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噪耳壳、抗噪耳壳模组及抗噪软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3828发布日期:2019-07-06 10:1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抗噪耳壳、抗噪耳壳模组及抗噪软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声学抗噪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抗噪耳壳、抗噪耳壳模组及抗噪软帽。
背景技术
:软帽是当今社会非常常见的一种穿戴用具,由于其能对外界干扰因素以及意外伤害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因此在各个领域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按照行业应用的不同进行划分,一般的,在民用领域主要包括防寒软帽,在工业领域主要包括防护软帽,在军事领域主要包括坦克(装甲防护)软帽和高空防寒帽等。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快速变化,软帽的种类变得更加地多种多样。目前,噪声现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然而传统的采用物理隔声抗噪的方式已无法实现较好地抗噪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仍会影响用户的听力。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采用物理隔声抗噪的方式已无法实现较好地抗噪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仍会影响用户的听力。本发明提出一种抗噪耳壳,其中,包括相互卡接的前壳体以及后壳体,在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有一极板,所述极板与所述前壳体合围成一耳壳前腔,所述极板与所述后壳体合围成一耳壳后腔,在所述极板朝向所述耳壳后腔的一侧面固定设有一降噪受话器,在所述耳壳后腔内还设有一降噪电路板,在所述极板朝向所述耳壳前腔的一侧设有一拾音麦克风,所述拾音麦克风以及所述降噪受话器均与所述降噪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拾音麦克风用于采集所述耳壳前腔内的噪声并转化成噪音电信号后传输给所述降噪电路板,所述降噪电路板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噪音电信号后转化为等频的反向抑制电信号并反馈至所述降噪受话器,以使所述降噪受话器转化为声信号后与所述耳壳前腔内的噪声相抵消进而实现降噪。本发明提出的抗噪耳壳,包括相互卡接的前壳体以及后壳体,在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设有一极板,极板与前壳体合围成一耳壳前腔,极板与后壳体合围成一耳壳后腔,在极板朝向耳壳后腔的一侧面固定设有一降噪受话器,在耳壳后腔内还设有一降噪电路板,在实际抗噪过程中,首先拾音麦克风采集耳壳前腔内的噪声并转化成噪音电信号后传输给降噪电路板,降噪电路板接收到噪音电信号后转化为等频的反向抑制电信号并反馈至降噪受话器,该降噪受话器将接收到的反向抑制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后,与耳壳前腔内的噪声相抵消进而实现降噪。本发明提出的抗噪耳壳,可有效地隔绝外界噪音,实现降噪效果。所述抗噪耳壳,其中,在所述极板上开设有一穿线孔以及传声孔,所述传声孔设于所述极板的中间位置,在所述极板上还均匀开设有多个紧固安装孔,多个所述紧固安装孔位于所述传声孔的外周。所述抗噪耳壳,其中,所述穿线孔设于所述拾音麦克风与所述传声孔之间,所述传声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在所述传声孔内设有一支架件。所述抗噪耳壳,其中,所述前壳体包括一环形的前壳主体部,在所述前壳主体部内开设有一前壳通孔,在所述前壳主体部朝向所述后壳体的一侧设有一前壳贴合面,在所述前壳贴合面的内侧缘均匀设有多个前壳卡接块。所述抗噪耳壳,其中,所述后壳体包括后壳主体部以及设于所述后壳主体部外侧缘的后壳贴合面,所述后壳贴合面与所述前壳贴合面相贴合连接。所述抗噪耳壳,其中,所述后壳主体部的形状为球形,在所述后壳主体部的外侧设有一指示灯、开关件以及充电口,在所述后壳主体部的内侧均匀设有多个安装固定柱,所述安装固定柱与所述紧固安装孔一一对应,并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安装连接。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抗噪耳壳模组,包括左耳壳、右耳壳以及用于将所述左耳壳与所述右耳壳进行电性连接的头环连接电缆,其中,所述左耳壳为如上所述的抗噪耳壳,所述右耳壳包括相互卡接的右耳壳前壳体以及右耳壳后壳体,在所述右耳壳前壳体与所述右耳壳后壳体之间设有一右耳壳极板,所述右耳壳极板与所述右耳壳前壳体合围成一右耳壳前腔,所述右耳壳极板与所述右耳壳后壳体合围成一右耳壳后腔,在所述右耳壳极板朝向所述右耳壳后腔的一侧面固定设有一右耳壳降噪受话器,在所述右耳壳后腔内还设有一充电锂电池,在所述右耳壳极板朝向所述右耳壳前腔的一侧设有一右耳壳拾音麦克风。所述抗噪耳壳模组,其中,所述右耳壳降噪受话器以及所述右耳壳拾音麦克风均与设于所述左耳壳内的降噪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充电锂电池与所述降噪电路板电性连接。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抗噪软帽,包括软帽主体,在所述软帽主体的下部设有一抗噪耳壳模组,其中,所述抗噪耳壳模组为如上所述的抗噪耳壳模组,所述抗噪耳壳模组中的左耳壳与右耳壳为相对设置。所述抗噪耳壳模组,其中,在所述软帽主体的上部设有防撞护条,在所述软帽主体的顶部设有网状透气孔,在所述软帽主体的前部设有一帽沿遮挡部,在所述软帽主体的下部还设有一固定带以及与所述固定带连接的卡接端。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抗噪耳壳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抗噪耳壳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抗噪耳壳中后壳体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的抗噪耳壳中后壳体的立体图;图5为图1所示的抗噪耳壳中极板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图1所示的抗噪耳壳中前壳体的结构放大图;图7为图1所示的抗噪耳壳中前壳体的立体图;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抗噪耳壳组装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抗噪耳壳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抗噪耳壳模组中的电路结构图;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抗噪耳壳模组中右耳壳的结构放大图;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的抗噪软帽的结构放大图。主要符号说明:前壳体11极板主体130后壳体12传声孔131极板13支架件132降噪受话器14右耳壳200降噪电路板15右耳壳拾音麦克风231右耳壳前壳体21防撞护条311右耳壳后壳体22网状透气孔312右耳壳极板23固定带331右耳壳降噪受话器24卡接端332充电锂电池25前壳通孔1101软帽主体31安装固定柱1210帽沿遮挡部32指示灯1211左耳壳100开关件1212前壳主体部110充电口1213前壳贴合面111拾音麦克风1301后壳主体部121穿线孔1302后壳贴合面122紧固安装孔130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目前,噪声现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然而传统的采用物理隔声抗噪的方式已无法实现较好地抗噪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仍会影响用户的听力。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抗噪耳壳,请参阅图1至图8,对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抗噪耳壳,包括相互卡接的前壳体11以及后壳体12,在上述前壳体11与后壳体12之间设有一极板13,该极板13与前壳体11合围成一耳壳前腔,该极板13与后壳体12合围成一耳壳后腔。请参阅图1与图2,在上述极板13朝向耳壳后腔的一侧固定设有一降噪受话器14,其中该降噪受话器14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极板13的后侧面。此外,在耳壳后腔内还设有一降噪电路板15,该降噪电路板15设于上述降噪受话器14的后方。在上述极板13朝向耳壳前腔的一侧还设有一拾音麦克风1301,其中该拾音麦克风1301用于采集耳壳前腔内的噪声并转化成噪音电信号后传输给降噪电路板15。在本实施例中,该拾音麦克风1301以及降噪受话器14均与降噪电路板15电性连接。对上述的极板13而言,该极板13包括极板主体130,在该极板主体130上开设有一穿线孔1302以及传声孔131,传声孔131设于极板13的中间位置,且穿线孔1302设于拾音麦克风1301与传声孔131之间。此外,在上述极板13上还均匀开设有多个紧固安装孔1303,在本实施例中,紧固安装孔1303的数量为4,四个紧固安装孔1303位于传声孔131的外周。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上述传声孔131的孔径大于穿线孔1302的孔径,在该传声孔131内设有一支架件132。其中该支架件132的形状为十字架形,可以理解的,该设置不仅有利于传声,而且便于上述降噪受话器14的固定作业。对上述的前壳体11而言,该前壳体11包括一环形的前壳主体部110,在前壳主体部110内开设有一前壳通孔1101,在该前壳主体部110朝向后壳体12的一侧设有一前壳贴合面111,在前壳贴合面111的内侧缘均匀设有多个前壳卡接块1111。对上述的后壳体12而言,该后壳体12包括后壳主体部121以及设于后壳主体部121外侧缘的后壳贴合面122,后壳贴合面122与前壳贴合面111相贴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后壳主体部121的形状为球形,在该后壳主体部121的外侧设有一指示灯1211、开关件1212以及充电口1213。操作开关件1212即可实现主动降噪功能的开启与关闭,指示灯1211在主动降噪功能开启工作时点亮。此外,在该后壳主体部121的内侧均匀设有多个安装固定柱1210,安装固定柱1210与紧固安装孔1303一一对应,并通过紧固螺栓将极板13固定安装在后壳体12上。在实际组装过程中,通过设于前壳贴合面111内侧的多个前壳卡接块1111,将上述的前壳体11与后壳体12进行卡接。在实际抗噪应用中,本实施例提出的抗噪耳壳,首先通过拾音麦克风1301采集耳壳前腔内的噪声并转化成噪音电信号后传输给降噪电路板15,降噪电路板15在接收到噪音电信号之后,转化为等频的反向抑制电信号并反馈至降噪受话器14,降噪受话器14将接收到的反向抑制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后与耳壳前腔内的噪声相抵消进而实现降噪。本发明提出的抗噪耳壳,包括相互卡接的前壳体以及后壳体,在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设有一极板,极板与前壳体合围成一耳壳前腔,极板与后壳体合围成一耳壳后腔,在极板朝向耳壳后腔的一侧面固定设有一降噪受话器,在耳壳后腔内还设有一降噪电路板,在实际抗噪过程中,首先拾音麦克风采集耳壳前腔内的噪声并转化成噪音电信号后传输给降噪电路板,降噪电路板接收到噪音电信号后转化为等频的反向抑制电信号并反馈至降噪受话器,该降噪受话器将接收到的反向抑制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后,与耳壳前腔内的噪声相抵消进而实现降噪。本发明提出的抗噪耳壳,可有效地隔绝外界噪音,实现降噪效果。请参阅图9至图11,对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抗噪耳壳模组,包括左耳壳100、右耳壳200以及用于将左耳壳100与右耳壳200进行电性连接的头环连接电缆201。其中,左耳壳100应用如上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抗噪耳壳,在本实施例中,右耳壳200包括相互卡接的右耳壳前壳体21以及右耳壳后壳体22,在右耳壳前壳体21与右耳壳后壳体22之间设有一右耳壳极板23,右耳壳极板23与右耳壳前壳体21合围成一右耳壳前腔,右耳壳极板23与右耳壳后壳体22合围成一右耳壳后腔。在右耳壳极板23朝向右耳壳后腔的一侧面固定设有一右耳壳降噪受话器24,在右耳壳后腔内还设有一充电锂电池25,在右耳壳极板23朝向右耳壳前腔的一侧设有一右耳壳拾音麦克风231。右耳壳降噪受话器24以及右耳壳拾音麦克风231均与设于左耳壳内的降噪电路板电性连接,充电锂电池25与降噪电路板电性连接。如图10所示,对于本实施例提出的抗噪耳壳模组中的电路结构图,其中在左耳壳100内设有左耳壳降噪受话器spk-1、左耳壳拾音mic-1、降噪电路板pcb、降噪开关sa、充电接口dc以及工作指示灯hl,在右耳壳200内设有右耳壳降噪受话器spk-2、右耳壳拾音mic-2以及充电锂电池bat。其中,右耳壳降噪受话器spk-2、右耳壳拾音mic-2以及充电锂电池bat均通过头环连接电缆与左耳壳100内的降噪电路板pcb电性连接。左耳壳100内的左耳壳降噪受话器spk-1、左耳壳拾音mic-1、降噪开关sa、充电接口dc以及工作指示灯hl也均与降噪电路板pcb电性连接。请参阅图12,对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的抗噪软帽,包括软帽主体31,在所述软帽主体31的下部设有一抗噪耳壳模组,其中,该抗噪耳壳模组为上述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抗噪耳壳模组,该抗噪耳壳模组中的左耳壳100与右耳壳200为相对设置。在软帽主体31的上部设有防撞护条311,在软帽主体31的顶部设有网状透气孔312,在软帽主体31的前部设有一帽沿遮挡部32,在软帽主体31的下部还设有一固定带331以及与固定带331连接的卡接端332。软帽主体31由皮质、针织、绒布、海绵等软质材料制作而成,软帽主体31上的防撞护条311由皮质包裹高弹eva材料制成,穿戴人员头部发生碰撞时,帽体上的防撞护条311发生形变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为穿戴者提供防护功能。上述的左耳壳100以及右耳壳200整体内嵌(或粘贴)于软帽主体31的左右两端,在穿戴时降噪耳壳能良好地包裹覆盖住使用者的耳部。此外,耳壳与人体贴合侧安装有软质慢回弹海绵,海绵外使用蛋白皮包裹,穿戴时耳垫受力挤压紧密贴合人体耳部达到一定的密封隔声效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