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互联网远程操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6563发布日期:2018-11-27 23:3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互联网远程操控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遥测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安装有导航飞行控制系统、程序控制装置以及动力和电源设备。地面遥控遥测站人员通过数据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进行实时数据传输。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适应多种飞行环境要求的特点,特别是可以承担人力所不及的长航时飞行或高风险飞行,飞行航线和姿态控制精度高,可广泛用于航空遥感、气象研究、农业飞播和病虫害防治中;在战争中更具有特殊的优势,可广泛用于空中侦查、监视、通信、电子干扰等。目前,无人机的飞行导航普遍使用机载卫星导航装置与机载惯性导航设备结合生成组合导航数据,具有导航精度高,适合长时间飞行等优点,但上述导航方法对卫星导航的依赖性较大。但这种导航方式存在易受干扰的特点,在卫星信号受到干扰后,无人机无信号乱飞或飞丢,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且现有无人机属于高可靠低时延应用,目前4G端到端延迟是几十毫秒量级,无法很好满足无人机飞行时的信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互联网远程操控系统,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互联网远程操控系统,包括地面基站,所述地面基站具有发射互联网信号的发射塔;无人机具有基站信号接收器和移动通信模块,所述移动通信模块通过地面基站与所述互联网相连;移动控制端通过移动网络向所述无人机发送控制信号,且所述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为双向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基站上具有网络切换装置,当无人机上的网络信号随飞行环境变化而产生信号强度波动时,所述网络切换装置可以在GPS和移动网络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的,所述网络切换装置由主控盒、扩展盒、远程加去电电源箱以及远程操作终端组成,所述网络切换装置管理控制功能在所述主控盒内,所述扩展盒只提供切换功能,每个所述主控盒可连接多个扩展盒,可同时实现多路线路切换。

可选的,所述操控系统具有飞行设置模块,用于设置至少一飞行设定信息,每一飞行设定信息包括有一无人机的通信连接信息、至少一预定飞行目的地及操控终端通信连接信息,将其中一飞行设定信息的至少部分信息发送给无人机。

可选的,所述操控系统具有楼宇无人机控制平台,通过操纵系统定位能直接将无人机调配至所述楼宇无人机控制平台进行侦查作业,或在移动车辆上设置定位装置,定位现场情况调度无人机。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无人机互联网远程操控系统,能够根据无人机飞行环境的变化由基站远程操控切换信号网络,确保无人机远程操控的准确性,具有导航精度高,适合长时间飞行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人机互联网远程操控系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互联网远程操控系统,包括有地面基站,地面基站具有发射互联网信号的发射塔,无人机具有基站信号接收器和移动通信模块,移动通信模块通过地面基站与互联网相连,移动控制端通过移动网络向无人机发送控制信号,且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为双向数据通信,地面基站上具有网络切换装置,当无人机上的网络信号随飞行环境变化而产生信号强度波动时,网络切换装置可以在GPS和移动网络之间进行切换;网络切换装置由主控盒、扩展盒、远程加去电电源箱以及远程操作终端组成,网络切换装置管理控制功能在所述主控盒内,扩展盒只提供切换功能,每个主控盒可连接多个扩展盒,可同时实现多路线路切换,网络切换器采用嵌入式设计,实时性高,功耗低,不需要对各种综合业务数据进行任何接收、缓存和转发等处理,只提供数据通道选择功能,因此只需设计多个开关,控制数据流向即可;另外,该设备支持网络监控,通过标准以太网口,用来与远程操作终端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主控盒由ARM处理器模块和单片机继电器网络切换模块组成,扩展盒仅仅由单片机继电器网络切换模块,通过串口与主控盒连接,以实现输入网口数量的扩展。挂接的扩展盒数量随主控盒ARM处理器串口数量而定。主控盒可以单独工作,扩展盒不能独立工作,必须与主控盒配合,在其统一管理调配下工作。

无人机的操控系统具有飞行设置模块,用于设置至少一飞行设定信息,每一飞行设定信息包括有一无人机的通信连接信息、至少一预定飞行目的地及操控终端通信连接信息,将其中一飞行设定信息的至少部分信息发送给无人机。

无人机操控系统还具有楼宇无人机控制平台,通过操纵系统定位能直接将无人机调配至所述楼宇无人机控制平台进行侦查作业,或在移动车辆上设置定位装置,定位现场情况调度无人机。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