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组件、发光组件、按键组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687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导光组件、发光组件、按键组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导光组件、发光组件、按键组件及所述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广泛地被人们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现在的移动终端一般都具备触摸屏以及作为辅助输入的触控按键,例如主屏按键。通常的触控按键在用户触摸后都会产生发光提示,以告知用户已经响应所述用户触摸。现有的触控按键通常包括按键部以及设置于按键部下方的导光板,将光源发出的光导至触控按键的按键部。为了防止光源的光向其他方向发射影响屏幕的显示或导致漏光等问题。现有的导光板上通常会覆盖遮光片,一般为使用黑白胶片覆盖在导光板背离按键部的面上作为遮光片,再把这片遮光片三边向上弯折,挡住侧面漏光,将光导致上方的按键部。然而,该种方式导光效率低,遮光片弯折后如果密封不好也容易导致侧边漏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组件、发光组件、按键组件及移动终端,能够有效地防止侧边漏光,并提供更高的导光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提供一种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以及黑色遮光部件,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以及若干侧面,其中一个侧面向里面凹陷形成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凹陷部,所述黑色遮光部件为环形,用于围绕包裹所述导光板的所有侧面。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光源以及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以及黑色遮光部件,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以及若干侧面,其中一个侧面向里面凹陷形成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凹陷部,所述黑色遮光部件为环形,用于围绕包裹所述导光板的所有侧面,所述光源收容于所述凹陷部中。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部以及发光组件,所述按键部位于所述发光组件的上方,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光源以及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以及黑色遮光部件,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以及若干侧面,其中一个侧面向里面凹陷形成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凹陷部,所述黑色遮光部件为环形,用于围绕包裹所述导光板的所有侧面,所述光源收容于所述凹陷部中。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部以及发光组件,所述按键部位于所述发光组件的上方,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光源以及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以及黑色遮光部件,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以及若干侧面,其中一个侧面向里面凹陷形成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凹陷部,所述黑色遮光部件为环形,用于围绕包裹所述导光板的所有侧面,所述光源收容于所述凹陷部中。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光组件、发光组件、按键组件及移动终端,通过在导光板的周围包裹环形的黑色遮光部件,可有效防止侧边漏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组件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组件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组件在第二视角的进一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组件在第一视角的进一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发光组件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按键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组件1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组件1在第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视角与第二视角相反。所述导光组件1包括导光板11以及黑色遮光部件12。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导光板11包括相对的第一面111及第二面112,以及若干侧面113。其中一个侧面113向里面凹陷形成贯穿第一面111和第二面112的凹陷部114,所述凹陷部114的长度小于所位于的侧面113的长度。所述黑色遮光部件12为环形,用于围绕包裹所述导光板11的所有侧面113。

所述凹陷部114用于收容一光源2,所述光源2发出的光通过凹陷部114的侧面进入导光板11,并在所述围绕包裹所述导光板11的所有侧面113的黑色遮光部件12的遮光作用下,将光源2发出的光导向导光板11上方。其中,所述导光板11的上方指所述导光板11的第一面111面向的一方,即,所述导光板11接收所述光源2从所述凹陷部114的侧面发射进来的光,并在所述围绕包裹所述导光板11的所有侧面的黑色遮光部件12的遮光作用下,将所述光源2发出的光导向所述导光板11的第一面111。

从而,由于所述黑色遮光部件12为环形,可将导光板11的侧面完整包裹,防止了导光板11侧面漏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黑色遮光部件12为环形的黑色泡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11为矩形状,且导光板11的一边开设有所述贯穿导光板11的第一面111及第二面112的凹陷部114。所述黑色遮光部件12为中空的具有矩形孔的黑色泡棉。其中所述第一面111为导光组件1的出光面。

请一并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组件1在第二视角的进一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导光组件1还包括第一遮光板15,所述第一遮光板15遮盖于所述导光板11的第二面112上且覆盖所述黑色遮光部件1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组件1在第一视角的进一步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组件1还包括第二遮光板16,所述第二遮光板16遮盖于所述导光板11的第一面111上且覆盖所述黑色遮光部件12。所述第二遮光板16上开设有透光区域161。从而,由于所述第二遮光板16的作用,所述光源2通过导光板11导至第一面111的光仅从所述透光区域161发射出来,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光源2的利用效率。

其中,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光源2的厚度大于所述导光板11的厚度时,所述第一遮光板15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导光板11的凹陷部114对应的第一通孔151。所述收容于凹陷部114中的光源2还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遮光板15的第一通孔151中,从而可以收容导光板11所未能收容的部分。即,所述第一通孔151用于收容所述光源2从导光板11的凹陷部114所述第一遮光板15突出的部分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遮光板16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光板11的凹陷部114对应的第二通孔162。同样的,所述第二通孔162也可以收容所述光源2从导光板11的凹陷部114向第二遮光板16突出的部分。

因此,当所述光源2厚度大于所述导光板11时,呈三明治结构的所述第一遮光板15、所述导光板11以及所述第二遮光板16分别包括的第一通孔151、凹陷部114以及第二通孔162形成一个更厚的收容孔来收容所述光源2。

显然,当所述光源2的厚度与导光板11的厚度大致相当或小于所述导光板11的厚度时,所述第一遮光板15可不开设所述第一通孔151,所述第二遮光板16也可不开设所述第二通孔162。

请一并参阅图5,为导光组件1在一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如图5所示,所述导光组件1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遮光板15、导光板11及所述第二遮光板16,所述黑色遮光部件12紧密围绕所述导光板11。其中,图5所示,所述第一遮光板15包括结合孔152,所述黑色遮光部件12包括结合孔121,所述第二遮光板16包括结合孔163,所述结合孔152、121及163的位置对应,当第一遮光板15、包围导光板11的黑色遮光部件12及所述第二遮光板16层叠在一起时,通过结合孔152、121及163进行结合,从而可将导光组件1紧密结合起来。

请参阅图6,为发光组件100的结构框图,其中,所述发光组件100包括上述的导光组件1及光源2。如前所述,所述光源2收容于所述导光板11的凹陷部114中。从而光源2发出的光可通过所述凹陷部114的侧面发射至导光板11,并通过导光板11的第一面111导出。而当导光板11的第一面111上覆盖有所述第二遮光板16时,所述光源2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11导至所述第二遮光板16的透光区域161,并从所述透光区域161发射出来。

其中,所述光源2可为LED灯等。所述导光板11可为一般为0.15~0.3mm(毫米)厚的塑料膜片或其它透明导光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遮光片15及第二遮光片16可为0.03~0.05mm厚,可为黑色胶片材料。

请参阅图7,为按键组件200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所述按键组件200包括所述发光组件100及按键部201。所述按键部201位于所述发光组件100的上方。即,位于所述发光组件100的导光板11的第一面111的一侧。如图7所示,当所述发光组件100的导光组件1包括所述第二遮光板16时,所述按键部201为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100的第二遮光板16所在的一侧,且所述按键部201具体位于所述第二遮光板16的透光区域161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部201为触控按键。

请参阅图8,为移动终端300的结构框图。所述移动终端300包括前述的按键组件200。显然,所述移动终端300也包括其他元件,例如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屏等,由于与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无关,故未加描述。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30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请参阅图9,为一种导光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对一导光材料板进行加工形成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以及若干侧面,其中一个侧面向里面凹陷形成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凹陷部(S901)。其中,所述导光材料板可为0.15~0.3毫米厚的透明塑料膜片或其它透明导光材料板,所述加工形成的导光板11为0.15~0.3毫米厚。其中,所述第一面为出光面,所述凹陷部用于收容一光源。

将导光板嵌入环形的黑色遮光部件内(S903)。其中,所述黑色遮光部件可为黑色泡棉,所述黑色遮光部件将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紧紧包裹。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第一遮光板覆盖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面(S9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板对应所述导光板的凹陷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开设有透光区域的第二遮光板覆盖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面(S9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板对应所述导光板的凹陷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