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套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243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套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套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高像素的摄像头,多种颜色的闪光灯,高音质的麦克风等等。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闪光灯或麦克风容易受到灰尘的污染,导致闪光灯或麦克风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保护套及移动终端,其解决了传统移动终端的闪光灯或麦克风容易受到灰尘的污染的技术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套,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其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相对侧;第一凹槽,其底面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其与所述第一凹槽皆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共处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所述保护套还包括:隔光栏,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并将所述第二通孔分为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

可选地,所述保护套本体还包括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

可选地,所述凸出部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凸台,并且所述第一凸台环绕所述第一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环绕所述第二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至少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引导部与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引导部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引导部与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引导部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保护套为硅胶套。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环绕所述第一凹槽并收容有弹性件。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的保护套;麦克风,其收容于所述保护套的第一凹槽内;第一闪光灯,其收容于所述保护套的第二通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户使用黏胶涂覆保护套本体的第一表面,然后将第一凹槽的第一通孔套住麦克风,第二通孔套住闪光灯,于是,保护套便同时套住移动终端的闪光灯与麦克风。由于保护套是同时套住移动终端的闪光灯与麦克风的,即使闪光灯或麦克风出现摇动时,由于第一凹槽与第二通孔之间相互牵制,保护套本体不会轻易地从闪光灯与麦克风上脱离。并且,相对于单独设置保护套并单独套住闪光灯或麦克风的方式,本实施例的保护套能够涂覆大面积的黏胶,从而增强保护套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的接触面积,以更好保护闪光灯或麦克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套在第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套在第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套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方便说明并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说明所使用的方位词均以附图所展示的方位为准。

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套应用于移动终端,其能够套住移动终端的一些组件,例如:闪光灯、麦克风、摄像头等等。该保护套可以采用一些塑性材质,例如:可以为硅胶套,其具有良好的绝热性、绝缘性、防潮性,并且当硅胶套涂覆黏胶时,其与移动终端的主板之间黏着力很大,不容易与组件脱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闪光灯可以是单色闪光灯,亦可以是双色闪光灯,其具体颜色可以是红色或绿色。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该保护套10包括:保护套本体11、第一凹槽12、第三通孔13及第四通孔14。

保护套本体11包括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第二表面11b位于第一表面11a的相对侧,第一凹槽12底面设置有第一通孔121,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及第一凹槽12皆设置于第一表面11a。其中,当第一凹槽12收容麦克风时,第一通孔121为出音孔。

使用保护套10时,用户使用黏胶涂覆保护套本体11的第一表面11a,然后将第一凹槽12的第一通孔121套住麦克风,第三通孔13套住第一闪光灯,第四通孔14套住第二闪光灯,于是,保护套10便同时套住移动终端的闪光灯与麦克风。由于保护套10是同时套住移动终端的闪光灯与麦克风的,即使闪光灯或麦克风出现摇动时,由于第一凹槽12、第三通孔13及第四通孔14之间相互牵制,保护套本体11不会轻易地从闪光灯与麦克风上脱离。并且,相对于单独设置保护套并单独套住闪光灯或麦克风的方式,本实施例的保护套10能够涂覆大面积的黏胶,从而增强保护套10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的接触面积,以更好保护闪光灯或麦克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的主板只有一个闪光灯与一个麦克风时,相应的,第三通孔13与第四通孔14可以概括成一个第二通孔,通过一个第二通孔便可以套住闪光灯。本技术领域人员应当明白,设计人员还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定定义保护套的通孔数量,在此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示的保护套。

如图1所示,第一凹槽12、第三通孔13及第四通孔14的中心轴线共处于同一平面。将保护套10套住闪光灯与麦克风时,当用户使用第一凹槽12套住麦克风后,或者,使用第三通孔13套住第一闪光灯后,用户便无需再去定位好第三通孔13或第四通孔14与闪光灯之间的位置来套住,或者,无需再去定位好第四通孔14与闪光灯之间的位置来套住,从而提高保护套安装在移动终端主板的效率。

如前所述,当第三通孔13与第四通孔14概括成一个第二通孔时,相应的,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凹槽12共处于同一平面,便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作用。

如今,用户对摄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用户的对夜拍的需求,双闪光灯的设计已经越来越普遍。传统的双闪光灯是安装在移动终端的主板上,两个闪光灯芯片具有一定距离。然而,该两个闪光灯芯片之间的近距离容易产生混光现象,影响到聚光效果。为了防止漏光、提升聚光效果,如图2所示,该保护套10还隔光栏14,隔光栏14设置第三通孔131与第四通孔132之间。

当第三通孔13套住第一闪光灯,第四通孔13套住第二闪光灯后,隔光栏14能够阻挡第一闪光灯产生的光与第二闪光灯产生的光提前混合,从而提升聚光效果。

如今,为了再进一步提升闪光灯的发光功率、散光、光晕效果,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现其他用户使用保护套将闪光灯包裹住,并采取过盈装配的关系,使得闪光灯发出的光在经过闪光灯镜片之前,不会发生漏光的问题。但由于是过盈配合,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卡键的现象,过度的压力有可能会导致芯片损坏,而且保护套上面的胶会黏到芯片表面,影响到发光效果。如图1所示,第一凹槽12或第三通孔13或第四通孔14的开口边缘为倒角边141。倒角边141是指保护套与芯片装配的孔的四边加工成一圈斜边。采用接触面倒角设计,其可以有效地解决装配时卡键的问题以及黏胶的问题,其能够快速地将麦克风或闪光灯进行套住,从而减少装配时的卡键现象,进而避免因为卡键而使用户用力过大将黏胶挤到麦克风或闪光灯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倒角边141的角度为45度,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尺寸为0.15毫米-0.3毫米。

请再参阅图2,保护套本体11还包括凸出部111,该凸出部111位于第二表面11b,并与第一凹槽12相对。

请参阅图3,相对于第一凹槽12所处的位置12A与第三通孔13及第四通孔14所处的位置13A,位置12A对应的厚度大于位置13A对应的厚度,以及多出凸出部111的厚度。将移动终端的主板与外壳进行安装时,凸出部111能够减少外壳与位于第一凹槽12内的麦克风的之间的摩擦面积,从而保护麦克风。

如图2所示,为了更进一步的保护好位于第一凹槽12内的麦克风,凸出部111远离第一凹槽1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凸台1111,并且第一凸台1111环绕第一通孔121。

将移动终端的主板与外壳进行安装时,第一凸台1111能够进一步地减少外壳与位于第一凹槽12内的麦克风的之间的摩擦面积,从而保护麦克风。

请再参阅图2,保护套本体11还包括第二凸台1112,第二凸台1112设置于第二表面11b,并且第二凸台1112环绕第三通孔13与第四通孔14。安装保护套10时,移动终端的外壳能够与第二凸台1112紧密配合,从而使闪光灯不容易漏光,并且第二凸台1112还能够缓解外壳对闪光灯的压力。其中,第二凸台1112的开口宽度比闪光灯外围尺寸大于0.05毫米-0.1毫米。

与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如图4所示,第一表面11a设置有第二凹槽15,第二凹槽15环绕第三通孔13与第四通孔14。由于保护套为硅胶套,其材质比较软,第二凹槽15能够很好地固定框住第三通孔13与第四通孔14的形状,在安装过程中,第三通孔13与第四通孔14能够快速地套住第一闪光灯和第二闪光灯,从而提升用户的安装保护套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固紧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与闪光灯,其可以在第二凹槽15内设置弹性件。安装保护套时,弹性件能够提供预紧力,使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能够可靠地固紧闪光灯。

请再参阅图4,第一表面11a至少设置有第一定位部41与第二定位部42。第一定位部41可以是圆柱,第二定位部42可以是菱形柱

安装保护套10时,保护套本体11上的第一定位部41与第二定位部42分别快速插入移动终端的主板的插槽,于是,保护套本体11便可以快速地套住闪光灯与麦克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41包括第一引导部(图未示)与第一固定部(图未示),第一引导部一端设置于第一表面11a,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引导部另一端。第二定位部42包括第二引导部与第二固定部,第二引导部一端设置于第一表面11a,第二固定部设置于第二引导部另一端。安装保护套10时,第一引导部与第二引导部能够快速的引导保护套10插入移动终端的主板的插槽。

请再参阅图4,第一表面11a设置有第三凹槽16,第三凹槽16环绕第一凹槽12并收容有弹性件(图未示)。安装保护套时,弹性件能够提供预紧力,进一步地固紧第三凹槽16与麦克风。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是弹簧,亦可以是弹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保护套、麦克风及第一闪光灯,其中,保护套可以为如图1至图4任一项所示的保护套,麦克风收容于保护套的第一凹槽内,第一闪光灯收容于保护套的第二通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户使用黏胶涂覆保护套本体的第一表面,然后将第一凹槽的第一通孔套住麦克风,第二通孔套住闪光灯,于是,保护套便同时套住移动终端的闪光灯与麦克风。由于保护套是同时套住移动终端的闪光灯与麦克风的,即使闪光灯或麦克风出现摇动时,由于第一凹槽与第二通孔之间相互牵制,保护套本体不会轻易地从闪光灯与麦克风上脱离。并且,相对于单独设置保护套并单独套住闪光灯或麦克风的方式,本实施例的保护套能够涂覆大面积的黏胶,从而增强保护套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的接触面积,以更好保护闪光灯或麦克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