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62476发布日期:2018-11-24 12:1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数据的采集和共享越来越重要,目前,数据的应用、分享和处理方法存在以下的问题:数据处理模式缺乏标准化的审计追踪,数据被恶意的篡改、删除或者窃取,控制终端无法高效的检测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不同的控制终端之间各自独立,信息数据交流不畅,工作效率低;传统数据中心模式的控制终端面对不断增长的海量采集数据处理效率低,数据存储分散,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差;数据中心模式的控制终端运维成本高,数据处理方法和标准不统一,控制终端数据应用和共享的可服务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缺乏标准化的审计追踪,数据被恶意的篡改、删除或者窃取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数据采集命令,从控制终端通过区块链网络广播发送数据采集命令至数据采集终端;

采集数据,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所述区块链网络接收所述数据采集命令,并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命令采集数据,将所述采集数据上传至所述从控制终端;

加密数据,所述从控制终端将所述采集数据打包成若干数据区块,对所述数据区块进行签名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区块,将所述加密数据区块发送至主控制终端;

验证数据,所述主控制终端对所述加密数据区块进行签名验证,对所述加密数据区块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区块存储至所述从控制终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参数初始化,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通过用户可信注册模块注册账户信息,所述主控制终端为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分配公钥、私钥、地址、初始信誉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采集数据还包括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所述公钥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将所述加密数据上传至所述从控制终端,将所述采集数据的哈希信息、所有者、时间戳记录在区块链上。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数据还包括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所述公钥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将所述加密数据存储至云端,将所述加密数据的哈希值存储在区块链层上。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上述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终端、从控制终端、主控制终端,所述从控制终端包括发送命令模块、加密数据模块,所述主控制终端包括验证数据模块;

所述发送命令模块通过区块链网络广播发送数据采集命令至数据采集终端;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所述区块链网络接收所述数据采集命令,并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命令采集数据,将所述采集数据上传至所述从控制终端;

所述加密数据模块将所述采集数据打包成若干数据区块,对所述数据区块进行签名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区块,将所述加密数据区块发送至主控制终端;

所述验证数据模块对所述加密数据区块进行签名验证,对所述加密数据区块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区块存储至所述从控制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制终端还包括参数初始化模块,通过用户可信注册模块注册账户信息,为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分配公钥、私钥、地址、初始信誉值。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通过所述公钥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将所述加密数据上传至所述从控制终端,将所述采集数据的哈希信息、所有者、时间戳记录在区块链上。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通过所述公钥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将所述加密数据存储至云端,将所述加密数据的哈希值存储在区块链层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数据采集命令,从控制终端通过区块链网络广播发送数据采集命令至数据采集终端;采集数据,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区块链网络接收数据采集命令,并根据数据采集命令采集数据,将采集数据上传至从控制终端;加密数据,从控制终端将采集数据打包成若干数据区块,对数据区块进行签名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区块,将加密数据区块发送至主控制终端;验证数据,主控制终端对加密数据区块进行签名验证,对加密数据区块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区块存储至从控制终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系统。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数据处理模式缺乏标准化的审计追踪,数据被恶意的篡改、删除或者窃取的问题;不同的控制终端之间信息数据交流畅通,工作效率高;分布式控制终端面对不断增长的海量采集数据处理效率高,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高;分布式控制终端的运维成本低,数据处理方法和标准统一,控制终端数据应用和共享的可服务性较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数据采集命令,从控制终端通过区块链网络广播发送数据采集命令至数据采集终端;

采集数据,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区块链网络接收数据采集命令,并根据数据采集命令采集数据,将采集数据上传至从控制终端;

加密数据,从控制终端将采集数据打包成若干数据区块,对数据区块进行签名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区块,将加密数据区块发送至主控制终端;

验证数据,主控制终端对加密数据区块进行签名验证,对加密数据区块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区块存储至从控制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步骤参数初始化,数据采集终端通过用户可信注册模块注册账户信息,主控制终端为数据采集终端分配公钥、私钥、地址、初始信誉值。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采集数据还包括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公钥对采集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上传至从控制终端,将采集数据的哈希信息、所有者、时间戳记录在区块链上。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的,采集数据还包括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公钥对采集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存储至云端,将加密数据的哈希值存储在区块链层上。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程序,其中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处理器执行,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上述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数据采集终端、从控制终端、主控制终端,从控制终端包括发送命令模块、加密数据模块,主控制终端包括验证数据模块;

发送命令模块通过区块链网络广播发送数据采集命令至数据采集终端;

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区块链网络接收数据采集命令,并根据数据采集命令采集数据,将采集数据上传至从控制终端;

加密数据模块将采集数据打包成若干数据区块,对数据区块进行签名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区块,将加密数据区块发送至主控制终端;

验证数据模块对加密数据区块进行签名验证,对加密数据区块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区块存储至从控制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控制终端还包括参数初始化模块,通过用户可信注册模块注册账户信息,为数据采集终端分配公钥、私钥、地址、初始信誉值。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的,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通过公钥对采集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上传至从控制终端,将采集数据的哈希信息、所有者、时间戳记录在区块链上。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的,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通过公钥对采集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存储至云端,将加密数据的哈希值存储在区块链层上。

本发明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数据采集命令,从控制终端通过区块链网络广播发送数据采集命令至数据采集终端;采集数据,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区块链网络接收数据采集命令,并根据数据采集命令采集数据,将采集数据上传至从控制终端;加密数据,从控制终端将采集数据打包成若干数据区块,对数据区块进行签名和加密,生成加密数据区块,将加密数据区块发送至主控制终端;验证数据,主控制终端对加密数据区块进行签名验证,对加密数据区块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区块存储至从控制终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系统。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数据处理模式缺乏标准化的审计追踪,数据被恶意的篡改、删除或者窃取的问题;不同的控制终端之间信息数据交流畅通,工作效率高;分布式控制终端面对不断增长的海量采集数据处理效率高,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高;分布式控制终端的运维成本低,数据处理方法和标准统一,控制终端数据应用和共享的可服务性较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