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盖章装置和电子盖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5794发布日期:2018-09-15 01:0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对文件数据附加印迹数据的电子盖章装置和电子盖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确认或批准文件的证明,有时图章(印章,印鉴)被按压到文件上。盖章人例如为负责人、管理人员、文件制作者、文件领取者。盖章文件通常为重要文件。因此,有时将盖章文件电子化。在将盖章文件电子化的情况下,采取以下的(1)~(3)的顺序。(1)文件的印刷→(2)向被印刷的文件的盖章→(3)通过带印迹文件的扫描仪来进行的电子化。但是,经过这些顺序,盖章文件的电子化需要时间和精力。因此,有时对文件数据直接附加印迹数据(电子印鉴)。这种处理有时被称为电子盖章。

因此,提出如下盖章装置:在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将与显示面板接触的被拍摄物体的像读取为被拍摄物体图像,将用于识别显示读取装置的用户的第一手指的第一识别信息与用户所具有的第一印迹对应起来进行存储,根据第一识别信息来判定在电子文件的显示中读取的被拍摄物体图像中的手指是否为第一手指,在被拍摄物体图像中的手指被判定为第一手指的情况下,检测表示电子文件与第一手指接触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该电子文件被显示在显示面板上,并在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上盖上与第一识别信息对应的第一印迹。根据该结构,在不使用手指认证专用扫描仪的情况下,能够在盖章之前进行手指认证。



技术实现要素:

在进行电子盖章的情况下,盖章人需要查找文件数据中的盖章位置(附加印迹数据的位置)。有时很难知道盖章位置。并且,盖章人需要在适当的位置粘贴印迹数据。在偏离的情况下,需要对盖章位置进行微调整。

另外,有时一个文件包含多页,需要在多个位置进行盖章。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户必须按照页码重复进行盖章位置的确认和印迹的粘贴。因此,以往有时会觉得电子盖章的工作繁琐。存在便利性和工作效率差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中,盖章人必须没有遗漏地查找核对盖章位置。另外,盖章人需要触摸准确的位置。若显示面板不大,则难以查找盖章位置。另外,有时还难以准确地触摸盖章位置。在上述技术中有时不能解决便利性和工作效率上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子盖章装置,其能够有效地将印迹数据附加到文件数据,并具有良好可用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盖章装置包括显示部、操作部、识别处理部、存储部、盖章处理部。所述显示部进行显示。所述操作部接受用户的操作。所述识别处理部识别第一文件数据中包含的文字,并检测出表示盖章位置的标记文字。所述存储部存储表示印迹的印迹数据。当所述识别处理部识别出所述第一文件数据中包含所述标记文字时,所述盖章处理部生成第二文件数据,所述第二文件数据是包含所述第一文件数据的内容、并在所述标记文字的位置上附加了由所述印迹数据表示的印迹图像的数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盖章方法,包括:识别包含在第一文件数据中的文字,并检测出表示盖章位置的标记文字;以及当识别出所述第一文件数据中包含所述标记文字时,生成第二文件数据,所述第二文件数据是包含所述第一文件数据的内容、并在所述标记文字的位置上附加了印迹图像的数据,所述印迹图像由表示印迹的印迹数据来表示。

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有效地将印迹数据附加到文件数据、并具有良好可用性的电子盖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中的认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印迹制作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中的文件数据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中的自动电子盖章的基本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中执行作业时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中执行作业时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盖章设定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询问画面的一个例子;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盖章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编辑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编辑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编辑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印迹选择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编辑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15,对本发明涉及的电子盖章装置进行说明。作为电子盖章装置,以复合机100为例进行说明。复合机100也是图像形成装置。但是,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配置等各要素不限制发明的范围,而仅仅是说明例而已。

(复合机100的简要构成)

首先,使用图1,对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0的简要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0的一个例子的图。

复合机100包括控制部1和存储部2。控制部1控制复合机100的各部。控制部1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11、图像处理部12。cpu11进行与控制相关的运算、处理。图像处理部12进行与图像数据相关的处理。存储部2包括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器)那样的存储装置,存储控制用程序和各种数据。

在复合机100中设置有图像读取部3。控制部1使图像读取部3读取被设定的原稿。图像读取部3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

控制部1与操作面板4可通信地连接。操作面板4包括显示面板41(相当于显示部)、触摸面板42(相当于操作部)、硬键(hardkey)43(相当于操作部)。控制部1控制显示面板41的显示。控制部1将画面、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41上。例如,控制部1将操作用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41上。操作用图像是按钮、软键(softkey)、tab(tabulatorkey,制表键)、图标。根据触摸面板42的输出,控制部1识别被操作的操作用图像。另外,控制部1识别被操作的硬键43。如此,操作面板4接受用户的操作。控制部1识别在操作面板4上进行的操作内容。根据被操作的操作用图像、硬键43,控制部1在显示面板41上进行画面切换。控制部1控制复合机100以使其按照设定工作。

复合机100包括印刷部5。印刷部5包括供纸部5a、纸张运送部5b、图像形成部5c、定影部5d。在执行印刷作业时,控制部1将纸张一张一张地供应给供纸部5a。控制部1使纸张运送部5b运送纸张。控制部1使图像形成部5c根据图像数据形成调色剂图像。另外,控制部1使图像形成部5c向被运送的纸张上转印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部5c可进行彩色印刷。控制部1使定影部5d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纸张运送部5b将已印刷纸张排出到复合机100的外部。

复合机100包括通信部13。通信部13与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服务器那样的计算机200通信。通信部13包括通信用的连接器和通信电路。通信部13能够与计算机200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通信部13接收从计算机200发送的印刷用数据。控制部1根据接收的印刷用数据,使印刷部5进行印刷。

(用户的认证)

接着,使用图2,对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0中的用户的认证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0中的认证的一个例子的图。

复合机100具有认证功能。认证功能是管理复合机100的用户的功能。操作面板4接受是否使用认证功能的设定。当进行了使用认证功能的选择时,只有被许可的用户才能使用复合机100。

存储部2预先存储许可使用的人的认证信息21。各用户的认证信息21被登记到存储部2。例如,复合机100的管理人员进行登记操作。能够向操作面板4输入用户的认证信息21。存储部2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被输入的认证信息21。或者,通信部13可以接收来自计算机200的认证信息21。在该情况下,存储部2存储通信部13所接收的认证信息21。认证信息21按照每个用户决定。一名用户的认证信息21包括用户名、用户id(identity,身份标识号码)、密码这样的用于识别用户的信息。

获得认证、试图登录的人将自己的认证信息21输入到复合机100。在将自己的认证信息21输入到复合机100时,能够通过操作面板4(相当于认证信息输入部)输入认证信息21。在复合机100中,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可以要求输入其他种类信息。用户对被显示在操作面板4上的软键盘画面进行操作。触摸面板42接受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控制部1识别被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此外,可以利用id卡300(参照图1)进行用户的认证。在该情况下,各用户持有id卡300。id卡300中存储有卡持有人的认证信息21。当登录时,用户使读卡器14(参照图1,相当于认证信息输入部)读取id卡300。读卡器14读取存储于id卡300中的认证信息21。通过读取,认证信息21被输入到复合机100。

控制部1(相当于认证部)确认被输入的认证信息21与预先存储在存储部2中的认证信息21是否一致。控制部1将与一致的认证信息21对应的用户认证为复合机100的用户。控制部1根据由认证信息输入部输入的认证信息21,认证试图登录的用户。当被输入的认证信息21与被存储的认证信息21一致时,控制部1允许登录。

当允许登录时,控制部1将操作面板4从注销状态变更为登录状态。登录状态是操作面板4能够接受操作的状态。在登录状态下,能够进行与复印或发送这样的作业相关的设定。另外,能够进行作业的执行开始指示。当在登录状态下进行了作业的执行开始指示时(当操作了开始键时),控制部1开始进行作业。

当被输入的认证信息21与被存储的认证信息21不一致时,控制部1不允许登录。当未被允许登录时,控制部1将操作面板4保持在注销状态。在注销状态下,操作面板4除了认证信息21的输入之外,不接受用户的操作。操作面板4不接受作业的设定、执行开始指示。因此,在注销状态下,不能进行作业的设定、执行。此外,在作业完成后、或者从操作面板4进行最后操作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控制部1将操作面板4自动设为注销状态(自动注销)。

(印迹数据6的登记)

接着,使用图2、图3,对实施方式涉及的印迹数据6的登记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印迹制作画面4a的一个例子的图。

各用户能够登记印迹数据6。印迹是印鉴、印章、图章的按压痕迹。印迹数据6是表示通过电子盖章附加到文件数据上的印迹的数据。印迹数据6是表示印迹的图像数据。通过操作操作面板4,能够登记印迹数据6。当在登录状态下进行预定的操作时,控制部1使显示面板41显示印迹制作画面4a。

印迹制作画面4a是用于制作、登记印迹数据6的画面。印迹制作画面4a具有两个面。通过操作下一个键k1和返回键k2,能够在各画面上来回移动。在第一个印迹制作画面4a上设置有名字输入栏c1、字体选择栏c2、大小输入栏c3。在第二个印迹制作画面4a上设置有形状选择栏c4、穿透键k3、不穿透键k4。通过名字输入栏c1、字体选择栏c2、大小输入栏c3、形状选择栏c4、穿透键k3、不穿透键k4,能够制作表示所需的印迹图像的印迹数据6。

当名字输入栏c1、大小输入栏c3被操作时,控制部1将软键盘显示在显示面板41上。通过软键盘,触摸面板42接受名字和大小的输入。此外,不仅能够设定印迹整体的大小,还能够设定印迹的框线的粗细。另外,还可以分别设定印迹的纵向的长度和横向的长度。

当字体选择栏c2被操作时,控制部1使显示面板41显示下拉菜单。用户从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的字体。存储部2中存储有多个字体数据22(参照图1)。通过操作形状选择栏c4,能够设定印迹的框线的形状。通过穿透键k3、不穿透键k4,能够选择是否使框线内穿透。由此,触摸面板42接受与印迹的名字、字体、大小、形状、穿透度相关的设定。

印鉴(印章、图章)经常以朱红色按压。因此,文字和框线的颜色默认为朱红色。此外,如图3所示,可以在印迹制作画面4a上设置用于设定文字和框线的颜色的色彩键k5。通过操作色彩键k5,用户能够将印迹的文字和框线的颜色设定为所需的颜色。例如,能够将文字和框线的颜色设为黑色。

另外,在印迹制作画面4a上设置有印迹显示区域f1。在印迹显示区域f1上显示与印迹制作画面4a上的设定对应的印迹。例如,当在形状选择栏c4中选择四边形时,控制部1将显示的印迹的框线变更为四边形。当结束键k6被操作时,控制部1识别为印迹数据6的制作完成。当结束键k6被操作时,控制部1将制作的(设定的)印迹数据6(图像数据)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到存储部2中。

如图2所示,存储部2按照每个用户存储印迹数据6。换句话说,印迹数据6以与用户相关联的方式存储在存储部2中。存储部2也可以针对每个用户存储多个印迹数据6。例如,控制部1将用户最后登记的印迹数据6作为默认的印迹数据6。

(文件数据的处理流程)

接着,使用图4,对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0中的文件数据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0中的文件数据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当执行作业时,使用文件数据。在复合机100中,文件数据是图像数据。文件数据包括第一文件数据7、以及将印迹数据6自动附加到第一文件数据7之后的第二文件数据8。

在复印作业或扫描发送作业中,通过图像读取部3的原稿读取来获取的图像数据是第一文件数据7。如图4所示,图像读取部3包括读取单元31和图像数据生成部32。读取单元31包括光源、透镜、图像传感器。根据读取单元31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图像数据生成部32生成图像数据。图像数据生成部32进行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和必要的补正。图像数据生成部32生成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到存储部2中并作为第一文件数据7。此外,在文件夹作业中,使用以易失性的方式存储于存储部2中的图像数据。在该情况下,第一文件数据7已被存储在存储部2中。

如图4所示,控制部1(图像处理部12)包括识别处理部15、盖章处理部16、预览处理部17。识别处理部15识别包含于第一文件数据7中的文字。识别处理部15对第一文件数据7进行ocr处理(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处理,光学文字识别处理)。识别处理部15识别包含于第一文件数据7(图像数据)中的文字、符号、数字。识别处理部15根据识别结果,检测出表示盖章位置的标记文字9(后面叙述细节)。

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根据第一文件数据7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具体而言,第二文件数据8是复制了第一文件数据7的数据。盖章处理部16在复制的数据中的标记文字9上粘贴印迹数据6的印迹图像。即,盖章处理部16生成对第一文件数据7附加了印迹数据6的图像数据并作为第二文件数据8(后面叙述细节)。

预览处理部17生成预览用图像数据25。预览处理部17根据第二文件数据8生成预览用图像数据25。控制部1根据预览用图像数据25,将预览图像i1显示在显示面板41上。预览图像i1表示第二文件数据8的作业结果。一页的总像素数多于显示面板41的总像素数。预览处理部17通过稀疏第二文件数据8(图像数据)的像素来生成预览用图像数据25。换句话说,预览处理部17缩小第二文件数据8来生成预览用图像数据25。生成的预览用图像数据25被存储到存储部2中。

识别处理部15、盖章处理部16、预览处理部17可以被设置为硬件(电路)。另外,可以根据软件(程序),cpu11和图像处理部12进行运算,由此实现识别处理部15、预览处理部17、盖章处理部16。

(自动电子盖章的基本流程)

接着,使用图5,对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0中的自动电子盖章的基本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0中的自动电子盖章的基本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复合机100中,当执行作业时,能够对文件数据自动附加印迹数据6。换句话说,复合机100(控制部1)自动进行电子盖章。并且,复合机100(控制部1)自动生成附加了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其结果是,无需进行粘贴印迹的工作(操作)。如图3所示,自动电子盖章的基本流程为如下。

(第一阶段)检测表示盖章位置的标记文字9

(第二阶段)自动附加印迹数据6

(第三阶段)调整被附加的印迹数据6

在第三阶段完成之后,能够根据第二文件数据8执行作业。

(执行作业时的处理流程)

接着,使用图6~图15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0中的执行作业时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图6、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0中的执行作业时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盖章设定画面4b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询问画面4c的一个例子。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盖章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编辑画面4d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印迹选择画面4e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编辑画面4d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中的开始是进行了作业的执行开始指示的时间点。换句话说,图6中的开始是操作了开始键的时间点。在进行作业的执行开始指示时,需要登录。用户接受认证。因此,控制部1(认证部)已经识别登录的用户。另外,用户在操作面板4上进行各种设定。

首先,控制部1从存储部2中获取处于登录状态的用户的电子盖章设定信息24(参照图2中的步骤#1)。电子盖章设定信息24是决定当检测出标记文字9时的复合机100(控制部1)的动作的数据。当检测出标记文字9时的复合机100(控制部1)的动作能够在电子盖章设定画面4b上预先设定。动作需要在作业执行前设定。用户处于登录状态、且在操作面板4上进行显示电子盖章设定画面4b的操作时,控制部1将电子盖章设定画面4b显示在显示面板41上。

图8示出电子盖章设定画面4b的一个例子。在电子盖章设定画面4b上设置第一选择按钮b1、第二选择按钮b2、第三选择按钮b3。第一选择操作是触摸第一选择按钮b1的操作。第二选择操作是触摸第二选择按钮b2的操作。第三选择操作是触摸第三选择按钮b3的操作。

第一选择按钮b1是用于选择在检测出标记文字9时自动附加印迹数据6的按钮。在第一文件数据7中包含标记文字9、且预先进行了第一选择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生成在检测出的全部标记文字9的位置上粘贴了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

第二选择按钮b2是用于使得能够在检测出标记文字9时每次都选择是否附加印迹数据6的按钮。在第一文件数据7中包含标记文字9、且预先进行了第二选择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在显示面板41上显示询问是否需要印迹数据6的画面(询问画面4c)。图9示出询问画面4c的一个例子。

询问画面4c上设置有需要按钮b4和不需要按钮b5。当需要电子盖章时,用户操作需要按钮b4。当不需要电子盖章时,用户操作不需要按钮b5。当需要按钮b4被操作时,控制部1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当不需要按钮b5被操作时,控制部1不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

第三选择按钮b3是用于选择即使在检测出标记文字9时也不附加印迹数据6的按钮。在预先进行了第三选择操作的情况下,即使在第一文件数据7中包含有标记文字9,控制部1也不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

电子盖章设定信息24是表示在电子盖章设定画面4b上操作了哪个选择按钮的信息。当在电子盖章设定画面4b上操作了按钮时,控制部1将电子盖章设定信息24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到存储部2中。电子盖章设定信息24被按照每个用户存储。

然后,控制部1获取第一文件数据7(步骤#2)。在复印作业或扫描送信作业中,通过图像读取部3的原稿读取来获取的图像数据被获取为第一文件数据7。

控制部1根据电子盖章设定信息24确认是否进行了不进行电子盖章的设定(步骤#3)。换句话说,控制部1确认是否预先进行了第三选择操作。当进行了不进行电子盖章的设定时(步骤#3的是),结束本流程。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不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控制部1根据第一文件数据7执行作业。

在进行了有电子盖章(第一选择操作或者第二选择操作)的设定的情况下(步骤#3的否)、控制部1(识别处理部15)识别包含在第一文件数据7中的文字(步骤#4)。在第一文件数据7包含多页的情况下,控制部1对全有的页进行文字识别处理。

文字识别处理的结果是,控制部1(识别处理部15)确认是否检测出标记文字9(步骤#5)。识别处理部15将在所述标记文字的前后分别设置了一个文字分量以上的空白的“印”的文字检测为标记文字9。即使检测出“印”的文字,在没有空白的情况下,识别处理部15也不会检测为标记文字9。识别处理部15将“印”的文字处理为文字串的一部分。在文字串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印”的文字不表示盖章位置。空白的大小例如可以按照每种语言设定预定数量文字分量以上大小的空白。具体而言,可以在日语或中文那样的单词之间不加入空格的语言中设为一个文字以上,在英语或德语那样的单词之间加入空格的语言中设为三个文字以上。

在没有检测出任何标记文字9的情况下(步骤#5的否),结束本流程(结束)。这是因为不需要附加印迹数据6。其结果是,控制部1根据第一文件数据7执行作业。另一方面,在检测出至少一个标记文字9的情况下(步骤#5的是),控制部1确认是否需要显示询问画面4c(步骤#6)。换句话说,控制部1确认是否预先进行了第二选择操作。

在需要显示询问画面4c的情况下(步骤#6的是),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使显示面板41显示询问画面4c(步骤#7)。当不需要按钮b5被操作时(步骤#8的是),结束本流程(结束)。其结果是,控制部1根据第一文件数据7执行作业。换句话说,当进行了不附加印迹数据6的选择时,结束本流程。当没有操作不需要按钮b5时(步骤#8的否),控制部1确认需要按钮b4是否被操作(步骤#9)。当没有操作需要按钮b4时(步骤#9的否),流程返回到步骤#8。

在无需显示询问画面4c的情况下(步骤#6的否)、以及在需要按钮b4被操作了时(步骤#9的是),控制部1判定为进行自动电子盖章(步骤#10、第一阶段的完成)。即,当预先进行了第一选择操作时,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另外,或者,当预先进行了第二选择操作并进行了附加印迹数据6的选择时,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

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步骤#11,转到图7,第二阶段)。具体而言,控制部1复制第一文件数据7。控制部1将第一文件数据7作为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控制部1对复制的图像数据附加印迹数据6。盖章处理部16在标记文字9的位置上粘贴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重叠)。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在标记文字9的位置上粘贴登录状态的用户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在针对处于登录状态的用户存储有多个印迹数据6的情况下,控制部1使用默认的印迹数据6。由此,控制部1将附加了印迹数据6的第一文件数据7的副本生成为第二文件数据8。控制部1生成的第二文件数据8被存储到存储部2中。

如图10所示,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在标记文字9(印的文字)越大的情况下生成附加了越大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图10的右图)。控制部1在标记文字9越小的情况下生成附加了越小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图10的左图)。因此,控制部1(识别处理部15)识别标记文字9(印的文字)的大小。例如,存储倍率数据23,该倍率数据23决定相对于所识别的标记文字9大小的倍率(参照图1)。倍率数据23被定义为标记文字9大小越大倍率越大。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根据倍率数据23识别与标记文字9的大小对应的倍率。控制部1以所识别的倍率放大或缩小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此外,根据标记文字9的大小,有时可能是等倍率。控制部1对第一文件数据7的复制数据附加放大或缩小后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

对印迹数据6的粘贴方法没有特别限制。控制部1可以以使得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中心与标记文字9的中心一致的方式进行粘贴。另外,控制部1可以以挂到标记文字9的方式粘贴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

当生成了第二文件数据8时,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使预览处理部17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的预览用图像数据25(步骤#12,第二阶段的结束)。这是为了显示第二文件数据8的预览图像i1。

控制部1使显示面板41显示编辑画面4d(步骤#13,第三阶段的开始)。图11示出编辑画面4d的一个例子。图11的编辑画面4d的左侧配置有预览显示区域f2。控制部1使预览显示区域f2显示预览图像i1。控制部1使得表示基于第二文件数据8的作业的结果的图像被显示。在预览显示区域f2的下方设置有上一页按钮b6和下一页按钮b7。在作业包含多页的情况下,通过上一页按钮b6和下一页按钮b7,能够显示上一页或下一页的预览图像i1。

在图11的预览图像i1中,示出在第一文件数据7中包含两个标记文字9的例子。在图11的预览图像i1中,以与各标记文字9重叠的方式附加两个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

在图11的编辑画面4d的右侧配置有列表l。列表l的一行对应于一个印迹数据6。在列表l中,最左侧列表示编号(顺序)。从左侧数第二个列表示附加了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页码。在从左侧数第三个列配置有删除按钮b8。在从左侧第四个列配置编辑按钮b9。在最右侧的列记载有附加了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位置(坐标)。例如,显示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中心坐标。

与附加到正在显示着的预览图像i1(页码)上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对应的行成为白黑(明暗)翻转状态。在图11的例子中,在列表l之中,控制部1将第一行和第二行设为白黑翻转状态。第一行与预览图像i1中的上侧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对应。第二行与预览图像i1中的下侧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对应。通过确认页码、位置(坐标),能够辨别哪个行与哪个印迹对应。

用户确认各页的预览图像i1。在可以用预览图像i1的内容执行作业的情况下,用户操作ok按钮b10。因此,控制部1确认ok按钮b10是否被操作(步骤#14)。换句话说,控制部1确认是否接受到同意执行作业的操作。

在ok按钮b10被操作的情况下(步骤#14的是),控制部1根据当前的第二文件数据8执行作业(步骤#15)。当执行复印作业、文件夹印刷作业时,控制部1使印刷部5进行基于当前的第二文件数据8的印刷。当执行扫描发送作业、文件夹发送作业时,控制部1使通信部13发送当前的第二文件数据8。

在这里,能够在编辑画面4d上调整印迹。作为调整,能够进行印迹的删除、印迹的移动、印迹的变更。控制部1确认是否进行了用于调整印迹的操作(步骤#16)。换句话说,控制部1确认是否进行了删除操作、移动操作、或者变更印迹的操作。

当没有进行调整印迹的操作时(步骤#14的否),流程返回到步骤#14。重复进行ok按钮b10的操作和印迹调整的有无确认。当进行了调整印迹的操作时(步骤#16的是),控制部1重新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步骤#17)。并且,根据重新生成的第二文件数据8,控制部1(预览处理部17)变更要显示的预览图像i1(步骤#18)。

(1)印迹的删除

在删除印迹的情况下,用户操作与试图删除的印迹对应的删除按钮b8。换句话说,用户触摸列表l中的与试图删除的印迹对应的行的删除按钮b8。在图11中,对预览图像i1附加两个印迹。下侧的印迹的名字(山田)与盖章人的名字(铃木)不一致。在试图删除预览图像i1的下侧的印迹的情况下,操作列表l中的第二行的删除按钮b8。

即,触摸面板42接受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删除操作。当进行了删除操作时(步骤#16的是),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重新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具体而言,控制部1废弃当前的(已生成的)第二文件数据8。控制部1再次复制第一文件数据7。控制部1对再次复制的数据仅仅附加未被指示删除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控制部1新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该第二文件数据8中未附加在删除操作中被指示删除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附加了未被指示删除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

在重新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的情况下,控制部1(预览处理部17)使显示面板41变更要显示的预览图像i1。在该情况下,预览处理部17生成重新生成的第二文件数据8的预览用图像数据25。并且,控制部1使显示面板41显示基于重新生成的预览用图像数据25的预览图像i1。在基于删除操作重新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的情况下,显示反映了印迹的删除的预览图像i1。图12示出基于印迹数据6的删除的预览图像i1的变化的一个例子。图12示出通过下侧的印迹数据6的删除来变更(减少)印迹数量。

(2)印迹的移动

在移动印迹的情况下,用户操作列表l中的试图移动的印迹的坐标的显示栏。在坐标栏被触摸的情况下,例如,控制部1显示移动设定画面(未图示)。用户对移动设定画面输入移动方向、移动量。即,触摸面板42接受移动操作。移动操作是指示第二文件数据8内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移动的操作。

因此,在进行了移动操作时(步骤#16的是),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也重新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具体而言,控制部1废弃当前的(已生成的)第二文件数据8。控制部1再次复制第一文件数据7。控制部1对再次复制的数据中的、被设定的位置附加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

在通过移动操作重新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的情况下,控制部1(预览处理部17)也使显示面板41变更显示的预览图像i1。在该情况下,预览处理部17生成重新生成的第二文件数据8的预览用图像数据25。并且,控制部1使显示面板41显示基于重新生成的预览用图像数据25的预览图像i1。在基于移动操作重新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的情况下,显示反映了印迹的移动的预览图像i1。图13示出通过印迹移动的预览图像i1的变化的一个例子。图13示出通过移动操作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位置发生偏移的例子。相对于图13的上图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位置,图13的下图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位置向左偏移。

(3)印迹的变更

有时试图变更印迹本身。在变更已登记的印迹的情况下,用户操作(触摸)选择按钮。选择按钮被配置在列表l的下侧。在选择按钮被触摸的情况下,控制部1使显示面板41显示印迹选择画面4e。图14示出印迹选择画面4e的一个例子。如图14所示,控制部1使印迹选择画面4e显示处于登录状态的用户的已登记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用户操作(触摸)试图使用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触摸面板42接受印迹选择操作。印迹选择操作是在存储于存储部2的印迹数据6之中、选择要使用的印迹数据6的操作。

另外,也可以变更为新生成的印迹。在试图制作新的印迹的情况下,用户操作编辑按钮b9。当编辑按钮b9被操作时,控制部1使显示面板41显示图3所示的印迹制作画面4a。与登记印迹数据6时同样地,用户能够设定名字、印迹的大小、名字的字体、印迹(框线)的形状、穿透度。

在印迹制作画面4a中,触摸面板42接受设定印迹的名字的操作(名字设定操作)。触摸面板42接受设定印迹的大小的操作(大小设定操作)。触摸面板42接受设定印迹的字体的操作(字体设定操作)。触摸面板42接受设定印迹的形状的操作(形状选择操作)。触摸面板42接受穿透操作和不穿透操作。

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新生成被设定的名字、被设定的大小、被设定的字体、被选择的形状、被设定的穿透度的印迹数据6。控制部1可以将新生成的印迹数据6作为处于登录状态的用户的印迹数据6而存储到存储部2中。控制部1也可以将新生成的印迹数据6作为默认的印迹数据6。

如上所述,能够变更印迹。当进行了印迹选择操作时(步骤#16的是),控制部1生成附加了印迹选择操作所选择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当生成了新的印迹数据6时(步骤#16的是),控制部1生成附加了新生成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

在一个文件中使用的印鉴(图章)通常相同。因此,在进行印迹选择操作的情况下、或者新生成印迹数据6的情况下,可以重新生成所有页的第二文件数据8。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废弃当前的第二文件数据8的所有页。控制部1复制第一文件数据7的所有页。控制部1在复制的数据中的标记文字9的位置上附加被选择的或新生成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控制部1重新生成所有页的第二文件数据8。

另外,可以仅将与被操作的编辑按钮b9对应的印迹替换为新生成的印迹数据6。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盖章处理部16)废弃第二文件数据8中的、包含被操作编辑按钮b9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页码。控制部1复制第一文件数据7中的、废弃的页码。控制部1在复制的数据中的、标记文字9的位置附加新生成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控制部1重新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中的一部分图像数据。

在通过印迹的变更重新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的情况下,控制部1(预览处理部17)也生成重新生成的第二文件数据8的预览用图像数据25。显示反映了印迹的变更的预览图像i1。图15示出基于印迹的变更的预览图像i1的变化的一个例子。

由此,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盖章装置(复合机100)包括显示部(显示面板41)、操作部(触摸面板42、硬键43)、识别处理部15、存储部2、盖章处理部16。显示部进行显示。操作部接受用户的操作。识别处理部15识别包含在第一文件数据7中的文字,并检测出表示盖章位置的标记文字9。存储部2存储表示印迹的印迹数据6。当识别处理部15识别出第一文件数据7中包含标记文字9时,盖章处理部16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该第二文件数据8是包含第一文件数据7的内容、并在标记文字9的位置上附加了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数据。

由此,能够自动且迅速地检测出文件数据中、附加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位置(盖章位置)。换句话说,能够自动且迅速地检测出电子印鉴(电子图章、电子印章)的盖章位置。用户可以不进行查找盖章位置的工作。并且,在检测出的盖章位置上自动附加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被粘贴到标记文字9的位置。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被附加到适当的位置。因此,用户可以不进行粘贴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位置调整工作。用户无需进行繁琐的工作。因此,能够对文件数据有效地附加印迹数据6(电子印)。能够提供便利的电子盖章装置。

另外,识别处理部15将前后设置有一个文字分量以上的空白的“印”的文字检测为标记文字9。由此,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应当附加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位置。识别处理部15不会将不是指盖章位置的“印”的文字检测为标记文字9。

另外,识别处理部15识别标记文字9的大小。盖章处理部16在标记文字9越大的情况下,生成附加越大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盖章处理部16在标记文字9越小的情况下,生成附加越小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由此,能够自动调整印迹数据6(电子印)的大小。无需每次都调整印迹的大小。

另外,操作部接受第一选择操作、第二选择操作、第三选择操作。在第一文件数据7中包含标记文字、且预先进行了第一选择操作的情况下,盖章处理部16生成在检测出的全部标记文字9的位置上附加了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在第一文件数据7中包含标记文字9、且预先进行了第二选择操作的情况下,盖章处理部16使显示部显示询问是否需要印迹数据6的画面。当操作部接受要求盖章的操作时,盖章处理部16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当操作部接受不要求盖章的操作时,盖章处理部16不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在第一文件数据7中包含标记文字9、且预先进行了第三选择操作的情况下,盖章处理部16不生成第二文件数据8。由此,能够预先设定检测到标记文字9时的电子盖章装置的动作。能够操作电子盖章装置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能够提供可用性良好的电子盖章装置。

另外,当操作部接受到删除操作时,该删除操作指示第二文件数据8中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删除,盖章处理部16新生成没有附加删除操作中被指示删除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而附加了没有被指示删除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由此,能够容易删除不需要的印迹数据6(电子印)。印迹数据6的删除匹配地,自动更新第二文件数据8。在更新第二文件数据8时不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

另外,当操作部接受到移动操作时,该移动操作指示第二文件数据8内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移动,盖章处理部16生成在通过移动操作设定的位置上配置有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由此,能够将印迹附加到所需的位置。能够使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位置偏移。能够微调整盖章位置。

另外,当操作部接受到印迹选择操作时,盖章处理部16生成被附加了通过印迹选择操作选择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其中,该印迹选择操作在存储在存储部2中的印迹数据6之中选择要使用的印迹数据6。由此,能够选择附加到文件数据的印迹。能够选择喜欢的印迹数据6。能够选择符合文件的印迹(图章)。

另外,当操作接受到设定印迹大小的大小设定操作时,盖章处理部16生成被附加了在大小设定操作中设定的大小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由此,能够调整附加到文件数据的印迹的大小。能够改变印迹(图章)的大小以使其符合文件。

另外,当操作部接受到设定印迹字体的字体设定操作时,盖章处理部16生成被附加了在字体设定操作中设定的字体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由此,能够选择附加到文件数据的印迹的字体。能够将印迹内的文字的字体设为期望的字体。能够改变印迹(印章)的字体以使其符合文件。

另外,当操作部接受到选择印迹形状的形状选择操作时,盖章处理部16生成被附加了在形状选择操作中选择的形状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由此,能够选择附加到文件数据的印迹的形状。能够从圆形、四边形那样的形状之中,附加所期望的形状的印迹。能够改变印迹(印章)的形状以使其符合文件。

另外,操作部接受穿透操作和不穿透操作。当进行了穿透操作时,盖章处理部16生成在标记文字9的位置上粘贴穿透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当进行了不穿透操作时,盖章处理部16生成在标记文字9的位置上粘贴不穿透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由此,能够选择印迹的穿透、不穿透。

另外,电子盖章装置包括:认证信息输入部(操作面板4、读卡器14),被输入用于认证用户的认证信息21;以及认证部(控制部1),根据被输入到认证信息输入部的认证信息21来认证试图登录的用户。存储部2按照每个用户存储印迹数据6。盖章处理部16生成在标记文字9的位置上粘贴了与处于登录状态的用户对应的印迹图像(印迹数据6)的第二文件数据8。由此,自动使用与当前的用户对应的印迹数据6。能够防止他人的印迹数据6被使用。

另外,电子盖章装置包括使显示部显示预览图像i1的预览处理部17,该预览图像i1表示第二文件数据8的作业结果。由此,能够通过预览图像i1来确认哪种印迹被附加到哪个位置。

另外,电子盖章装置包括根据第二文件数据8进行印刷的印刷部5。由此,能够根据被附加了印迹的文件数据进行印刷。能够容易得到已盖章的印刷物。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在不超出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