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4k光电转换装置的自环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2626发布日期:2018-06-06 01:29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64k光电转换装置的自环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64k光电转换装置的自环工具。
背景技术
:光纤传输通道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光纤纵联差动保护工作的可靠性,一旦光纤传输通道发生故障(例如光纤断裂、破损等),光纤纵联差动保护将不能正常工作。环回法是定位光纤传输通道故障点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通过将设备的收发端进行短接,让该设备接收自己发出的信号来判断该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的光纤传输通道是否发生故障。将设备的收发端短接的工具称为自环工具。目前,64k光电转换装置(即采用64kbps/s速率通道的光电转换装置)由于采用485网线接口,没有专用的自环工具,因此在对64k光电转换装置进行环回测试时,只能由人工拆除其485网线接口,再利用导线进行短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接触不良的风险。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64k光电转换装置的自环工具,以提高对64k光电转换装置的收发端进行短接的效率和可靠性。一种64k光电转换装置的自环工具,包括母板和U型跳线套,其中:所述母板的正面设置有5个插接端子、背面设置有10个跳线;所述5个插接端子为单排设计;所述10个跳线为双排设计,每排5个;左数第i个插接端子与每排左数第i个跳线短接,i=1,2,3,4,5;所述5个插接端子之间均为绝缘设计;所述5个插接端子分别插入64k光电转换装置的前5个端口;所述U型跳线套包括:U型金属接孔以及包裹所述U型金属接孔的U型绝缘外壳;一个所述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其中一排两个跳线插接,实现所述64k光电转换装置的TX+端口和RX+端口短接;另一个所述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另一排两个跳线插接,实现所述64k光电转换装置的TX-端口和RX-端口短接。其中,当所述64k光电转换装置的前5个端口分别为TX+、TX-、RX+、RX-和SHLD时,一个所述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其中一排左数第1个和第3个跳线插接;另一个所述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另一排左数第2个和第4个跳线插接。其中,当所述64k光电转换装置的前5个端口分别为TX+、TX-、SHLD、RX+和RX-时,一个所述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其中一排左数第1个和第4个跳线插接;另一个所述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另一排左数第2个和第5个跳线插接。其中,所述自环工具中用到的绝缘材料为聚乙烯。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在对64k光电转化装置进行环回测试时,将母板直接插接到64k光电转化装置的接口上,同时需要用到两个U型跳线套,一个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母板上其中一排两个跳线插接,实现64k光电转换装置的TX+端口和RX+端口短接;另一个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母板上另一排两个跳线插接,实现64k光电转换装置的TX-端口和RX-端口短接。由于所述自环工具直接插接到64k光电转换装置的端口上便可使用,插接过程高效且可靠性高,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64k光电转换装置的自环工具中的母板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64k光电转换装置的自环工具中的母板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64k光电转换装置的自环工具中的U型跳线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64k光电转换装置的自环工具中的母板和U型跳线套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64k光电转换装置的自环工具,包括母板(如图1~图2所示,图1、图2分别为母板的正视图和侧面剖视图)和U型跳线套(如图3所示)。下面,分别对所述母板和所述U型跳线套的结构进行详述:1)母板母板的正面设置有5个插接端子(参见图2中的附图标记100)、背面设置有10个跳线(参见图1~图2中的附图标记200);所述5个插接端子为单排设计;所述10个跳线为双排设计,每排5个;左数第i个插接端子与每排左数第i个跳线短接,i=1,2,3,4,5;所述5个插接端子之间均为绝缘设计,例如采用图1~图2中示出的绝缘体300;所述5个插接端子用于分别插入64k光电转换装置的前5个端口。2)U型跳线套U型跳线套包括:U型金属接孔500以及包裹所述U型金属接孔500的U型绝缘外壳400;一个所述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其中一排两个跳线插接,实现所述64k光电转换装置的TX+端口和RX+端口短接;另一个所述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另一排两个跳线插接,实现所述64k光电转换装置的TX-端口和RX-端口短接。下面,基于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环回测试要求,分析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64k光电转化装置的接口通过8针端子经两对屏蔽双绞线与PCM设备相连。所述64k光电转化装置的8个端口采用单排设计,其左数第l个端口(以下简称端口l)的含义如表1或2所示,l=1,2,3,…,8。表1--64k光电转化装置的各端口含义端口含义TX+TX-RX+RX-SHLD-48VGND端口l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4端口5端口6端口7端口8表2--64k光电转化装置的各端口含义端口含义TX+TX-SHLDRX+RX--48VGND端口l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4端口5端口6端口7端口864k光电转化装置进行环回测试时,需要将收发端进行短接,即需要将64k光电转化装置的TX+端口和RX+端口用线短接,同时将TX-端口和RX-端口用线短接。那么,表1对应的64k光电转化装置需要将端口1和端口3短接,同时将端口2和端口4短接;表2对应的64k光电转化装置需要将端口1和端口4短接,同时将端口2和端口5短接。本实施例提供的自环工具通用于表1和表2对应的64k光电转化装置,具体的(为便于描述,将所述自环工具中的上排左数第i个跳线定义为跳线i;将下排左数第i个跳线定义为跳线j,j=i+5,将左数第i个插接端子定义为插接端子i;各跳线编号以及各插接端子编号如图1~图2所示):对于表1对应的64k光电转化装置,所述自环工具中需要用到两个U型跳线套,一个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上排的跳线1和跳线3插接(如图4所示),此时跳线1经插接端子1与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端口1短接,跳线3经插接端子3与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端口3短接,从而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端口1与端口3实现短接;另一个所述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下排的跳线7和跳线9插接(如图4所示),此时跳线7经插接端子2与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端口2短接,跳线9经插接端子4与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端口4短接,从而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端口2与端口4实现短接。当然,对于表1对应的64k光电转化装置,也可以是一个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上排的跳线2和跳线4插接,另一个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下排的跳线6和跳线8插接。对于表2对应的64k光电转化装置,所述自环工具中也需要用到两个U型跳线套,一个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上排的跳线1和跳线4插接,此时跳线1经插接端子1与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端口1短接,跳线4经插接端子4与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端口4短接,从而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端口1和端口4实现短接;另一个所述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下排的跳线7和跳线10插接,此时跳线7经插接端子2与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端口2短接,跳线10经插接端子5与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端口5短接,从而64k光电转化装置的端口2和端口5实现短接。当然,对于表2对应的64k光电转化装置也可以是一个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上排的跳线2和跳线5插接,另一个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下排的跳线6和跳线9插接。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对64k光电转化装置进行环回测试时,将母板直接插接到64k光电转化装置的接口上,同时需要用到两个U型跳线套,一个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母板上其中一排两个跳线插接,实现64k光电转换装置的TX+端口和RX+端口短接;另一个U型跳线套利用U型金属接孔与母板上另一排两个跳线插接,实现64k光电转换装置的TX-端口和RX-端口短接。由于所述自环工具直接插接到64k光电转换装置的端口上便可使用,插接过程高效且可靠性高,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绝缘材料可以是聚乙烯,但并不局限。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