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8897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手机俨然已经成为主流携带设备,基于智能手机andriod平台的app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很多app在开发时需要去定位用户的所在地,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推送合适的内容。目前主流的用户定位,是基于手机自带的定位功能获取的。然而,通过手机自带的gps进行定位,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模拟器和一些手机软件进行篡改,很容易自我设定,从而导致获取的数据并不准确。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及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请求获取用户手机号码,如成功获得用户手机号码,通过手机号码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否则,执行步骤s2;

s2、请求获取用户手机的imsi,如成功获取用户手机的imsi,通过用户手机的imsi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否则,执行步骤s3;

s3、请求获取短信发送权限,如成功获取短信发送权限,发送短信至服务号以获取用户手机号码,通过手机号码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否则,执行步骤s4;

s4、直接获取用户手机的ip地址,通过ip地址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s1中,请求通过用户手机的api接口获取用户手机号码,如成功获得用户手机号码,通过手机号码的号码段库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否则,执行步骤s2。

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s2中,请求通过用户手机的api接口获取用户手机的imsi,如成功获得用户手机的imsi,通过用户手机的imsi的组成结构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否则,执行步骤s3。

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s3中,请求获取短信发送权限,如成功获取短信发送权限,发送唯一代表用户的id短信至服务号,服务号将id和手机号码通过接口分方式回传至上游服务器,上游服务器将id和手机号码相对应,并通过手机号码的号码段库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否则,执行步骤s4。

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s4中,直接获取用户进行http请求时,报文中携带请求段的ip地址,通过ip地址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系统,其包括:手机号码判别模块、imsi判别模块、短信判别模块、ip地址判别模块;

所述手机号码判别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手机号码,并通过手机号码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所述imsi判别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手机的imsi,并通过用户手机的imsi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所述短信判别模块用于获取短信发送权限,并发送短信至服务号以获取用户手机号码,通过手机号码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所述ip地址判别模块用于直接获取用户手机的ip地址,通过ip地址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系统的改进,所述手机号码判别模块还用于通过用户手机的api接口获取用户手机号码,并通过手机号码的号码段库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系统的改进,所述imsi判别模块还用于通过用户手机的api接口获取用户手机的imsi,并通过用户手机的imsi的组成结构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系统的改进,所述短信判别模块还用于请求获取短信发送权限,并发送唯一代表用户的id短信至服务号,服务号将id和手机号码通过接口分方式回传至上游服务器,上游服务器将id和手机号码相对应,并通过手机号码的号码段库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系统的改进,所述ip地址判别模块还用于直接获取用户进行http请求时,报文中携带请求段的ip地址,并通过ip地址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与现有技术相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及系统根据用户的运营商信息、基站及ip地址等信息获取用户的手机号码,从而更精确地获取用户的常驻地、用户的当前位置以及用户的手机归属等信息,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推送合适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系统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请求获取用户手机号码,如成功获得用户手机号码,通过手机号码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否则,执行步骤s2。

其中,由于手机号码对应着用户所在的归属地。从而,可依据手机号码的数据库,对获取的手机号码进行等值此,即可获取手机号的归属地省份。具体地,由于目前的android的开发中,提供了专业的api接口。从而,可以请求通过用户手机的api接口获取用户手机号码,如成功获得用户手机号码,通过手机号码的号码段库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否则,执行步骤s2。由于

s2、请求获取用户手机的imsi,如成功获取用户手机的imsi,通过用户手机的imsi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否则,执行步骤s3。

其中,由于手机的imsi对应的手机号码的前7位,根据手机号码的前7位为可以获取到手机的所在归属地省份。具体地,由于目前的android的开发中,提供了专业的api接口。从而,可以请求通过用户手机的api接口获取用户手机的imsi,如成功获得用户手机的imsi,通过用户手机的imsi的组成结构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否则,执行步骤s3。

s3、请求获取短信发送权限,如成功获取短信发送权限,发送短信至服务号以获取用户手机号码,通过手机号码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否则,执行步骤s4。

其中,请求获取短信发送权限,如成功获取短信发送权限,发送唯一代表用户的id短信至服务号,服务号将id和手机号码通过接口分方式回传至上游服务器,上游服务器将id和手机号码相对应,并通过手机号码的号码段库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否则,执行步骤s4。

s4、直接获取用户手机的ip地址,通过ip地址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其中,直接获取用户进行http请求时,报文中携带请求段的ip地址。由于请求段的ip地址是通讯协议所必备的,从而可必然获得请求段的ip地址。然后,通过ip地址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通过ip地址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的原理在于:由于不同的省市分配了不同的ip段,从而不同的ip段对应着不同的省市,因此可将ip经由乘以固定此值算法存储于数据库中,当获取到当前用户的ip地址后也乘以固定此值后,只需判别用户所在的ip值的段,即可判别用户所在的省份。

如图2所示,基于如上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系统,其包括:手机号码判别模块10、imsi判别模块20、短信判别模块30、ip地址判别模块40。

所述手机号码判别模块10用于获取用户手机号码,并通过手机号码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具体地,所述手机号码判别模块10用于通过用户手机的api接口获取用户手机号码,并通过手机号码的号码段库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所述imsi判别模块20用于获取用户手机的imsi,并通过用户手机的imsi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具体地,所述imsi判别模块20用于通过用户手机的api接口获取用户手机的imsi,并通过用户手机的imsi的组成结构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所述短信判别模块30用于获取短信发送权限,并发送短信至服务号以获取用户手机号码,通过手机号码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具体地,所述短信判别模块30用于请求获取短信发送权限,并发送唯一代表用户的id短信至服务号,服务号将id和手机号码通过接口分方式回传至上游服务器,上游服务器将id和手机号码相对应,并通过手机号码的号码段库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所述ip地址判别模块40用于直接获取用户手机的ip地址,通过ip地址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具体地,所述ip地址判别模块40还用于直接获取用户进行http请求时,报文中携带请求段的ip地址,并通过ip地址对用户所在省份进行判别。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省份判别方法及系统根据用户的运营商信息、基站及ip地址等信息获取用户的手机号码,从而更精确地获取用户的常驻地、用户的当前位置以及用户的手机归属等信息,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推送合适的内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