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146发布日期:2019-03-22 19:3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靠性高且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音频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在众多的消遣娱乐方式中,高品质的音乐享受慢慢普及于众,因此,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中。

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包括盆架、与所述盆架组配形成收容空间的上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具有振膜和音圈的振动系统、以及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生的磁路系统、嵌设于所述盆架远离所述上盖一端的用于将所述音圈与外界电路电连接的焊盘以及与所述焊盘组配的导电端子。

然而,相关技术的扬声器中,所述导电端子的结构固定,导致所述导电端子的弹脚力臂的长短无法调整,在不同尺寸的产品中,需要设计不同的导电端子,且在所述扬声器的生产过程中,所述导电端子的勾头不固定,具有弹出盆架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节约盆架使用空间的扬声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其包括具收容空间的盆架、嵌设于所述盆架且部分裸露于所述盆架外的焊盘,所述扬声器还包括与所述焊盘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所述盆架嵌合固定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朝远离所述盆架方向延伸的弹力臂、自所述弹力臂朝远离所述固定部方向延伸的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焊盘电连接,所述弹力臂包括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弧形导电部以及连接所述弧形导电部与所述电连接部的延伸部,所述弧形导电部与所述盆架间隔设置且凸设于所述盆架外侧,所述延伸部自所述弧形导电部朝靠近所述盆架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弧形导电部的一端与所述盆架贴合,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弧形导电部的一端边缘朝所述盆架弯折延伸的卡扣部,所述盆架对应所述卡扣形成有卡接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接槽卡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在所述盆架一侧的振膜以及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焊盘与所述音圈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盆架包括固定所述振膜的底壁、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以及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的外侧壁,所述焊盘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顶壁,所述卡接槽自所述顶壁朝所述底壁方向凹陷形成。

优选的,所述顶壁朝所述底壁方向凹陷形成与所述焊盘对应的收容槽,所述焊盘收容在所述收容槽内。

优选的,所述焊盘包括经所述收容槽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第一导电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导电部弯折延伸并部分露设于所述盆架的第二导电部,所述音圈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接槽包括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一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焊盘收容槽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收容空间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远离所述收容槽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收容空间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三表面及自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振膜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收容空间方向弯折延伸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延伸至所述外侧壁。

优选的,所述卡扣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一配合面及由所述第一配合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延伸并分别与所述第二表面及所述第三表面抵接的抵接面,所述卡扣通过所述抵接面卡接于所述卡接槽。

优选的,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焊盘采用激光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盆架为矩形框架,所述焊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焊盘分别嵌设于所述盆架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关于所述扬声器宽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电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电端子分别与所述焊盘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抵接面具有凸起。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通过设置所述弹力臂,由于所述弹力臂的结构,即所述延伸部自所述弧形导电部朝靠近所述盆架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弧形导电部的一端与所述盆架贴合,使得所述扬声器可以通过改变所述延伸部的弯折角度来调整所述导电端子的长度,从而改变所述导电端子的弹力,同时通过设置与所述盆架嵌合固定的所述固定部,使所述固定部不易弹出,定位更加稳定,易于组装,有利于实现所述扬声器的全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扬声器的A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扬声器100包括具收容空间的盆架1、收容于所述盆架1内的振动系统3和磁路系统5、嵌设于所述盆架1且部分裸露于所述盆架1外的焊盘7及与所述焊盘7连接的导电端子9。其中,所述振动系统3包括固定在所述盆架1一侧的振膜31以及驱动所述振膜31振动的音圈33,所述焊盘7与所述音圈33电连接。

所述盆架1为矩形框架。所述盆架1包括固定所述振膜31的底壁11、与所述底壁11相对的顶壁13、连接所述底壁11与所述顶壁13的外侧壁15、自所述顶壁13朝所述底壁11方向凹陷形成的卡接槽17及自所述顶壁13朝所述底壁11方向凹陷形成与所述焊盘7对应的收容槽19。所述收容槽19用于收容所述焊盘7,且所述卡接槽17和所述收容槽19沿所述盆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顶壁13的相对两端。

为了保证所述焊盘7与所述导电端子9的连接可靠性,所述顶壁13设计至少将部分所述焊盘7裸露。

所述卡接槽17包括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一表面171、自所述第一表面171靠近所述收容槽19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收容空间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表面173、自所述第一表面171远离所述收容槽19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收容空间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三表面175及自所述第一表面171靠近所述振膜31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收容空间方向弯折延伸的第四表面177,所述第二表面173和所述第三表面175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表面173、所述第三表面175及所述第四表面177延伸至所述外侧壁15。

所述磁路系统5包括固持于所述盆架1的磁碗51、组配于所述磁碗51中央的主磁钢53、设置于所述主磁钢53周围的副磁钢55、贴附于所述主磁钢53表面的主极芯57和贴附于所述副磁钢55表面的副极芯59。

所述焊盘7包括经所述收容槽19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第一导电部71以及由所述第一导电部71弯折延伸并部分露设于所述盆架1的第二导电部73,所述第一导电部71与所述音圈33电连接。

所述焊盘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焊盘7分别嵌设于所述盆架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且关于所述扬声器100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相应的,所述导电端子9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电端子9分别与所述焊盘7对应设置。

所述导电端子9包括与所述盆架1嵌合固定的固定部91、自所述固定部91朝远离所述盆架1方向延伸的弹力臂93、自所述弹力臂93朝远离所述固定部91方向延伸的电连接部95及自所述弹力臂93远离所述固定部91的一端边缘朝所述盆架1弯折延伸的卡扣部97。

所述弹力臂93包括与所述固定部91固定连接的弧形导电部931以及连接所述弧形导电部931与所述电连接部95的延伸部933。

所述弧形导电部931与所述盆架1间隔设置且凸设于所述盆架1外侧。

所述延伸部933自所述弧形导电部931朝靠近所述盆架1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弧形导电部931的一端与所述盆架1贴合。

所述电连接部95与所述焊盘7电连接。具体的,所述电连接部95与所述焊盘7采用激光焊接固定。

所述卡扣部97与所述卡接槽17对应设置,且所述卡扣部97与所述卡接槽17卡合固定。

具体的,所述卡扣部97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171相对的配合面971及由所述配合面971向所述第二表面173和所述第三表面175延伸并分别与所述第二表面173及所述第三表面175抵接的抵接面973,所述卡扣部97通过所述抵接面973卡接于所述卡接槽17。优选的,抵接面973具有凸起,抵接面通过该凸起与第二表面173与第三表面175抵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100,通过设置所述弹力臂93,由于所述弹力臂93的结构,即所述延伸部933自所述弧形导电部931朝靠近所述盆架1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933远离所述弧形导电部931的一端与所述盆架1贴合,使得所述扬声器100可以通过改变所述延伸部933的弯折角度来调整所述导电端子9的长度,从而改变所述导电端子9的弹力,同时通过设置与所述盆架1嵌合固定的所述固定部91,使所述固定部91不易弹出,定位更加稳定,易于组装,有利于实现所述扬声器100的全自动化生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