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屏幕保护板的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862发布日期:2019-10-15 18:2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带屏幕保护板的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保护壳,具体涉及一种带屏幕保护板的手机保护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保护手机的工具,有手机保护套、手机保护壳等,这些产品可在手机碰撞或跌落时起到减震作用,从而达到保护手机的功效。但这些产品往往只能起到保护手机作用,功能单一,且只适用于单面屏手机,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手机保护壳功能单一、适用范围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屏幕保护板的手机保护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带屏幕保护板的手机保护壳,包括与手机侧边匹配的保护框、屏幕保护板、连接所述保护框和屏幕保护板的连接带;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屏幕保护板设置有内置单元;内置单元包括充电电池、显示屏、无线充电接收线圈、USB接口、NFC线圈模组和/或喇叭;

所述连接带为内置线束的柔性连接带,所述内置线束包括信号线束和/或电源线束;所述柔性连接带一端与所述保护框的侧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屏幕保护板的侧边连接,且柔性连接带的长度及其两端的安装位置可保证屏幕保护板在正盖或反盖时均能盖住手机的正面或反面;

所述保护框上与手机USB充电口对应的部位设置有USB充电端子,所述 USB充电端子通过所述内置线束与所述内置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保护框厚度方向的中间连接,另一端与屏幕保护板厚度方向的中间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用户翻转屏幕保护板,所述连接带的数量为多个,且位于保护框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为了扩展手机保护壳的功能,所述屏幕保护板还包括外置单元;外置单元包括带盖的储物盒、卡片夹层、折叠式支撑架和/或嵌入式蓝牙耳机。

进一步地,所述屏幕保护板还包括至少一个镂空的开窗。

进一步地,所述开窗位置与前置摄像组件、后置摄像组件、正面屏的一部分、反面屏的一部分和/或听筒位置相对应,以方便用户进行拍照、接听电话等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框为分体结构,相互间采用磁性或扣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框包括主边框和连接边框,所述主边框由至少一个软胶边框和至少两个硬胶边框固连,所述连接边框为硬胶边框,连接边框与主边框磁性或扣合连接;所述连接带与主边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框包括软胶边框和硬胶边框,所述软胶边框的一端与硬胶边框的一端固连,软胶边框的另一端与硬胶边框的另一端磁性或扣合连接;所述连接带与硬胶边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框为软胶边框,所述软胶边框的两端及中间部位分别与手机的边框扣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可适用于任何手机,尤其是双面屏手机,对于双面屏手机,连接带的长度及其两端的安装位置的合理匹配使得屏幕保护板能够完全覆盖手机的正面和反面。

2、本实用新型中的屏幕保护板既可以保护手机屏幕,也可以作为电池使用。

3、本实用新型在屏幕保护板上设置内置单元,可扩展手机壳的使用功能。

4、本实用新型在幕保护板上设置外置单元及镂空开窗,可方便用户操作手机。

5、本实用新型将内置线束设置连接带内,可提高手机保护壳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优化了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保护框正放、屏幕保护板盖在保护框正面的示意图;

图2为保护框正放、屏幕保护板处于翻转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保护框正放、屏幕保护板盖在保护框反面的示意图;

图4为保护框反放、屏幕保护板盖在保护框反面的示意图一;

图5为保护框反放、屏幕保护板盖在保护框反面的示意图二;

图6为手机正面朝上、屏幕保护板盖在手机反面的示意图;

图7为手机反面朝上、屏幕保护板盖在手机正面的示意图;

图8为手机反面朝上、屏幕保护板处于翻转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保护框正放、屏幕保护板处于翻转状态时保护框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手机反面朝上、屏幕保护板处于翻转状态时保护框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内置线束的走线图;

图1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的局部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保护框、2-屏幕保护板、3-连接带、4-内置线束、5-USB充电端子、6-手机、7-开窗、11-主边框、12-连接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13,本实用新型带屏幕保护板的手机保护壳,包括与手机侧边匹配的保护框1、屏幕保护板2、连接保护框1和屏幕保护板2的连接带3;图1 至5为本实用新型未放置手机时示意图,以保护框的上表面为其正面,下表面为其反面,以图1为保护框正放时的示意图,则图2为保护框正放、屏幕保护板处于翻转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保护框正放、屏幕保护板盖在保护框反面的示意图,图4为保护框正放、屏幕保护板盖在保护框反面的示意图一,图5为保护框反放、屏幕保护板盖在保护框反面的示意图二,图5是将图4旋转180 度后的示意图。

屏幕保护板2设置有内置单元;内置单元包括充电电池、显示屏、无线充电接收线圈、USB接口、NFC线圈模组和/或喇叭;内置单元扩展了手机保护壳的使用功能,使屏幕保护板2既可以保护手机屏幕,也可以作为电池、显示屏或音响等使用,其中内置充电电池或者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可方便为手机充电, NFC线圈可方便用户进行线上支付,USB接口可便于进行数据传输。

连接带3为内置线束4的柔性连接带,内置线束4包括信号线束和/或电源线束;柔性连接带一端与保护框1的侧边连接,另一端与屏幕保护板2的侧边连接,且柔性连接带的长度及其两端的安装位置可保证屏幕保护板2在正盖或反盖时均能盖住手机的正面或反面;本实施例中,将柔性连接带的一端与保护框1厚度方向的中间连接,另一端与屏幕保护板2厚度方向的中间连接;连接带3的数量为多个,且都位于保护框1的同一侧,方便用户将屏幕保护板2绕保护框1翻转。

对于双面屏手机,连接带3的长度及其两端的安装位置的合理匹配使得屏幕保护板2能够完全覆盖手机的正面和反面;手机6正面朝上时,若需要使用手机6正面,将屏幕保护板2完全覆盖手机6的反面,以保护手机6反面屏幕;若需要使用手机6反面,将屏幕保护板2绕保护框1翻转,使屏幕保护板2完全覆盖手机6的正面,保护手机6正面屏幕;手机6反面朝上时,也可通过翻转屏幕保护板2,使其能够完全盖住手机6正面或反面,起到保护手机6屏幕的作用,参见图6-8。

保护框1上与手机USB充电口对应的部位设置有USB充电端子5,USB充电端子5通过内置线束4与内置单元电连接,用户可通过USB充电端子5为手机进行充电。参见图11和图13,可以看出内置线束延伸到保护框内,用于进行电传输和/或信号传输,可提高手机保护壳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优化了外观。

在本实施例中,屏幕保护板2还包括外置单元;外置单元包括带盖的储物盒、卡片夹层、折叠式支撑架和/或嵌入式蓝牙耳机,进一步扩展了手机保护壳的使用功能,例如,储物盒和卡片夹层可用于放置金钱和IC卡等,折叠式支撑架可方便用户观看视频,嵌入式蓝牙耳机无需用户再配备有线耳机,方便用户使用。

参见图1-5,在屏幕保护板2上还设有多个镂空的开窗7,开窗7位置与前置摄像组件、后置摄像组件、正面屏的一部分、反面屏的一部分和/或听筒位置相对应,以方便用户进行摄像、接听电话等操作;保护框1上也设有上述开窗。以方便用户操作。

保护框1可以为分体结构,相互间采用磁性或扣合连接,本实施例中分体式的保护框1包括主边框11和连接边框12,参见图9,主边框11由至少一个软胶边框和至少两个硬胶边框固连,其中对应手机侧键、指纹的部位采用软胶边框;主边框中软胶边框和硬胶边框的数量与手机侧键的设置位置有关,若手机仅有一侧设有按键,主边框仅需要一个软胶边框和两个硬胶边框即可,若手机两侧均有按键,则需要两个软胶边框;连接边框12为硬胶边框,连接边框12 与主边框11采用磁性或扣合连接,此时连接带3与主边框11连接;使用时,先将手机的边框与主边框11扣合,然后将连接边框12与主边框11进行磁性或扣合连接。

保护框1还可以为包括软胶边框和硬胶边框的结构,软胶边框一端与硬胶边框的一端固连,软胶边框另一端与硬胶边框的另一端磁性或扣合连接,其中对应手机侧键、指纹的部位采用软胶边框,此时连接带3与硬胶边框连接,参见图10;保护框1也可以为整体都是软胶边框的一体式结构,此时软胶边框的两端及中间部位分别与手机的边框扣合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