向上取整函数;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是在所述第三信令取值与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中的最小值。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等于z1-z2,其中,所述z1表示从上行业务发送的开始至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的开始的间隔,所述z2表示从上行业务发送的结束至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的开始的最小间隔。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通过第四信令获取所述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在上下行业务采用半持续调度的情况下,所述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等于已配置的半持续调度的间隔。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采用非连续发送;其中,所述非连续发送包括:将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分为n段,并分别在连续的n个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内发送,所述n是大于1的整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开启单元84,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开启所述上行业务的非连续发送: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超过门限值;信令指示开启所述上行业务的非连续发送;信令指示开启所述上行业务的非连续发送且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超过门限值;其中,所述门限值是预设或信令指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82,还用于当不同的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存在冲突时,放弃在先到达的上行业务的发送。可选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具有相同的重复次数,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方式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接收时刻晚于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时刻,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获取发送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发送上行业务。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9所示的数据接收装置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数据接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9所示的数据接收装置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指示单元91,用于通过第一信令指示采用第一定时方式;接收单元92,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定时方式接收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在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指示接收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后的第二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三预设时刻,或者,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和下行业务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接收开始前;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上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调度包括动态调度和半持续调度。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之一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位于相同的搜索空间:在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一预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指示接收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具有相同的重复次数和聚合等级。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92,具体用于:将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第一类候选集中以非tdm方式发送;或者,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连续两个第二类候选集中以tdm方式分别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大于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所述第二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为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按照以下方式之一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第一类候选集中以非tdm方式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连续两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以tdm方式分别发送,其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位于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之前;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连续两个第一类或第二类候选集中以tdm方式分别发送,其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位于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之后;其中,所述第一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大于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所述第二类候选集是盲检测次数为1的搜索空间候选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指示单元91,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为第一指定值时,所述上行业务开始于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之后的预设时刻;当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为第二指定值且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后存在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时,所述上行业务开始于在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之后的第x1+x2+x3+x4+1个子帧,其中,所述x1表示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x2表示从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至下行业务发送开始的预设间隔,所述x3表示所述第二信令取值,所述x4表示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至上行业务接收开始的预设的最小间隔;所述第二指定值不同于所述第一指定值,例如,当所述第一指定值为0时,所述第二指定值为1等非0取值。当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为第二指定值且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后不存在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时,所述上行业务开始于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之后的第y1+y2+y3+1个子帧,其中,所述y1表示从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至下行业务发送开始的预设间隔,所述y2表示所述第二信令取值,所述y3表示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至上行业务接收开始的预设的最小间隔。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方式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在始于搜索空间起始位置的一个候选集中发送;下行业务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确认ack/nack反馈的接收开始于所述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第四预设时刻,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时刻在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之后: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结束后的预设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开始于下行业务发送结束后的预设时刻。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三信令,其中,所述第三信令用于指示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图中未示出),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和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等于所述第三信令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三信令的候选取值包括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根据以下等式确定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floor(x×nmax),或,ceiling(x×nmax),其中,所述x表示所述第三信令取值,所述nmax表示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所述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所述ceiling为向上取整函数;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是在所述第二信令取值与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中的最小值。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等于z1-z2,其中,所述z1表示从上行业务接收的开始至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的开始的间隔,所述z2表示从上行业务接收的结束至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的开始的最小间隔。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业务采用非连续接收;其中,所述非连续接收包括:将所述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分为n段,并分别在连续的n个上下行业务的调度间隔内接收送,所述n是大于1整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开启单元93,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开启所述上行业务的非连续接收: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超过门限值;信令指示开启所述上行业务的非连续接收;信令指示开启所述上行业务的非连续接收且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次数超过门限值;其中,所述门限值是预设或信令指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92,还用于当不同的上行业务的重复传输存在冲突时,放弃在先到达的上行业务的接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10所示的数据发送装置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数据发送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10所示的数据发送装置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可选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具有相同的重复次数,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定时方式为以下方式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刻晚于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业务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信令指示接收上行业务的开始时刻,并在所述开始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业务。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1所示,包括处理器1001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1001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00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任意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001还可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任意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