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节助听设备长度的结构及助听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0660发布日期:2020-08-05 01:5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用于调节助听设备长度的结构及助听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调节助听设备弯曲部长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耳廓的结构,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涉及带有可调节助听设备弯曲部长度结构的助听设备。



背景技术:

耳背式助听设备佩戴时,其主体结构位于佩戴者耳廓之后,而不同的佩戴者耳朵大小及形状具有一定差异,这导致耳背式助听设备被佩戴后,部分佩戴者会产生不适感,或者部分佩戴者助听效果不佳。

因此,耳背式助听设备的结构需要进行优化,以适应不同佩戴者耳朵大小和形状,从而提高用户舒适度,同时改善助听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保护了一种用于调节助听设备长度的结构,包括弯曲金属,限位部,以及相互连接后内部形成连贯通道的弯曲部和柔性伸缩管;所述弯曲部的末端连接助听设备的耳机,所述柔性伸缩管的末端与所述助听设备主体连接,所述弯曲金属沿所述通道贯穿所述弯曲部和柔性伸缩管,且所述弯曲金属延伸至所述助听设备主体内的末端为折弯和/或铆接的异形末端;

所述助听设备主体具有助听设备腔体,所述限位部固定在所述助听设备腔体内且抵住所述弯曲金属的异形末端,对所述弯曲金属的变形状态进行限制。

优选地,所述弯曲部包括适于固定所述助听设备、使其配合于佩戴者耳朵上方的第一弯曲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弯曲部连接,使所述助听设备主体配合佩戴者耳廓的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末端连接耳机,所述第二弯曲部末端连接所述柔性伸缩管。

优选地,所述弯曲部、所述柔性伸缩管内部中空或内部设置至少一个槽和/或导轨,用于容纳所述弯曲金属。

所述限位部内部设置行程腔体,还设置供所述弯曲金属穿行的槽,所述槽与所述行程腔体连通,所述行程腔体的两端的底部设置有限制所述弯曲金属的异形末端进一步变形的挡块。

所述助听设备主体具有外壳,所述限位部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柔性伸缩管与外壳之间。

所述弯曲金属配置为被折弯后具有固定形状的金属和/或合金材质,变形状态下迫使所述弯曲部、所述柔性伸缩管一同沿佩戴者耳廓根部外形轮廓,紧贴佩戴者耳廓并延伸至佩戴者外耳道口,使所述耳机紧贴佩戴者耳道口四周。

或者,所述弯曲金属配置为被折弯后,恢复至原有形状的记忆金属材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保护了一种可调节长度的助听设备,其组成包括:

耳机;

助听设备主体;

一个或多个声学元件,所述声学元件为麦克风、骨导喇叭、气导喇叭中的至少一种;

以及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结构。

所述耳机包括耳塞和耳机主体,为内部无喇叭的佩戴定位耳机、内置第一骨导喇叭的骨导耳机或内置气导喇叭的气导耳机,所述助听设备主体具有外壳;

其中,所述佩戴定位耳机包括可配置实心的佩戴定位主体、以及与所述佩戴定位主体连接的佩戴定位耳塞;

所述骨导耳机包括内部中空的骨导耳机主体、与所述骨导耳机主体固定连接的骨导耳机耳塞、以及嵌在所述骨导耳机主体中空内部的所述第一骨导喇叭;

所述气导耳机包括内嵌气导喇叭的气导耳机主体、与所述气导耳机主体连接的气导耳机耳塞,其中,所述气导耳机耳塞设置气导耳机出音孔,所述气导耳机主体设置至少一个通气孔。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耳机配置为所述佩戴定位耳机时,所述助听设备包含具有第二骨导喇叭的骨导喇叭总成,被配置在助听设备主体上靠近所述佩戴定位耳机一侧,并凸出所述外壳表面。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麦克风,配置在如下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位置:所述助听设备佩戴时,所述外壳上朝向远离所述耳机方向的侧表面、所述外壳朝向佩戴者头部相反方向的侧表面、所述耳机主体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麦克风配置位置处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拾音孔;其中,当所述麦克风设置在所述耳机主体)外表面时,所述麦克风通过贯穿在所述弯曲部、所述柔性伸缩管中的线材与助听设备内置主板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被配置为设置所述助听设备参数,和/或与所述助听设备进行交互操作的按键,所述按键可配置在如下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包括:所述助听设备佩戴时,所述外壳朝向远离所述耳机方向的侧表面、所述外壳(朝向佩戴者头部相反方向的侧表面、所述耳机主体的外表面;

其中,当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耳机主体外表面时,所述按键通过贯穿在所述弯曲部、所述柔性伸缩管中的所述线材与助听设备内置主板连接。

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被配置为采集佩戴者佩戴状态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被配置在如下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包括:所述助听设备佩戴时,所述外壳中朝向佩戴者颅骨的侧表面、所述外壳中朝向佩戴者耳廓的侧表面、所述耳塞表面和/或所述耳机主体表面;其中,所述传感器配置位置处设置至少一个供所述传感器信号传输的孔/或能够穿透传感器信号的盖板;当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耳塞表面和/或所述耳机主体表面时,所述传感器通过贯穿在所述弯曲部、所述柔性伸缩管中的所述线材与助听设备内置主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接近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嵌在所述外壳中、用于外部设备与所述助听设备进行通信和充电管理的金属柱。

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于所述助听设备腔体内,和/或嵌入所述外壳中的磁钢,所述磁钢设置为外部设备与所述助听设备进行通信和/或充电管理时,对所述助听设备进行定位和吸附。

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模组,所述通信模组包括bluetooth模组、gsm模组、cdma模组、umts模组、ev-do模组、wimax模组、lte模组、nfc模组及非标准协议无线射频通信模组。

本实用新型通过弯曲部、柔性伸缩管、弯曲金属以及限位结构实现了用于调节助听设备长度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耳机、一个或多个声学元件实现了一种可调节长度的助听设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可调节助听设备弯曲部长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耳廓的结构,以及带有可调节助听设备弯曲部长度结构的助听设备,可以更广泛的适应不同佩戴者接触部位不同人体工学特征,以提高用户舒适度,并使助听设备的贴合效果更好,以改善助听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助听设备主体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助听设备主体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中采用佩戴定位耳机部效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中采用气导耳机部效果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例适应外形较小耳朵佩戴效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例适应外形较大耳朵佩戴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涉及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

助听设备主体10

第一弯曲部101第二弯曲部102

弯曲金属104线材105

柔性伸缩管106异形末端107

外壳108限位结构109

骨导喇叭总成110第二骨导喇叭111

骨导喇叭固定结构112骨导喇叭传音部113

麦克风120、122麦克风拾音孔121、123

传感器124、125、134金属柱126

磁钢127按键128、129

行程腔体130、131助听设备腔体132

槽133耳机20

耳塞201耳机主体202

佩戴定位耳机21

佩戴定位耳塞210佩戴定位主体211

气导耳机23

气导耳机耳塞215气导耳机主体216

气导耳机出音孔217孔218

小耳形303大耳形30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了一种用于调节助听设备长度的结构,进一步保护了一种可调节长度的助听设备。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方式,进一步讲解本实用新型。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可实施为多种类型的可调节长度的助听设备。

图1和图2同时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调节助听设备长度的结构,以采用调节助听设备长度结构的助听设备的一种实施例。

在此实施例中,助听设备主要包括用于塞入用户外耳道的耳机20以及助听设备主体10,同时还包括连接在耳机20与助听设备主体10之间的、用于调节助听设备长度的结构,其中该结构主要包括弯曲金属104、弯曲部和柔性伸缩管。同时,助听设备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声学元件,声学元件为麦克风、骨导喇叭、气导喇叭中的至少一种。

弯曲部和柔性伸缩管106相互连接后内部形成连贯的通道,弯曲部的末端连接助听设备的耳机20,柔性伸缩管106的末端与助听设备主体10连接,弯曲金属104沿二者之间的通道贯穿弯曲部和柔性伸缩管106,且弯曲金属104延伸至助听设备主体10内的末端为异形结构,该异形末端107为折弯结构,或者铆接结构,或者二者的结合。用于调节助听设备长度的结构还具有限位部109,助听设备主体10具有助听设备腔体132,限位部109固定在助听设备腔体132内且抵住弯曲金属104的异形末端107,对弯曲金属104的变形状态进行限制,相当于在佩戴者调节助听装置长度后,对弯曲金属104的变形状态进行固化,也对助听设备的长度进行固化,以适合用户的耳廓大小。

本实施例中,弯曲部可以设置为一段,也可以设置为两段,即包括适于固定助听设备、使其配合于佩戴者耳朵上方的第一弯曲部101、以及与第一弯曲部101连接,使助听设备主体10配合佩戴者耳廓的第二弯曲部102。其中,第一弯曲部101设置在上方,末端连接耳机20,第二弯曲部102在下方,末端连接柔性伸缩管106。为了实现贯通,弯曲部以及柔性伸缩管106内部中空或内部设置至少一个槽和/或导轨,用于容纳弯曲金属104,使其通过,并具有一定的变形空间。

如图1所示,第二弯曲部102的两端分别自然平滑连接至第一弯曲部101和内部中空的柔性伸缩管106,第一弯曲部101、第二弯曲部102和柔性伸缩管106共同形成一个大体类似u形的、呈现开口的结构。其中,第一弯曲部101和第二弯曲部102的中心设置一个连续的槽或导轨,使弯曲金属104沿设置的槽或导轨连续贯穿于第一弯曲部101和第二弯曲部102后,继续穿过柔性伸缩管106内部空间,并进一步延伸至助听设备腔体132内的限位结构109。弯曲金属104的另一端固定在弯曲部内,例如第一弯曲部101内,或固定在佩戴定位主体211内。

限位部109内部设置行程腔体,还设置供弯曲金属104穿行的槽133,槽133与行程腔体连通,行程腔体的两端的底部设置有限制弯曲金属104的异形末端107进一步变形的挡块,该挡块能够抵住异形末端107,避免其进一步延展或者回缩。限位部109的具体结构和固定位置可灵活设置,可以直接固定在助听设备主体10内部,也可以与其装配连接,比如图1和图2的一种实施例中,助听设备主体10具有外壳108,限位部109的边缘固定在柔性伸缩管106与外壳108之间,使得整个结构装配更加方便。

弯曲金属104配置为被折弯后具有固定形状的金属和/或合金材质,变形状态下迫使弯曲部、柔性伸缩管106一同沿佩戴者耳廓根部外形轮廓,紧贴佩戴者耳廓并延伸至佩戴者外耳道口,使耳机20紧贴佩戴者耳道口四周。如铜合金、铁合金等,适于固定述耳机20并配合于佩戴者耳朵的第一弯曲部101、适于配合佩戴者耳廓的第二弯曲部102、以及柔性伸缩管106采用可折弯柔性材质,包括硅胶、橡胶、聚丙烯、热塑性橡胶tpr、热塑性弹性体tpe、聚酰胺、聚氨酯、聚四氟乙烯。

弯曲金属104还可配置为被折弯后,恢复至原有形状的记忆金属材质,包括au-cd、ag-cd、cu-zn、cu-zn-al、cu-zn-sn、cu-zn-si、cu-sn、cu-zn-ga、in-ti、au-cu-zn、nial、fe-pt、ti-ni、ti-ni-pd、ti-nb、u-nb和fe-mn-si等记忆合金,也可选用不锈钢丝、铁丝、铜丝等。

佩戴时,使用者可先通过外力调节第一弯曲部101、第二弯曲部102和柔性伸缩管106的形状,以适应佩戴者耳廓根部外形轮廓。然后,依据佩戴者耳廓的大小,调节柔性伸缩管106的长度,进一步适应佩戴者外耳。

适应外形偏小外耳的具体操作方式为:用一只手紧握助听设备主体10,用另一只手紧握第二弯曲部102,沿弯曲金属104轴向方向,向助听设备主体10内推进弯曲金属104,进而压缩柔性伸缩管106长度,减小第一弯曲部101、第二弯曲部102和柔性伸缩管106组成的形状结构。此时,限位结构109内部设置的行程腔体130加大、行程腔体131减小,直至弯曲金属异形末端107到达行程腔体131底部的挡块。

参考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例适应外形较小耳朵佩戴效果图。图中,压缩后的柔性伸缩管106沿轴向的长度,明显较未发生压缩或者延展的柔性伸缩管106短。

适应外形偏大外耳的具体操作方式为:用一只手紧握助听设备主体10,用另一只手紧握第二弯曲部102,沿弯曲金属104轴向方向,向助听设备主体10反方向拉升弯曲金属104,进而拉升柔性伸缩管106长度,加大第一弯曲部101、第二弯曲部102和柔性伸缩管106组成的形状结构。此时,限位结构109内部设置的行程腔体130减小、行程腔体131加大,直至弯曲金属异形末端107到达行程腔体130底部的挡块。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例适应外形较大耳朵佩戴效果图。图中,延展后的柔性伸缩管106沿轴向的长度,明显较未发生压缩或者延展的柔性伸缩管106长。

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101、第二弯曲部102、柔性伸缩管106、弯曲金属104、限位结构109等结构设计方式、安装方式、各组成部分之间关联方式类似于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调节助听设备长度的结构的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中,耳机20包括耳塞201和耳机主体202,根据具体需要可分为多种,例如为内部无喇叭的佩戴定位耳机21,或者内置气导喇叭的气导耳机23。

其中,本实施例如图5所示,佩戴定位耳机21包括可配置实心的佩戴定位主体211、以及与佩戴定位主体211连接的佩戴定位耳塞210。由于助听设备采用了集成在助听设备主体10中的第二骨导喇叭111作为发声单元。此时,耳机20配置为佩戴定位耳机21,佩戴定位主体211与第一弯曲部101连接。使用者佩戴时,佩戴定位耳塞210与佩戴者耳道口四周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助听设备采用第二骨导喇叭111作为发声单元,助听设备主体10集成骨导喇叭总成110。骨导喇叭总成110包括第二骨导喇叭111、骨导喇叭固定结构112和骨导喇叭传音部113。

外壳108靠近佩戴者耳廓的侧面设置一个大体成筒状的骨导喇叭固定结构112;第二骨导喇叭111装配在骨导喇叭固定结构112之中,第二骨导喇叭111振动传音一面朝向外侧;由柔性材质制成的骨导喇叭传音部113盖住第二骨导喇叭111,骨导喇叭传音部113的内侧表面与第二骨导喇叭111振动传音一面紧密接触配合,或通过粘胶粘接配合。骨导喇叭传音部113最终与外壳108通过粘胶粘接配合,或通过卡扣卡位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耳机主体202的外表面上可设置一快捷按键,快捷按键通过设置贯穿在第一弯曲部101、第二弯曲部102、柔性伸缩管106中的线材105与助听设备主板连接。此外,还可在外壳108的远离佩戴者头部的侧表面设置按键128。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助听设备必不可少的麦克风组件可设置在如下位置的至少一个:助听设备佩戴时,外壳108朝向远离耳机20方向的侧表面、外壳108朝向佩戴者头部相反方向的侧表面、耳机主体202的外表面。其中,麦克风配置位置处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拾音孔。

图1中展示了安装在外壳108朝向佩戴者头部相反方向的侧表面上的麦克风拾音孔121,图2中展示了麦克风拾音孔121下方的麦克风120。

图2中还展示了安装在外壳108朝向远离耳机20方向的侧表面处的麦克风122和麦克风拾音孔123。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助听设备还可设置一个或多个被配置为采集佩戴者佩戴状态的传感器,传感器被配置在如下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包括:助听设备佩戴时,外壳108中朝向佩戴者颅骨的侧表面、外壳108中朝向佩戴者耳廓的侧表面;其中,传感器配置位置处设置至少一个供所述传感器信号传输的孔。传感器包括接近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图2中展示了安装在外壳108中朝向佩戴者颅骨侧表面的传感器134,也展示了安装在外壳108中朝向佩戴者耳廓侧表面的传感器124,传感器124在所在侧面靠近助听设备底部位置。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助听设备还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嵌在外壳108中的金属柱126;外部设备通过金属柱126,与助听设备进行通信和充电管理。图2中展示的三个金属柱126嵌在外壳108底部端面之中。

在本实施例中,助听设备还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固定于助听设备腔体132内,和/或嵌入外壳108中的磁钢127,磁钢127配置为外部设备与助听设备进行通信和/或充电管理时,对助听设备进行定位和吸附。图2中展示的两个磁钢127嵌入在外壳108底部,并靠近金属柱126。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助听设备还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通信模组,通信模组包括bluetooth模组、gsm模组、cdma模组、umts模组、ev-do模组、wimax模组、lte模组、nfc模组及非标准协议无线射频通信模组。通信模组用于外部设备对助听设备进行识别、通信和配置,也可用于助听设备之间识别、通信和配置。

图3和图4展示了本实用新型采用调节助听设备长度结构的助听设备的第二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101、第二弯曲部102、柔性伸缩管106、弯曲金属104、限位结构109等结构设计方式、安装方式、各组成部分之间关联方式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发声单元集成在耳机20中。依据发声单元的类型,耳机20可配置为骨导耳机22,也可配置为气导耳机23。

图6所示,气导耳机23包括内嵌气导喇叭的气导耳机主体216、与所述气导耳机主体216连接的气导耳机耳塞215,其中,气导耳机耳塞215设置气导耳机出音孔217,气导耳机主体216设置至少一个通气孔218。

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120、麦克风122、麦克风拾音孔121、麦克风拾音孔123、以及配置在耳机主体202外表面的麦克风和麦克风拾音孔,在助听设备10中的结构设计方式、安装方式、各组成部分之间关联方式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耳机主体202的外表面上可设置一快捷按键,快捷按键通过设置贯穿在第一弯曲部101、第二弯曲部102、柔性伸缩管106中的线材105与助听设备主板连接。此外,还可在外壳108朝向远离耳机20方向的侧表面设置按键129。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柱126、磁钢127、传感器134、传感器125在助听设备10中的结构设计方式、安装方式、各组成部分之间关联方式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其中,传感器125相较于实施例一中传感器124的安装位置,更接近柔性伸缩管106,当使用者佩戴助听设备时,传感器125更接近使用者耳廓。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助听设备还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通信模组,通信模组包括bluetooth模组、gsm模组、cdma模组、umts模组、ev-do模组、wimax模组、lte模组、nfc模组及非标准协议无线射频通信模组。通信模组用于外部设备对助听设备进行识别、通信和配置,也可用于助听设备之间识别、通信和配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替换和功能模块删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