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8865发布日期:2018-11-07 09:3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智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而智能选择与用户匹配的播放策略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电脑、智能电视等电子设备的功能的多样化,目前用户在休闲娱乐时经常会利用上述等电子设备播放各种视频或音乐等音频内容。但由于目前的电子设备在音频内容的每个频段所能发出的音强均是预先设定好的,但由于不同的用户的听觉响应特性不同,使得目前电子设备的播放策略并不能够适配各个用户的听觉响应特性。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子设备因不能针对不同的用户而智能地提供适配该用户的播放策略,使得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而智能选择与用户匹配的播放策略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如果音频内容的播放策略是第一播放策略,获得输入信息;

基于所述输入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播放策略不同的第二播放策略;

其中,所述第二播放策略至少在音频内容的某一声音频率值上对应输出的最小音强值不同于所述第一播放策略在同一所述声音频率值上对应输出的最小音强值。

作为优选,所述获得输入信息具体为:

获取在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所述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至少包含对应多个声音频率值所能接收到响应回馈的最小音强值,其中,所述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包含所述音频内容的各声音频率值;

基于所述输入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基于所述听觉响应信息生成所述第二播放策略。

作为优选,所述获取在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具体为:

基于所述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分别输出多个均具有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

采集表征反馈者的动作信息、表情信息、语音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所述反馈者对每个所述测试信息的反馈信息;

基于多个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所述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

作为优选,所述获取在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听觉响应信息具体为:

接收来自听力检测装置获得的反馈者的的鼓膜基于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而分别产生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所述不同音强的测试信息为听力检测装置基于所述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分别输出的信息;

基于所述声音频率值、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以及对应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确定所述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

作为优选,所述获得输入信息具体为:

获取生物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输入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基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从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为所述第二播放策略。

作为优选,所述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具体为:

获取多个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输入信息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基于获取的多个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分别从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

基于多个所述第三播放策略确定所述第二播放策略。

作为优选,所述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所述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基于各所述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与各所述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

基于多个所述频率响应范围分别确定各频率响应范围中的最低有效音强范围;

确定各所述最低有效音强范围是否存在交集,若没有,则选择与多个所述最低有效音强范围中的最小值对应的所述第三播放策略作为所述第二播放策略。

作为优选,所述基于多个所述第三播放策略确定所述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基于各所述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与各所述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

基于多个所述频率响应范围确定对应每个声音频率值的多个最低有效音强值中的最小值;

基于各所述声音频率值和最小值生成所述第二播放策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播放策略和第二播放策略在第一频段具有第一差异,在第二频段具有第二差异,且所述第一差异和所述第二差异不同。

本申请的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装置,用于在当音频内容的播放策略是第一播放策略时,获得输入信息,并基于所述输入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播放策略不同的第二播放策略;

其中,所述第二播放策略至少在音频内容的某一频段上的音强值不同于所述第一播放策略在同一所述频段上的音强值。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申请实施例具备如下的有益效果:

电子设备通过采集输入信息,例如采集表征用户听觉响应的信息或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等,然后通过对输入信息的分析而确定出与用户的听觉响应特性相匹配的播放策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有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只能够千篇一律的提供同一种播放策略,造成用户的使用效果欠佳,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时的一种处理状态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时的另一种处理状态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s1:如果音频内容的播放策略是第一播放策略,获得输入信息;

s2:基于输入信息确定与第一播放策略不同的第二播放策略;

其中,第二播放策略至少在音频内容的某一声音频率值上对应输出的最小音强值不同于第一播放策略在同一声音频率值上对应输出的最小音强值。

上述第一播放策略和第二播放策略的具体内容不固定,第一播放策略即为当前播放策略,而第二播放策略即为调整后的播放策略,可适配当前用户的听觉响应特性。也即是,第二播放策略中在音频内容的不同频点的最低音强值与用户在该各不同频点所能做出听觉响应的最小音强值相同。由于不同的用户,其听觉响应特性均存在差异,而该差异可至少表现在音频内容的某一声音频率值上的最小音强值上。故,本申请中第二播放策略与第一播放策略间,会至少在上述音频内容的某一声音频率值上的最小音强值不同。或者,也可能是第一播放策略和第二播放策略在第一频段具有第一差异,在第二频段具有第二差异,且第一差异和第二差异不同。即,以第一播放策略为适配用户a的播放策略,第二播放策略为适配用户b的播放策略,用户a和用户b在音频内容上的每个声音频率值能够做出听觉响应的最小音强值均不同,且无规律可循。因此使得电子设备在基于第一播放策略播放音频内容时,对应各声音频率值输出的音强值均不同于电子设备在基于第二播放策略播放音频内容时在对应的声音频率值处输出的音强值。

进一步地,第一播放策略与第二播放策略,实际为调整前与调整后的播放策略,二者间具有相对性,也就是,二者间可相互替换。例如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机为例,当然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当第一用户(该第一用户并不局限于人类,也可能为动物,也即,该第一用户实际为第一生物用户)为智能电视机启动后的第一个使用者,或在其启动后第一次接收到播放如电视节目、视频、音乐等指令时对应的操作者,那么此时,第一播放策略即为电子设备的标准播放策略,第二播放策略即为适配第一用户听觉响应特性的播放策略。而当第一用户未关闭智能电视机但却因其他事宜而离开智能电视机的观看范围后,第二用户接替第一用户继续使用智能电视机时,智能电视机便以适配第一用户的播放策略作为第一播放策略,而将确定后的与第二用户的听觉响应特性相匹配的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

进一步地,步骤s1:获得输入信息,该输入信息的具体内容不唯一,而不同的输入内容会使得步骤s2中第二播放策略的确定方式不同,例如: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

s1:获得的输入信息具体为:

s110:获取在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至少包含对应多个声音频率值所能接收到听觉响应的最小音强值,其中,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包含音频内容的各频段;

s2:基于输入信息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10:基于听觉响应信息生成第二播放策略。

具体地,在获得输入信息前,可设置一预设声音频率范围,该声音频率范围需要包含任一音频内容中的所有频段。例如,可将该预设声音频率范围设置为人耳所能接受的最大声音频率范围,也即整个可听声频率范围,20hz~20khz。当然也可小于该范围,例如以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音频内容的声音频率范围为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当用户启动电子设备后,电子设备便可通过例如采集或接收等方式获得能够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也即表征用户听觉响应特性的信息,以下均简称听觉响应信息),该听觉响应信息至少包含用户对应每个声音频率值所能做出听觉响应进而给予响应回馈的最小音强值。电子设备基于该多个声音频率值和对应的最小音强值而确定出适配该用户的第二播放策略。

进一步地,步骤s110在实现时,如上所述,可包括采集和接收两种方式,也就是电子设备主动采集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或者可由其他设备进行采集,之后转而输入至电子设备中。如图3所示,现以主动采集听觉响应信息为例:

s110:获取在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具体为:

s111:基于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分别输出多个均具有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

s112:采集表征反馈者(即为用户,以下均简称用户)的动作信息、表情信息、语音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用户对每个测试信息的反馈信息;

s113:基于多个反馈信息确定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

具体地,仍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机为例,智能电视机基于上述的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第一声音频率值,依次发出多个音强值分别由大到小的测试信息,如智能电视机在开始启动数据采集模式时,首先输出音强值为10的测试信息“你听的到吗”,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已经输出测试信息,然后采集用户的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的采集可通过用户的动作信息(例如点头、摇头、做出表征能够听到或不能听到测试信息的手势、点击遥控器的确定键或否定键等)、表情信息(例如用户微笑、撅嘴等)、语音信息(例如可以、不可以、听得到、听不到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得到,例如智能电视机采集到用户一边点头一边微笑的信息时则表明用户的反馈信息表征用户听得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再如智能电视机采集到用户一边摇头一边说听不到的信息时则表明用户的反馈信息表征用户听不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或者,用户也可在听不到测试信息的时候不做出任何回应,而只在听到测试信息时才做出回应。智能电视机通过分析反馈信息是否表征用户听得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决定是否继续输出不同于前一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若分析结果为是,则智能电视机输出音强值为9的测试信息“你听得到吗”,之后智能电视机继续采集用户的反馈信息,若反馈信息仍旧表征用户听得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则继续输出音强值为8的测试信息…依此类推,直至用户的反馈信息表明听不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时,智能电视机便不再基于当前声音频率值继续输出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而是切换至下一声音频率值重新依次输出多个音强值由高到低的测试信息,继续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反馈信息的采集,直至遍历预设音频范围内的所有声音频率值后停止采集。此时,智能电视机基于采集到的多个反馈信息,依次确定出基于各声音频率值中用户能够给予反馈信息的最小音强值,也即用户在该声音频率值下能够做出听觉响应的最小音强值。智能电视机基于确定的各声音频率值和对应的最小音强值确定出最终的听觉响应信息。

另外,上述智能计算机在决定切换声音频率值之前可对用户再次输出最后一次输出的测试信息,或输出音强值更低的测试信息,也即对用户进行检测,以确保是否可以停止基于当前声音频率值的反馈信息的采集。

进一步地,以接收听觉响应信息为例,如图4所示:

s110:获取在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听觉响应信息具体为:

s114:接收来自听力检测装置获得的用户的鼓膜基于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而分别产生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不同音强的测试信息为听力检测装置基于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分别输出的信息;

s115:基于声音频率值、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以及对应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确定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

例如,仍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机为例,该智能电视机与一用于采集用户听觉响应信息的听力检测装置预先建立通信连接,以为后续接收听力检测装置采集并发送的听力响应信息提供基础;当然,听力检测装置也可以先进行检测,之后再与智能电视机通信连接以向其发送信息。具体地,该听力检测装置例如可为鼓膜声音反射仪,其可通过例如usb接口与智能电视机相连,当开始测试时,听力检测装置则基于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分别输出的多个具有不同音强的测试信息,当然也可由智能电视机输出测试信息,但同时需要将各声音频率值预先输入至听力检测装置中,以便于后续听力检测装置对应记录鼓膜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多个不同音强的测试信息同样按音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输出,每输出一个音强的测试信息,听力检测装置就会检测用户的鼓膜对刚输出的测试音是否产生震动,若是,听力检测装置便确定该音强的测试信息用户可以听到。于是输出降低一音强值的测试信息,再次检测用户的鼓膜是否产生震动,若听力检测装置在输出一音强值的测试信息后检测到用户的鼓膜未产生振动,则可确定该音强的测试信息不能听到,此时,便可切换至下一个声音频率值并重复上述步骤继续进行检测,直至检测遍历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后结束检测。检测结束后,听力检测装置便将用户的鼓膜基于每个声音频率值中对各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能够产生振动的信息输送至智能电视机中,智能电视机基于声音频率值、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以及对应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确定用户的听觉响应信息。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二中:

s1:获得输入信息具体为:

s120: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s2:基于输入信息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20:基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自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为第二播放策略。

具体实施时,仍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机为例,可在智能电视机上设置摄像头或指纹采集器等,以用于获取当前电视观看者的生物特征信息,如人脸信息或指纹信息等。当然也并不局限一定是生物特征信息,也可能是用户的某一语音指令或手势指令再或是遥控器的某一与用户具有关联关系的特定按键发出的信号灯。接着,智能电视机基于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自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为第二播放策略,并基于第二播放策略开始播放音频内容。

其中,候选播放策略可由用户预先输入至智能电视机中,也可在基于上述的获取到用户的听觉响应信息后,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或为上述的其他特征信息),然后将二者进行关联,并存储于智能电视机中。智能电视机中可存储多个不同用户的播放策略,以在不同的用户观看电视时智能电视机可以立即调取出与该用户匹配的播放策略进行音频内容的播放。

然而,当智能电视机应用于家庭中时,经常会有一家人一同观看电视的情形,而该家庭的各成员可能均会在智能电视机中预先存储有适配自己的播放策略,针对该情形,为了满足所有观看者的观看效果,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方法步骤,如图6所示:

s120: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具体为:

s121:获取多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s2:基于输入信息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11:基于获取的多个生物特征信息分别自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

s212: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第二播放策略。

也就是,若同时获取到多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时,智能计算机便基于获取的多个生物特征信息分别自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然后基于确定的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综合分析出同时适配当前多个用户的第二播放策略。倘若在获取第三播放策略时,若出现没有匹配某一生物特征信息的播放策略时,可向用户发出提示,然后基于用户的指示进行第二播放策略的确定,或直接忽略,仅以当前获取到的第三播放策略为基础确定最终的第二播放策略。

进一步地,智能电视机在执行步骤s212: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第二播放策略时,依据的原则是确保在播放音频内容时可使得当前所有用户(指能够获取到对应的第三播放策略的用户)均能够听到具体地音频内容,避免有些用户可以听到,而有些用户可能至少在某个频段或频点听不到声音的现象。因此,智能电视机在执行步骤s212时,会遇到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为可在多个第三播放策略中直接选择出一个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或需要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重新生成一新的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如图7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当为上述第一种情况时:

s212: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120:基于各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与各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

s2121:基于多个频率响应范围分别确定各频率响应范围中的最低有效音强范围;

s2122:确定各最低有效音强范围是否存在交集,若没有,则选择与多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中的最小值对应的第三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

具体地,智能电视机首先基于各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出与各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也即是在声音频率范围内的音强变化曲线(即频响曲线)。接着基于多个频率响应范围分别确定出各频率响应范围中的最低有效音强范围,其包括用户在各频点能够做出听觉响应的最低音强值。最后,智能电视机基于多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确定其是否存在交集,若没有存在交集,这里的交集指的是多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的共同的交集,或与多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中的最小值(即与该最小值对应的音强范围中的最低有效音强均低于或大部分低于其他音强范围中对应的最低有效音强)出现的交集(或者也有可能出现了交集,但是该交集的数值范围在预设范围内,故可忽略不计,仍旧认为没有与该最小值出现交集)。若没有出现上述两类交集,则可将与上述最小值对应的第三播放策略作为最终适配当前所有用户的第二播放策略。

例如智能电视机共获取了三个第三播放策略,然后基于该三个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了三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如图8所示,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三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由图可知,曲线a和b具有交集,但与曲线c均没有交集,由于曲线c中各点的音强值均低于曲线a和b,故曲线c即为三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中的最小值。智能电视机可将与曲线c对应的第三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而若曲线a和b中有任一曲线与曲线c产生交集时,则不能直接选择与曲线c对应的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而应采用下述方法确定最终的第二播放策略。

继续结合图7所示,当为上述第二种情况时:

s212: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123:基于各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与各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

s2124:基于多个频率响应范围确定对应每个声音频率值的多个最低有效音强值中的最小值;

s2125:基于各声音频率值和最小值生成第二播放策略。

具体地,与上述实施例一样,智能电视机首先确定出与各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然后基于多个频率响应范围确定对应每个声音频率值的多个最低有效音强值中的最小值。例如仍以上述共有三个用户观看电视为例,如图9所示,智能计算机基于获取的多个频率响应范围,也即分别确定出a、b、c三条频响曲线,三个用户在各声音频率值对应的最低有效音强值,也即,每个声音频率值均应对应有三个最低有效音强值。如图中a、b、c三条频响曲线在对应声音频率值为x的一点处均具有一最低有效音强值,但该三个最低有效音强值间既可完全相同,也可仅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智能计算机基于对应同一声音频率值的三个最低有效音强值均确定出一个最小值,然后基于各声音频率值和对应的最小值生成一新的频响曲线d,并基于该新的频响曲线d确定最终的第二播放策略。

进一步地,在智能电视机基于上述两种方法的任一种确定出同时适配多个用户的播放策略时,智能计算机可将该播放策略与多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关联存储,以便于后续若该多个用户再次同时观看电视时,智能电视机便可快速确定出与该多个用户相适配的播放策略。

上文结合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下文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图10所示的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610和确定模块620,获取模块610用于在当音频内容的播放策略是第一播放策略时,获得输入信息,确定模块620基于输入信息确定与第一播放策略不同的第二播放策略;其中,第二播放策略至少在音频内容的某一频段上的音强值不同于所述第一播放策略在同一所述频段上的音强值。

上述第一播放策略和第二播放策略的具体内容不固定,第一播放策略即为当前播放策略,而第二播放策略即为调整后的播放策略,可适配当前用户的听觉响应特性。也即是,第二播放策略中在音频内容的不同频点的最低音强值与用户在该各不同频点所能做出听觉响应的最小音强值相同。由于不同的用户,其听觉响应特性均存在差异,而该差异可至少表现在音频内容的某一声音频率值上的最小音强值上。故,本申请中第二播放策略与第一播放策略间,会至少在上述音频内容的某一声音频率值上的最小音强值不同。或者,也可能是第一播放策略和第二播放策略在第一频段具有第一差异,在第二频段具有第二差异,且第一差异和第二差异不同。即,以第一播放策略为适配用户a的播放策略,第二播放策略为适配用户b的播放策略,用户a和用户b在音频内容上的每个声音频率值能够做出听觉响应的最小音强值均不同,且无规律可循。因此使得电子设备在基于第一播放策略播放音频内容时,对应各声音频率值输出的音强值均不同于电子设备在基于第二播放策略播放音频内容时在对应的声音频率值处输出的音强值。

进一步地,第一播放策略与第二播放策略,实际为调整前与调整后的播放策略,二者间具有相对性,也就是,二者间可相互替换。例如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机为例,当然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当第一用户(该第一用户并不局限于人类,也可能为动物,也即,该第一用户实际为第一生物用户)为智能电视机启动后的第一个使用者,或在其启动后第一次接收到播放如电视节目、视频、音乐等指令时对应的操作者,那么此时,第一播放策略即为电子设备的标准播放策略,第二播放策略即为适配第一用户听觉响应特性的播放策略。而当第一用户未关闭智能电视机但却因其他事宜而离开智能电视机的观看范围后,第二用户接替第一用户继续使用智能电视机时,智能电视机便以适配第一用户的播放策略作为第一播放策略,而将确定后的与第二用户的听觉响应特性相匹配的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

进一步地,步骤s1:获取模块610获得输入信息,该输入信息的具体内容不唯一,而不同的输入内容会使得步骤s2中确定模块620对第二播放策略的确定方式不同,例如: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

s1:获取模块610获得的输入信息具体为:

s110:获取在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至少包含对应多个声音频率值所能接收到听觉响应的最小音强值,其中,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包含音频内容的各频段;

s2:确定模块620基于输入信息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10:基于听觉响应信息生成第二播放策略。

具体地,在获得输入信息前,可设置一预设声音频率范围,该声音频率范围需要包含任一音频内容中的所有频段。例如,可将该预设声音频率范围设置为人耳所能接受的最大声音频率范围,也即整个可听声频率范围,20hz~20khz。当然也可小于该范围,例如以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音频内容的声音频率范围为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当用户启动电子设备后,电子设备便可通过例如采集或接收等方式获得能够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也即表征用户听觉响应特性的信息,以下均简称听觉响应信息),该听觉响应信息至少包含用户对应每个声音频率值所能做出听觉响应进而给予响应回馈的最小音强值。电子设备基于该多个声音频率值和对应的最小音强值而确定出适配该用户的第二播放策略。

进一步地,步骤s110在实现时,如上所述,可包括采集和接收两种方式,也就是电子设备主动采集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或者可由其他设备进行采集,之后转而输入至电子设备中。如图3所示,现以主动采集听觉响应信息为例:

s110:获取在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具体为:

s111:基于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分别输出多个均具有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

s112:采集表征反馈者(即为用户,以下均简称用户)的动作信息、表情信息、语音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用户对每个测试信息的反馈信息;

s113:基于多个反馈信息确定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

具体地,仍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机为例,智能电视机基于上述的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第一声音频率值,依次发出多个音强值分别由大到小的测试信息,如智能电视机在开始启动数据采集模式时,首先输出音强值为10的测试信息“你听的到吗”,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已经输出测试信息,然后采集用户的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的采集可通过用户的动作信息(例如点头、摇头、做出表征能够听到或不能听到测试信息的手势、点击遥控器的确定键或否定键等)、表情信息(例如用户微笑、撅嘴等)、语音信息(例如可以、不可以、听得到、听不到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得到,例如智能电视机采集到用户一边点头一边微笑的信息时则表明用户的反馈信息表征用户听得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再如智能电视机采集到用户一边摇头一边说听不到的信息时则表明用户的反馈信息表征用户听不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智能电视机通过分析反馈信息是否表征用户听得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决定是否继续输出不同于前一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若分析结果为是,则智能电视机输出音强值为9的测试信息“你听得到吗”,之后智能电视机继续采集用户的反馈信息,若反馈信息仍旧表征用户听得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则继续输出音强值为8的测试信息…依此类推,直至用户的反馈信息表明听不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时,智能电视机便不再基于当前声音频率值继续输出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而是切换至下一声音频率值重新依次输出多个音强值由高到低的测试信息,继续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反馈信息的采集,直至遍历预设音频范围内的所有声音频率值后停止采集。此时,智能电视机基于采集到的多个反馈信息,依次确定出基于各声音频率值中用户能够给予反馈信息的最小音强值,也即用户在该声音频率值下能够做出听觉响应的最小音强值。智能电视机基于确定的各声音频率值和对应的最小音强值确定出最终的听觉响应信息。

另外,上述智能计算机在决定切换声音频率值之前可对用户再次输出最后一次输出的测试信息,或输出音强值更低的测试信息,也即对用户进行检测,以确保是否可以停止基于当前声音频率值的反馈信息的采集。

进一步地,以接收听觉响应信息为例,如图4所示:

s110:获取在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听觉响应信息具体为:

s114:接收来自听力检测装置获得的用户的鼓膜基于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而分别产生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不同音强的测试信息为听力检测装置基于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分别输出的信息;

s115:基于声音频率值、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以及对应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确定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

例如,仍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机为例,该智能电视机与一用于采集用户听觉响应信息的听力检测装置预先建立通信连接,以为后续接收听力检测装置采集并发送的听力响应信息提供基础;当然,听力检测装置也可以先进行检测,之后再与智能电视机通信连接以向其发送信息。具体地,该听力检测装置例如可为鼓膜声音反射仪,其可通过例如usb接口与智能电视机相连,当开始测试时,听力检测装置则基于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分别输出的多个具有不同音强的测试信息,当然也可由智能电视机输出测试信息,但同时需要将各声音频率值预先输入至听力检测装置中,以便于后续听力检测装置对应记录鼓膜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多个不同音强的测试信息同样按音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输出,每输出一个音强的测试信息,听力检测装置就会检测用户的鼓膜对刚输出的测试音是否产生震动,若是,听力检测装置便确定该音强的测试信息用户可以听到。于是输出降低一音强值的测试信息,再次检测用户的鼓膜是否产生震动,若听力检测装置在输出一音强值的测试信息后检测到用户的鼓膜未产生振动,则可确定该音强的测试信息不能听到,此时,便可切换至下一个声音频率值并重复上述步骤继续进行检测,直至检测遍历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后结束检测。检测结束后,听力检测装置便将用户的鼓膜基于每个声音频率值中对各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能够产生振动的信息输送至智能电视机中,智能电视机基于声音频率值、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以及对应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确定用户的听觉响应信息。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二中:

s1:获取模块610获得输入信息具体为:

s120: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s2:确定模块620基于输入信息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20:基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自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为第二播放策略。

具体实施时,仍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机为例,可在智能电视机上设置摄像头或指纹采集器等,该摄像头或指纹采集器即为获取模块610,以用于获取当前电视观看者的生物特征信息,如人脸信息或指纹信息等。当然也并不局限一定是生物特征信息,也可能是用户的某一语音指令或手势指令再或是遥控器的某一与用户具有关联关系的特定按键发出的信号灯。接着,智能电视机基于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自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为第二播放策略,并基于第二播放策略开始播放音频内容。

其中,候选播放策略可由用户预先输入至智能电视机中,也可在基于上述的获取到用户的听觉响应信息后,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或为上述的其他特征信息),然后将二者进行关联,并存储于智能电视机中。智能电视机中可存储多个不同用户的播放策略,以在不同的用户观看电视时智能电视机可以立即调取出与该用户匹配的播放策略进行音频内容的播放。

然而,当智能电视机应用于家庭中时,经常会有一家人一同观看电视的情形,而该家庭的各成员可能均会在智能电视机中预先存储有适配自己的播放策略,针对该情形,为了满足所有观看者的观看效果,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方法步骤,如图6所示:

s120: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具体为:

s121:获取多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s2:基于输入信息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11:基于获取的多个生物特征信息分别自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

s212: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第二播放策略。

也就是,若同时获取到多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时,智能计算机便基于获取的多个生物特征信息分别自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然后基于确定的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综合分析出同时适配当前多个用户的第二播放策略。倘若在获取第三播放策略时,若出现没有匹配某一生物特征信息的播放策略时,可向用户发出提示,然后基于用户的指示进行第二播放策略的确定,或直接忽略,仅以当前获取到的第三播放策略为基础确定最终的第二播放策略。

进一步地,智能电视机在执行步骤s212: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第二播放策略时,依据的原则是确保在播放音频内容时可使得当前所有用户(指能够获取到对应的第三播放策略的用户)均能够听到具体地音频内容,避免有些用户可以听到,而有些用户可能至少在某个频段或频点听不到声音的现象。因此,智能电视机在执行步骤s212时,会遇到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为可在多个第三播放策略中直接选择出一个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或需要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重新生成一新的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如图7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当为上述第一种情况时:

s212: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120:基于各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与各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

s2121:基于多个频率响应范围分别确定各频率响应范围中的最低有效音强范围;

s2122:确定各最低有效音强范围是否存在交集,若没有,则选择与多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中的最小值对应的第三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

具体地,智能电视机首先基于各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出与各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也即是在声音频率范围内的音强变化曲线(即频响曲线)。接着基于多个频率响应范围分别确定出各频率响应范围中的最低有效音强范围,其包括用户在各频点能够做出听觉响应的最低音强值。最后,智能电视机基于多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确定其是否存在交集,若没有存在交集,这里的交集指的是多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的共同的交集,或与多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中的最小值(即与该最小值对应的音强范围中的最低有效音强均低于或大部分低于其他音强范围中对应的最低有效音强)出现的交集(或者也有可能出现了交集,但是该交集的数值范围在预设范围内,故可忽略不计,仍旧认为没有与该最小值出现交集)。若没有出现上述两类交集,则可将与上述最小值对应的第三播放策略作为最终适配当前所有用户的第二播放策略。

例如智能电视机共获取了三个第三播放策略,然后基于该三个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了三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如图8所示,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三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由图可知,曲线a和b具有交集,但与曲线c均没有交集,由于曲线c中各点的音强值均低于曲线a和b,故曲线c即为三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中的最小值。智能电视机可将与曲线c对应的第三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而若曲线a和b中有任一曲线与曲线c产生交集时,则不能直接选择与曲线c对应的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而应采用下述方法确定最终的第二播放策略。

继续结合图7所示,当为上述第二种情况时:

s212: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123:基于各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与各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

s2124:基于多个频率响应范围确定对应每个声音频率值的多个最低有效音强值中的最小值;

s2125:基于各声音频率值和最小值生成第二播放策略。

具体地,与上述实施例一样,智能电视机首先确定出与各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然后基于多个频率响应范围确定对应每个声音频率值的多个最低有效音强值中的最小值。例如仍以上述共有三个用户观看电视为例,如图9所示,智能计算机基于获取的多个频率响应范围,也即分别确定出a、b、c三条频响曲线,三个用户在各声音频率值对应的最低有效音强值,也即,每个声音频率值均应对应有三个最低有效音强值。如图中a、b、c三条频响曲线在对应声音频率值为x的一点处均具有一最低有效音强值,但该三个最低有效音强值间既可完全相同,也可仅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智能计算机基于对应同一声音频率值的三个最低有效音强值均确定出一个最小值,然后基于各声音频率值和对应的最小值生成一新的频响曲线d,并基于该新的频响曲线d确定最终的第二播放策略。

进一步地,在智能电视机基于上述两种方法的任一种确定出同时适配多个用户的播放策略时,智能计算机可将该播放策略与多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关联存储,以便于后续若该多个用户再次同时观看电视时,智能电视机便可快速确定出与该多个用户相适配的播放策略。

另外,与上文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相对应。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图7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710、存储器720和通信总线730,处理器710用于通过通信总线730调用存储器720中的程序和代码以实现:当音频内容的播放策略是第一播放策略时,获得输入信息,并基于所述输入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播放策略不同的第二播放策略;其中,所述第二播放策略至少在音频内容的某一频段上的音强值不同于所述第一播放策略在同一所述频段上的音强值。

上述第一播放策略和第二播放策略的具体内容不固定,第一播放策略即为当前播放策略,而第二播放策略即为调整后的播放策略,可适配当前用户的听觉响应特性。也即是,第二播放策略中在音频内容的不同频点的最低音强值与用户在该各不同频点所能做出听觉响应的最小音强值相同。由于不同的用户,其听觉响应特性均存在差异,而该差异可至少表现在音频内容的某一声音频率值上的最小音强值上。故,本申请中第二播放策略与第一播放策略间,会至少在上述音频内容的某一声音频率值上的最小音强值不同。或者,也可能是第一播放策略和第二播放策略在第一频段具有第一差异,在第二频段具有第二差异,且第一差异和第二差异不同。即,以第一播放策略为适配用户a的播放策略,第二播放策略为适配用户b的播放策略,用户a和用户b在音频内容上的每个声音频率值能够做出听觉响应的最小音强值均不同,且无规律可循。因此使得电子设备在基于第一播放策略播放音频内容时,对应各声音频率值输出的音强值均不同于电子设备在基于第二播放策略播放音频内容时在对应的声音频率值处输出的音强值。

进一步地,第一播放策略与第二播放策略,实际为调整前与调整后的播放策略,二者间具有相对性,也就是,二者间可相互替换。例如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机为例,当然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当第一用户(该第一用户并不局限于人类,也可能为动物,也即,该第一用户实际为第一生物用户)为智能电视机启动后的第一个使用者,或在其启动后第一次接收到播放如电视节目、视频、音乐等指令时对应的操作者,那么此时,第一播放策略即为电子设备的标准播放策略,第二播放策略即为适配第一用户听觉响应特性的播放策略。而当第一用户未关闭智能电视机但却因其他事宜而离开智能电视机的观看范围后,第二用户接替第一用户继续使用智能电视机时,智能电视机便以适配第一用户的播放策略作为第一播放策略,而将确定后的与第二用户的听觉响应特性相匹配的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

进一步地,步骤s1:处理器710获得输入信息,该输入信息的具体内容不唯一,而不同的输入内容会使得步骤s2中第二播放策略的确定方式不同,例如: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

s1:处理器710获得的输入信息具体为:

s110:获取在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至少包含对应多个声音频率值所能接收到听觉响应的最小音强值,其中,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包含音频内容的各频段;

s2:基于输入信息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10:基于听觉响应信息生成第二播放策略。

具体地,在获得输入信息前,可设置一预设声音频率范围,该声音频率范围需要包含任一音频内容中的所有频段。例如,可将该预设声音频率范围设置为人耳所能接受的最大声音频率范围,也即整个可听声频率范围,20hz~20khz。当然也可小于该范围,例如以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音频内容的声音频率范围为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当用户启动电子设备后,电子设备便可通过例如采集或接收等方式获得能够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也即表征用户听觉响应特性的信息,以下均简称听觉响应信息),该听觉响应信息至少包含用户对应每个声音频率值所能做出听觉响应进而给予响应回馈的最小音强值。电子设备基于该多个声音频率值和对应的最小音强值而确定出适配该用户的第二播放策略。

进一步地,步骤s110在实现时,如上所述,可包括采集和接收两种方式,也就是电子设备主动采集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或者可由其他设备进行采集,之后转而输入至电子设备中。如图3所示,现以主动采集听觉响应信息为例:

s110:获取在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具体为:

s111:基于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分别输出多个均具有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

s112:采集表征反馈者(即为用户,以下均简称用户)的动作信息、表情信息、语音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用户对每个测试信息的反馈信息;

s113:基于多个反馈信息确定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

具体地,仍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机为例,智能电视机基于上述的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第一声音频率值,依次发出多个音强值分别由大到小的测试信息,如智能电视机在开始启动数据采集模式时,首先输出音强值为10的测试信息“你听的到吗”,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已经输出测试信息,然后采集用户的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的采集可通过用户的动作信息(例如点头、摇头、做出表征能够听到或不能听到测试信息的手势、点击遥控器的确定键或否定键等)、表情信息(例如用户微笑、撅嘴等)、语音信息(例如可以、不可以、听得到、听不到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得到,例如智能电视机采集到用户一边点头一边微笑的信息时则表明用户的反馈信息表征用户听得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再如智能电视机采集到用户一边摇头一边说听不到的信息时则表明用户的反馈信息表征用户听不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或者,用户也可在听不到测试信息的时候不做出任何回应,而只在听到测试信息时才做出回应。智能电视机通过分析反馈信息是否表征用户听得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决定是否继续输出不同于前一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若分析结果为是,则智能电视机输出音强值为9的测试信息“你听得到吗”,之后智能电视机继续采集用户的反馈信息,若反馈信息仍旧表征用户听得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则继续输出音强值为8的测试信息…依此类推,直至用户的反馈信息表明听不到刚输出的测试信息时,智能电视机便不再基于当前声音频率值继续输出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而是切换至下一声音频率值重新依次输出多个音强值由高到低的测试信息,继续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反馈信息的采集,直至遍历预设音频范围内的所有声音频率值后停止采集。此时,智能电视机基于采集到的多个反馈信息,依次确定出基于各声音频率值中用户能够给予反馈信息的最小音强值,也即用户在该声音频率值下能够做出听觉响应的最小音强值。智能电视机基于确定的各声音频率值和对应的最小音强值确定出最终的听觉响应信息。

另外,上述智能计算机在决定切换声音频率值之前可对用户再次输出最后一次输出的测试信息,或输出音强值更低的测试信息,也即对用户进行检测,以确保是否可以停止基于当前声音频率值的反馈信息的采集。

进一步地,以接收听觉响应信息为例,如图4所示:

s110:获取在预设声音频率范围内的听觉响应信息具体为:

s114:接收来自听力检测装置获得的用户的鼓膜基于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而分别产生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不同音强的测试信息为听力检测装置基于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分别输出的信息;

s115:基于声音频率值、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以及对应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确定表征听觉响应的信息。

例如,仍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机为例,该智能电视机与一用于采集用户听觉响应信息的听力检测装置预先建立通信连接,以为后续接收听力检测装置采集并发送的听力响应信息提供基础;当然,听力检测装置也可以先进行检测,之后再与智能电视机通信连接以向其发送信息。具体地,该听力检测装置例如可为鼓膜声音反射仪,其可通过例如usb接口与智能电视机相连,当开始测试时,听力检测装置则基于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分别输出的多个具有不同音强的测试信息,当然也可由智能电视机输出测试信息,但同时需要将各声音频率值预先输入至听力检测装置中,以便于后续听力检测装置对应记录鼓膜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多个不同音强的测试信息同样按音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输出,每输出一个音强的测试信息,听力检测装置就会检测用户的鼓膜对刚输出的测试音是否产生震动,若是,听力检测装置便确定该音强的测试信息用户可以听到。于是输出降低一音强值的测试信息,再次检测用户的鼓膜是否产生震动,若听力检测装置在输出一音强值的测试信息后检测到用户的鼓膜未产生振动,则可确定该音强的测试信息不能听到,此时,便可切换至下一个声音频率值并重复上述步骤继续进行检测,直至检测遍历声音频率范围内的每个声音频率值后结束检测。检测结束后,听力检测装置便将用户的鼓膜基于每个声音频率值中对各音强值的测试信息能够产生振动的信息输送至智能电视机中,智能电视机基于声音频率值、不同音强值的测试信息以及对应的生物物理特征信息确定用户的听觉响应信息。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二中:

s1:处理器710获得输入信息具体为:

s120: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s2:处理器710基于输入信息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20:基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自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为第二播放策略。

具体实施时,仍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机为例,可在智能电视机上设置摄像头或指纹采集器等,以用于获取当前电视观看者的生物特征信息,如人脸信息或指纹信息等。当然也并不局限一定是生物特征信息,也可能是用户的某一语音指令或手势指令再或是遥控器的某一与用户具有关联关系的特定按键发出的信号灯。接着,智能电视机基于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自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为第二播放策略,并基于第二播放策略开始播放音频内容。

其中,候选播放策略可由用户预先输入至智能电视机中,也可在基于上述的获取到用户的听觉响应信息后,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或为上述的其他特征信息),然后将二者进行关联,并存储于智能电视机中。智能电视机中可存储多个不同用户的播放策略,以在不同的用户观看电视时智能电视机可以立即调取出与该用户匹配的播放策略进行音频内容的播放。

然而,当智能电视机应用于家庭中时,经常会有一家人一同观看电视的情形,而该家庭的各成员可能均会在智能电视机中预先存储有适配自己的播放策略,针对该情形,为了满足所有观看者的观看效果,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方法步骤,如图6所示:

s120: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具体为:

s121:获取多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s2:基于输入信息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11:基于获取的多个生物特征信息分别自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

s212: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第二播放策略。

也就是,若同时获取到多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时,智能计算机便基于获取的多个生物特征信息分别自候选播放策略中确定与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三播放策略,然后基于确定的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综合分析出同时适配当前多个用户的第二播放策略。倘若在获取第三播放策略时,若出现没有匹配某一生物特征信息的播放策略时,可向用户发出提示,然后基于用户的指示进行第二播放策略的确定,或直接忽略,仅以当前获取到的第三播放策略为基础确定最终的第二播放策略。

进一步地,智能电视机在执行步骤s212: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第二播放策略时,依据的原则是确保在播放音频内容时可使得当前所有用户(指能够获取到对应的第三播放策略的用户)均能够听到具体地音频内容,避免有些用户可以听到,而有些用户可能至少在某个频段或频点听不到声音的现象。因此,智能电视机在执行步骤s212时,会遇到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为可在多个第三播放策略中直接选择出一个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或需要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重新生成一新的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如图7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当为上述第一种情况时:

s212: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120:基于各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与各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

s2121:基于多个频率响应范围分别确定各频率响应范围中的最低有效音强范围;

s2122:确定各最低有效音强范围是否存在交集,若没有,则选择与多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中的最小值对应的第三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

具体地,智能电视机首先基于各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出与各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也即是在声音频率范围内的音强变化曲线(即频响曲线)。接着基于多个频率响应范围分别确定出各频率响应范围中的最低有效音强范围,其包括用户在各频点能够做出听觉响应的最低音强值。最后,智能电视机基于多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确定其是否存在交集,若没有存在交集,这里的交集指的是多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的共同的交集,或与多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中的最小值(即与该最小值对应的音强范围中的最低有效音强均低于或大部分低于其他音强范围中对应的最低有效音强)出现的交集(或者也有可能出现了交集,但是该交集的数值范围在预设范围内,故可忽略不计,仍旧认为没有与该最小值出现交集)。若没有出现上述两类交集,则可将与上述最小值对应的第三播放策略作为最终适配当前所有用户的第二播放策略。

例如智能电视机共获取了三个第三播放策略,然后基于该三个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了三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如图8所示,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三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由图可知,曲线a和b具有交集,但与曲线c均没有交集,由于曲线c中各点的音强值均低于曲线a和b,故曲线c即为三个最低有效音强范围中的最小值。智能电视机可将与曲线c对应的第三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而若曲线a和b中有任一曲线与曲线c产生交集时,则不能直接选择与曲线c对应的播放策略作为第二播放策略,而应采用下述方法确定最终的第二播放策略。

继续结合图7所示,当为上述第二种情况时:

s212:基于多个第三播放策略确定第二播放策略具体为:

s2123:基于各第三播放策略分别确定与各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

s2124:基于多个频率响应范围确定对应每个声音频率值的多个最低有效音强值中的最小值;

s2125:基于各声音频率值和最小值生成第二播放策略。

具体地,与上述实施例一样,智能电视机首先确定出与各第三播放策略对应的频率响应范围。然后基于多个频率响应范围确定对应每个声音频率值的多个最低有效音强值中的最小值。例如仍以上述共有三个用户观看电视为例,如图9所示,智能计算机基于获取的多个频率响应范围,也即分别确定出a、b、c三条频响曲线,三个用户在各声音频率值对应的最低有效音强值,也即,每个声音频率值均应对应有三个最低有效音强值。如图中a、b、c三条频响曲线在对应声音频率值为x的一点处均具有一最低有效音强值,但该三个最低有效音强值间既可完全相同,也可仅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智能计算机基于对应同一声音频率值的三个最低有效音强值均确定出一个最小值,然后基于各声音频率值和对应的最小值生成一新的频响曲线d,并基于该新的频响曲线d确定最终的第二播放策略。

进一步地,在智能电视机基于上述两种方法的任一种确定出同时适配多个用户的播放策略时,智能计算机可将该播放策略与多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关联存储,以便于后续若该多个用户再次同时观看电视时,智能电视机便可快速确定出与该多个用户相适配的播放策略。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应用于的电子设备,可以参考前述产品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