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移动终端及壳体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2546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壳体、移动终端及壳体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移动终端及壳体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用户的握持体验,现有手机外壳的侧部大多设计成弧形,因此设置在侧部的按键孔的孔壁与侧部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尖锐的夹角,使得按键孔周边区域的油漆附着力低,容易掉落,导致外壳的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良品率高的壳体、移动终端及壳体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基件、中间层及保护层,所述壳体基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以及自所述外表面贯穿至所述内表面的通孔,所述中间层包括位于所述外表面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通孔的孔壁的第二部分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所述过渡部分远离所述壳体基件的外侧面为弧面,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过渡部分。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壳体。

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包括:

在壳体基件上形成通孔,其中,所述壳体基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通孔自所述外表面贯穿至所述内表面;

在所述壳体基件上形成中间层,其中,所述中间层包括位于所述外表面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通孔的孔壁的第二部分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过渡部分,所述过渡部分远离所述壳体基件的外侧面为弧面;以及

在所述壳体基件上形成保护层,以形成壳体,其中,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过渡部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壳体基件的外表面与通孔的孔壁之间的交界处被中间层的过渡部分包裹,并且过渡部分的远离壳体基件的外侧面为弧面,保护层覆盖在过渡部分的外侧面上,因此保护层在中间层上的附着力强,使得保护层能够牢固连接壳体基件,保护层不易脱落,从而避免壳体出现外观不良,提高了壳体的良品率。由于保护层连续地覆盖第一部分和过渡部分,因此能够加强保护层覆盖在过渡部分上的牢固度,进一步地防止保护层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壳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壳体的壳体基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壳体的壳体基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壳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壳体基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壳体基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制作方法中的组合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本说明书中出现“工序”的用语,其不仅是指独立的工序,在与其它工序无法明确区别时,只要能实现该工序所预期的作用则也包括在本用语中。另外,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前后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及最大值包括在内的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单元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1,该壳体1可应用于移动终端100。壳体1包括壳体基件11、中间层12及保护层13。壳体基件11具有相对设置的外表面111和内表面112以及自外表面111贯穿至内表面112的通孔113。移动终端100的其他部件可通过通孔113与壳体1相配合。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中间层12包括位于外表面111的第一部分121、位于通孔113的孔壁1130的第二部分122及连接在第一部分121与第二部分122之间的过渡部分123。此时,外表面111与通孔113的孔壁1130之间的交界处被过渡部分123包裹。换言之,通孔113在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上形成开口1131(如图5所示),过渡部分123沿着开口1131的边缘的延伸方向完全包裹开口1131的边缘。过渡部分123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和外侧面1232。过渡部分123的内侧面连接壳体基件11。过渡部分123的外侧面1232远离壳体基件11。过渡部分123的外侧面1232为弧面。保护层13覆盖第一部分121和过渡部分12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与通孔113的孔壁1130之间的交界处被中间层12的过渡部分123包裹,并且过渡部分123的远离壳体基件11的外侧面1232为弧面,保护层13覆盖在过渡部分123的外侧面1232上,因此保护层13在中间层12上的附着力强,使得保护层13能够牢固连接壳体基件11,保护层13不易脱落,从而避免壳体1出现外观不良,提高了壳体1的良品率。由于保护层13连续地覆盖第一部分121和过渡部分123,因此能够加强保护层13覆盖在过渡部分123上的牢固度,进一步地防止保护层13脱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121覆盖通孔113的孔壁1130的面积大于第一预设值,以使第一部分121牢固连接在通孔113的孔壁1130上。第二部分122覆盖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的面积大于第二预设值,以使第二部分122牢固连接在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上。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依据开口1131的大小和通孔113的孔壁1130与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之间的夹角的大小进行设置。由于中间层12的第一部分121、过渡部分123以及第二部分122连续,因此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有助于过渡部分123牢固地包裹外表面111与通孔113的孔壁1130之间的交界处。过渡部分123大致在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之间形成一圆角。此时,中间层12可采用稠度较大的材料,以保证第一部分121、过渡部分123以及第二部分122的连续性。同时,由于中间层12的朝向壳体1外侧的部分(过渡部分123、第一部分121)被保护层13所覆盖,因此能够保证壳体1外观的整体性,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2,壳体1包括底部15和围绕底部15设置的侧部16。其中,底部15可作为移动终端100的后盖,侧部16可作为移动终端100的边框,边框和后盖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也可仅设有侧部16,也即壳体1作为移动终端100的边框。底部15和侧部16共同围设出一收容空间14。壳体基件11的内表面112朝向收容空间14,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远离收容空间14。收容空间14用于收容移动终端100的器件,例如电池、主板等。通孔113可贯穿侧部16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通孔113可作为壳体1的按键孔,移动终端100的按键模组(2、3)通过按键孔固定在壳体1上,按键模组(2、3)的按键封闭按键孔,按键孔的形状与按键模组(2、3)的按键形状相适配。按键模组(2、3)可为音量键模组2或电源键模组3。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通孔113也可作为壳体1的卡托插孔,移动终端100的卡托4通过卡托插孔固定在壳体1上,卡托4的限位板封闭卡托插孔,卡托插孔的形状与卡托4的限位板的形状相适配。

可选的,中间层12的材料的粘度大于保护层13的材料的粘度。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层12采用粘度较大的材料,从而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上和通孔113的孔壁1130上。保护层13可采用粘度小于中间层12的材料。例如,中间层12采用油墨材料,保护层13采用油漆材料。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壳体基件11还包括倒角114,倒角114连接在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与通孔113的孔壁1130之间。中间层12的过渡部分123覆盖倒角114。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壳体基件11设置有倒角114,因此能够避免在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与通孔113的孔壁1130之间形成尖锐的夹角,增加了过渡部分123的内侧面(连接倒角114的表面)的面积,从而有利于过渡部分123牢固包裹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与通孔113的孔壁1130之间的交界处,使得保护层13能够更牢固地连接壳体基件11。倒角114的设置也能够避免壳体1刮伤用户,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6至图8,倒角114为均匀倒角,以降低过渡部分123形成在倒角114上的工艺难度,使过渡部分123牢固连接在倒角114上。均匀倒角是指其角度α和直角边长度l在其延伸方向上均不变的倒角114。同时,均匀的倒角114与移动终端100中的其他结构(例如限位板、按键)的配合度好,连接关系稳固。例如,可在限位板上设与倒角114相适配的卡位结构,从而通过卡位结构与倒角114的配合,使限位板稳固在壳体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倒角114也可为不均匀倒角,也即角度不变但直角边长度发生变化的倒角。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在通孔113的轴线1132的平行方向上,第二部分122的长度t1小于通孔113的深度t2。此时,通孔113的靠近收容空间14的区域能够保持较大的孔径,从而能够防止因通孔113的孔径过小而不利于与其他部件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22的设置使得通孔113的远离收容空间14的区域(第二部分122伸入的区域)的孔径大于通孔113的靠近收容空间14的区域的孔径,由于中间层12的厚度很薄,因此第二部分122在不阻碍通孔113与其他部分的配合的情况下,还能够适当提高壳体1的密封性,防止外界粉尘进入壳体1内部。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3、图4以及图9,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包括围绕通孔113设置的周边区1111和围绕周边区1111设置的外围区1112。第一部分121覆盖周边区1111,使得中间层12牢固地包裹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与通孔113的孔壁1130之间的交界处。保护层13还覆盖外围区1112。此时保护层13连续地覆盖过渡部分123、第一部分121以及外围区1112,以对壳体1起到全方位的保护作用。

可选的,如图4所示,在外表面111的垂直方向上,保护层13覆盖第一部分121的部分的厚度s1小于保护层13覆盖外围区1112的部分的厚度s2。此时,保护层13的远离壳体基件11的外观面131较为平整,使得壳体1的外观整体性强,并且能够防止因外观不平整而降低用户握持壳体1的手感,以提高用户体验。例如,保护层13覆盖第一部分121的部分的厚度s1与第一部分121的厚度s3的和等于保护层13覆盖外围区1112的部分的厚度s2。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壳体1。移动终端100可避免因保护层13脱落而产生的外观不良,良品率高。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移动终端10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移动终端100还包括音量键模组2、电源键模组3、卡托4。移动终端100还包括收容于壳体1内部的主板、电池、触摸屏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可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壳体1。壳体制作方法包括:

s01:如图3所示,在壳体基件11上形成通孔113。其中,壳体基件11具有相对设置的外表面111和内表面112,通孔113自外表面111贯穿至内表面112。

s03:如图3和图4所示,在壳体基件11上形成中间层12。其中,中间层12包括位于外表面111的第一部分121、位于通孔113的孔壁1130的第二部分122及连接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的过渡部分123,过渡部分123远离壳体基件11的外侧面1232为弧面。此时,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与通孔113的孔壁1130之间的交界处被中间层12的过渡部分123包裹。

其中,在进行该步骤之前,可先对壳体基件11进行清洗,以去除壳体基件11的毛刺和脏污。中间层12采用粘度较大的材料以牢固连接在壳体基件11上。例如,可在壳体基件11上喷涂油墨材料以形成中间层12。为保证中间层12的连续性,可在喷涂的同时进行固化。

s04:在壳体基件11上形成保护层13,以形成壳体1。其中,保护层13覆盖第一部分121和过渡部分123。由于过渡部分123的远离壳体基件11的外侧面1232为弧面,保护层13覆盖在过渡部分123的外侧面1232上,因此保护层13在中间层12上的附着力强,使得保护层13能够牢固连接壳体基件11,保护层13不易脱落,从而避免壳体1出现外观不良,提高了壳体1的良品率。由于保护层13连续地覆盖第一部分121和过渡部分123,因此能够加强保护层13覆盖在过渡部分123上的牢固度,进一步地防止保护层13脱落。

其中,保护层13的材料的粘度可小于中间层12的材料的粘度。例如,可在壳体基件11上喷涂油漆材料以形成保护层13。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在中间层12形成之前,壳体制作方法还包括:

s02:在壳体基件11上形成倒角114,倒角114连接在外表面111与通孔113的孔壁113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壳体基件11设置有倒角114,因此能够避免在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与通孔113的孔壁1130之间形成尖锐的夹角,使得覆盖在倒角114上的过渡部分123的内侧面的面积增大,从而有利于过渡部分123牢固包裹壳体基件11的外表面111与通孔113的孔壁1130之间的交界处,使得保护层13能够更牢固地连接壳体基件11。倒角114的设置也能够避免刮伤用户,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5、图6以及图10,在同一道铣削工序中,通过组合刀5在壳体基件11上形成通孔113和倒角114。由于壳体制作方法通过同一道铣削工序在壳体基件11上加工出通孔113和倒角114,同一道铣削工序在同一个设备上完成,因此能够节约壳体基件11在相邻工序中流转的时间,缩短了加工时间,使得壳体制作方法的效率高、成本低。同时,同一道铣削工序仅需要一次定位,定位准确度高,使得通孔113和倒角114的尺寸精确度高,倒角114与通孔113之间的相对尺寸的公差极小,从而提高了壳体1的产品良率。

可选的,在加工通孔113(即步骤s01)之前,壳体制作方法包括:

s001:通过挤压工艺成型出铝板。

s002:将铝板切割成单个壳体尺寸的壳体原材。壳体原材的尺寸依据移动终端100的尺寸决定。

s003:对壳体原材进行粗铣和精铣,以形成壳体基件11。其中,壳体基件11形成雏形的底部和雏形的侧部。在壳体制作方法的后续步骤中可继续对雏形的底部进行加工以形成壳体1的底部15,对雏形的侧部进行加工以形成壳体1的侧部16。在壳体基件11的雏形的侧部上加工出通孔113和倒角114。

可选的,如图10所示,组合刀5包括第一段刀刃51和第二段刀刃52。具体的,组合刀5包括刀柄部5a和刀刃部5b,刀柄部5a固定在数控机床上,刀刃部5b用于对壳体基件11进行加工。组合刀5的刀刃部5b包括第一段刀刃51和第二段刀刃52,第二段刀刃52位于第一段刀刃51与刀柄部5a之间。

其中,第一段刀刃51的主偏角β大于第二段刀刃52的主偏角γ。第一段刀刃51可用于加工通孔113,第二段刀刃52可用于加工倒角114。例如,第一段刀刃51的主偏角β为90°,以使通孔113的孔壁1130为柱面。第二段刀刃52的主偏角γ为45°至60°,以使倒角114与外表面11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从而避免刮伤用户。

可选的,通过组合刀5在壳体基件11上形成通孔113和倒角114包括:

组合刀5沿第一刀路移动,以在壳体基件11上加工出通孔113。其中,如图5所示,通孔113在外表面111上形成开口1131。组合刀5在沿第一刀路移动前,先与壳体基件11进行定位。

组合刀5沿第二刀路移动,以在壳体基件11上加工出倒角114。其中,如图6和图8所示,第二刀路的轨迹与开口1131的轨迹相同以使倒角114均匀。当外表面111为曲面(例如弧面)时,开口1131的轨迹随外表面111的形状变化。第二刀路为三维(3d)刀路。第二段刀刃52沿第二刀路移动能够使倒角114准确地形成在通孔113朝外的端部处且倒角114均匀。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刀路也可为二维(2d)刀路。此时,当外表面111为平面时,倒角114为均匀倒角,倒角114的角度和倒角114的直角边长度在第二刀路的延伸方向上不变。当外表面111为弧面时,倒角114为不均匀倒角,倒角114的角度不变、倒角114的直角边长度沿第二刀路的延伸方向变化。

在其他实施例中,组合刀5也可沿单一的第三刀路移动,以同时加工出通孔113和倒角114,从而缩短加工时间,使加工效率更高。此时,当外表面111为平面时,倒角114为均匀倒角,倒角114的角度和倒角114的直角边长度在第三刀路的延伸方向上不变。当外表面111为弧面时,倒角114为不均匀倒角,倒角114的角度不变、倒角114的直角边长度沿第三刀路的延伸方向变化。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