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5942发布日期:2019-09-21 02:2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中,由于高频信道衰减较快,为了保证覆盖范围,需要使用基于波束(beam)的方式进行发送和接收。相关技术中,5G系统中的很多设备拥有多个天线面板(panel),并且,可以通过多个天线面板协同进行数据收发,因此,基站设备对一个终端进行多次下行传输时,可能需要终端通过不同的波束甚至不同的天线面板进行接收。目前,对于基站设备对终端进行多次下行传输时如何配置多次传输之间的时域间隔的问题,尚未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技术实现要素: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由终端执行,所述终端中包含N个天线面板,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是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确定的,且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确定波束关系,所述波束关系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述波束关系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所述接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对应微时隙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对应的时域内接收所述下行数据。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确定波束关系,包括:获取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微时隙,获取所述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与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指示的时域间隔之间的大小关系;根据所述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相邻两个微时隙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可选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阈值T1、第二时域间隔阈值T2、第三时域间隔阈值T3、第四时域间隔阈值T4和第五时域间隔阈值T5中的至少一项;其中,T1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2是当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3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4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5是通过同一天线面板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波束关系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包括: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指定微时隙,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接收信息获取为所述指定微时隙的接收信息;所述指定微时隙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指定时域间隔阈值;对于其它微时隙,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所述其它微时隙的接收信息;所述其它微时隙是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除了所述指定微时隙之外的微时隙。可选的,所述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上报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其中,所述天线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的数值;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且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可选的,所述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与所述基站设备交互天线面板激活信息,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天线面板中被激活的天线面板;其中,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和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确定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由基站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是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确定的,且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所述终端中的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可选的,所述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所述接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对应微时隙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所述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选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阈值T1、第二时域间隔阈值T2、第三时域间隔阈值T3、第四时域间隔阈值T4和第五时域间隔阈值T5中的至少一项;其中,T1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2是当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3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4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5是通过同一天线面板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指定微时隙,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接收信息接收所述指定微时隙中的数据;所述指定微时隙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指定时域间隔阈值。可选的,所述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其中,所述天线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的数值;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且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可选的,所述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与所述终端交互天线面板激活信息,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天线面板中被激活的天线面板;根据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和所述天线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终端中,所述终端中包含N个天线面板,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所述装置包括:控制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是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确定的,且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是根据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间隔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波束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确定波束关系,所述波束关系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接收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波束关系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所述接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对应微时隙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对应的时域内接收所述下行数据。可选的,所述波束关系确定模块,包括:阈值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大小关系获取子模块,用于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微时隙,获取所述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与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指示的时域间隔之间的大小关系;关系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相邻两个微时隙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可选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阈值T1、第二时域间隔阈值T2、第三时域间隔阈值T3、第四时域间隔阈值T4和第五时域间隔阈值T5中的至少一项;其中,T1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2是当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3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4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5是通过同一天线面板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所述接收信息获取模块,包括:第一接收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指定微时隙,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接收信息获取为所述指定微时隙的接收信息;所述指定微时隙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指定时域间隔阈值;第二接收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对于其它微时隙,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所述其它微时隙的接收信息;所述其它微时隙是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除了所述指定微时隙之外的微时隙。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能力上报模块,用于上报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其中,所述天线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的数值;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且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激活信息交互模块,用于在控制信息接收模块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之前,与所述基站设备交互天线面板激活信息,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天线面板中被激活的天线面板;其中,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和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确定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基站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是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确定的,且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所述终端中的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时域间隔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信息发送模块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根据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以及用于向所述终端传输下行数据的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所述接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对应微时隙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所述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选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阈值T1、第二时域间隔阈值T2、第三时域间隔阈值T3、第四时域间隔阈值T4和第五时域间隔阈值T5中的至少一项;其中,T1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2是当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3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4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5是通过同一天线面板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微时隙接收模块,用于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指定微时隙,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接收信息接收所述指定微时隙中的数据;所述指定微时隙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指定时域间隔阈值。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能力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信息发送模块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其中,所述天线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的数值;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且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激活信息交互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信息发送模块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与所述终端交互天线面板激活信息,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天线面板中被激活的天线面板;阈值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向和所述天线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终端中,所述终端中包含N个天线面板,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是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确定的,且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基站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是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确定的,且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所述终端中的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含可执行指令,终端中的处理器调用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方式所述的下行数据传输方法。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含可执行指令,基站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可选方式所述的下行数据传输方法。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基站设备根据终端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并根据确定的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向终端发送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的下行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从而提供一种结合终端的天线能力进行下行数据的微时隙间隔的设置的方案,避免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设置过大或者过小,从而达到提高通过多天线面板进行下行传输的传输效率的效果。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资源调度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图8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是基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若干个终端110以及若干个基站设备120。其中,终端110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终端110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110可以是物联网终端,如传感器设备、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物联网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固定式、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装置。例如,站(Station,STA)、订户单元(subscriber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station)、接入点、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装置(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用户设备(userdevice)、或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UE)。或者,终端110也可以是无人飞行器的设备。或者,终端110也可以是车载设备,比如,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行车电脑,或者是外接行车电脑的无线通信设备。或者,终端110也可以是路边设备,比如,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路灯、信号灯或者其它路边设备等。基站设备120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其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4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4G)系统,又称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或者,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系统,又称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或5GNR系统。或者,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系统的再下一代系统。其中,5G系统中的接入网可以称为NG-RAN(NewGeneration-RadioAccessNetwork,新一代无线接入网)。其中,基站设备120可以是4G系统中采用的演进型基站(eNB)。或者,基站120也可以是5G系统中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的基站(gNB)。当基站120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时,通常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unit,CU)和至少两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unit,DU)。集中单元中设置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Link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层的协议栈;分布单元中设置有物理(Physical,PHY)层协议栈,本公开实施例对基站设备12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定。基站设备120和终端11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空口建立无线连接。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4G)标准的无线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5G)标准的无线空口,比如该无线空口是新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标准的无线空口。可选的,终端110之间还可以建立E2E(EndtoEnd,端到端)或D2D(devicetodevice,终端到终端)连接。比如车联网通信(vehicletoeverything,V2X)中的V2V(vehicletovehicle,车对车)通信、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车对路边设备)通信和V2P(vehicletopedestrian,车对人)通信等场景。其中,当终端之间建立连接时,若其中一个或多个终端在终端间的通信中起到基站的功能,则该一个或多个终端也可以视为上述基站设备120,而其它终端可以视为上述终端110。比如,在车联网场景中,车载终端A向另一个车载终端B上报其能力信息(比如天线能力信息),由车载终端B根据其能力信息对车载终端A与车载终端B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即车载终端B充当了车辆网中的头车作用,此时,车载终端B可以视为上述基站设备120,而车载终端A可以视为上述终端110。可选的,上述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含网络管理设备130。若干个基站设备120分别与网络管理设备130相连。其中,网络管理设备130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比如,该网络管理设备130可以是演进的数据分组核心网(EvolvedPacketCore,EPC)中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Entity,MME)。或者,该网络管理设备也可以是其它的核心网设备,比如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SGW)、公用数据网网关(PublicDataNetworkGateWay,PGW)、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andChargingRulesFunction,PCRF)或者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SubscriberServer,HSS)等。对于网络管理设备130的实现形态,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定。在5GNR系统中,特别是通信频段在Frequencyrange2(6GHz以上)时,由于高频信道衰减较快,为了保证覆盖范围,终端与基站设备之间需要使用基于beam(波束)的发送和接收。目前,相关技术中,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大多数都是基站设备通过使用一个天线面板向用户发送数据,当基站设备发送的所有数据都是由一个天线面板发送时,因为同一个天线面板在同一时间只能指向一个波束方向,那么终端使用一个波束方向即一个接收波束来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而接收波束一般是由TCI状态来指示的,每个TCI状态对应一个RS(ReferenceSignal,参考信号)标识,也称为RSindex,用于唯一指示相应的RS。不同的RS具有不同的RS标识。可选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RS可以是NZPCSI-RS(Non-ZeroPowerChannel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也可以是SSB(SynchronizationSignalBlock,同步信号块),或者是其它参考信号,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请参考表1,其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CI状态与RS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该表1中包含了TCI状态与RS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TCI状态RSindexTCI#0SSBindex#1TCI#1SSBindex#2TCI#2CSI-RSindex#5TCI#3CSI-RSindex#6…………表1例如,当基站设备通过DCI告知终端的TCI状态为TCI#1,则基站设备是告诉终端使用接收该SSBindex#2时的接收波束来接收PDSCH上的下行数据。在5GNR系统中,基站设备和终端可以采用多天线面板来传输数据,对于多天线面板的场景,基站设备可以具有多个天线面板,多个天线面板可以同时指向不同的波束方向。基站设备可以通过多个天线面板上的发送波束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也可以通过多个天线面板上的接收波束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上述多个天线面板可以属于同一个TRP(TransmitterReceiverPoint,发送接收点),也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TRP。也即,一个基站设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TRP,每个TRP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不同的天线面板可以对应于不同的波束方向。类似地,终端可以具有多个天线面板。终端可以通过多个天线面板上各自的波束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也可以通过多个天线面板上各自的波束向基站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在NR系统中,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需要支持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LowLatencyCommunication,URLLC)业务,为了保证可靠性,需要重复发送URLLC业务中的同一个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而使用不同天线面板进行重复的发送接收可以进一步使用空间分集来提高可靠性。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TB,如果要重复发送N次,其使用的时域资源和TCI状态可能不一样,其他资源比如频域资源、调制编码方式、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号(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number,HARQnumber)等都可以一样。如果每个都使用单独的DCI信令调度,则使得DCI信令开销较大,因此,需要设计新的DCI信令,调度使用不同的TCI状态的TB在不同时间的重复发送。对于多次重复发送,可以每次发送占用的时间粒度为微时隙(mini-slot),即1~13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也就是说一个slot内可以有多次发送,而多次发送可能需要终端使用不同的beam甚至不同的panel进行接收。由于终端切换波束或者天线面板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时需要一定切换时间,因此,对于需要终端切换波束或者天线面板进行接收的连续的两次发送,其对应的两个min-slot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时域间隔,若该时域间隔设置过大,则会使得两次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长较长,影响数据传输效率,而若该时域间隔设置太小,则终端在接收前一个mini-slot后,可能来不及完成波束或者天线面板的切换。目前对于上述两个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如何设置,尚未有合适的解决方案。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执行,该终端包括N个天线面板,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在步骤201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该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该至少一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是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确定的,且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该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的;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从该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根据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确定波束关系,该波束关系用于指示该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根据该波束关系以及该下行控制信息获取该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该接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对应微时隙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根据该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在该至少两个微时隙对应的时域内接收该下行数据。可选的,该根据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确定波束关系,包括:获取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对于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微时隙,获取该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与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指示的时域间隔之间的大小关系;根据该大小关系确定该相邻两个微时隙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可选的,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阈值T1、第二时域间隔阈值T2、第三时域间隔阈值T3、第四时域间隔阈值T4和第五时域间隔阈值T5中的至少一项;其中,T1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该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2是当不具有该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该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3是当具有该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具有该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该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4是当具有该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不具有该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该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5是通过同一天线面板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该根据该波束关系以及该下行控制信息获取该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包括:对于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指定微时隙,将该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接收信息获取为该指定微时隙的接收信息;该指定微时隙的起始时域位置与该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指定时域间隔阈值;对于其它微时隙,从该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该其它微时隙的接收信息;该其它微时隙是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除了该指定微时隙之外的微时隙。可选的,该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上报该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其中,该天线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的数值;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时,是否具有该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且具有该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是否具有该N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可选的,该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与该基站设备交互天线面板激活信息,该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用于指示该N个天线面板中被激活的天线面板;其中,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该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和该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确定的。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基站设备根据该天线能力信息确定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并根据确定的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向终端发送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的下行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从而提供一种结合终端的天线能力进行下行数据的微时隙间隔的设置的方案,避免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设置过大或者过小,从而达到提高通过多天线面板进行下行传输的传输效率的效果。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设备执行。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在步骤301中,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至少一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是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确定的,且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终端中的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的;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可选的,在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以及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接收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接收对应微时隙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根据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可选的,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阈值T1、第二时域间隔阈值T2、第三时域间隔阈值T3、第四时域间隔阈值T4和第五时域间隔阈值T5中的至少一项;其中,T1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2是当不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3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4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不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5是通过同一天线面板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对于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指定微时隙,根据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接收信息接收指定微时隙中的数据;指定微时隙的起始时域位置与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指定时域间隔阈值。可选的,在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接收终端上报的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其中,天线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的数值;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时,是否具有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且具有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是否具有N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可选的,在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与终端交互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用于指示N个天线面板中被激活的天线面板;根据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和天线能力信息确定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基站设备可以根据终端的至少一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并根据确定的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向终端发送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的下行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从而提供一种结合终端的天线能力进行下行数据的微时隙间隔的设置的方案,避免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设置过大或者过小,从而达到提高通过多天线面板进行下行传输的传输效率的效果。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方案,可以根据终端的天线面板能力和当前被激活的天线面板个数等信息,以及根据天线面板切换或beam切换需要的时间,来设定每次发送是否需要终端改变beam来进行接收,以及每连续两次发送之间的时域间隔等。也就是说,基站设备可以获取终端天线面板能力,以及终端当前天线面板状态信息,根据终端天线面板能力,和终端当前天线面板状态信息,考虑终端接收波束切换所需的时间来给终端配置多个mini-slot用来发送PDSCH,同时针对各个mini-slot配置终端的接收波束来接收PDSCH。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和基站设备执行,该终端包括N个天线面板,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在步骤401中,终端向基站设备上报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相应的,基站设备接收终端上报的该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可选的,该天线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1)N的数值。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向基站设备上报其包含的天线面板的数量,比如,当终端中包含两个天线面板时,终端可以向基站设备上报上述N的数值为2。2)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时,是否具有该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终端中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天线面板时,终端还向基站设备上报这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天线面板是否可以同时被激活。比如,当终端有两个天线面板实体时,这两个天线面板实体是可以同时被激活的,但如果终端中只有一个天线面板实体,且不同时间上该天线面板实体可以指向不同方向,则认为该终端同一时间相当于只能激活一个天线面板。3)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且具有该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是否具有该N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终端中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天线面板,且这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天线面板可以同时被激活,则终端还可以向基站设备上报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天线面板是否可以同时接收下行数据,比如同时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PDSCH)。在步骤402中,终端与基站设备之间交互天线面板激活信息,该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用于指示该N个天线面板中被激活的天线面板。在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根据终端的天线能力,基站设备和终端之间还可以交互一些信息来确定终端接下来一段时间使用什么样的天线状态与基站设备进行通信,而这个交互信息的流程可以有以下几种:1)基站设备根据终端发送的天线能力信息生成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并向终端发送该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相应的,终端接收该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终端先上报自己的天线面板能力信息,由基站设备根据终端的天线面板能力信息发送激活指示去激活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终端完全听取基站设备的激活指示,并按照激活指示去激活自己的天线面板。其中,这种方案中的激活指示就相当于上述的天线面板激活信息。2)基站设备根据终端发送的天线能力信息向终端发送天线面板激活指示;终端接收该天线面板激活指示,并根据该天线面板激活指示确定N个天线面板中被激活的天线面板,根据确定的该被激活的天线面板生成该天线激活信息,并将该天线激活信息发送给该基站设备;基站设备接收该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在另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终端先上报自己的天线面板能力信息,由基站设备根据终端的天线面板能力信息发送激活指示去激活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终端可以不完全听取基站设备的激活指示,并按照激活指示和自己的意愿(比如想更省电,则少激活天线面板;比如不需要省电,想要大数据速率,则多激活天线面板)去激活自己的天线面板,然后,终端再反馈自己最终确定的激活的天线面板信息给基站设备。其中,这种方案中终端最终确定的激活的天线面板信息就相当于上述的天线面板激活信息。3)终端根据该天线能力信息生成该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并将该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发送给该基站设备;基站设备接收该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在又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终端上报自己的天线面板能力信息,并确定自己想要激活的天线面板,然后告知基站设备自己激活的天线面板信息。其中,这种方案中终端激活的天线面板信息就相当于上述的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在该方案中,终端上报天线面板能力信息,以及向基站设备发送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的步骤可以单独执行,也可以同步执行。在步骤403中,基站设备根据该天线能力信息确定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阈值T1、第二时域间隔阈值T2、第三时域间隔阈值T3、第四时域间隔阈值T4和第五时域间隔阈值T5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各个时域间隔阈值可以如下:a)T1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该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如果终端中的2个天线面板可以同时被激活,那么天线面板之间的切换时间是比较小的,比如终端在第一个mini-slot需要使用天线面板1来接收PDSCH,在第二个mini-slot需要使用天线面板2来接收PDSCH,那么第一个mini-slot和第二个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至少需要为T1,该T1为终端切换天线面板所需的时间。b)T2是当不具有该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该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比如,如果终端中的2个天线面板不能被同时激活,那么通过这2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的两个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至少需要T2。d)T3是当具有该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具有该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该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终端中的多个天线面板能同时被激活时,可以考虑T3的设置。比如,如果终端中的2个天线面板能同时被激活,且能同时接收下行数据,则通过这2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的两个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至少需要T3。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该T3的值可以趋近为0。d)T4是当具有该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不具有该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该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例如,当终端中的2个天线面板能同时被激活,且不能同时接收下行数据,比如终端想要省电,则通过这2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的两个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最少为T4。e)T5是通过同一天线面板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果两个mini-slot需要终端使用同一个天线面板中的不同beam进行PDSCH接收,那么这两个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至少为T5。以上对于T1至T5这5个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由系统预先设置。上述T1至T5这5个阈值有一定的大小关系,比如,T1小于T2,T3最小,T4与T1的数值相近。可选的,基站设备可以根据上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和上述天线能力信息确定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也就是说,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基站设备根据终端中的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和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确定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终端可能并不会激活N个天线面板中的所有天线面板,而是只激活其中的部分天线面板,因此,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除了考虑上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之外,还可以考虑天线面板激活信息进行资源调度(包括时频资源的调度和波束调度)。在步骤404中,基站设备根据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以及用于向该终端传输下行数据的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确定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其中,该接收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接收对应微时隙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基站设备在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可以为终端指定接收该下行数据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也称下行波束)。其中,上述接收信息可以由基站设备通过PDCCH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DCI)发送给终端,以便终端解析获得接收信息后,使用相应的天线面板在相应的波束上进行下行接收。在步骤405中,基站设备根据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向该终端发送该下行控制信息;相应的,终端接收该下行控制信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设备可以通过DCI信令向终端下发该下行控制信息。在步骤406中,终端从该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用于传输该下行数据的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DCI之后,在解析DCI时,首先从DCI中解析出该DCI调度的各个mini-slot中,每相邻两个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在步骤407中,终端根据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确定波束关系。其中,该波束关系用于指示该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可选的,在根据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确定波束关系时,终端可以获取上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对于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微时隙,获取该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与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指示的时域间隔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根据该大小关系确定该相邻两个微时隙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由于上述DCI调度的各个mini-slot中,每相邻两个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是由基站设备根据天线能力信息设置的,因此,终端根据每相邻两个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结合上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可以初步确定每相邻两个mini-slot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比如,相邻两个mini-slot是否需要使用相同的波束或者相同的天线面板进行接收。其中,上述终端获取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的方式与基站设备获取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基站设备对终端调度mini-slot的PDSCH资源时,需要考虑每个mini-slot需要终端使用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同时根据该信息和上述终端天线面板能力中给出的各种天线面板切换或beam切换需要的时间来设置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在步骤408中,终端根据该波束关系以及该下行控制信息获取该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在根据该波束关系以及该下行控制信息获取该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时,对于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指定微时隙,终端可以将该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接收信息获取为该指定微时隙的接收信息;或者终端可以将该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CORESET(ControlResourceSet,控制资源集合)属于相同的CORESET集合或属于相同的TRP的其它CORESET的接收信息获取为该指定微时隙的接收信息;该指定微时隙的起始时域位置与该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指定时域间隔阈值;而对于其它微时隙,从该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该其它微时隙的接收信息;该其它微时隙是该至少两个微时隙中除了该指定微时隙之外的微时隙。终端接收到DCI之后,需要解析DCI中携带的信息,而解析获得DCI中的接收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对于在DCI之后发送,且与DCI的结束时刻的时域间隔小于一定的门限的mini-slot,终端可能来不及从DCI中获取该mini-slot的接收信息(即接收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波束),而如果将DCI调度的所有mini-slot都放在DCI之后的一定门限之外的时域上进行发送,则会导致一定的传输时延,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设置DCI调度的各个mini-slot的接收信息时,对于在DCI之后的一定门限之内的时域上的mini-slot(对应上述指定微时隙),系统默认其接收信息与DCI的接收信息相同,而对于在DCI之后的一定门限之外的时域上的mini-slot(对应上述其它微时隙),其接收信息可以由基站设备在DCI中指示。在步骤409中,终端根据该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在该至少两个微时隙对应的时域内接收该下行数据。比如,对于2个连续的mini-slot,基站设备需要指示终端使用相同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则这两个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可以为0,同样的,终端如果通过解析DCI确定多个mini-slot之间时域间隔为0,则可以确定这些mini-slot使用相同的接收天线和接收beam,并进一步从基站设备发送的DCI信令中获取这些mini-slot使用哪个接收天线和接收beam。再比如,若2个连续的mini-slot需要终端使用同时被激活的两个天线面板上的beam进行接收,则基站设备可以配置这两个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为大于等于T3,但小于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中其它几个比T3大的阈值,则终端可以解析DCI获得这两个mini-slot之间的时域间隔,并将获得的时域间隔与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中每个阈值进行比较,并找出比时域间隔小,且最大的一个阈值,确定为T3,则终端可以获知这两个mini-slot使用的是不同激活天线面板上的接收beam,然后根据DCI信令获知分别是哪个天线面板上的哪个接收beam,并准备使用相应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来分别接收这两个mini-slot的PDSCH。另外,对于携带调度多个mini-slot的DCI的PDCCH,若其中一个或者多个mini-slot的起始符号位置与PDCCH的结束符号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一个门限值,则这些mini-slot不能使用DCI中指示的接收波束信息,需要使用与该PDCCH同样的接收波束信息(即DCI对应的接收信息)。因为时域间隔太小,终端无法解码出DCI信令中的波束信息,只能使用与PDCCH波束相同的接收波束接收这些mini-slot的PDSCH,待终端解码出DCI中对应后续mini-slot的接收波束之后,使用相应的接收波束接收后续的一个或多个mini-slot的PDSCH。例如,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资源调度示意图。如图5所示,DCI信令指示基站设备通过4个TCI状态(即TCI#1~TCI#4)调度了8个mini-slot(简称Ms)给终端传输下行数据,分别为Ms#1~Ms#8,并且,Ms#1~#3中间没有时域间隔,则终端可以确定Ms#1~#3使用同样的接收波束方向,则对应同一个TCI状态;相应的,Ms#4和#5使用同一个TCI状态;Ms#6使用同一个TCI状态;Ms#7和Ms#8使用同一个TCI状态。由于DCI信令给出了四个TCI状态,这DCI信令和Ms#1之间的时域间隔是大于门限值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DCI信令可以给Ms#1指示TCI#1;并指示后面Ms#4和#5使用TCI#2;指示Ms#6使用TCI#3;指示Ms#7和Ms#8使用TCI#4。并且,Ms#3和Ms#4之间的时域间隔大于等于终端将接收beam由TCI#1指示的方向切换到TCI#2指示的方向上所需的时间。同理,Ms#5和Ms#6之间的时域间隔大于等于终端将接收beam由TCI#2指示的方向切换到TCI#3指示的方向上所需的时间;Ms#6和Ms#7之间的时域间隔大于等于终端将接收beam由TCI#3指示的方向切换到TCI#4指示的方向上所需的时间。如果DCI信令和Ms#1之间的时域间隔肯定小于门限值,则DCI信令只需要给出三个TCI状态,因为Ms#1~#3使用与接收该DCI信令相同的接收波束,后面Ms#4和#5使用TCI#1;Ms#6使用TCI#2;Ms#7和Ms#8使用TCI#3。同样各个时域间隔也要大于终端切换beam所需的时域间隔。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终端在接收下行数据时,在一个slot中最多可以进行多少次的beam切换,需要基站设备根据终端的天线能力信息和终端当前的天线面板状态(即天线面板激活信息)来确定,比如终端当前激活两个天线面板,且这两个天线面板可以同时进行下行接收,即T3值很小,比如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该T3值小于一个OFDM符号,假设在一个slot内,一共有14个符号,而mini-slot为2符号,则终端在接收下行数据时,一个slot内可以有4次beam切换。相应的,对于数值较大的其它切换时间,终端在接收下行数据时,在一个slot内的波束切换次数会较少。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mini-slot可以用于发送多个TB,该多个TB可以是一个TB的重复发送,也可以是不同数据的TB。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通过根据终端天线面板能力和当前天线面板状态信息来配置mini-slot的时间资源以及每个mini-slot的接收波束资源,从而实现终端使用多个接收波束来接收多个mini-slot的PDSCH,利用空间分集提高传输可靠性。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基站设备可以接收终端上报的至少一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根据该天线能力信息确定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并根据确定的该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向终端发送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的下行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从而提供一种结合终端的天线能力进行下行数据的微时隙间隔的设置的方案,避免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设置过大或者过小,从而达到提高通过多天线面板进行下行传输的传输效率的效果。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6所示,该下行数据传输装置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结合的方式实现为图1所示实施环境中的终端的全部或者部分,以执行图2或者图4任一所示实施例中由终端执行的步骤。该终端包括N个天线面板,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该下行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控制信息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是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确定的,且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是根据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间隔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波束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确定波束关系,所述波束关系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接收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波束关系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所述接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对应微时隙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对应的时域内接收所述下行数据。可选的,所述波束关系确定模块,包括:阈值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大小关系获取子模块,用于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微时隙,获取所述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与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指示的时域间隔之间的大小关系;关系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相邻两个微时隙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可选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阈值T1、第二时域间隔阈值T2、第三时域间隔阈值T3、第四时域间隔阈值T4和第五时域间隔阈值T5中的至少一项;其中,T1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2是当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3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4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5是通过同一天线面板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所述接收信息获取模块,包括:第一接收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指定微时隙,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接收信息获取为所述指定微时隙的接收信息;所述指定微时隙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指定时域间隔阈值;第二接收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对于其它微时隙,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所述其它微时隙的接收信息;所述其它微时隙是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除了所述指定微时隙之外的微时隙。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能力上报模块,用于上报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其中,所述天线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的数值;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且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激活信息交互模块,用于在控制信息接收模块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之前,与所述基站设备交互天线面板激活信息,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天线面板中被激活的天线面板;其中,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和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确定的。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该下行数据传输装置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结合的方式实现为图1所示实施环境中的基站设备的全部或者部分,以执行图3或者图4任一所示实施例中由基站设备执行的步骤。该下行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发送模块701,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是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确定的,且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所述终端中的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时域间隔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信息发送模块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根据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以及用于向所述终端传输下行数据的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所述接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对应微时隙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所述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选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阈值T1、第二时域间隔阈值T2、第三时域间隔阈值T3、第四时域间隔阈值T4和第五时域间隔阈值T5中的至少一项;其中,T1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2是当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3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4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5是通过同一天线面板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微时隙接收模块,用于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指定微时隙,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接收信息接收所述指定微时隙中的数据;所述指定微时隙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指定时域间隔阈值。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能力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信息发送模块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其中,所述天线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的数值;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且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激活信息交互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信息发送模块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与所述终端交互天线面板激活信息,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天线面板中被激活的天线面板;阈值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向和所述天线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装置,能够实现为图1所示系统中的终端的全部或者部分,以执行本公开上述图2或者图4所示实施例中由终端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所述终端中包含N个天线面板,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该下行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是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确定的,且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确定波束关系,所述波束关系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述波束关系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所述接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对应微时隙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对应的时域内接收所述下行数据。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确定波束关系,包括:获取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微时隙,获取所述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与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指示的时域间隔之间的大小关系;根据所述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相邻两个微时隙的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可选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阈值T1、第二时域间隔阈值T2、第三时域间隔阈值T3、第四时域间隔阈值T4和第五时域间隔阈值T5中的至少一项;其中,T1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2是当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3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4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5是通过同一天线面板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波束关系以及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包括: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指定微时隙,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接收信息获取为所述指定微时隙的接收信息;所述指定微时隙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指定时域间隔阈值;对于其它微时隙,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所述其它微时隙的接收信息;所述其它微时隙是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除了所述指定微时隙之外的微时隙。可选的,所述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上报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其中,所述天线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的数值;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且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可选的,所述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与所述基站设备交互天线面板激活信息,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天线面板中被激活的天线面板;其中,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和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确定的。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装置,能够实现为图1所示系统中的基站设备的全部或者部分,以执行本公开上述图3或者图4所示实施例中由基站设备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该下行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接收的至少两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是根据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确定的,且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是根据所述终端中的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确定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相邻微时隙之间的最小时域间隔;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可选的,所述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各自的接收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所述接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对应微时隙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所述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每相邻两个微时隙之间的时域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选的,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阈值T1、第二时域间隔阈值T2、第三时域间隔阈值T3、第四时域间隔阈值T4和第五时域间隔阈值T5中的至少一项;其中,T1是当具有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2是当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3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4是当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且不具有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时,通过所述两个天线面板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T5是通过同一天线面板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先后接收在不同微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最小时域间隔。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微时隙中的指定微时隙,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接收信息接收所述指定微时隙中的数据;所述指定微时隙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小于指定时域间隔阈值。可选的,所述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N个天线面板的天线能力信息;其中,所述天线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的数值;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当N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2,且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被激活的能力时,是否具有所述N个天线面板同时进行下行接收的能力。可选的,所述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与所述终端交互天线面板激活信息,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天线面板中被激活的天线面板;根据所述天线面板激活信息和所述天线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微时隙间隔阈值信息。上述主要从终端和基站设备交互的角度,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和基站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公开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终端800包括发射器801,接收器802和处理器803。其中,处理器803也可以为控制器,图8中表示为“控制器/处理器803”。可选的,所述终端800还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处理器805,其中,调制解调处理器805可以包括编码器806、调制器807、解码器808和解调器809。在一个示例中,发射器801调节(例如,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该输出采样并生成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发射给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设备。在下行链路上,天线接收上述实施例中基站设备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器802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并提供输入采样。在调制解调处理器805中,编码器806接收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调制器807进一步处理(例如,符号映射和调制)编码后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提供输出采样。解调器809处理(例如,解调)该输入采样并提供符号估计。解码器808处理(例如,解交织和解码)该符号估计并提供发送给终端800的已解码的数据和信令消息。编码器806、调制器807、解调器809和解码器808可以由合成的调制解调处理器805来实现。这些单元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LTE及其它演进系统的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800不包括调制解调处理器805时,调制解调处理器805的上述功能也可以由处理器803完成。处理器803对终端8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本公开实施例中由终端800进行的处理过程。例如,处理器803还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侧的各个步骤,和/或本公开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其它步骤。进一步的,终端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04,存储器804用于存储用于终端8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图8仅仅示出了终端8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终端800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都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基站设备900包括发射器/接收器901和处理器902。其中,处理器902也可以为控制器,图9中表示为“控制器/处理器902”。所述发射器/接收器901用于支持基站设备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之间收发信息,以及支持所述基站设备与其它网络实体之间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902执行各种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功能。在上行链路,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接收,由接收器901进行解调(例如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并进一步由处理器902进行处理来恢复终端所发送到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在下行链路上,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由处理器902进行处理,并由发射器901进行调制(例如将基带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来产生下行链路信号,并经由天线发射给终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解调或调制的功能也可以由处理器902完成。例如,处理器902还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基站设备侧的各个步骤,和/或本公开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其它步骤。进一步的,基站设备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3,存储器903用于存储基站设备9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此外,基站设备90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904。通信单元904用于支持基站设备900与其它网络实体(例如核心网中的网络设备等)进行通信。例如,在5GNR系统中,该通信单元904可以是NG-U接口,用于支持基站设备900与UPF(UserPlaneFunction,用户平面功能)实体进行通信;或者,该通信单元904也可以是NG-C接口,用于支持基站设备900与AMF(AccessandMobilityManagement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进行通信。可以理解的是,图9仅仅示出了基站设备9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基站设备900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设备都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一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下行数据传输方法所设计的程序。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
技术领域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