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642发布日期:2019-02-15 20:3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全面屏的设计以其超高屏占比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随着全面屏概念的日益流行,“隐藏”和“替代”逐渐成为了实现全面屏的最直接方式。在全面屏的设计中,除了需要考虑诸如指纹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以及听筒的安置方式或实现方式之外,还需考虑的便是前置摄像功能的实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后置摄像装置,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背面,用于获取目标图像;

图像显示装置,用于将能被所述后置摄像装置采集到的图像显示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终端设备背面的多个旋转单元,所述多个旋转单元在旋转至预设角度时形成具有镜面效果的面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单元包括旋转棱柱;

所述旋转棱柱包括第一转轴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棱柱结构,所述棱柱结构包括多个表面,且其中至少一表面为镜面,各个所述棱柱结构的镜面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背面平行时形成所述具有镜面效果的面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柱结构的其它表面为非镜面,所述棱柱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非镜面表面的颜色涂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单元包括光线调节器;

所述光线调节器包括第二转轴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光线调节模块,各个所述光线调节模块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背面平行时形成所述具有镜面效果的面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旋转单元机械连接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开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终端设备背面的后置屏幕,所述后置屏幕用于显示所述后置摄像装置采集到的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布满或者局部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终端设备顶部的可弹出投影机构,所述可弹出投影机构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反光器件和第二反光器件;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显示所述后置摄像装置采集到的图像,该图像经过所述第一反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反光器件的连续反射后投影到所述终端设备的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弹出投影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反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反光器件的可伸缩本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可伸缩本体的支架;

所述可伸缩本体在所述可弹出投影机构弹出时展开,以使所述第一反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反光器件分布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两侧,并在所述可弹出投影机构收回时收合,以使所述第一反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反光器件合并收回至所述终端设备的顶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设备,以后置摄像装置结合图像显示装置来取代前置摄像头的功能,这样不仅可在省略前置摄像头的基础上仍然保留其自拍可视功能,使得用户能够享受到与前置拍照相似的体验,而且还能空出前置摄像头占用的空间,以便于为进一步提升屏占比提供条件,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设计。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摄像装置翻转结构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后置摄像装置摄取到图像;

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镜面效果示意图;

图4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非镜面效果示意图;

图5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镜面效果示意图;

图5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非镜面效果示意图;

图6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示例性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可替代前置摄像头的摄像装置翻转结构10的示意图。根据图1可知,该摄像装置翻转结构10设于手机顶部的翻转区域,其可在需要使用前置摄像功能时进行翻转,使得原本面向背面的摄像头能够变换方向而面向正面,从而实现手机的前置摄像功能。但是,这种翻转结构需要预留较大的可旋转空间来实现其翻转功能,导致其占用手机顶部的空间较大,因此并不适用于当前流行的全面屏终端类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它具有摄像功能的终端设备。图2a和图2b示例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2a和图2b可知,该终端设备20包括后置摄像装置201和图像显示装置202。所述后置摄像装置201位于终端设备20的背面,可用于获取目标图像;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2用于将能被后置摄像装置201采集到的图像显示在终端设备20的背面。其中,后置摄像装置201可以采用单摄像头结构或者双摄像头结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图像与能够被后置摄像装置201采集到的图像并非相同的概念,前者是指通过后置摄像装置201拍摄到的图像,也就是显示于终端正面的屏幕并最终保存在系统相册中的图像,后者虽也是后置摄像装置201能够采集到的图像,但其具体是指在拍照的过程中能为用户看到以便于调整拍照姿势和拍照角度的参考图像。由此可知,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对象主体是相同的,但一个代表实际拍摄到的目标图像,而另一个代表在拍照的过程中能为用户看到的参考图像,因此二者的本质不同。

示例的,终端设置有相机功能按键,用户在需要拍摄照片或视频时可以点击该功能按键,终端在检测到该功能按键被点击时,确认获取到拍摄指令。此时,终端响应拍摄指令开启后置摄像装置201,并在正面的显示屏幕中显示拍摄界面,该拍摄界面显示有后置拍摄装置201当前摄取到的图像。与此同时,图像显示装置202可将与后置拍摄装置201当前摄取到的图像为同一对象主体的参考图像显示在终端的背面,例如后置摄像装置201当前摄取到的为图3a中的图像,而图像显示装置202显示的是图3b中的图像。如此一来,用户通过将终端背面即设置后置摄像装置201的一侧面向自己,即可通过图像显示装置202在终端的背面看到显示有自己的图像,以便于根据该图像调整拍照角度和姿势,并在完成拍摄准备动作时点击拍照按键,该拍照按键可以为拍摄界面显示的虚拟按键,也可以为终端设置的实体按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以虚拟按键为例,终端在检测到拍照按键被点击时,通过后置摄像装置201采集用户点击拍照按键时摄取的图像,并将该图像作为目标图像保持在相册中。

基于此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设备,以后置摄像装置201结合图像显示装置202来取代前置摄像头的功能,这样不仅可在省略前置摄像头的基础上仍然保留其自拍可视功能,使得用户能够享受到与前置拍照相似的体验,而且还能空出前置摄像头占用的空间,以便于为进一步提升屏占比提供条件,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设计。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2可以包括位于终端背面的多个旋转单元,该多个旋转单元可在旋转至预设角度时组合形成一具有镜面效果的面状结构。其中,各个旋转单元对应的预设角度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如此一来,在多个旋转单元未能完全旋转至预设角度时,各个旋转单元仅作为构成终端背壳的一部分,其组合而成的面状结构不具有镜面的效果,但在多个旋转单元完全旋转至预设角度时,各个旋转单元组合而成的面状结构便可形成镜面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旋转单元位于终端设备20的内部,用于调节终端背面的反光状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旋转单元进行小型化设计,以不影响终端设备20的厚度为准,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旋转单元的数量来达到控制终端整体厚度的目的。

示例的,终端设置有镜面状态切换按键,用户若需要在终端的背面形成镜面效果,则可点击该状态切换按键。终端在检测到该状态切换按键被点击时,便可获取到镜面状态切换指令,此时终端可响应该镜面状态切换指令而通过微电开关控制终端背面的各个旋转单元旋转至预设角度,从而在终端的背面形成局部的或者整体的镜面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a所示,所述旋转单元可以采用旋转棱柱40。所述旋转棱柱40包括第一转轴401以及套接在第一转轴401上的棱柱结构402,第一转轴401可以采用旋转齿轮传动、带传动、以及链传动等多种传动方式中的任一种,且不以此为限。所述棱柱结构402包括多个表面,其中至少一表面可以设为镜面40a,而其它表面则可以设为非镜面40b。如此一来,各个棱柱结构402的镜面40a便可在与终端的背面相平行时形成具有镜面效果的面状结构。

以图4a所示的结构为例,旋转棱柱40可由第一转轴401以及棱柱结构402即图中的三棱柱结构组成,且第一转轴401以旋转齿轮传动的方式连接至驱动机构例如微型电机,而驱动机构则可以通过终端设置的控制开关进行控制。其中,三棱柱结构套接在第一转轴401上并能在微型电机的带动下跟随第一转轴401进行转动。该三棱柱结构可以为正三棱柱结构,其上下表面为正三角形,第一转轴401可穿过正三角形的中心,其三个侧面为全等矩形,其中一个侧面设为镜面40a,另外两个侧面设为非镜面40b。在非镜面40b的表面还可以设置颜色涂层,以便形成不同颜色的背壳。当然,在镜面40a的表面也可以设置颜色涂层,只要不影响其镜面效果即可。

这样一来,如图4b所示,该旋转棱柱40可在终端背面需要形成镜面效果时,通过第一转轴401的旋转而带动三棱柱结构进行转动,使得三棱柱结构的镜面40a平行于终端的背面,此时所有旋转棱柱40的镜面40a便可在终端背面组合形成一整体的镜面结构。同理,如图4c所示,该旋转棱柱40还可在终端背面无需形成镜面效果时,通过第一转轴401的旋转而带动三棱柱结构进行转动,使得三棱柱结构的非镜面40b平行于终端的背面,此时所有旋转棱柱40的非镜面40b便可在终端背面组合形成一整体的背壳图案,其中该背壳图案的颜色和线条由各个旋转棱柱40的非镜面40b表面的颜色涂层而构成。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a所示,所述旋转单元可以采用光线调节器50。所述光线调节器50包括第二转轴501以及套接在第二转轴501上的一个或多个光线调节模块502,第二转轴501可以采用旋转齿轮传动、带传动、以及链传动等多种传动方式中的任一种,且不以此为限。其中,对于由多个光线调节模块502组合而成的面状结构而言,各个光线调节模块502经过角度的微调即可实现镜面效果与非镜面效果的切换。如此一来,各个光线调节模块502便可在与终端设备的背面相平行时形成具有镜面效果的面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在同一第二转轴501上套接多个光线调节模块502,以使该多个光线调节模块502的角度均由该第二转轴501决定,那么此时便需将套接在同一转轴上的多个光线调节模块502的角度关系预先调节好。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光线调节模块502经过角度的微调便可实现镜面效果的切换,即使在非镜面效果下,由多个光线调节模块502组合而成的终端背壳从视觉效果上来看也应呈现为平面结构。

以图5a所示的结构为例,光线调节器50可由第二转轴501以及光线调节模块502组成,且第二转轴501以链传动的方式连接至驱动机构例如微型电机,而驱动机构则可以通过终端设置的控制开关进行控制。其中,在同一个第二转轴501上可以套接多个光线调节模块502,该多个光线调节模块502可在微型电机的带动下跟随第二转轴501进行角度的微调。进一步的,在光线调节模块502的表面还可以设置颜色涂层,当然应以不影响其镜面效果为准。

这样一来,如图5b所示,该光线调节器50可在终端背面需要形成镜面效果时,通过第二转轴501的旋转而对各个光线调节模块502的角度进行微调,使得各个光线调节模块502的表面能够平行于终端的背面,以便形成一整体的镜面结构。同理,如图5c所示,该光线调节器50还可在终端背面无需形成镜面效果时,通过第二转轴501的旋转而对各个光线调节模块502的角度进行微调,使得各个光线调节模块502的表面相对于终端的背面具有一定的起伏,以便形成非镜面的显示效果,此时该非镜面效果的终端背壳还可呈现为由光线调节模块502表面的颜色涂层组合而成的背壳图案。

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知,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2可以是借助旋转单元的方式而形成在终端背面的镜面结构,且该镜面结构可以位于终端设备背面的局部区域,或者也可以布满终端设备的整个背面。

在此基础上,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2还可以是形成在终端背面的镜面涂层或者经过镜面抛光的终端背壳,其可以位于终端背面的局部区域或整体区域,由于这种方式无需进行镜面效果的切换,可始终保持静态的镜面效果,因此可在替代前置摄像头功能的同时还能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2的上述各种实施方式还可应用于终端保护壳例如手机保护壳中,即,在终端保护壳的表面以旋转棱柱、光线调节器、镜面涂层、或者镜面抛光的方式形成镜面结构,以便于用户在使用后置摄像头时能够通过上述的镜面结构观察到后置摄像头摄取的图像。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2可以包括位于终端背面的后置屏幕,该后置屏幕用于显示后置摄像装置201采集到的图像。其中,该后置屏幕可以为黑白显示屏幕,也可以为彩色显示屏幕,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的,用户在需要进行自拍时可点击相机功能按键,并将终端的后置摄像装置201面向自己。终端在检测到相机功能按键被点击时确认获取到拍摄指令。此时,终端响应该拍摄指令而开启后置摄像装置201,同时在后置屏幕中显示拍摄界面,该拍摄界面中显示有通过后置拍摄装置201摄取并传送来的图像。如此一来,用户通过后置屏幕即可看到显示有自己的图像,并能根据该图像调整拍照角度和拍照姿势,以在完成拍摄准备动作时点击拍照按键。终端在检测到拍照按键被点击时,便可通过后置摄像装置201采集当前时摄取的图像,并将该图像作为目标图像保持在相册中。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2还可以包括位于终端顶部的可弹出投影机构60,该可弹出投影机构60可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反光器件601和第二反光器件602,例如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其中,该两个反光镜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在30~150°之间,以便将终端正面显示屏幕中显示的图像经过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的连续反射而投影至终端的背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过反光镜之外,第一反光器件601和第二反光器件602的实现方式还可以包括反光涂层或者镜面抛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20通过后置拍摄装置201采集到的图像会传送至正面的显示屏幕,此时正面显示屏幕显示的图像便可投影到第一反光器件601中,并经过第一反光器件601的反射投影到第二反光器件602中,再经过第二反光器件602的反射投影到终端的背面,以此来实现正面显示图像到背面的投影。

基于此,考虑到本技术方案是通过图像的连续反射而在终端的背面进行图像显示的,因此对于光强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本实施例可在启动拍照功能时自动开启屏幕高亮模式,以便于获得良好的图像投影效果。

示例的,参考图6所示,所述可弹出投影机构60可以包括第一反光器件601、第二反光器件602、用于固定第一反光器件601和第二反光器件602的可伸缩本体603、以及用于支撑可伸缩本体603的支架604。其中,第一反光器件601和第二反光器件602以一定的预设倾角相向安装在可伸缩本体603的两侧,以便在可伸缩本体603弹出时,第一反光器件601面对终端正面的显示屏幕,第二反光器件602面对终端的背面。所述可伸缩本体603可以通过支架604设置在终端的顶部,该支架604可以具有中空结构、或者为透明支架,具体应以不影响第一反光器件601和第二反光器件602之间的光线传递为准。如此一来,所述可弹出投影机构60可在弹出时控制支架604的上升以及可伸缩本体603的展开,使得第一反光器件601和第二反光器件602能够分布在终端设备的两侧,并在收回时控制可伸缩本体603的收合以及支架604的下降,使得第一反光器件601和第二反光器件602能够合并收回至终端的顶部。

基于此,用户在需要使用自拍功能时可以点击终端设置的相机功能按键,终端在检测到该相机功能按键被点击时,确认获取到拍照指令,并响应于该拍照指令显示拍摄界面。该拍摄界面中显示有一图像投影功能的虚拟按键,用户需要点击该按键来切换拍照模式,或者该图像投影功能的按键也可以是终端设置的实体按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以虚拟按键为例,终端在检测到该虚拟按键被点击时,便会控制显示屏幕开启高亮模式,同时控制可弹出投影机构60弹出并展开,使得第一反光器件601面对终端正面的显示屏幕、而第二反光器件602面对终端的背面,此时用户将后置摄像装置201对准自己,便可在终端的背面看到后置摄像装置201当前采集到的图像,并根据需要点击拍照按键以获取当前的图像。在不需要使用自拍功能时,用户可以再次点击图像投影功能的虚拟按键,终端在检测到该虚拟按键被点击时便会控制显示屏幕关闭高亮模式,同时控制可弹出投影机构60收合至终端的顶部。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后置摄像装置201和图像显示装置202的相互结合来取代前置摄像头的功能,这样不仅可在省略前置摄像头的基础上仍然保留其自拍可视功能,使得用户能够享受到与前置拍照相似的体验,而且还能空出前置摄像头占用的空间,以便于为进一步提升屏占比提供条件,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设计。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