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偏振滤光器的多摄像头模组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439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偏振滤光器的多摄像头模组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像模组已经从单摄像头模组发展到双摄像头模组,以后还会发展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多摄像头模组,而且,随着终端用户对摄像模组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厂商需要提供具有特殊光学效果的多摄像头模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偏振滤光器的多摄像头模组,可选择不同偏振方向的光线对被摄物进行成像,并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合成,最终输出具有特殊光学效果的图像。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带偏振滤光器的多摄像头模组,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头和至少两个偏振滤光器,一个偏振滤光器对应设置在一个摄像头的进光光路上,且可绕其对应的摄像头的光轴旋转。

进一步地,还包括主控器和至少两个旋转驱动器,所述主控器分别电连接至所有旋转驱动器和所有摄像头,一个旋转驱动器对应连接控制一个偏振滤光器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器还电连接至所有摄像头。

进一步地,每个旋转驱动器均包括电机、旋转轴和齿轮,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连接所述齿轮的中心;所述齿轮与对应偏振滤光器外围上的齿牙啮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被摄物的反射光的偏振方向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电连接至所述主控器。

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上述的带偏振器的多摄像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多摄像头模组中的每个摄像头前方均设置有一个可旋转的偏振滤光器,通过旋转对应偏振滤光器的方向来过滤杂光,使不同偏振方向的光线通过,并进入到对应的摄像头里进行成像,选择不同偏振方向的光线对被摄物进行成像,而相同的被摄物在不同偏振方向的光线下的成像是不一样的,在后端可利用软件算法对不同偏振方向的光线成像的特征进行提取并合成,最终输出具有特殊光学效果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偏振滤光器的多摄像头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带偏振滤光器的多摄像头模组,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头1和至少两个偏振滤光器2,一个偏振滤光器2对应设置在一个摄像头1的进光光路上,且可绕其对应的摄像头1的光轴旋转。

该多摄像头模组中的每个摄像头1前方均设置有一个可旋转的偏振滤光器2,通过旋转对应偏振滤光器2的方向来过滤杂光,使不同偏振方向的光线通过,并进入到对应的摄像头1里进行成像,选择不同偏振方向的光线对被摄物进行成像,而相同的被摄物在不同偏振方向的光线下的成像是不一样的,在后端可利用软件算法对不同偏振方向的光线成像的特征进行提取并合成,最终输出具有特殊光学效果的图像。

该多摄像头模组的偏振滤光器2除了手动旋转之外,还可以自动旋转。

具体的,该多摄像头模组还包括主控器3和至少两个旋转驱动器4,所述主控器3分别电连接至所有旋转驱动器4,一个旋转驱动器4对应连接控制一个偏振滤光器2旋转;每个旋转驱动器4均包括电机41、旋转轴42和齿轮43,所述旋转轴4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41,另一端连接所述齿轮43的中心;所述齿轮43与对应偏振滤光器2外围上的齿牙啮合。

所述主控器3用于接收用户端的控制指令,所述主控器3接收到指令后再向所述旋转驱动器4发出指令,控制所述偏振滤光器2进行旋转,以选择成像光线的偏振方向。

比如:在手机的拍摄方面,玻璃、金属和液体等易反光物体的表面会存在大量杂光,导致虚像、反光和成像不清晰等问题,这时候用户在手机的摄像APP上通过选择拍摄模式来向所述主控器3发出指令,来实现自动调整所述偏振滤光器2的方向,以过滤掉大部分杂光,获得清晰成像。

所述主控器3还电连接至所有摄像头1,用于控制所述摄像头1的对焦、光学防抖和图像合成等。

该多摄像头模组还包括用于检测被摄物的反射光的偏振方向的检测器5,所述检测器5电连接至所述主控器3。

所述检测器5通过对被摄物的反射光进行检测,获取反射光的偏振方向,所述主控器3根据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向所述旋转驱动器4发出指令,控制所述偏振滤光器2进行旋转,以选择成像光线的偏振方向。

比如:在汽车的自动驾驶方面,摄像头1相当于汽车的眼睛,但是在夏天等环境光线较为强烈的时候,路面会大量反射环境光线,形成偏振方向平行于路面的大量杂光,导致摄像头1过曝,成像不清晰,可能会照成交通事故,这时候所述检测器5可通过检测路面的反射光的偏振方向,来实现自动调整所述偏振滤光器2的方向,以过滤掉偏振方向与路面平行的大部分杂光,获得清晰成像。

实施例二

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带偏振器的多摄像头模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