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高速碰撞缓冲防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6002发布日期:2019-06-19 00:2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汽车高速碰撞缓冲防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缓冲器,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高速碰撞缓冲防护器,属于汽车安全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汽车碰撞、追尾的状况时有发生,虽然现在很多汽车都有智能的刹车系统,但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以及在被动状态下的碰撞;现在汽车普遍的防撞设计,一般的防撞栏简单一条杠,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995460.1,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撞杆,其包括防撞杆体以及对称设于防撞杆体两端的两个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座、连接杆和套筒,安装座固定于车门内板上;连接杆的一端与安装座连接;套筒套设于防撞杆体的一端;套筒内部设有第一螺纹,防撞杆体在与套筒连接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三螺纹;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杆体通过套筒与连接杆连接,进一步的固定在车门内板上,安装简单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杆体与套筒之间、套筒与连接杆之间均为可拆卸式的连接,若防撞杆出现破损,可针对性的对破损部件进行拆除和替换,节省维修费用;但其相对在比较高速的碰撞后,不能起到有效保护作用;而现有的智能刹车系统,也往往可能存在智能控制芯片损坏,系统失灵,电磁干扰等问题,在被动撞击的情况下,更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高速碰撞缓冲防护器,通过改变力的方向,使动能转化成内能,为汽车在行驶中追尾碰撞或被动碰撞等过程中缓解碰撞的力,从而达到保护汽车内的生命安全,提高汽车安全系数,减少车内的伤亡。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高速碰撞缓冲防护器,包括与汽车主梁勾接固定的左受力杠杆支架和右受力杠杆支架;及分别固定于横梁左端和右端的轴承总成座;及两端安装于轴承总成座上的扭力弹簧环绕杆;及安装于扭力弹簧环绕杆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面一体制成有碰撞受力板;所述固定板和碰撞受力板背面形成的角度大于120°;所述弹簧环绕杆上环绕有缓冲扭力弹簧;所述缓冲扭力弹簧一端压紧碰撞受力板背面;所述缓冲扭力弹簧另一端固定到左受力杠杆支架和右受力杠杆支架下部。

上述方案中,碰撞受力板通过缓冲扭力弹簧的背后支撑,使当碰撞受力板最先受到碰撞产生的力时,扭力强簧就会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延长碰撞的时间,使力得很好的缓解,其原理也相同于猫在高空跳落地面时的骨骼缓冲;本原理遵守物理力学冲击力的计算:

加速度a=(V1-V2)/t;

撞击力F=ma;F=m(V1-V2)/t;

本原理通过扭力弹簧的缓冲,从而达到延长从初速度V1到末速度V2速度时的t时间,时间与冲击力成反比,所以,通过扭力强簧延长t时间,使撞击力得非常高效的缓冲,使受到的撞击力大幅度减小;当没有安装防护器时,末速度撞击后为0,t=0.01秒,如果安装上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器撞击后,t=0.1秒,那么这个撞击力就大幅减小了10倍。当碰撞通过缓冲扭力弹簧的缓冲后,形成夹角的缓冲扭力弹簧使撞击力转换成垂直地面的力,另一端也受到力的挤压,此端的缓冲扭力弹簧被固定在缠绕汽车大梁的左受力杠杆支架和右受力杠杆支架上,左受力杠杆支架和右受力杠杆支架下方为弹簧接触点,左受力杠杆支架和右受力杠杆支架上方勾住汽车的大梁,并与大梁缠绕成一个相反方向的受力点,使受到弹簧传过来的力时,作用在大梁上,随后支架以一点拉二点撬住的特殊方式,通过汽车自重再次相互抵消,最后使力转化为作用在大梁上的内能,撞击力化解完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横梁为汽车的前梁或后梁;所述轴承总成座固定于前梁和/或后梁上,其可完成前端碰撞缓冲,后端碰撞缓冲或实现前后同时碰撞缓冲。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碰撞受力板底面垂直地面。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碰撞受力板安装于汽车最前端或最后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高速碰撞缓冲防护器;采用纯物理学原理,提高汽车在行驶中不慎之下碰撞的耐受能力,没有智能防撞所带来的可能死机、失效的特点,有效缓冲不可避免的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力,从而更有效率地保护车内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的汽车高速碰撞缓冲防护器,包括与汽车主梁勾接固定的左受力杠杆支架1和右受力杠杆支架2;及分别固定于横梁左端和右端的轴承总成座3;及两端安装于轴承总成座上的扭力弹簧环绕杆4;及安装于扭力弹簧环绕杆4上的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顶面一体制成有碰撞受力板6;所述固定板5和碰撞受力板6背面形成的角度大于120°;所述弹簧环绕杆4上环绕有缓冲扭力弹簧7;所述缓冲扭力弹簧7一端压紧碰撞受力板6背面;所述缓冲扭力弹簧7另一端固定到左受力杠杆支架1和右受力杠杆支架2下部;碰撞受力板通过缓冲扭力弹簧的背后支撑,使当碰撞受力板最先受到碰撞产生的力时,扭力强簧就会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延长碰撞的时间,使力得很好的缓解,其原理也相同于猫在高空跳落地面时的骨骼缓冲;本原理遵守物理力学冲击力的计算:

加速度a=(V1-V2)/t;

撞击力F=ma;F=m(V1-V2)/t;

本原理通过扭力弹簧的缓冲,从而达到延长从初速度V1到末速度V2速度时的t时间,时间与冲击力成反比,所以,通过扭力强簧延长t时间,使撞击力得非常高效的缓冲,使受到的撞击力大幅度减小;当没有安装防护器时,末速度撞击后为0,t=0.01秒,如果安装上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器撞击后,t=0.1秒,那么这个撞击力就大幅减小了10倍。当碰撞通过缓冲扭力弹簧的缓冲后,形成夹角的缓冲扭力弹簧使撞击力转换成垂直地面的力,另一端也受到力的挤压,此端的缓冲扭力弹簧被固定在缠绕汽车大梁的左受力杠杆支架和右受力杠杆支架上,左受力杠杆支架和右受力杠杆支架下方为弹簧接触点,左受力杠杆支架和右受力杠杆支架上方勾住汽车的大梁,并与大梁缠绕成一个相反方向的受力点,使受到弹簧传过来的力时,作用在大梁上,随后支架以一点拉二点撬住的特殊方式,通过汽车自重再次相互抵消,最后使力转化为作用在大梁上的内能,撞击力化解完成。

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为汽车的前梁或后梁;所述轴承总成座3固定于前梁和/或后梁上,其可完成前端碰撞缓冲,后端碰撞缓冲或实现前后同时碰撞缓冲。

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碰撞受力板6受力面垂直地面。

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碰撞受力板6安装于汽车最前端或最后端。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