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收纳并方便使用手机耳机的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578发布日期:2018-12-07 22:1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能够收纳并方便使用手机耳机的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快速收纳携带并能方便使用手机耳机的手机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壳没有对手机耳机的携带及使用提供任何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有序收纳手机耳机方便携带,并能方便使用手机耳机的手机壳。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这种能够收纳并方便使用手机耳机的手机壳是由普通手机壳A,绕线装置B及锁线扣C通过螺丝孔16相互紧固连接而成。其中绕线装置B是由普通手机壳A的背板1,绕线桩2,挡板3连接而成的,具有绕线槽8。背板1上开有引线下压槽4及耳机话筒下压槽5。引线下压槽4位于在耳机孔的同侧,左导线槽6或右导线槽7的延伸处。耳机话筒下压槽5位置根据绕线完成后耳机话筒的位置,在绕线桩2的左侧或则右侧进行开设。绕线桩2是由左挡板9,右挡板10引导桩11组成或是由左挡板9,右挡板10及绕线引导桩11由连接板12连接组成,并通过引导桩11分为左导线槽6和右导线槽7,其中引导桩11是由桩头13组成,设有开口14,开口数量根据绕线桩2长度设定。桩头13相互独立组成或通过连接条15连接成一体。锁线扣C与普通手机壳A通过螺纹孔16用螺丝连接,其位置根据手机线长度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增加了绕线装置和锁线扣,在使用手机耳机时能对耳机线长度进行调整,并能避免容易缠线,打结,能快速接听,且能在接听完毕时能快速的有序收纳手机耳机,同时手机壳A背板开有引线下压槽和话筒下压槽,减少了手机壳厚度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例1相互结合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例2相互结合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例3相互结合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例4相互结合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例5相互结合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绕线桩的没有连接板和有连接板的2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引导桩的没有连接条和有连接条的2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以下实例

例1

如图2所示能够收纳并方便使用手机耳机的手机壳是由普通手机壳A,绕线装置B及锁线扣C经过螺丝孔16用螺丝相互紧固连接而成。其中绕线装置B是由普通手机壳A的背板1,绕线桩2挡板3连接而成的,具有绕线槽8。背板1上开有引线下压槽4及耳机话筒下压槽5。绕线桩2是由左挡板9,右挡板10引导桩11组成,并通过引导桩11分为左导线槽6和右导线槽7,导线槽的宽度取手机线的直径。如图8-2所示引导桩11是由桩头13组成,设有开口14,桩头13通过连接条15连接成一体。锁线扣C与普通手机壳A的背板1通过螺丝孔16用螺丝连接。其使用过程是如图4所示首先将绕线桩2与手机壳A的背板1通过螺丝孔16用螺丝紧固组成一体,然后把耳机线压入与引线下压槽4顺延的左导线槽6,选择适合的长度,通过桩头13形成的开口14折返,压入右导线槽7返回,然后用螺丝将挡板3固定在绕线桩2上,完成能够收纳并方便使用手机耳机的手机壳的组装,手机耳机线被固定在绕线桩2的左导线槽6及右导线槽7形成的回路内,并稳定在绕线槽8内。很方便的就能对手机耳机线进行快速的正反旋绕,并隐藏在挡板3的下面,同时利用引线下压槽4减少了手机的厚度,利用耳机话筒下压槽5固定耳机话筒的收纳,并起到降低厚度的作用,同时利用压线扣C,可以在完成绕线后,固定住手机耳机线,从而进行很好的收纳。当接听电话时,反方向旋圈.直到合理长度,即可使用手机耳机接听。

例2

如图3所示与例1不同的是绕线桩2与挡板3通过模具一次性成型,绕线桩与普通手机壳A的背板1之间通过螺丝孔16紧固。其余使用方式不变。

例3

如图4所示与例1例2不同的是绕线桩与手机壳A通过模具一次性成型,挡板3与绕线桩2之间通过螺丝16紧固。其余使用方式不变。

例4

如图5所示,与例1例2例3不同的是绕线桩2内的左挡板9,右挡板10和引导桩11通过连接板12连城一体,使用时绕线桩2的连接板12首先与手机壳A相互用螺丝紧固。其余使用方式不变。

例5

如图6所示,与例1例2例3例4不同的是使用时绕线桩2的连接板12首先和挡板3连接成一体,其余使用方式不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