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4938发布日期:2020-12-22 11:0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显示不同的界面以供用户观看,通过底座或者挂架安装于平台上。

在相关技术中,显示设备上设有前壳、后壳和支架,该支架上设有卡扣,该卡扣穿设于前壳和后壳,并夹设前壳和后壳以实现支架的固定,在显示设备的组装过程中,支架的卡扣先穿设于前壳上,并随前壳的移动而移动,其中,前壳在移动的过程中容易与支架的卡扣相脱离,而使支架脱离前壳,导致显示设备的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以提高显示设备的组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前壳,其下端向后凸出一平板,该平板上设有卡合孔;支架,设置于所述平板的下侧;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弹性臂和插舌组件;所述插舌组件凸设于所述支架主体的上表面,向前插接于所述平板上;所述弹性臂弹性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弹性臂的上表面弹性抵接所述平板的下表面;所述弹性臂的上表面凸设有卡合柱,该卡合柱向上插接于所述卡合孔中;及后壳,安装于所述前壳的后侧,并与所述前壳相盖合于所述支架的周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臂的下表面凸设有拨片,该拨片由所述弹性臂的下表面向下倾斜地延伸,并能够带动所述卡合柱脱离所述卡合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拨片远离所述弹性臂的一端超出所述支架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臂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臂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的两侧;各所述弹性臂的所述拨片背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臂由所述支架主体的侧部向外凸伸,并悬空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合柱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插接所述卡合孔内;所述插舌组件相对于所述插舌槽的插接长度大于所述卡合柱相对于所述卡合孔的移动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平板上设有开口朝后的插舌槽;所述插舌槽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插舌槽沿所述平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所述插舌组件包括第一插舌,各所述第一插舌凸伸于所述支架主体的上表面,并向前延伸;所述第一插舌向前插接于对应的所述插舌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插舌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插舌槽的两内壁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舌组件还包括第二插舌,该第二插舌设置于所述第一插舌的后侧;所述第二插舌凸伸于所述支架主体的上表面,并向前延伸;所述第二插舌向前插接于所述平板的后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主体的上表面向后凸设有搭接板,该所述搭接板与所述插舌组件背向而设,并搭接于所述后壳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实施例中,前壳的下端向后凸出一平板,该平板上设有卡合孔,支架设置于平板的下侧,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弹性臂和插舌组件,插舌组件凸设于支架主体的上表面,向前插接于平板上,弹性臂弹性连接于支架主体上,弹性臂的上表面弹性抵接平板的下表面,弹性臂的上表面凸设有卡合柱,该卡合柱向上插接于卡合孔中,使得弹性臂并与插舌组件沿上下方向共同夹紧平板,而使支架与前壳固定连接,避免支架与后壳进行连接,保证前壳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支架的稳固性,从而提高显示设备的组装效率。另外,通过卡合柱向上插接于卡合孔中,从而限制支架的前后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的前壳和后壳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沿图3中a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的前壳和支架的爆炸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的前壳和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的支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显示设备;

1、前壳;11、平板;111、卡合孔;112、插舌槽;

2、支架;21、支架主体;211、容纳腔;212、搭接板;213、缺口;22、插舌组件;221、第一插舌;222、第二插舌;23、弹性臂;231、卡合柱;232、拨片;

3、拾音单元;

4、后壳;41、支板;

5、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显示设备显示不同的界面以供用户观看,显示设备通过挂架悬立于墙壁上。

在相关技术中,显示设备上设有前壳、后壳和支架,该支架上设有卡扣,该卡扣穿设于前壳和后壳,并夹设前壳和后壳以实现支架的固定,在显示设备的组装过程中,支架的卡扣先穿设于前壳上,并随前壳的移动而移动,其中,前壳在移动的过程中容易与支架的卡扣相脱离,而使支架脱离前壳,导致显示设备的组装效率较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前壳1和后壳4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沿图3中a向的剖视图。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100,该显示设备100主要包括前壳1、支架2、拾音单元3、后壳4和显示屏5。

前壳1作为显示设备100的前侧部件,安装有显示屏5。

前壳1的下端向后凸出一平板11,该平板11上设有卡合孔111和插舌槽112,该插舌槽112与卡合孔111间隔地布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插舌槽112与卡合孔111沿平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

卡合孔111沿平板11的厚度方向贯穿平板11。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卡合孔111呈矩形。

插舌槽112设置于平板11的下端,开口朝后,插舌槽112在前后方向上与外界相连通。

所述插舌槽112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插舌槽112沿所述平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

支架2设置于平板11的下侧,支架2包括支架主体21、插舌组件22和弹性臂23。

支架主体21作为支架2的主要部分,支架主体21的上表面与平板11的下表面相贴合。

支架主体21内设有朝向平板11的容纳腔211。

支架主体21的前侧表面上开设有进音孔,该进音孔连通容纳腔211。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音孔具有多个,多个进音孔沿支架主体2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

支架主体21的上表面向后凸设有搭接板212,该搭接板212与插舌组件22背向而设。搭接板212沿支架主体21的后轮廓布置。

插舌组件22凸设于支架主体21的上表面,向前插接于平板11上,通过插舌组件22与平板11的插接实现支架2与平板11的初步装配。

插舌组件22包括第一插舌221和第二插舌222。

第一插舌221凸伸于支架主体21的上表面,并向前延伸。第一插舌221向前插接于对应的插舌槽112,通过第一插舌221与平板11的插接实现支架2与平板11的固定。

第一插舌221的两侧壁分别与插舌槽112的两内壁相贴合,实现插舌组件22与平板11的横向定位,从而提高支架2与前壳1的安装精度和稳固性。

另外,第一插舌221处于支架主体21的前侧面,有利于降低支架2与前壳1之间的安装间隙。

第二插舌222设置于第一插舌221的后侧,第二插舌222凸伸于支架主体21的上表面,并向前延伸,故第二插舌222与第一插舌221同向设置。

第二插舌222向前插接于平板11的后边缘,通过第二插舌222与平板11的插接实现支架2与平板11的进一步地固定。通过第二插舌222和第一插舌221对平板11的插接,增大支架2与平板11的连接强度。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前壳1和支架2的爆炸图。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前壳1和支架2的连接示意图。

参阅图5至图7,弹性臂23设置于支架主体21的一侧,弹性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21上,而使弹性臂23能够相对于支架主体21弹性复位。

其中,弹性臂23由支架主体21的侧部向外凸伸,并悬空延伸,而支架主体21上设有多个缺口213,多个缺口213分列于弹性臂23的两侧,从而提高弹性臂23的弹性力。

弹性臂23的上表面弹性抵接所述平板11的下表面,使得弹性臂23并与插舌组件22沿上下方向共同夹紧平板11,而使支架2与前壳1固定连接,避免支架2与后壳4进行连接,保证前壳1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支架2的稳固性,从而提高显示设备100的组装效率。

所述弹性臂23的上表面凸设有卡合柱231,卡合柱231在支架2与平板11相卡合时相对于卡合孔111布置,卡合柱231向上插接于所述卡合孔中,通过卡合柱231向上插接于卡合孔111中,从而限制支架2的前后移动。

另外,卡合柱231远离弹性臂23的上表面的端部设有圆角,以便于卡合柱231与平板11的抵接。

其中,在支架2与平板11的安装过程中,卡合柱231与平板11的下表面相抵接,而使弹性臂23沿背向平板11的方向弹性翘曲。而在插舌组件22与平板11插接到位时,卡合柱231在弹性臂23的弹力作用下向上插接于卡合孔111中,并与卡合孔111的内壁相抵接,另外,弹性臂23的上表面弹性抵接平板11的下表面,使得弹性臂23并与插舌组件22沿上下方向共同夹紧平板11,而使支架2与前壳1固定连接,避免支架2与后壳4进行连接,保证前壳1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支架2的稳固性,从而提高显示设备100的组装效率。

其中,卡合柱231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插接卡合孔111内,而插舌组件22相对于平板11的插接长度大于卡合柱231相对于卡合孔111的移动长度,从而避免支架21在前后方向上脱离平板11,进而保证支架2与前壳1的安装。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支架2的侧视图。

参阅图8,弹性臂23的下表面凸设有拨片232,该拨片232由弹性臂23的下表面向下倾斜地延伸,该拨片232与卡合柱231分别设置于弹性臂23的两表面上,且相对布置,拨片232能够带动卡合柱231脱离卡合孔111,从而实现支架主体21与平板11的脱离。

拨片232远离弹性臂23的一端超出支架2的外表面,从而便于用户捉取拨片232,以便于支架主体21与平板11的脱离。

另外,弹性臂23具有两个,两个弹性臂23分别设置于支架主体21的两侧,各弹性臂23的拨片232背向布置,以便于用户单手同时捉取两拨片232,进而便于支架主体21与平板11的脱离。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沿图3中a向的剖视图。

参阅图3和图4,拾音单元3容纳于支架主体21的容纳腔211内,拾音单元3上设有进音端,该进音端与进音孔相连通,其中,拾音单元3的进音端经过进音孔收集外部进来的声音。

拾音单元3与容纳腔211的内壁定位连接,并密封地贴合容纳腔211的前侧壁,从而保证拾音单元3的进音端收集声音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拾音单元3包括电路板和电连接电路板上的麦克风。

后壳4安装于前壳1的后侧,并与所述前壳1相盖合于所述支架2的周侧,后壳4的前侧面向前凸设有支板41,该支板41与搭接板212相搭接,使得搭接板212搭接于后壳4上,进一步地提高支架2的稳定性,并且便于支架2的拆卸。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前壳1的下端向后凸出一平板11,该平板11上设有卡合孔111,支架2设置于平板11的下侧,支架2包括支架主体21、弹性臂23和插舌组件22,插舌组件22凸设于支架主体21的上表面,向前插接于平板11上,弹性臂23弹性连接于支架主体21上,弹性臂23的上表面弹性抵接平板11的下表面,弹性臂23的上表面凸设有卡合柱231,该卡合柱231向上插接于卡合孔111中,使得弹性臂23并与插舌组件22沿上下方向共同夹紧平板11,而使支架2与前壳1固定连接,避免支架2与后壳4进行连接,保证前壳1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支架2的稳固性,从而提高显示设备100的组装效率。另外,通过卡合柱231向上插接于卡合孔111中,从而限制支架2的前后移动。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