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5283发布日期:2019-09-29 17:3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柔性屏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柔性折叠手机主要由柔性屏、支撑件、折叠连接机构以及柔性覆盖件组成,其中,折叠连接机构和支撑件位于柔性屏和柔性覆盖件之间。当手机打开时,柔性覆盖件所在层与柔性屏所在层的有效长度一致;当手机折叠时,柔性屏伴随着折叠连接机构的折叠变化而发生弯曲。在手机折叠过程中,柔性覆盖件在支撑件的折弯推动下也发生弯曲,由于柔性屏所在层的有效长度相比手机打开时的有效长度不变,而柔性覆盖件所在层的有效长度相比手机打开时会发生变化。此时,柔性覆盖件所在层在打开和折叠过程中的有效长度发生了变化,存在内外经的差异,会导致柔性覆盖件被顶起或挤压的不平滑过度,进而影响用户对于手机外观的体验。上述的柔性折叠手机因其屏幕可以灵活折叠和打开,屏幕可以对折存放等特点已被人们高度青睐,然而,现有的折叠与被折叠屏幕都是相同厚度的,实际柔性屏幕手机在折叠后,折叠屏与被折叠屏幕叠加在一起手机就显得特别的厚,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柔性屏幕折叠手机在折叠后存在特别厚的问题,特提出了优化方案来解决上述影响用户体验度的问题,包括有主屏、一折屏、二折屏、折叠机构和柔性屏等,各屏幕之间可以相互折叠和打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屏内部具有主屏基板,一折屏内部具有一折屏基板,二折屏内部具有二折屏基板,还具有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所述的一折屏基板、二折屏基板及其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上仅仅安装设置有与主屏相同柔性触控屏显示单元的柔性屏,上述的一折屏和二折屏的厚度相同,上述的一折屏、二折屏相对于主屏较薄,上述的一折屏基板用连接件一与主屏基板连接;二折屏基板用连接件二与一折屏基板连接,上述的一折屏和二折屏相对于主屏听筒和摄像头位置分别设置有让位孔一和让位孔二。

上述的柔性屏为整体设置安装在主屏基板、一折屏基板、二折屏基板、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上;当本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主屏上折叠盖有一折屏、一折屏上折叠盖有二折屏,上述的二折屏为三折叠状态下本移动终端的信息显示屏幕;所述的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主屏上折叠盖有一折屏、一折屏上盖有二折屏,当一折屏打开,二折屏折叠在一折屏之下时,上述的主屏和一折屏为本移动终端的信息显示屏幕;所述的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主屏上折叠盖有一折屏、一折屏上盖有二折屏,当打开一折屏和二折屏时,当打开一折屏和二折屏时,主屏、一折屏和二折屏为移动终端的信息显示屏幕。上述一折屏和二折屏相对于主屏上听筒和摄像头位置分别设置有让位孔一和让位孔二。当本移动终端在打开状态时,一折屏上有让位孔一,二折屏上有让位孔二;当本移动终端在折叠状态时,一折屏折叠抵靠在主屏上,二折屏抵靠在一折屏折上,主屏上的听筒和摄像头依次抵靠有一折屏的让位孔一和二折屏上的让位孔二以实现信息传递。

上述的主屏内部安装设置有本移动终端的功能组件,相对于一折屏和二折屏,主屏对一折屏和二折屏提供了功能组件发出的显示信息,上述一折屏基板、二折屏基板及其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上仅仅安装设置有与主屏相同柔性触控屏显示单元的柔性屏,以实现上述一折屏和二折屏两者制造尽可能的薄,使得一折屏和二折屏折叠在主屏上后整体的厚度显得较薄,提高了对本申请的三折叠移动终端的感受度,相对于上述的柔性屏,主屏、一折屏、二折屏、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在其背面设置有外观保护层。

上述的一折屏基板用连接件一与主屏基板连接;二折屏基板用连接件二与一折屏基板连接,本申请的折叠状态时:一折屏的柔性屏抵靠在主屏的柔性屏上,二折屏折弯后其背面抵靠在二折屏的背面上,柔性屏随连接的折屏一和折屏二折叠而折叠、打开而打开。

上述主屏和一折屏之间设置有连接件一,上述一折屏和二折屏设置有连接件二,主屏、一折屏和二折屏之间的相互折叠是依靠连接件一和来连接件二来实现的,主屏基板相对不动,而一折屏基板和二折屏基板可以折弯到任意的角度。一折屏基板和二折屏基板在主屏基板的左侧或者右侧呈打开状态,打开状态的上述三个基板是本申请的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的屏幕打开状态,实现信息显示。

上述连接件一连接主屏基板和一折屏基板,主屏基板和一折屏基板上具有连杆让位腔,连杆让位腔在主屏基板和一折屏基板上给连接件一提供安装和旋转运行的空间,上述连接件一安装设置在主屏基板和一折屏基板之间的连杆让位腔位置上。

连接件一上具有两个轴孔,两个轴孔内穿设有连接轴,两个轴孔设置在连接件一两边对称位置上,上述的连接轴为与轴孔内孔稍小的圆柱轴。主屏基板和一折屏基板上两端各具有与连接轴相匹配的基板轴孔, 所述的连接件一安装设置在主屏基板和一折屏基板上的基板轴孔与基板轴孔之间,连接轴同时穿设在两端的一对基板轴孔之间和轴孔,连接件一用连接轴将主屏基板和一折屏基板连接在一起。基于主屏基板,当一折屏基板要折叠时,两条连接轴穿设在连接件内的轴孔,内并架在主屏基板和一折屏基板上的基板轴孔内实现转动折叠。

本申请方案的连接件一上还具有内圆弧面,所述的内圆弧面位于连接件一的中心位置,以实现连接件一在折叠旋转后其内圆弧面也维持在中心位置,保证满足柔性屏在折弯折叠后的圆滑过度。

本申请的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在三个屏幕都处在打开状态时,上述的主屏基板与一折屏基板相邻处各设置有远离基板轴孔一侧的展平支撑面一;在一折屏基板上与主屏基板相邻处设置有远离基板轴孔一侧的展平支撑面二。上述展平支撑面一和展平支撑面二会与主屏基板上的展平支撑面一接触抵靠,又因远离展平支撑面一的基板轴孔内有连接件的固定连接,所以本申请的主屏基板与一折屏基板在打开时不会出现下陷的情况。

上述一折屏基板和二折屏基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件二,上述连接件二由弹性件和钢弹片等组成,上述的弹性件两端与一折屏基板和二折屏基板连接,所述的钢弹片与一折屏基板和二折屏基板连接,上述钢弹片两端分别穿设连接在一折屏基板和二折屏基板上的钢弹片孔内部,上述的一折屏基板和一折屏基板具有圆弧过度面和圆弧过度让位处,圆弧过度面用于一折屏基板和一折屏基板折叠是供上述折屏一和折屏二的过度面呈圆弧,使折弯处平滑过度;圆弧过度让位处用于在折屏一和折屏二折叠后供柔性屏的折叠后,柔性屏的半径落入圆弧过度让位处,保证了屏幕频繁折叠过度内半径的过度平滑。

上述就主屏和折屏二的连接采用了连接件一、折屏一和折屏二连接采用了连接件二,在此本申请的连接件二也可以在主屏和折屏二之间连接,针对上述折屏一和折屏二连接是详细说明,主屏和折屏二之间采用连接件二,即,上述的一折屏基板用连接件二与主屏基板连接;二折屏基板用连接件二与一折屏基板连接,在此就不在重复赘述。

由于在一折屏基板、二折屏基板及其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上仅仅安装设置有与主屏相同柔性触控屏显示单元的柔性屏,实现了上述一折屏和二折屏两者制造尽可能的薄,使得一折屏和二折屏折叠在主屏上后整体的厚度显得较薄,提高了对本申请的三折叠移动终端的感受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主屏和折屏一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所在位置示

图5是本申请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连接件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主屏基板折叠一折屏基板时连接件一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主一折屏基板与二折屏基板连接件二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屏幕打开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屏幕折叠示意图。

图中数字编号代表的特征如下:11.主屏;12.主屏基板;13.连杆让位腔一;14.展平支撑面一;21. 折屏一;22.一折屏基板;23.连杆让位腔二;24.展平支撑面二;25.让位孔一;31.折屏二;32.二折屏基板;33.折叠让位区;34.让位孔二;41.连接件一;42.轴孔;43.内圆弧面;44.基板轴孔;5.柔性屏; 6.连接轴;71.连接件二;72.弹性件;73.钢弹片;74.钢弹片孔;81.圆弧过度面;82.圆弧过度让位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方案,以助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申请人声明本申请不仅仅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在图1、图2和图3中,本申请的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有主屏11、折屏一21、折屏二31和柔性屏5等组成,上述的主屏11和折屏一21连接;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连接,具体是连接件一41连接起主屏11和折屏一21,连接件二71连接起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上述的柔性屏5设置在主屏11、折屏一 21、折屏二31、连接件一41和连接件二71上,柔性屏5随与主屏11连接的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折叠而折叠、打开而打开。

在图1、图2、图3和图4中,本申请的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的主屏11、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 内部具有主屏基板12、一折屏基板22和二折屏基板32,本申请的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屏幕的折叠是基于上述三个基板的折叠支持得以实现的,主屏基板12、一折屏基板22和二折屏基板32之间分别用连接件一41和连接件二71连接起来,具体的主屏基板12和二折屏基板22用连接件一41连接;一折屏基板 22和二折屏基板32用连接件二71连接。上述的主屏11内部安装设置有本移动终端的功能组件,上述的柔性屏5,主屏11、一折屏21、二折屏31、连接件一41和连接件二71在其背面设置有外观保护层。

图1中,主屏11相对不动,当打一折屏21和二折屏31时,主屏11、一折屏21和二折屏31为移动终端的信息显示屏幕。

图2中,主屏11相对不动,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折弯折叠在一起,为本申请的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的折叠状态,即,当本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主屏上折叠盖有一折屏12、一折屏21上折叠盖有二折屏31,上述的二折屏31为三折叠状态下本移动终端的信息显示屏幕,实际的折叠状态时:一折屏的柔性屏抵靠在主屏的柔性屏上,二折屏折弯后其背面抵靠在二折屏的背面上,柔性屏随连接的折屏一和折屏二折叠而折叠、打开而打开。

在图3中,主屏12相对不动,折屏一21打开而折屏二31折弯与折屏一21之下,即,本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主屏11上折叠盖有一折屏12、一折屏12上折叠盖有二折屏13,当一折屏21打开,二折屏 31折叠在一折屏21之下时,上述的主屏11和一折屏21为本移动终端的信息显示屏幕。

在图4中,一折屏基板22和二折屏基板32在主屏基板12处于同一侧,呈打开状态,连接件一41连接主屏基板12和一折屏基板22、连接件二71连接一折屏基板22和二折屏基板32,打开状态的上述三个基板是本申请的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的屏幕打开状态,实现信息显示。所述的一折屏基板22、二折屏基板32及其连接件一41和连接件二71上仅仅安装设置有与主屏11相同柔性触控屏显示单元的柔性屏5,上述的一折屏11和二折屏21的厚度相同,上述的一折屏11和二折屏21相对于主屏11较薄。

在图4、图5和图6中,展示的是本申请的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的折叠构造,上述折叠构造包括有主屏基板12、一折屏基板22、二折屏基板32和连接件一41,还包括有连接轴6。

由于本申请的主屏11、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需要连接,三者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一样,下面就主屏 11和折屏二31、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连接分别进行说明。

一、主屏11和折屏二31连接方式:

在图3、图4和图5,连接件一41连接主屏基板12和一折屏基板22,主屏基板12和一折屏基板22 上具有连杆让位腔一13和连杆让位腔二23,连杆让位腔一13给予主屏基板12和一折屏基板22之间提供安装和旋转运行连接件一41的空间,上述连接件一41安装设置在主屏基板12和一折屏基板22之间的连杆让位腔一13位置上。

上述的连接件一41上具有两个轴孔42,两个轴孔42内分别各穿设有一条连接轴6,两个轴孔42设置在连接件一41两边对称位置上,上述的连接轴6为与轴孔42内孔稍小的圆柱轴。主屏基板12和一折屏基板22上两端各具有与连接轴6相匹配的基板轴孔44,所述的连接件一41安装设置在主屏基板12和一折屏基板22上的基板轴孔44与基板轴孔44之间,连接轴6同时穿设在两端的一对基板轴孔44之间和轴孔42。连接件一41用连接轴6将主屏基板12和一折屏基板22连接在一起。基于主屏基板12,当一折屏基板22要折叠时,两条连接轴6穿设在连接件一41内的轴孔42,内并架在主屏基板12和一折屏基板22 上的基板轴孔44内实现转动折叠。

在图4和图5中,本申请方案的连接件一41中心位置上还具有内圆弧面43,所述的内圆弧面43位于连接件一41的中心位置,以实现连接件一41在折叠旋转后其内圆弧面43也维持在中心位置,保证满足柔性屏5在折弯后的圆滑过度。

上述图4和图5,本申请的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在三个屏幕都处在打开状态时,来说明本申请的主屏11和折屏一21能够保持平整。上述的主屏基板12与一折屏基板22相邻处各设置有远离基板轴孔44 一侧的展平支撑面一14;在一折屏基板22上与主屏基板12相邻处设置有远离基板轴孔44一侧的展平支撑面二24。在主屏基板12上打开一折屏基板22时,其上的展平支撑面二14和展平支撑面一14接触,因远离展平支撑面一14的基板轴孔44内有连接件一41的固定连接,所以本申请的主屏基板12和二折屏基板32在打开时不会出现下陷的情况,从而实现主屏11和折屏一21平稳打开而不下陷。

二、对本申请的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连接进行说明:

在图7中,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内部具有一折屏基板21和二折屏基板22,一折屏基板21和二折屏基板22之间设置有连接件二71,上述连接件二71有弹性件72和钢弹片73组成,所述的弹性件72两端与一折屏基板22和二折屏基板32连接,所述的钢弹片73连接一折屏基板22和二折屏基板32,上述的弹性件72两端分别穿设在一折屏基板22和二折屏基板32上的钢弹片孔74内部,上述的一折屏基板21和二折屏基板22具有圆弧过度面81和圆弧过度让位处82,圆弧过度面81用于一折屏基板21和一折屏基板 22折叠是供上述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的过度面呈圆弧,使折弯处平滑过度;圆弧过度让位处82用于在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折叠后供柔性屏5的折叠后,柔性屏5的半径落入圆弧过度让位处82,保证了屏幕频繁折叠过度内半径的过度平滑,上述的弹性件72和钢弹片73为普通钢性材料。在图7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的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之间设置的弹性件72和钢弹片73 为记忆合金材料。

上述就主屏11和折屏二31的连接采用了连接件一41、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连接采用了连接件二 71,在此本申请的连接件二71也可以在主屏11和折屏二31之间连接,针对上述折屏一21和折屏二31 连接是详细说明,主屏11和折屏二31之间采用连接件二71在此就不在重复赘述。

在图8和图9中,本申请的三折叠柔性屏幕移动终端一折屏21和二折屏31相对于主屏11听筒和摄像头位置分别设置有让位孔一25和让位孔二34,换言之,主屏上的听筒和摄像头依次抵靠有一折屏的让位孔一和二折屏上的让位孔二,当本移动终端在打开状态时,一折屏21和二折屏31上的让位孔一25和让位孔二34各自为阵;当本移动终端在折叠状态时,一折屏21折叠抵靠在主屏11上;二折屏31抵靠在一折屏31上时,主屏11上的听筒和摄像头穿过一折屏21的让位孔一25和二折屏31上的让位孔二34来实现信息传递。

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申请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做出的类似变化或变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