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线制RS485通信机制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2885发布日期:2018-07-11 05:0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RS485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3线制RS485通信机制的数据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基于RS485通信模式进行组网控制系统中,多以2线制单向通信模式为主,医疗领域多以单台设备为单位进行组网,实现电脑和设备之间控制指令和数据传输。医疗检测设备内部组网实现双向通信多以RS-422模式通信,通信线缆最少4根,通信芯片成本较高,占用线路板尺寸较大,不方便多路扩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3线制RS485通信机制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通过握手控制线上脉冲电平的变化,实现对应的数据采集单元的信息传输,降低无关单元被控制指令干扰,从而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实时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3线制RS485通信机制的数据采集系统,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3线制RS485通信机制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和若干数据采集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和每一个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均通过两根通信线和握手控制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握手控制线的电平状态包括分别指代所述主控单元和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之一的接收状态的高电平和低电平。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线为RS485A线和RS485B线,所述RS485A线和所述RS485B线为485通信芯片的A端口和B端口对应的信号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提升数据采集单元的实时性,防止单元的误接收,增强了整个数据采集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采集系统原理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图1实施例对应的握手控制线缆脉冲信号图。

其中,图中:

1、主控单元;2、数据采集单元;3、握手控制线;4、RS485A线;5、RS485B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RS485双线基础上增加一条握手控制线缆,通过握手控制线缆上脉冲电平的变化,实现对应的数据采集模块的指令的接收和数据的传输。在多通道实时采集过程中,多个独立的数据采集模块,通过3线制RS485双向通信模式和主控系统相连,降低无关模块被控制指令干扰,从而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实时性。

如图1所示,主控单元1通过两根通信线,RS485A线和RS485B线,构成总线网络与4个数据采集单元2形成典型RS485通信网络。本实施例选用4个数据采集单元2,实际根据需要可有不同的数量。然后分别通过一根握手控制线3,通过1ms高电平脉冲通知对应数据采集单元2打开RS485接收功能,如图2所示,实现主控单元1的指令的传输。主控单元1完成指令发送后,立即开启接收功能,同时拉低对应的握手控制线3的电平,等待对应的数据采集单元2的回复数据。数据采集单元2通过判断对应握手控制线3的脉冲,实现打开RS485的接收功能。接收到的数据在数据采集单元2内部处理完毕后,检查对应握手控制线3的电平是否为低,若为低则说明主控单元1处于接收状态,数据采集单元2启动发送功能,将主控单元1的控制指令对应的回复数据发送给主控单元1。

在整个数据交互过程中,只有主控单元1和对应的数据采集单元2有相应的处理操作,其他数据采集单元2不受影响,一直进行实时性数据采集。

主控单元1依次通过4个数据采集单元2进行上述通信,实现指令传输和数据的交互,提升数据采集单元的实时性,防止单元的误接收,增强了整个数据采集系统的稳定性。

数据采集单元2不使用传统的拨码开关设置地址,也不需要数据采集单元编写不同程序,一套相同的程序烧写在不同的数据采集单元中,便于批量生产,有利于精简生产流程。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提升数据采集单元的实时性,防止单元的误接收,增强了整个数据采集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3线制RS485通信机制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