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框壳体、听筒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7985发布日期:2019-02-19 18:27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中框壳体、听筒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框壳体及含有该中框壳体的听筒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全面屏是手机业界对于超高屏占比手机的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手机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机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但受限于目前技术,现在业内所说的全面屏手机是指真实屏占比可以达到80%以上,拥有超窄边框设计的手机。目前,手机如要实现全面屏(屏占比80%)设计,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AA(ActiveArea,显示区域)区到整机顶部边缘距离需做到10mm以内,这时要求听筒的布局和结构设计空间需要非常紧凑,即听筒需在整机顶部边缘往内的10mm以内完成装配。听筒通常安装于手机的中框壳体上,请查阅图12,所示为现有技术当中使用的中框壳体,这种安装结构要求听筒从上往下堆叠安装,为了保证听筒能在10mm以内完成装配,只能牺牲框缘的宽度,导致框缘能够提供给电池盖贴合的宽度仅有0.2mm宽度,在此宽度下贴合电池盖,会出现电池盖起翘风险,也容易在后续测试时发生进灰、听筒失效等一系列问题。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框壳体及含有该中框壳体的听筒模组及移动终端,以确保电池盖拥有足够的贴合宽度。一种中框壳体,包括安装板及设于所述安装板一侧的框缘,所述安装板在靠近所述框缘的位置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侧挡板,所述框缘朝向所述侧挡板的一侧设有一收容孔,所述收容孔位于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所述中框壳体还进一步包括一后挡板,所述后挡板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收容孔相对,当所述中框壳体用于固定一电子器件时,所述电子器件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后挡板上,且所述电子器件的两侧分别与一个所述侧挡板抵靠。上述中框壳体,通过在框缘上开设一个收容孔,使得当电子器件安装到该收容孔内时,电子器件的至少一部分将收容于该收容孔内,该种结构即保证了听筒能在整机顶部边缘往内的10mm以内完成装配,又不会牺牲该框缘的宽度,确保该框缘拥有足够的宽度来贴合电池盖。同时,由于收容孔一侧的后档板为可拆卸结构,以致于电子器件可从该侧侧向装入收容孔内,相比于从上往下的堆叠安装,该框缘的宽度进一步得到保障。进一步地,所述后挡板通过背胶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在靠近所述框缘的位置上设有一沉槽,所述沉槽位于所述侧挡板和所述后挡板围挡的区域内,且所述沉槽与所述收容孔连通,所述电子器件的底部收容于所述沉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定位柱,所述后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定位孔,每个所述定位柱卡设于一个所述定位孔内。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定位孔的结构为以下情况当中的任意一种:两个所述定位孔均为一U形缺口;或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孔为圆形孔,另一个所述定位孔为腰形孔。进一步地,所述收容孔贯穿所述框缘,所述收容孔内设有一前挡板,所述电子器件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并与所述前挡板相抵靠。进一步地,所述侧挡板及所述定位柱均由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向外凸起延伸而成,所述后挡板及所述侧挡板的内侧表面上均贴设有橡胶垫。进一步地,所述后挡板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框缘的顶部设有一后盖安装台,所述后盖安装台的宽度位于1.8mm至2.2mm之间。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听筒模组,包括听筒及固定所述听筒的中框壳体,所述中框壳体包括安装板及设于所述安装板一侧的框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在靠近所述框缘的位置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侧挡板,所述框缘朝向所述侧挡板的一侧设有一收容孔,所述收容孔位于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所述中框壳体还进一步包括一后挡板,所述后挡板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收容孔相对,当所述中框壳体用于固定一电子器件时,所述电子器件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后挡板上,且所述电子器件的两侧分别与一个所述侧挡板抵靠,所述听筒在所述中框壳体的收容孔及挡板的限位作用下固定于所述中框壳体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听筒模组,所述听筒模组包括听筒及用于固定所述听筒的中框壳体,所述中框壳体包括安装板及设于所述安装板一侧的框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在靠近所述框缘的位置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侧挡板,所述框缘朝向所述侧挡板的一侧设有一收容孔,所述收容孔位于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所述中框壳体还进一步包括一后挡板,所述后挡板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收容孔相对,当所述中框壳体用于固定一电子器件时,所述电子器件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后挡板上,且所述电子器件的两侧分别与一个所述侧挡板抵靠,所述听筒在所述中框壳体的收容孔及挡板的限位作用下固定于所述中框壳体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中框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当中I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中框壳体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中框壳体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中框壳体的立体图;图6为图5当中II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的听筒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的听筒模组的立体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截面图;图12为现有技术当中的中框壳体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中框壳体10安装板11框缘12听筒限位组件13沉槽111收容孔121后盖安装台122前挡板131后挡板132侧挡板133背胶134定位柱112定位孔1321橡胶垫135听筒20听筒模组100中框200前盖300电池盖400主板500液晶显示器600听筒孔310进音孔111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中框壳体10,包括安装板11、设于所述安装板11一侧的框缘12及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1上的听筒限位组件13。所述安装板11在靠近所述框缘12的位置上设有一沉槽111,所述沉槽111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安装板11的进音孔1111。所述框缘12面向所述沉槽111的一侧设有一收容孔121,所述收容孔121贯穿所述框缘12,所述收容孔11与所述沉槽111连通。所述框缘12的顶部设有一后盖安装台122,所述后盖安装台122的宽度为2mm。在其它实施例当中,所述后盖安装台122的宽度还可以为1.8mm至2.2mm之间的任意值,这样能够确保电池盖拥有足够的贴合宽度。可以理解的,由于该收容孔121从该框缘12的侧面开始,其对该后盖安装台122的宽度不造成影响,因此该后盖安装台122的宽度可适当放宽,在本实施例结合实际,将后盖安装台122的宽度控制在1.8mm至2.2mm之间,以满足电池盖的贴合要求。所述听筒限位组件13包括前挡板131、后挡板132及两个侧挡板133,两个所述侧挡板133相对布置,并处于所述安装板11靠近所述框缘12的位置处,所述收容孔121位于两个所述侧挡板133之间。所述后挡板132通过一背胶134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1上,且与所述收容孔121相对,所述前挡板131固定于所述收容孔121内。同时,所述前挡板131、所述后挡板132及两个所述侧挡板133围挡在所述沉槽111四周。其中,所述后挡板132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前挡板131同样通过胶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收容孔121内,所述侧挡板133由所述安装板11的上表面向外凸起延伸而成,且所述侧挡板133与所述框缘12的内壁相抵靠。此外,所述背胶134为一双面胶,在其它实施例当中,所述后挡板132还可以通过如螺接、卡接等其它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固定到所述安装板11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11上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定位柱112,所述后挡板13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孔1321,每个所述定位柱112卡设于一个所述定位孔1321内。可以理解的,所述定位柱112和所述定位孔1321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定位所述后挡板132,确保所述前挡板131、所述后挡板132及两个所述侧挡板133围挡成一个恰好的听筒安装空间。其中,所述定位孔1321的形状与所述定位柱112的形状相对应,所述定位孔1321为一U形缺口,更加便于所述后挡板132的安装。此外,所述定位柱112均由所述安装板11的上表面向外凸起延伸而成。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中框壳体10用于固定一电子器件时,所述电子器件的底部收容于所述沉槽111内,所述电子器件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21内,并与所述前挡板132相抵靠,其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后挡板132上,且所述电子器件的两侧分别与一个所述侧挡板133抵靠。综上,本实施例当中的中框壳体10,通过在框缘12上开设一个收容孔121,使得当电子器件安装到该收容孔121内时,电子器件的至少一部分将收容于该收容孔121内,该种结构即保证了听筒能在整机顶部边缘往内的10mm以内完成装配,又不会牺牲该框缘12的宽度,确保该框缘12拥有足够的宽度来贴合电池盖。同时,由于收容孔121一侧的后档板132为可拆卸结构,以致于电子器件可从该侧侧向装入收容孔内,相比于从上往下的堆叠安装,该框缘12的宽度进一步得到保障。请查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中框壳体10,本实施例当中的中框壳体10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中框壳体10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孔1321为圆形孔,另一个所述定位孔1321为腰形孔,所述定位孔1321的形状与对应的所述定位柱112的形状相对应。本实施例采用一端圆孔定位另一端腰孔让位的定位方式,相较于两端缺口的定位方式,其定位更加准确,同时所述后挡板132还不易脱落。请查阅图5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中框壳体10,本实施例当中的中框壳体10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中框壳体10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前挡板131、所述后挡板132及所述侧挡板133的内侧表面(面向所述沉槽111的表面)上均贴设有橡胶垫135。可以理解的,所述橡胶垫135能够起到对听筒起到减震、减压等保护作用,同时在四周的弹性挤压作用下,听筒的中轴能够更好的与沉槽111的中轴重合,系统的对中性好。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听筒模组,请参阅图7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当中的听筒模组100,包括中框壳体10及固定于所述中框壳体10上的听筒20,所述中框壳体1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当中的中框壳体10的结构相同,所述听筒20的底部收容于所述沉槽111内,所述听筒20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21内,并与所述前挡板132相抵靠,其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后挡板132上,且所述听筒20的两侧分别与一个所述侧挡板133抵靠。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请参阅图9至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当中的移动终端,包括听筒模组100、装饰条200、前盖300、电池盖400、主板500及液晶显示器600(LCD),所述听筒模组100的结构与上述第四实施例当中的听筒模组100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装饰条200贴设于所述框缘12的外侧表面上。所述前盖300盖设于所述框缘12的正面上,其上预留有与所述进音孔1111相对的听筒孔310,所述听筒孔310内设置有听筒网A。所述电池盖400盖设于所述框缘12背面的后盖安装台122上。所述主板500盖设于所述听筒20上,且位于所述安装板11和所述电池盖400之间。所述液晶显示器600设于所述中框壳体12内,且位于所述安装板11和所述前盖300之间。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移动终端为一手机,所述前盖300由透明材质制作而成。综上,本实施例当中的移动终端,由于听筒20采用侧装入式,并在框缘12上开设了一收容孔来收容该听筒20,使得听筒20能在整机顶部边缘往内的10mm以内完成装配(如图11所示),以确保LCD600的AA区到整机顶部边缘距离能做到10mm以内,进而保证所述移动终端的真实屏占比可以达到80%以上,同样该种结构也保证了框缘12的宽度,确保框缘12拥有2mm的宽度来贴合电池盖400(如图11所示),确保电池盖400正常装配。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