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功放模块拆卸的条形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6001发布日期:2019-06-19 00:27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便于功放模块拆卸的条形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条形音箱,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功放模块拆卸的条形音箱。



背景技术:

条形音箱(sound bar)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音响配置,由于其内部集成了数量喇叭、辐射器等众多且功能多元化的发声单元,因此具备有出色的音响效果,受到了普遍的欢迎。条形音箱的核心部件是功放模块,功放模块主要负责电源、音频的输入以及对各个发声单元的控制。

以往的条形音箱整体都采用塑料或木材制成,款式过于老旧,不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于外观时尚的需求。目前的新款式条形音箱会在箱体之外加设一个金属网罩,金属网罩能够将箱体的四面包覆住,从而呈现出有金属光泽的外观质感,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但是,这种新款式的条形音箱也存在有一定缺点,由于金属网罩将箱体包覆,因此功放模块也就被金属网罩遮挡于其中,假如功放模块出现故障需要维修,则必然需要先将金属网罩拆卸,操作较为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功放模块拆卸的条形音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功放模块拆卸的条形音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功放模块拆卸的条形音箱,包括箱体、功放模块、金属面盖以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若干发声单元,所述金属面盖固定于所述箱体并遮盖所述箱体的正面与顶面,所述箱体的背面开设一贯穿至所述箱体内部的安装口,所述功放模块通过所述安装口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箱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条形音箱中的金属面盖只遮盖箱体的正面与顶面,而设置有功放模块的箱体背面并没有被遮盖,因此功放模块可以方便地从安装口中被拆卸取下以进行检测、维修,也可以快速的安装到位,相比于现有的全包覆式音箱结构更加方便。同时,由于正常使用状态下条形音箱只有正面与顶面为可视面,因此本方案中金属面盖的设置依然能够保持音箱良好的外观质感。

较佳地,所述箱体上设置位于所述安装口外围的螺孔,所述功放模块通过螺丝锁紧而固定于所述箱体。

较佳地,所述金属面盖包括遮盖所述箱体顶面的上盖以及固定于所述上盖前端并相对所述上盖弯折的前盖,所述前盖遮挡所述箱体的正面,所述上盖的后端设有向下弯折并贴靠于所述箱体背面的后固定部,所述前盖的下端设有向后弯折并贴靠于所述箱体底面的下固定部,所述后固定部、下固定部设置通孔并通过螺丝锁紧而固定于所述箱体。

具体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箱体背面并遮盖所述后固定部以使所述条形音箱后端平整的后挡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后挡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功放模块位于两所述后挡板之间。

具体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箱体底面并遮盖所述下固定部以使所述条形音箱底部平整的下挡板。

较佳地,还包括位于所述箱体前端并从所述金属面盖露出的操控模块。

较佳地,若干所述发声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箱体顶面的两辐射器、两低音喇叭以及设于所述箱体正面的两高音喇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于功放模块拆卸的条形音箱的立体图。

图2是条形音箱的爆炸图。

图3是箱体上发声单元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4是金属面盖安装于箱体上时的示意图。

图5是条形音箱展示背面的立体图。

图6是条形音箱展示底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功放模块拆卸的条形音箱,包括箱体1、功放模块2、金属面盖3以及设于箱体1内的若干发声单元。其中箱体1是条形音箱的主体结构,其他元件均以其为基础进行安装。箱体1呈长条状结构,具有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朝前的正面、朝上的顶面,以及与正面相背离的背面、与顶面相背离的底面。金属面盖3是跟箱体1一样的长条结构,其横截面形状大致为“L”形,金属面盖3固定在箱体1上并遮盖箱体1的正面与顶面,所遮盖的这两面是条形音箱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能够被看见的两面,因此金属面盖3作为本条形音箱展示外观的元件。在箱体1没有被遮盖的背面开设一贯穿至箱体1内部的安装口11,功放模块2通过安装口11可拆卸地安装于箱体1,并且功放模块2与箱体1内的发声单元电性连接从而可对发声单元进行控制。功放模块2上设置电源输入、音频输入或其他必要接口。

参照图3,上述的若干发声单元包括了两辐射器41、两低音喇叭42以及两高音喇叭43,其中两高音喇叭43设于箱体1正面的两端,两低音喇叭42设于箱体1的顶面的两端,两辐射器41也设于箱体1的顶面,且位置位于两低音喇叭42的内侧。箱体1上发声单元的种类、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并非本方案的重点,可根据需求调整。

箱体1上设置位于安装口11外围的螺孔,功放模块2插入安装口11后通过螺丝锁紧而固定于箱体1。需要拆卸时先将螺丝拧下即可将功放模块2取出。功放模块2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比如卡扣,实现与箱体1的固定。

箱体1的前端还设置有一操控模块5,操控模块5从金属面盖3露出,其上具有若干按钮,可对条形音箱的功能进行设置。

在图2的基础上结合图4、图5,金属面盖3包括遮盖箱体1顶面的上盖31以及固定于上盖31前端并相对上盖31向下弯折的前盖32,前盖32遮挡箱体1的正面,上盖31与前盖32为一体成型结构。在上盖31的后端设有向下弯折的薄片状的后固定部33,后固定部33的位置比上盖31的最后端稍微靠前,且后固定部33并不是沿金属面盖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整体,而是由几个小段组成,几个小段长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在前盖32的下端设有向后弯折的薄片状的下固定部34,下固定部34的位置比前盖32的最低端稍微靠上,且下固定部34也由几个小段组成,但下固定部34也可以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当金属面盖3罩到箱体1的顶面、正面上后,后固定部33贴靠于箱体1背面同时下固定部34贴靠于箱体1底面。在后固定部33、下固定部34上分别设有若干通孔,而箱体1上对应位置开设螺孔,使用螺丝穿过后固定部33、下固定部34后拧入螺孔中即可将金属面盖3与箱体1固定。

条形音箱还包括后挡板7及下挡板8。后挡板7的厚度大致等于后固定部33到上盖31最后端之间的尺寸,其数量有两个,两后挡板7固定至箱体1的背面并位于安装口11的两侧,后挡板7能够将后固定部33遮盖住而使得条形音箱的后端除功放模块2之外的部分呈平整状。下挡板8的厚度大致等于下固定部34到前盖32最低端之间的尺寸,下挡板8固定在箱体1的底面而将下固定部34遮盖,从而使得条形音箱的底部呈平整状。后挡板7、下挡板8可以通过螺丝锁紧在箱体1上,也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与箱体1固定。

通过设置后挡板7、下挡板8,能够使得音箱的整体外形更加规整,避免了金属面盖3在箱体1上的安装所带来的影响,提升了外观美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条形音箱中的金属面盖3只遮盖箱体1的正面与顶面,而设置有功放模块2的箱体1背面并没有被遮盖,因此功放模块2可以方便地从安装口11中被拆卸取下以进行检测、维修,也可以快速的安装到位,相比于现有的全包覆式音箱结构更加方便。同时,由于正常使用状态下条形音箱只有正面与顶面为可视面,因此本方案中金属面盖3的设置依然能够保持音箱良好的外观质感。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