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贴合触摸屏的手机面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3692发布日期:2018-12-21 20:2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缝贴合触摸屏的手机面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面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缝贴合触摸屏的手机面壳。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行业的飞速发展,用户对机器外观、配置、性能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地,手机的触摸屏和面壳贴合后四周的缝隙越小说明产品越精致。

但由于触摸屏以及面壳的生产工艺以及制作方面的技术因素,市面上的机器触摸屏同面壳贴合后无法做到真正的零缝隙,从而影响手机的外观,同时又因为手机需要做相关的可靠性试验,如果硬性的把触摸屏跟面壳间隙配合的过小会导致整机跌落的时候触摸屏容易破碎,所以给设计者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跟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预留间隙并利用定位块和弹性件实现无缝贴合触摸屏的手机面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无缝贴合触摸屏的手机面壳,包括手机面壳,所述手机面壳设有容纳触摸屏的安装槽;其中,所述安装槽的内侧边缘与所述触摸屏的外侧边缘留有间隙;所述安装槽内侧边缘设置有定位所述触摸屏的多个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朝向所述触摸屏的一面均设置有与所述触摸屏侧表面紧挨的弹性件,和安装所述弹性件的安装孔。

可选的,所述手机面壳有多组相对的内表面;多个所述定位块至少分布在一组沿长度方向的内表面以及两组沿宽度方向的内表面上。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PET垫片,所述垫片通过球形胶头与所述定位块连接。

可选的,所述垫片设置有供胶水进入的多条弧形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手机面壳配套的模具改进后,触摸屏先跟面壳按照传统工艺的方式利用内部结构即安装槽进行初次定位贴合;再利用定位块和弹性件最终确定触摸屏的位置,使触摸屏处在安装槽正中位置,再用缝隙胶填充在间隙处,从而达到真正的零间隙贴合,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存在间隙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无缝贴合触摸屏的手机面壳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无缝贴合触摸屏的手机面壳中的弹性件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无缝贴合触摸屏的手机面壳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无缝贴合触摸屏的手机面壳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至图3;包括手机面壳1,手机面壳1设有触摸屏2和容纳触摸屏2的安装槽10;安装槽10的内侧边缘与触摸屏2的外侧边缘留有间隙11;安装槽10内侧边缘设置有定位触摸屏2的多个定位块12;多个定位块12朝向触摸屏2的一面均设置有与触摸屏2侧表面紧挨的弹性件13,和安装弹性件13的安装孔14;与手机面壳1对应的模具改进后,触摸屏2先跟手机面壳1按照传统工艺的方式利用内部结构即安装槽10进行初次定位贴合;再利用定位块12和弹性件13最终确定触摸屏2的位置,使触摸屏2处在安装槽10正中位置,再用缝隙胶填充在间隙11处,从而达到真正的零间隙贴合,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存在间隙的问题。

如图1和图3所示,手机面壳1有多组相对的内表面;多个定位块12至少分布在一组沿长度方向的内表面以及两组沿宽度方向的内表面;定位块12分布在多组相对的表面上,使得触摸屏2受力更均匀,更利于安装,触摸屏2居中使得产品整体更美观。

如图2和图3所示,弹性件13为PET垫片,垫片通过球形胶头与定位块12连接;利用PET垫片的弹性既能防止未与定位块直接接触的触摸屏乱窜偏移,又能在压紧触摸屏的同时不对其施加过大的力,减少对触摸屏的损伤。

如图2所示,垫片设置有供胶水进入的多条弧形流道;通过弧形流道,使得垫片与触摸屏粘贴得更加牢固。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