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架和具有该手机支架的手机背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312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手机支架和具有该手机支架的手机背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尤其涉及到手机的背壳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由于人们使用手机的频率非常高,所以在手机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烦恼,例如:手机在不经意间会滑落导致损坏。另外,用手机看视频以及视频通话等,几乎已经成了每个手机使用者的习惯。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手机与使用者的视线的角度一直困扰着很多手机使用者。由于使用者与手机的角度上的限制,导致对使用者的身体姿态造成不必要的限制,进而可能损害到使用者的身体。并且,由于每个使用者的角度、习惯都不一样,现有的单一功能的手机的背壳结构,也难以为使用者提供较好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手机的背壳结构,能够很好地克服使用者与手机的角度上的限制,为使用者提供较好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机支架,该手机支架由头活动扣、尾活动扣以及至少一中间活动扣相互链接而成;其中,该头活动扣设有枢轴,该尾活动扣设有能够向外伸出并能够向内收回的卡轴,该头活动扣和该中间活动扣设有滑槽,该中间活动扣和该尾活动扣具有装设在该滑槽内并能相对该滑槽拉伸和收回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头活动扣包括:主体,所述的枢轴设置在该主体的头端两侧并向外突伸出;所述的滑槽在该主体的后侧以及两侧的后部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中间活动扣包括:主体,延展部和设置在该延展部端头的枢轴,该主体形成有滑槽,该滑槽在该主体的后侧以及两侧的后部开口;其中,该延展部和该枢轴对应装设在该头活动扣或其他的中间活动扣的滑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中间活动扣的枢轴与该头活动扣或其他的中间活动扣的滑槽的两侧的后部开口相配合,能够限定该枢轴相对该滑槽的旋转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尾活动扣包括主体、延展部、设置在该延展部端头的枢轴以及装设在该主体上的卡扣弹簧组合;其中,该延展部和该枢轴对应装设在该中间活动扣的滑槽中,该尾活动扣的枢轴与该中间活动扣的滑槽的两侧的后部开口相配合,能够限定该枢轴相对该滑槽的旋转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卡扣弹簧组合包括至少一卡扣和与该至少一卡扣相配合的弹簧,所述的卡轴设置在该卡扣上;该尾活动扣的主体上形成有至少一卡扣槽,该至少一卡扣对应装设在该至少一卡扣槽中,并能够横向滑动设定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卡扣弹簧组合包括两个卡扣和与该两个卡扣相配合的弹簧;该尾活动扣的主体上形成有两个卡扣槽,该两个卡扣对应装设在该两个卡扣槽中,并能够横向滑动设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是:提供一种手机背壳,包括背壳主体,该背壳主体设有卡槽,该手机背壳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手机支架,其中该头活动扣的枢轴枢接在该卡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尾活动扣的卡轴卡接在该卡槽中,该支架能够呈直条状,贴合地收容在该卡槽中;并且,该支架能够呈拱起状,在该支架与该背壳主体之间形成握持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尾活动扣的卡轴位于该卡槽之外,该支架能够通过该头活动扣的枢轴相对该卡槽的枢转,为该背壳主体提供竖向或横向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巧妙地采用多片的相互链接能够拉伸旋转的活动扣来组成手机支架,能够很好地克服使用者与手机的角度上的限制,为使用者提供较好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的示意。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中尾活动扣的示意。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尾活动扣中卡簧卡扣组合的示意。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壳的示意,支架处于收拢姿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壳的示意,支架处于保险扣姿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壳的示意,支架处于横向支撑姿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壳的示意,支架处于竖向支撑姿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壳的示意,支架处于另一种竖向支撑姿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壳的示意,支架处于又一种竖向支撑姿态。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手机背壳 10支架 20背壳主体 1头活动扣 2、3、4中间活动扣 5尾活动扣 11主体 18枢轴 113滑槽 21、31、41主体 22、32、42延展部 23、33、43枢轴 213、313、413滑槽 51主体 52延展部 53枢轴 54卡扣槽 55卡扣 56弹簧 515卡孔 552卡轴 20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的示意。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机支架10,其由可滑动的五片活动扣1、2、3、4和5组合而成。其中,头活动扣1设置在该手机支架10的头端。尾活动扣5设置在该手机支架10的尾端。中间活动扣2、3、4设置在该手机支架10的中部。

这五片活动扣1、2、3、4和5相互链接在一起。中间活动扣2、3、4和尾活动扣5共四片活动扣可拉伸出一设定长度,比如:9mm。并且,这四片活动扣2、3、4、5拉伸到最大位置后,可自由旋转一设定角度,比如:270°。举例而言,将后四片活动扣2、3、4、5压缩后,该手机支架10压直为一整条的长度为88mm的直板。

参见图1,该头活动扣1包括一主体11和设置在该主体11端头的枢轴18。该主体11形成有一滑槽113。该枢轴18设置在该主体11的头端两侧并向外突伸出。该滑槽113在该主体11的后侧以及两侧的后部开口。该滑槽113用于与该活动扣2相配合。举例而言,该头活动扣1为注塑件。该头活动扣1由相互配合的两部分扣合而成。

参见图1,该中间活动扣2包括一主体21、一延展部22和设置在该延展部22端头的枢轴23。该主体21形成有一滑槽213。该滑槽213在该主体21的后侧以及两侧的后部开口。该滑槽213用于与该活动扣3相配合。举例而言,该活动扣2为注塑件。该活动扣2由相互配合的两部分扣合而成。

该延展部22和该枢轴23对应装设在该头活动扣1的滑槽113中,从而该延展部22可以收容在该滑槽113中,而使活动扣2与头活动扣1首尾衔接成一直条。另外,当该延展部22拉伸出该滑槽113至最大位置时,通过对该滑槽113与该枢轴23的配合结构进行设计,可以限定该枢轴23相对该滑槽113的旋转角度,也就是将该旋转角度限定在前述的设定角度范围以内。

参见图1,该中间活动扣3包括一主体31、一延展部32和设置在该延展部32端头的枢轴33。该主体31形成有一滑槽313。该滑槽313在该主体31的后侧以及两侧的后部开口。可以理解的是,该活动扣3与活动扣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该中间活动扣4包括一主体41、一延展部42和设置在该延展部42端头的枢轴43。该主体41形成有一滑槽413。该滑槽413在该主体41的后侧以及两侧的后部开口。可以理解的是,该活动扣4与活动扣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参见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中尾活动扣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尾活动扣中卡簧卡扣组合的示意。该尾活动扣5包括一主体51、一延展部52、设置在该延展部52端头的枢轴53以及装设在该主体51上的一卡扣弹簧组合。举例而言,该尾活动扣5为注塑件。该尾活动扣5由相互配合的两部分扣合而成。

该延展部52和该枢轴53对应装设在该活动扣4的滑槽413中,从而该延展部52可以收容在该滑槽413中,而使尾活动扣5与活动扣4首尾衔接成一直条。另外,当该延展部52拉伸出该滑槽413至最大位置时,通过对该滑槽413与该枢轴53的配合结构进行设计,可以限定该枢轴53相对该滑槽413的旋转角度,也就是将该旋转角度限定在前述的设定角度范围以内。

该卡扣弹簧组合具体包括两个卡扣55和与这两个卡扣55相配合的一弹簧56。该主体51上形成有两个卡扣槽54,这两个卡扣55对应分别装设在这两个卡扣槽54中,并可横向滑动一设定距离。每个卡扣55的末端设有卡轴552。一方面,受该弹簧56的作用,两个卡轴552能够从该主体51两侧的卡孔515向外伸出。另一方面,使用者施加外力于这两个卡扣55上,可以克服该弹簧56的弹力,使得这两个卡轴552向内收回。

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壳的示意,支架处于收拢姿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机背壳100,其由背壳主体20和装设在该背壳主体20上的前述手机支架10组成。这时,该头活动扣1上的枢轴18和该尾活动扣5上的卡轴552均与背壳主体20相配合,而使整个手机支架10贴合地收容在该背壳主体20上。可见,该手机支架10处于收拢姿态时,可以完整地收容于该卡槽201(结合参见图5)中,既不影响该手机背壳100的美观,也不额外占用空间。

参见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壳的示意,支架处于保险扣姿态。这时,该头活动扣1上的枢轴18和该尾活动扣5上的卡轴552均与背壳主体20相配合。但四个活动扣2、3、4、5处于完全拉伸到位的状态,而呈两端枢接在该背壳主体20上的一拱形。可见,该手机支架10处于保险扣姿态时,使用者的手指可以伸入到支架10与背壳主体20之间的握持空间,牢靠地握持住该手机背壳100。

参见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壳的示意,支架处于横向支撑姿态。支架10的首端(即该头活动扣1上的枢轴18)相对背壳主体20固定(二者枢接配合),并且,中间活动扣2、3、4和尾活动扣5共四片活动扣首尾衔接,并脱离卡槽201向外伸出(通过操作两个卡扣55,使卡轴552收回可使支架10的尾端脱离卡槽201的限制),可以使支架10处于横向支撑姿态。这时,手机可以横向地摆放,并支撑在一固定平面(例如:桌面)上。

参见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壳的示意,支架处于竖向支撑姿态。支架10的首端(即该头活动扣1上的枢轴18)相对背壳主体20固定(二者枢接配合),并且,中间活动扣2、3、4和尾活动扣5共四片活动扣首尾衔接,并脱离卡槽201向外伸出(通过操作两个卡扣55,使卡轴552收回可使支架10的尾端脱离卡槽201的限制),可以使支架10处于竖向支撑姿态。这时,手机可以竖向地摆放,并支撑在一固定平面(例如:桌面)上。

参见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壳的示意,支架处于另一种竖向支撑姿态。其与图7的姿态的差异体现在:尾活动扣5相对中间活动扣2、3、4弯折(即相对旋转)。这时,手机可以竖向地摆放,并支撑在一固定平面(例如:桌面)上。这时,与前述图7的情形相比,手机的倾角更大。

参见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壳的示意,支架处于又一种竖向支撑姿态。其与图8的姿态的差异体现在:中间活动扣4和尾活动扣5首尾衔接并相对中间活动扣2、3弯折(即相对旋转)。这时,手机可以竖向地摆放,并支撑在一固定平面(例如:桌面)上。这时,与前述图8的情形相比,手机的倾角更大。

综上可见,将该支架10固定在手机背壳20后面,可以解决手机掉落以及手机角度调节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产品不同改变尺寸,活动扣的数量亦可增加,以适应更多不同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保护手机,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滑落。调节手机与使用者视线的角度,更加便捷舒适地使用手机。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称的手机泛指一切可以手持使用,正面装设有较大的显示屏的消费类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电脑。这里所称的手机背壳,泛指手机壳体的背部结构,该背部结构可以是手机整体固定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在手机整体具有背壳的情形下,可拆卸地附加在该背壳上的一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五片活动扣为例来描述该手机支架10的结构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扣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比如:三片,即包括一片中间活动扣;比如:四片,即包括两片中间活动扣;又比如:六片(甚至大于六片),即包括四片(甚至大于四片)中间活动扣。

在本实施例中,五片活动扣的主体的尺寸是相同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各个活动扣的主体的尺寸可以是相异的。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扣是塑胶材质,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扣也可以是其他材质,例如:金属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各活动扣的限定自由旋转范围的设定角度为270°,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两活动扣的限定自由旋转范围的设定角度可以是其他的角度,例如:90°、180°等,并且,两两活动扣的限定自由旋转范围的设定角度可以不同,例如:活动扣2与头活动扣1之间为270°,活动扣3与头活动扣2之间为180°。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