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支架及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9525发布日期:2018-09-25 21:1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及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固定手持设备的安装支架及一种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的拍摄扫描是手持式后置摄像头扫描,利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的后置摄像头手动拍摄或扫描被扫描物形成图像。使用者双手握住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保持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显示屏大致与被扫描物平行,将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后置摄像头对准被扫描物,并通过手动移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与被扫描物的距离调整焦距,从而实现被扫描物的扫描拍摄。

然,这种手持式后置摄像头的手持设备在进行扫描时需手动保持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与被扫描物的平行,影响人与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人机互动性。手持式后置摄像头的手持设备在扫描过程中,需通过手动调整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与扫描物的距离与角度,还需要手动调整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焦距及扫描范围。对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这种人为调整,会影响扫描的清晰度,无法保证扫描结果的一致性,从而影响扫描内容的识别。此外,手持式后置摄像头的手持设备在扫描时,需要用户手持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因此,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大小及重量会影响用户个人体验感,尤其是儿童这类用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互动性较好的图像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安装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手持设备,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底座、抵靠部、限位部,所述底座包括支架底面,所述抵靠部包括一抵靠面,所述限位部包括一限位面,所述限位面包括一限位线,所述支架底面用于支撑所述手持设备、所述手持设备通过其后壳抵靠在所述抵靠面上、所述限位面用于固定所述手持设备,使所述手持设备与所述支架底面之间形成固定角,所述抵靠面所在延展斜面与所述支架底面相交且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抵靠部之间,所述连接部呈弯曲状。

优选地,所述镜头组件的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手持设备的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51度到61度之间。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限位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手持设备,所述限位部用于防止所述手持设备沿一平行所述支架底面的方向向外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为75度时为最优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角为56度时为最优角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被扫描物的图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手持设备及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手持设备,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底座、抵靠部和限位部,所述底座包括支架底面,所述支架底面用于支撑所述手持设备,所述抵靠部包括一抵靠面,所述抵靠面的延展斜面与所述支架底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限位部用于固定所述手持设备,所述手持设备包括前置摄像头及安装有扫描程序,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反射镜,所述镜头组件的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手持设备的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51度到61度之间。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底面,所述手持设备与所述支架底面之间形成固定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所述反射镜用于将放置于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反射到所述前置摄像头,所述扫描程序启动后,所述前置摄像头进行自动调焦以扫描所述被扫描物生成所述被扫描物的图像,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进一步地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优选地,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镜头壳,所述镜头壳包括下壳,所述反射镜安装在所述下壳的外表面及靠近所述手持设备的一侧,且反射镜的反射面靠近所述手持设备,且所述反射面位于锥形扫描区域内,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用于全面反射水平扫描区域内被扫描物的内容。

优选地,所述手持设备包括手持设备边缘,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屏幕显示区及屏幕边框,所述屏幕显示区及屏幕边框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镜头组件的下壳包括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包括一带有短柄的弧形弯曲面,所述弧形弯曲面外侧与所述手持设备边缘相咬合,所述短柄外侧与所述屏幕边框相贴合,所述第一贴合面的短柄贴合于所述下壳与所述手持设备的显示屏之间。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显示屏的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的第二夹角为51度到61度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5度,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56度。

优选地,所述抵靠部包括平行于水平桌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抵靠部的上表面包括一顶边,所述抵靠部的下表面包括一底边。

优选地,所述抵靠面与所述底边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的大小等于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优选地,所述前置摄像头具有原始可视角度,所述原始可视角度为65度到85度之间。

优选地,所述前置摄像头的扫描区域为锥形扫描区域,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的顶点是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的底面是水平扫描区域,所述水平扫描区域是所述锥形扫描区域与一水平桌面的相交区域。

优选地,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由所述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角度、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及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所决定,所述原始可视角度越大、所述第二夹角越大、且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越高,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越大,反之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越小。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内,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是所述反射镜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相交的斜面区域,所述反射镜用于全面反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大小由所述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角度、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及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所决定,所述原始可视角度越大、所述第二夹角越大、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越高,则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越大,反之则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越小。

优选地,所述抵靠部还包括一底边,所述底座包括底部,所述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底边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抵靠部还包括一顶边,所述顶边与所述底边相互平行,所述底边的长度大于所述顶边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镜头组件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下壳的内表面,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一第一磁铁,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一第二磁铁,所述安装槽设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铁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磁铁用于与所述第二磁铁相吸。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述的安装支架及图像采集装置中,所述镜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上,所述手持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手持设备与所述支架底面之间形成所述固定角,所述抵靠面的延展斜面与所述支架底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夹角,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只要保证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且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51到61度之间,即可方便对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扫描;此外,所述手持设备扫描所述被扫描物时,使用者无需手持所述手持设备及所述被扫描物进行扫描拍摄,使用者的双手还可以处理其它事项,从而节省使用者的时间,提高事务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图像采集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中的手持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图像采集装置放置于水平桌面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的镜头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中的镜头组件与手持设备的立体组装图。

图6是图5中的II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的镜头组件与手持设备组装在一起的侧面剖视图。

图8A是图1中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图8B是对应图8A的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图8C是对应图8A的安装支架的另一侧视图。

图8D是对应图8A的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8E是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区域在反射镜的反射面与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的第二夹角的范围内的锥形扫描区域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图像采集装置的侧面剖视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对应图9的侧面剖视立体组装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一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被扫描物(未显示)的图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一镜头组件1、一安装支架2及一手持设备3。所述安装支架2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手持设备3。所述镜头组件1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上。所述手持设备3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与所述镜头组件1之间。

所述手持设备3可以是,但不限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当所手持设备3为平板电脑时,所述平板电脑的尺寸可以是5-12寸。

请参阅图2,所述手持设备3包括一前置摄像头4。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设备3还包括一显示屏31。所述显示屏31包括屏幕显示区32及屏幕边框33,所述屏幕显示区32及所述屏幕边框33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手持设备3还包括手持设备边缘34及后壳35(如图9所示)。所述前置摄像头4以镜头朝外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的内腔(图未示)。优选地,所述前置摄像头4安装在所述屏幕边框33的上部居中位置。所述屏幕显示区32用于显示图像和视频等画面。所述屏幕边框33包围在所述屏幕显示区32的四周及所述手持设备边缘34之间,便于手持及移动所述手持设备3。

请参阅图3,所述被扫描物用于放置于一水平扫描区域5内。所述镜头组件1用于扫描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所述安装支架2用于放置在一水平桌面6上。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位于所述水平桌面6内。

所述被扫描物可以是,但不限于书本、图画、拼图等平面纸质印刷品。所述被扫描物还可以是,但不限于是手势。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以所述平面纸质印刷品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组件1通过磁铁吸附的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手持设备3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组件1通过卡扣的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手持设备3上。

所述手持设备3安装有扫描程序。所述手持设备3的扫描程序用于处理所述前置摄像头4扫描的被扫描物。当启动所述扫描程序后,所述前置摄像头4扫描所述被扫描物时,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及拍摄。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扫描程序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如图4所示,所述镜头组件1包括镜头壳11和反射镜13。当所述镜头组件1通过磁铁吸附的可拆卸安装方式安装于所述手持设备3上时,所述镜头壳11包括上壳111和下壳112。所述镜头组件1设有一安装槽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12设置在所述下壳112的内表面。

请参阅图5、图6及图7,所述安装槽12用于安装一第一磁铁121。所述手持设备3还包括一第二磁铁122。所述安装槽12设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铁122的位置相对应,从而所述第一磁铁121可以与所述第二磁铁122相吸,以便将所述镜头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上。

所述反射镜13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反射镜13的正面和所述反射镜13的背面相对应。所述反射镜13的正面即为所述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

所述反射镜13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粘贴的固定方式安装在所述下壳112的外表面及靠近所述手持设备3的屏幕显示区32的一侧,从而所述反射镜13安装在所述下壳112与所述手持设备3之间。所述反射镜13用于将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全面反射到所述手持设备3的前置摄像头4的可视区域内,从而所述前置摄像头4可以扫描到所述被扫描物。

请参阅图8A、图8B、图8C和图8D所示,所述安装支架2大致为一侧开口的侧U形。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底座21、抵靠部22、连接部23及限位部24。所述安装支架2设有开口25。所述底座21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用于支撑所述手持设备3。所述手持设备3还抵靠在所述抵靠部22的抵靠面220上。所述连接部23连接在所述底座21与所述抵靠部22之间。所述限位部24用于限制所述手持设备3沿一平行所述支架底面2130且远离所述连接部23的方向A移动。所述限位部24连接所述底座21且与所述底座21垂直。所述底座21与所述抵靠部22分别设置于所述开口25相对的两侧。所述底座21、所述抵靠部22、所述连接部23及所述限位部24围绕形成一具有开口25的内腔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3呈弯曲状,大致为半圆形。所述抵靠面220为一斜面,沿着该斜面向下与所述支架底面2130相交形成抵靠面的延展斜面26,所述延展斜面26与所述支架底面2130形成第一夹角α。所述延展斜面26为一虚拟斜面。

所述底座21包括支撑部211及底部213。所述底部213的一端自所述连接部23延伸,所述底部21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21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支撑部211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2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限位部24的另一端为其顶部241,所述顶部241为一平行于所述水平桌面6的平面。所述支撑部211的上表面及所述底部213的上表面构成所述底座21的上表面,即支架底面2130。所述底座21与所述抵靠部22均与所述水平桌面6平行,且所述底座21与所述抵靠部22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水平桌面6平行。所述底座21还包括一与所述水平桌面6接触的下表面,所述底座2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架底面2130分别与所述水平桌面6平行。

所述限位部24包括顶部241及限位截面242。所述限位截面242为一垂直于所述支架底面2130的截面,且所述限位截面242与所述支架底面2130相交于限位边2420,所述限位边2420至所述顶部241的垂直高度为所述限位部24的高度,所述限位部24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手持设备3的厚度,从而使得所述手持设备3固定在所述支撑部211的上表面,防止所述手持设备3沿一平行所述支架底面2130且远离所述连接部23的方向A移动。

所述底部213的长度为H1。所述支撑部211用于支撑所述手持设备3。所述底座21用于支撑所述抵靠部22、所述连接部23、所述限位部24及所述手持设备3。

所述抵靠部22包括一抵靠面220。所述抵靠面220为一倾斜面。所述手持设备3的后壳35的外表面抵靠在所述抵靠面220上。所述抵靠部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包括一顶边221及一底边222。所述顶边221的长度为H2。所述底边222的长度为H3。

所述底部213、所述顶边221及所述底边222相互平行。所述底部213的长度H1大于所述底边222的长度H3。所述底边222的长度H3大于所述顶边221的长度H2。

如图8E所示,所述反射镜13包括反射面131,所述反射面131位于一锥形扫描区域132内,所述反射面131用于反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被扫描物内容。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为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可视区域在所述反射面131与所述屏幕边框34之间形成的第二夹角β的范围内的锥形扫描区域,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的顶点为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其底面与所述水平桌面6相交形成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1的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与所述手持设备3的后壳35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夹角β。所述手持设备3与所述抵靠面220平行,从而所述手持设备3的后壳35与所述支架底面2130之间形成一固定角α1。所述固定角α1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α相等。所述手持设备3的后壳35与所述水平桌面6之间形成的夹角等于所述固定角α1。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131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故启动所述扫描程序后,所述前置摄像头4能够扫描所述反射面131内所反射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被扫描物内容并生成图像,进而可进行图像的识别与匹配,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请参阅图9,所述镜头组件1的下壳112包括第一贴合面1121及第二贴合面1122。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外侧贴合于所述下壳112与所述手持设备3之间。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包括一带有短柄的弯曲面,所述弯曲面大致呈弧形状,从而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弯曲面外侧与所述手持设备3的屏幕边框33上方的手持设备边缘34可以相咬合,且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短柄外侧与所述屏幕边框33相贴合,进而将所述镜头组件1与所述手持设备3可拆卸地固定。所述第二贴合面1122贴合于所述下壳112与所述反射镜13的背面之间。所述第二贴合面1122与所述反射镜13的背面胶合。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摄像头4安装在所述屏幕边框33上部居中位置,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短柄外侧与所述屏幕边框33相贴合形成的夹角即为所述第二夹角β,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短柄的长度须保证所述第二夹角β的顶点位于所述前置摄像头4上方居中位置,且靠近所述手持设备边缘34方向的屏幕边框33上,因而,所述第二夹角β的一边位于所述反射面131所在的斜面上,另外一边位于所述显示屏31所在的斜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区域在所述反射面131与所述屏幕边框34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二夹角β称之为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夹角,所述原始可视夹角的顶点为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所述原始可视夹角的可视区域与所述水平桌面6相交形成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所述焦点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之间形成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所述反射面131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即所述反射面131是所述反射镜13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相交的斜面区域。

优选地,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为65度到85度。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面积由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所述第二夹角β的大小、及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6的垂直高度H(参阅图10)所决定。所述原始可视角度越大、所述第二夹角越大、且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6的垂直高度H越高,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面积越大,反之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面积越小。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131的大小由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所述第二夹角β的大小、及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6的垂直高度H所决定。所述原始可视角度越大、所述第二夹角β越大、且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6的垂直高度H越高,则所述反射面131越大,反之则所述反射面131越小。应当理解,所述反射面131至少能完整反射到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被扫描物内容。

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大小及所述反射面131的大小计算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9和图10,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弯曲面与所述手持设备边缘34相咬合,且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短柄与所述屏幕边框33相贴合,从而所述镜头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上。所述手持设备3部分收容在所述内腔27内,从而所述手持设备3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上,并位于所述安装支架2与所述镜头组件1之间。所述镜头组件1的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与所述手持设备3的屏幕边框34之间形成夹角即为所述第二夹角β。所述抵靠面220与所述底边222之间形成第三夹角γ,所述第三夹角γ的大小等于所述第一夹角α。当所述手持设备3部分收容在所述内腔27后,所述底座21的支撑部211支撑所述手持设备3的底端,所述手持设备3的后壳35倾斜地抵靠在所述抵靠部22的抵靠面220上,且所述手持设备3的后壳35部分与所述延展斜面26重合。所述手持设备3被限制在所述限位部24与所述抵靠部22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手持设备3被限制在所述限位截面242与所述抵靠面220之间,所述限位部24防止所述手持设备3沿平行所述支架底面2130且远离所述连接部23的方向A移动。

所述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夹角β、所述第三夹角γ均为锐角。所述第一夹角α大于所述第二夹角β。相应地,所述固定角α1和所述第三夹角γ均大于所述第二夹角β。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角α的大小可以为70度到80度之间;相应地,所述固定角α1的大小可以为70度到80度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角β的大小为51度至61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角β为61度,所述第一夹角α为70度;或者,所述第二夹角β为61度,所述第一夹角α为80度;或者,所述第二夹角β为51度,所述第一夹角α为80度;或者,所述第二夹角β为51度,所述第一夹角α为70度。

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二夹角β为56度,所述第一夹角α为75度。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所述镜头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上形成所述第二夹角,并将所述手持设备3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的支撑部211上,及将所述手持设备3限位在所述抵靠部22和所述限位部24之间,将所述安装支架2的底座21放置于所述水平桌面6上,所述支架底面2130与所述水平桌面6平行。将所述被扫描物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1所能扫描到的水平扫描区域5内。所述手持设备3与所述水平桌面6之间形成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一夹角α。使用者启动所述手持设备3的扫描程序。所述镜头组件1的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将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全部反射至所述前置摄像头4,所述前置摄像头4对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被扫描物进行扫描生成图像,从而实现对所述被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扫描程序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反射面131反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且所述反射面131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且所述反射面131距离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垂直高度与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距离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垂直高度H基本相当,故,所述前置摄像头4扫描生成的图像中包含所述反射面131反射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且扫描所生成的图像中,所述反射面131反射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的图像更清晰,因而所述扫描程序主要针对所述反射面131的反射内容进行识别与匹配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为提高对所述被扫描物的扫描清晰度及识别率,将所述被扫描物上方边缘紧靠且贴齐所述限位部24与所述水平桌面6相交的边缘,且所述被扫描物的中央位置大致与所述限位部24与所述水平桌面相交的边缘的中央位置重合。从而,当所述手持设备3上启动所述扫描程序后,所述镜头组件1上的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将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全面反射到所述手持设备3的前置摄像头4,所述前置摄像头4对所述被扫描物进行扫描生成图像,从而实现对所述被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扫描程序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只要保证所述第一夹角α为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且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51到61度之间,则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实现对所述被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扫描时,将被扫描物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1所能扫描到的水平扫描区域5内,所述镜头组件1反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至所述前置摄像头4,使用者启动所述手持设备3的扫描程序后,即可实现对所述被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扫描,进一步地,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更进一步地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此外,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者手持所述手持设备3及被扫描物进行拍摄,所述手持设备3扫描时,使用者的双手还可以处理其它事项;通过自动对焦及拍摄扫描,简化了使用者拍摄扫描的操作,提高所述被扫描物扫描的清晰度,且便于所述被扫描物的识别。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部23可以为半圆形,也可以垂直或者以其它形状的方式连接所述底座21和所述抵靠部22。所述抵靠部22的上表面可以为一平面,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但位于所述上表面的顶边221的长度H2必须小于所述底边222的长度H3,使得所述第三夹角γ与所述第一夹角α相等,且保持在70度到80度之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