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波授时中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778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波授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波授时中继装置。



背景技术:

电波授时是将高精度原子钟导出的精确时间信息用时间编码方式,通过无线电发射装置以低频(20KHz—100KHz)无线电波进行传播,用户端利用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并解调以恢复时间编码,再经过微处理器对编码进行一定的处理(解码)得到精确时间信息。目前在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电波授时已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民航,铁路以及个人计时器等各个领域。电波授时所采用的时间编码是影响时间信息传播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发射,接收装置制造难易程序的重要因素。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长波授时设备是在空间环境良好,信号强度良好的地区才能够完成对时。为了满足多种环境下的要求,长波授时设备要保证准确率,特别是在室内、电表箱等封闭环境下的准确率。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波授时中继装置,从而克服现有封闭环境下智能终端授时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波授时中继装置,包括中继发送器和中继接收器,所述中继发送器和所述中继接收器通过电力线相连;所述中继发送器包括前级选频放大电路、第一自动增益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第一耦合电路;所述前级选频放大电路、所述第一自动增益电路、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和所述第一耦合电路依次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一耦合电路还与电力线耦合连接;所述中继接收器包括第二耦合电路、第二自动增益电路和解调电路;所述第二耦合电路与所述电力线耦合连接,且所述第二耦合电路、所述第二自动增益电路和所述解调电路依次串联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发送器还包括:第一放大窄带滤波电路;所述前级选频放大电路通过所述第一放大窄带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一自动增益电路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发送器还包括:放大检波电路和比较显示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窄带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放大检波电路的一端相连,且所述放大检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比较显示电路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发送器还包括:选幅滤波电路;所述第一自动增益电路通过所述选幅滤波电路与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接收器还包括:第二放大窄带滤波电路;所述第二耦合电路通过所述第二放大窄带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自动增益电路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接收器还包括:检波电路和比较电路;所述第二自动增益电路依次通过所述检波电路和所述比较电路与所述解调电路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长波授时中继装置,中继发送器设置于信号良好的环境中,可以正常接收长波授时信号,之后通过电力线载波方式传输长波授时信号,可以实现对室内、电表箱等封闭环境下信号覆盖,保证授时准确率。该长波授时中继装置具有很好的通用型,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在有电力线的地方完成设备搭建,从而完成信号覆盖。同时,通过对信号的自动增益调节信号幅值,使得装置的适应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长波授时中继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继发送器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继接收器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长波授时中继装置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长波授时中继装置,包括中继发送器10和中继接收器20,中继发送器10和中继接收器20通过电力线相连。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中继发送器10包括前级选频放大电路110、第一自动增益电路120、功率放大电路130和第一耦合电路140;前级选频放大电路110、第一自动增益电路120、功率放大电路130和第一耦合电路140依次串联连接,且第一耦合电路140还与电力线耦合连接。

中继接收器20包括第二耦合电路210、第二自动增益电路220和解调电路230;第二耦合电路210与电力线耦合连接,且第二耦合电路210、第二自动增益电路220和解调电路230依次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级选频放大电路为中继发送器的前端电路,用于通过天线接收授时基站发送的长波授时信号,并将长波授时信号发送至第一自动增益电路;该前级选频放大电路用于使得接收到的天线信号阻抗匹配。前级选频放大电路具体可采用电压负反馈设计,在理论上输入阻抗无穷大,可以有效地将天线与后面电路系统隔离,去除后级电路对天线谐振点的影响。第一自动增益电路用于对长波授时信号进行增益放大处理,由于长波授时信号为一种载波信号,其传输距离不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衰减,信号幅值变化较大,通过第一自动增益电路可以自动调整信号增益幅值。第一自动增益电路具体可采用AD603芯片实现。

功率放大电路用于放大信号载波功率,防止因功率过低造成信号传输失败。第一耦合电路用于将长波授时信号耦合到电力线中,通过电力载波技术实现对长波授时信号的传输。功率放大电路和耦合电路为比较成熟的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耦合电路用于获取电力线中传输的长波授时信号,并将该长波授时信号发送至第二自动增益电路,该第二自动增益电路的作用以及原理与上述的第一自动增益电路相同,此处不做赘述。第二自动增益电路在将长波授时信号进行增益放大处理后,将长波授时信号发送至解调电路,解调电路对长波授时信号进行解调处理,从而获取其中包含的授时信号,之后将该授时信号发送至用户侧的智能电表,智能电表根据该授时信号进行时间校对,实现智能电表的授时过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长波授时中继装置,中继发送器设置于信号良好的环境中,可以正常接收长波授时信号,之后通过电力线载波方式传输长波授时信号,可以实现对室内、电表箱等封闭环境下信号覆盖,保证授时准确率。该长波授时中继装置具有很好的通用型,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在有电力线的地方完成设备搭建,从而完成信号覆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2所示,中继发送器10还包括:第一放大窄带滤波电路150;前级选频放大电路110通过第一放大窄带滤波电路150与第一自动增益电路120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放大窄带滤波电路用于对信号进行初步放大处理,同时进行带通滤波,滤除不需要的杂波,从而可以解决接收到的信号较弱、干扰较大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所示,中继发送器10还包括:放大检波电路160和比较显示电路170;第一放大窄带滤波电路150的输出端还与放大检波电路160的一端相连,且放大检波电路160的另一端与比较显示电路170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大检波电路用于再次对长波授时信号进行放大,并调制出其中的授时信号,通过比较显示电路确定该授时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后通过该比较显示电路显示出该信号强度。例如,比较显示电路可以设置3个LED指示灯,若没有LED亮,表示无信号;1个LED亮,表示弱信号;2个LED亮,表示中信号;3个LED亮,表示强信号。通过比较显示电路可以直观的显示信号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2所示,中继发送器10还包括:选幅滤波电路180;第一自动增益电路120通过该选幅滤波电路180与功率放大电路130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幅滤波电路用于解决信号低电平干扰问题,具体可以由迟滞比较器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3所示,中继接收器20还包括:第二放大窄带滤波电路240;第二耦合电路210通过第二放大窄带滤波电路240与第二自动增益电路220相连。其中,第二放大窄带滤波电路的原理和作用于第一放大窄带滤波电路基本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同时,参见图3所示,中继接收器20还包括:检波电路250和比较电路260;第二自动增益电路220依次通过检波电路250和比较电路260与解调电路230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波电路用于防止出现信号交流变直流的问题,比较电路用于防止信号变为固定幅值的方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长波授时中继装置主要用于竖井、地下室、表箱等环境,防止由于授时信号衰减或被干扰,用户表无法接收授时基站信号。该中继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参见图4所示,如图所示,中继发送器与中继接收器为一对多的关系,每个中继接收器可以为至少一个用户表提供授时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长波授时中继装置,中继发送器设置于信号良好的环境中,可以正常接收长波授时信号,之后通过电力线载波方式传输长波授时信号,可以实现对室内、电表箱等封闭环境下信号覆盖,保证授时准确率。该长波授时中继装置具有很好的通用型,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在有电力线的地方完成设备搭建,从而完成信号覆盖。同时,通过对信号的自动增益调节信号幅值,使得装置的适应能力强。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