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线与光纤组成的星状通讯网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4625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CAN线与光纤组成的星状通讯网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星状通讯网络,具体的说,是一种CAN线与光纤组成的星状通讯网络。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拓展了工业领域的发展空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其他通讯方式相比,CAN总线作为现场设备级的通信总线,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性价比。

但是每条CAN线的通讯模块有数量限制,以AGC252模块为例,每条CAN线最多允许16块模块。对于超过16块模块的情况,传统的通讯方式是将模块合理分组,每一组增加一个组长模块AGC255,组长模块间也通过CAN线连接,以实现所有模块间的通讯。图1是以75块模块为例的传统CAN通讯方式。

由于组长模块的价格太贵,导致这种通讯方式的整体成本偏高。而且模块组与组间都采用CAN通讯,抗干扰能力较弱。另外,CAN线通讯距离短,如果组与组之间的距离过长,CAN线将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AN线与光纤组成的星状通讯网络,节约成本,并能提高通讯网络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CAN线与光纤组成的星状通讯网络,包括N组CAN通讯网络,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每组CAN通讯网络包括多个通过CAN总线串联的CAN通讯模块,N组CAN通讯网络中包括1组中央CAN通讯网络和N-1组节点CAN通讯网络,中央CAN通讯网络的尾端连接有N-1个串联在一起的光纤模块,节点CAN通讯网络的尾端连接有1个光纤模块,节点CAN通讯网络尾端的光纤模块分别连接至中央CAN通讯网络尾端的N-1个光纤模块。

为了使每组间互不干扰,每组CAN通讯网络的首尾端之间连接有一电阻。

进一步的,电阻阻值为120欧姆。

本实用新型所述CAN线与光纤组成的星状通讯网络,中央CAN通讯网络位于N组CAN通讯网络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CAN线与光纤组成的星状通讯网络,包括5组CAN通讯网络,第三组为中央CAN通讯网络。

本实用新型所述CAN线与光纤组成的星状通讯网络,每组CAN通讯网络包括15个CAN通讯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通讯距离较长、节点较多的CAN通讯模块合理分组,每组内的模块通过CAN总线实现通讯,每组间增加光纤网桥模块,组与组间通过光纤实现通讯;与传统的通过组长模块通讯相比,降低了成本,并且任意两组间都能直接通讯,中间不需要经过其他组的模块,缩短了最长通讯距离。而且在任一组的模块出现通讯故障时,均不影响其他组之间的通讯,提高了通讯速度及稳定性,减少了组与组间的相互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CAN通讯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通讯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CAN线与光纤组成的星状通讯网络,包括5组CAN通讯网络,每组CAN通讯网络包括15个通过CAN总线连接在一起的CAN通讯模块。5组CAN通讯网络中包括1组中央CAN通讯网络和4组节点CAN通讯网络。本实施例中,中央CAN通讯网络位于5组CAN通讯网络的中间,即第三组为中央CAN通讯网络。

本实施例中,中央CAN通讯网络的尾端连接有4个光纤模块,分别为光纤模块I/III-2、光纤模块模块II/III-2、光纤模块III/V-1和光纤模块III/IV-1,4个光纤模块串联在一起后连接至中央CAN通讯模网络尾端的CAN通讯模块III-15。第一组节点CAN通讯网络的尾端连接光纤模块I/III-1,第二组节点CAN通讯网络的尾端连接光纤模块II/III-1,第四组节点CAN通讯网络的尾端连接光纤模块III/IV-2,第五组节点CAN通讯网络的尾端连接光纤模块III/V-2。光纤模块I/III-1与光纤模块I/III-2通过光纤相连,光纤模块II/III-1与光纤模块II/III-2通过光纤相连,光纤模块III/IN-2与光纤模块III/IV-1通过光纤相连,光纤模块III/V-2与光纤模块III/V-1通过光纤相连。即节点CAN通讯网络尾端的光纤模块分别通过光纤连接至中央CAN通讯网络尾端的N-1个光纤模块。

本实施例中,每一组都是独立的CAN通讯网络,且在每一组的首尾端均接120Ω电阻。例如,第一排是CAN通讯模块I-1与光纤模块I/III-1加120Ω电阻,第三排是CAN通讯模块III-1与光纤模块I/III-2加120Ω电阻,每组间互不干扰。组与组间是通过光纤通讯,提高了整个通讯网络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利用光纤网桥模块优化CAN通讯的拓扑结构,保证了任意两组间都能直接通讯,中间不需要经过其他组的模块,缩短了最长通讯距离。而且在任一组的模块出现通讯故障时,均不影响其他组之间的通讯。

以上描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替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