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17860发布日期:2019-09-06 22:1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智能手表等终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得越来越普遍,终端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但打电话依然是终端最基本的功能。

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都可能需要使用终端打电话,如果由于一些原因如网络信号差而导致呼叫失败,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并且,当遇到突发情况时,用户可能需要呼叫紧急联系人的电话,若此时发生网络拥塞或者出现网络信号差的情况,可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麻烦,从而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由于呼叫失败而给用户带来不便,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由于呼叫失败而给用户带来不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终端中安装有至少两张用户身份识别卡,该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当前使用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

若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则切换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中安装有至少两张用户身份识别卡,若检测到当前使用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且确定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如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损坏或者网络拥塞,则切换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这样使用至少两张用户身份识别卡轮流地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可有效降低呼叫目标号码失败的概率,并可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终端中安装的每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网络制式不同或者所述终端中安装的每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网络制式相同。

当终端中安装的每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网络制式相同时,该方案是在同一网络制式下的不同用户身份识别卡之间进行切换,相比于仅有一张用户身份识别卡而言,多张用户身份识别卡均损坏的概率较低,因此,可有效降低由于用户身份识别卡损坏而导致的呼叫目标号码失败的概率。

实际应用中,网络制式不同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分属于不同的通信运营商,而不同通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是分别部署的,所以网络制式不同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在呼叫目标号码时使用的通信路径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当在不同网络制式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之间进行切换时,切换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切换后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所使用的通信路径是不同的,这样,相当于多提供了一条用于呼叫目标号码的通信路径,因此,可有效降低由于如网络拥塞或者网络信号差而导致的呼叫目标号码失败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在切换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之前,还包括:

通知用户呼叫失败的原因,并向所述用户发送是否切换使用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的询问消息;

接收所述询问消息的应答消息,确定所述应答消息为允许使用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

采用上述方案,向用户发送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并询问用户是否换到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发起对目标号码的呼叫,基于用户的选择来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用户体验较好。

终端在反复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时,会多次向用户发送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的原因,多次询问用户是否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可能会使用户感到反感,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在切换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之前,还包括:

确定本次流程中从首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失败到该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失败期间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小于设定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还包括:

若确定本次流程中从首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失败到该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失败期间所述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则将所述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置为预设值,并结束本次流程。

这样,即可结束本轮接替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的流程,也不会影响用户下一次呼叫目标号码,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成功,则将所述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置为预设值,并结束本次流程。

这样,不会影响用户下一次呼叫目标号码,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装置,所述终端中安装有至少两张用户身份识别卡,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若检测到当前使用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

切换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则切换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终端中安装的每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网络制式不同或者所述终端中安装的每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网络制式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还包括,交互模块,用于:

在切换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之前,通知用户呼叫失败的原因,并向所述用户发送是否切换到使用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的询问消息;

接收所述询问消息的应答消息,确定所述应答消息为允许使用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在切换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之前,确定本次流程中从首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失败到该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失败期间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小于设定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还包括,重置模块,用于:

若确定本次流程中从首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失败到该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失败期间所述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则将所述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置为预设值,并结束本次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还包括,重置模块,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成功,则将所述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置为预设值,并结束本次流程。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该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

另外,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它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由于呼叫失败而给用户带来不便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及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中安装有至少两张用户身份识别卡,其中,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是指终端当前使用的对呼叫目标号码发起呼叫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是指在呼叫目标号码失败后,待切换到的用于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在呼叫目标号码的过程中,如果有多次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那么同一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身份可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这两种身份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本次流程是指终端最近一次检测到用户发起的用于呼叫目标号码的请求后所执行的呼叫目标号码的流程。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应用场景图,包括,呼叫控制中心、通信网络和终端,其中,终端中安装有至少两张用户身份识别卡,比如,终端中安装两张用户身份识别(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sim)卡、安装两张全球用户身份识别(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usim)卡、或者安装一张sim卡一张usim卡。

在具体实施时,若用户需要拨打电话,可使用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请求,呼叫请求中携带有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号码和目标号码,呼叫请求通过通信网络到达呼叫控制中心后,呼叫控制中心可根据该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号码和目标号码建立起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和目标号码之间的通话连接,终端即可与被叫方进行通话。

实际应用中,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如被叫方无人接听、主叫方欠费、用户身份识别卡损坏、网络拥塞、网络信号差等,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检测到当前使用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则可确定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若确定该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如用户身份识别卡损坏、网络拥塞、网络信号差等,则可切换到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这样,使用多张用户身份识别卡轮流地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可有效降低目标号码的呼叫失败概率,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终端中安装的每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网络制式相同,此时,该方案是在同一网络制式下的不同用户身份识别卡之间进行切换,相比于仅有一张用户身份识别卡而言,多张用户身份识别卡均损坏的概率较低,因此,可有效降低由于用户身份识别卡损坏而导致的呼叫目标号码失败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终端中每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网络制式可以不同,比如,一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网络制式为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一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网络制式为分时长期演进(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td-lte)。

实际应用中,网络制式不同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分属于不同的通信运营商,而不同通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是分别部署的,所以网络制式不同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在呼叫目标号码时使用的通信路径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当在不同网络制式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之间进行切换时,切换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切换后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所使用的通信路径是不同的,这样,相当于多提供了一条用于呼叫目标号码的通信路径,因此,可有效降低由于如网络拥塞或者网络信号差而导致的呼叫目标号码失败的概率。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201:选择当前使用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目标号码。

其中,目标号码可以为设置的紧急联系人的号码,也可以为非紧急联系人的号码。

s202:判断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是否呼叫成功,若是,则进入s203;否则,进入s204。

s203:将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置为预设值,并结束本次流程。

比如,将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置为零。

s204:确定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

在具体实施时,若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呼叫目标号码失败,终端会接收到网络侧返回的用于代表此次呼叫失败原因的错误信息,之后,终端可根据该错误信息和预先建立的错误信息与呼叫失败原因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

比如,预先建立的错误信息与呼叫失败原因之间的对应关系为:error1代表网络拥塞,error2代表网络信号差,error3代表当前使用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损坏,那么,终端在呼叫目标号码失败后,若接收到error1,则可确定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网络拥塞;若接收到error2,则可确定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网络信号差;若接收到error2,则可确定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网络信号差。

s205:若确定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则判断本次流程中从首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到该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期间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是否少于设定次数,若是,则进入206;否则,进入s203。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的原因可以为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损坏、网络拥塞或者网络信号差。

s206:通知用户呼叫失败的原因,并向用户发送是否切换到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的询问消息。

比如,以语音的方式通知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并以语音的方式询问用户是否切换到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比如向用户语音播报:若允许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请按“*”号键,若不允许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请按“#”号键。

或者,以文字的方式通知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并以文字的方式询问用户是否切换到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比如用文字向用户展示:若允许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请按“*”号键,若不允许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请按“#”号键。

s207:接收询问消息的应答消息,确定应答消息为允许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

沿用上例,无论是以语音的方式还是以文字的方式询问用户,接收到应答消息“*”时,确定用户允许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

s208:切换到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并将当前使用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作为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返回s202。

在具体实施时,切换到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之后,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成为了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因此,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身份转变为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

采用上述方案,若终端中安装的为两张用户身份识别卡,那么,终端就是在两张用户身份识别卡之间来回切换以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若终端中安装的为两张以上的用户身份识别卡,还可以为每张用户身份识别卡设置优先级,这样,在s206中,可先确定除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之外的其它用户身份识别卡中优先级最高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为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进而向用户发送是否切换到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的询问消息。

下面以终端中安装三张用户身份识别卡为例对s206中确定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过程进行介绍。

假设终端中安装的三张用户身份识别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1、用户身份识别卡2和用户身份识别卡3,且设置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为:用户身份识别卡1、用户身份识别卡2和用户身份识别卡3。

比如,当前使用用户身份识别卡1呼叫目标号码失败、且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用户身份识别卡1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则可向用户发送除用户身份识别卡1之外优先级最高的用户身份识别卡2的信息,若确定用户身份识别卡2仍然呼叫目标号码失败、且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用户身份识别卡2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则可向用户发送除用户身份识别卡1之外优先级次高的用户身份识别卡3的信息。

再比如,当前使用用户身份识别卡2呼叫目标号码失败、且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用户身份识别卡2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则可向用户发送除用户身份识别卡2之外优先级最高的用户身份识别卡1的信息,若确定用户身份识别卡1仍然呼叫目标号码失败、且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用户身份识别卡1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则可向用户发送除用户身份识别卡2之外优先级次高的用户身份识别卡3的信息。

再比如,当前使用用户身份识别卡3呼叫目标号码失败、且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用户身份识别卡3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则可向用户发送除用户身份识别卡3之外优先级最高的用户身份识别卡1的信息,若确定切换后用户身份识别卡1仍然呼叫目标号码失败、且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用户身份识别卡1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则可向用户发送除用户身份识别卡3之外优先级次高的用户身份识别卡2的信息。

这样,可保证终端中的三张用户身份识别卡均可用于呼叫目标号码,三张用户身份识别卡与网络侧的通信均出现异常的概率将会更小,因此,呼叫目标号码失败的概率将更低,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中安装有至少两张用户身份识别卡,当检测到当前使用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时,可确定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若确定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则可判断本次流程中从首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到本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期间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是否少于设定次数,若确定这期间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少于设定次数,则可通知用户呼叫失败的原因,并向用户发送是否切换到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目标号码的询问消息,确定接收到的应答消息为允许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目标号码时,切换到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这里,使用至少两张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地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而多张用户身份识别卡与网络侧的通信均出现异常的概率比较小,因此,可有效降低终端呼叫目标号码失败的概率,提升用户体验,并且,设置终端可切换的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以避免反复呼叫失败、反复提示呼叫失败原因给用户带来的反感,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若确定这期间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不少于设定次数,则可将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置为预设值,并结束本流程,这样,也不影响下一次流程。

另外,本申请中每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网络制式可以不同,这样,可使用至少两张网络制式不同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轮流地发起呼叫,而不同制式的多张用户身份识别卡与网络侧的通信均出现异常的概率将会更小,因此,可进一步降低终端呼叫目标号码失败的概率,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过程进行介绍。

假设终端中安装有2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用户身份识别卡1和用户身份识别卡2,且当前使用用户身份识别卡1呼叫目标号码,若检测到用户身份识别卡1呼叫失败,则可确定用户身份识别卡1呼叫失败的原因,当确定用户身份识别卡1呼叫失败的原因为网络拥塞或者为网络信号差,可在软件代码的失败结果回调处理函数中,先判断呼叫失败后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尝试呼叫目标号码的次数是否小于或者等于2,若是,则调用用于发送语音的接口发送一段语音给用户,语音的内容是用户身份识别卡1呼叫失败的原因,并询问用户是否切换到使用用户身份识别卡2尝试呼叫目标号码。用户了解了用户身份识别卡1呼叫失败的原因以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是否切换到使用用户身份识别卡2呼叫目标号码,终端若确定接收到的反馈结果是允许切换到用户身份识别卡2呼叫目标号码,就自动进行切换,比如可以通过发通知的方式开启用户身份识别卡2呼叫目标号码的流程,如果用户身份识别卡2依然呼叫目标号码,考虑到之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1的网络可能已不再拥塞或者信号已恢复,可以考虑再进行一次切换,即切换回使用用户身份识别卡1尝试呼叫目标号码。

考虑到反复呼叫失败、反复提示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反复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可能用户带来的反感,还可限制终端反复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

在反复切换的过程中,每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后,均可判断在本流程中从首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到该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期间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是否小于设定次数,若是,则允许终端切换到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否则,将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置为预设值,结束本次流程,这样,不会影响终端下一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用户体验较好。

另外,若确定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目标号码成功,也可将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置为预设值,并结束本次流程,以避免影响终端下一次对目标号码发起呼叫。

采用这种方式控制终端发起呼叫,既可减少给用户造成的呼叫失败的困扰和体验,也可帮助用户快速提升紧急情况下成功呼叫目标电话的概率,能很好地提升用户体验,且可尽可能地降低由于呼叫失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

参见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收发器301以及处理器302等物理器件,其中,处理器302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者为数字处理单元等等。收发器301用于电子设备和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收发。

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303用于存储处理器302执行的软件指令,当然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需要的一些其他数据,如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电子设备的加密信息、用户数据等。存储器3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存储器303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或者存储器303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303可以是上述存储器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处理器302、存储器303以及收发器301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3中仅以存储器303、处理器302以及收发器301之间通过总线304连接为例进行说明,总线在图3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处理器302可以是专用硬件或运行软件的处理器,当处理器302可以运行软件时,处理器302读取存储器303存储的软件指令,并在所述软件指令的驱动下,执行前述实施例中涉及的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

当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以软件或硬件或软硬件结合实现的时候,电子设备中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可以包括软件、硬件或其结合。具体的,参见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确定模块401、切换模块402。

确定模块401,用于若检测到当前使用的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目标号码失败,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

切换模块402,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失败的原因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与网络侧的通信出现异常,则切换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终端中安装的每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网络制式不同或者所述终端中安装的每张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网络制式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还包括,交互模块403,用于:

在切换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之前,通知用户呼叫失败的原因,并向所述用户发送是否切换到使用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的询问消息;

接收所述询问消息的应答消息,确定所述应答消息为允许使用所述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确定模块401,还用于:

在切换使用第二用户身份识别卡对所述目标号码发起呼叫之前,确定本次流程中从首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失败到该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失败期间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小于设定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还包括,重置模块404,用于:

若确定本次流程中从首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失败到该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失败期间所述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则将所述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置为预设值,并结束本次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还包括,重置模块404,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呼叫所述目标号码成功,则将所述终端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次数置为预设值,并结束本次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各个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实现,这些接口通常是电性通信接口,但是也不排除可能是机械接口或其它的形式接口。因此,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同一个或不同设备的不同位置上。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以上任一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为执行上述处理器所需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处理器所需执行的程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的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然而,本申请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装置的若干单元或子单元,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申请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