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帽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5666发布日期:2020-11-20 09:5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耳帽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帽及耳机。



背景技术:

入耳式耳机上一般都会套接一个耳帽。不同用户的耳道的形状都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用户的两只耳朵的耳道形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采用固体材料制作的耳帽,虽然具有弹性能够塞入耳道,但实际变形后的形状和耳道形状没办法做到完全匹配,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耳帽及耳机。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帽。所述耳帽包括弹性的耳帽本体及至少一个流体部。所述耳帽本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耳帽本体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的贯穿孔。至少一个所述流体部嵌设在所述耳帽本体的内部,并且所述流体部与所贯穿孔相间隔。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耳帽包括一个环形的流体部,所述流体部环绕所述贯穿孔。或,所述耳帽包括多个流体部,多个所述流体部环绕所述贯穿孔均匀分布。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流体部包裹层及流体。所述流体填充在所述包裹层内,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包裹层与所述流体一起发生形变。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流体部包括流体。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耳帽本体包括第一子本体和第二子本体。所述第一子本体的第一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子本体的第一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子本体与第二子本体结合,所述第一子本体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子本体的第一面贴合,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凹槽、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凹槽、及至少一个所述流体部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流体部收容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及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耳帽本体还开设有连通外部的至少一个收容孔,至少一个所述收容孔与至少一个所述流体部对应,所述流体部收容在对应的所述收容孔内;所述耳帽还包括与至少一个所述收容孔对应的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伸入对应的所述收容孔以阻挡所述流体部流到外部。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所述第二表面为曲面,并且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内凹。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耳帽本体的硬度范围为[1ha,140ha];和/或,所述耳帽本体能够承受的压力极限至少为2牛顿。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包括水或含有凡士林的混合液;和/或,所述流体的沸点大于等于60摄氏度;和/或,所述流体的凝固点小于等于零下20摄氏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的总体积的范围为[0.001ml,20ml]。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垂直所述贯穿孔延长方向上,所述贯穿孔的截面积的范围为[0.1mm2,100mm2];和/或所述贯穿孔的长度的范围为[0.5mm,50mm]。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及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耳帽。所述耳机主体包括连接部,所述耳机主体的所述连接部穿设在所述贯穿孔内。

本申请的耳帽及耳机通过在弹性的耳帽本体内嵌设至少一个流体部,当耳帽受到用户的耳道挤压时,流体部能够带动耳帽本体发生形变,并且使耳帽形变后的形状能够完全与使用该耳帽的用户的耳道贴合,从而提高了耳帽的佩戴舒适性,同时也能够降低外界空气中的噪音进入人耳,以此实现耳机的降噪功能。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耳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某些实施方式的耳帽沿图1所示的ii-ii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某些实施方式的耳帽沿图1所示的ii-ii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某些实施方式的耳帽沿图1所示的iv-iv线的截面分解示意图;

图5是某些实施方式的耳帽沿图1所示的iv-iv线的截面分解示意图;

图6是某些实施方式的耳帽沿图1所示的iv-iv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耳机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不同用户的耳道形状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即使是同一个用户的左耳的耳道形状与右耳的耳道形状都会有细微的差别。即使采用具有弹性的固体材料制作的耳帽,在塞入耳道后产生变形,其形状也没办法与所有用户的耳道都完全贴合,这种不匹配的存在,会使用户在长时间佩戴该种耳帽后,出现不舒适的感觉,影响耳帽的佩戴舒适性。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耳帽100。耳帽100包括弹性的耳帽本体10及至少一个流体部20。耳帽本体10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耳帽本体10开设有贯穿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的贯穿孔13。至少一个流体部20嵌设在耳帽本体10的内部,并且流体部20与贯穿孔13相间隔。

本申请的耳帽100通过在弹性的耳帽本体10内嵌设至少一个流体部20,当耳帽100受到用户的耳道挤压时,流体部20能够带动耳帽本体10发生形变,并且使耳帽100形变后的形状能够完全与此时使用该耳帽100的用户的耳道贴合,从而提高了耳帽100的佩戴舒适性,同时也能够降低外界空气中的噪音进入人耳,以此实现耳机300(图7所示)的降噪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耳帽100包括弹性的耳帽本体10及至少一个流体部20,流体部20嵌设在耳帽本体10的内部,并且流体部20与贯穿孔13间隔设置,当用户佩戴耳帽100时,即将耳帽100塞入用户耳道时,在耳道的挤压下,流体部20能够带动耳帽本体10发生形变,以使耳帽100与用户的耳道完全贴合。

具体地,耳帽本体10包括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及贯穿孔13。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相背设置,贯穿孔13贯穿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的面积小于第二表面12的面积,用户佩戴耳帽100时,第一表面11相较于第二表面12更靠近耳道深处,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用户都是如此佩戴耳帽100,后文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5,第二表面12为曲面,且第二表面12向贯穿孔13方向凹陷。也即是说,第二表面12靠近贯穿孔13的区域与第一表面1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表面12远离贯穿孔13的区域与第一表面11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耳帽本体10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以使耳帽本体10具有弹性。也即是说,耳帽本体10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由于耳帽本体10具有弹性,即耳帽本体10具有一定形变能力,耳帽本体10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耳帽本体10能够发生形变,以使耳帽100与用户的耳道更好的贴合,从而提高了耳帽100的佩戴舒适性,同时也能够降低外界空气中的噪音进入人耳,以此实现耳机300(图7所示)的降噪功能。

请继续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耳帽本体10可由柔性材料制成。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帽本体10由硬度范围在[1ha,140ha]之间的柔性材料制成。例如,耳帽本体10的硬度可以是1ha、7ha、15.5ha、25ha、30.2ha、37.5ha、45ha、52ha、64ha、78ha、86ha、99ha、112ha、120ha、130.4ha、136ha、140ha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例如,耳帽本体10可以由硬度范围在[1ha,140ha]之间的硅橡胶制成。由于硬度范围在[1ha,140ha]之间的硅橡胶质地柔软,提升了耳道佩戴耳帽100的舒适度,增强了用户使用的体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耳帽本体10由聚氨酯泡棉制成,由于聚氨酯泡棉质地柔软并且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够在提升耳帽100佩戴后的舒适度的同时提升耳帽100的降噪性能。当然,耳帽100还能够是由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柔性密封材料制成,在此不作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耳帽本体10能够承受的压力极限至少为2牛顿,即耳帽本体10能够承受的压力极限可为2牛顿、3牛顿、4牛顿等等。当耳帽本体10能够承受的压力极限为2牛顿时,耳帽本体10在受到2牛顿及以下的力挤压下不会破裂;当耳帽本体10能够承受的压力极限为3牛顿时,耳帽本体10在受到3牛顿及以下的力挤压下不会破裂。若耳帽本体10能够承受的压力极限过小(例如小于2牛顿),当用户佩戴耳帽100时,耳帽本体10在耳道的挤压下容易破裂,导致嵌设在耳帽本体10内的流体部20流出污染用户耳道。本申请的耳帽本体10的能够承受的压力极限至少为2牛顿,当用户佩戴耳帽100时,耳帽本体10在耳道的挤压下不容易破裂,一方面能够延长耳帽10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避免了嵌设在耳帽本体10内的流体部20流出,提高了耳帽100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2及图3,每一个流体部20包括流体21。由于流体21具有流动性,其形状的可塑性大,当不同用户佩戴同一个耳帽100时,流体21在耳道的挤压下能够流动,以带动耳帽本体10产生形变,从而使耳帽100的形状与此时佩戴该耳帽100的用户的耳道相匹配。一方面,由于流体21具有流动性,且流体21能够保证所有方向上的压强相等,所以流体21能够带动耳帽本体10根据当前佩戴耳帽100的用户的耳道形状来变形,以使耳帽100能够贴合当前佩戴耳帽100的用户耳道,从而提高用户佩戴耳帽100的舒适性。另一方面,流体21的声阻抗率大于空气的声阻抗率,能够反射声波。当用户佩戴耳帽100时,嵌设在耳帽本体10的流体部20中的流体21能够对声波进行反射,减少外界的声波进入人耳,以此提升耳帽100的隔音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21可以是水,此时,若用户佩戴耳帽100时耳帽本体10破裂,流体21从耳帽本体10中流至用户的耳道中,由于流体21是水,且水没有腐蚀性也不具有毒性,所以流体21不会对用户耳道产生伤害,从而提高了用户佩戴耳帽100的安全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流体21可以是含有凡士林的混合液,此时,若用户佩戴耳帽100时耳帽本体10破裂,流体21从耳帽本体10中流至用户的耳道中,由于流体21是含有凡士林的混合液,含有凡士林的混合液能够被人体吸收且具有一定粘稠性,所以流体21不会对用户耳道产生伤害的同时,流体21不容易流向耳道深处对用户耳膜产生伤害,从而提高了用户佩戴耳帽100的安全性。

请继续参阅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21的沸点大于等于60摄氏度,即流体21的沸点不小于60摄氏度。例如,流体21的沸点可以是60摄氏度、70摄氏度、75.6摄氏度、80摄氏度、89.5摄氏度、95摄氏度、100摄氏度、115摄氏度、120摄氏度、135摄氏度、150摄氏度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若流体21的沸点过低,例如低于60摄氏度,当耳帽100置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下,例如夏天被置于太阳直射的汽车中,流体21被太阳直射后会达到沸点导致耳帽100破裂。本申请中的流体21的沸点大于等于60摄氏度,能够使耳帽100即使在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下也不容易破裂,从而延长耳帽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21的凝固点小于等于零下20摄氏度,即流体21的凝固点不大于零下20摄氏度,流体21在大于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下不会凝固。例如,流体21的凝固点可以是零下20摄氏度、零下25.5摄氏度、零下30摄氏度、零下35摄氏度、零下37.5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零下45摄氏度、零下50摄氏度、零下60摄氏度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若流体21的凝固点过高,例如高于零下20摄氏度,当耳帽100置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下,例如北方下雪的室外温度,流体21会开始凝固,一旦流体21凝固成固体后便不具有流动性,此时,用户佩戴耳帽100时,流体21不能够再带动耳帽本体10产生形变,无法使耳帽100与此时佩戴耳帽100的用户的耳道贴合。本申请的流体21的凝固点小于等于零下20摄氏度,能够使耳帽100即使在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下也不容易凝固,从而延长耳帽10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21的沸点大于等于60摄氏度,且流体21的凝固点小于等于零下20摄氏度。由于流体21的沸点大于等于60摄氏度且流凝固点小于等于零下20摄氏度,使得耳帽100在多种温度下的环境中都可以使用,并且使耳帽100不容易破裂,从而延长了耳帽1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个耳帽100内的所有流体21的总体积的范围为[0.001ml,20ml]。例如,同一个耳帽100内的所有流体21的总体积可以是0.001ml、0.007ml、0.01ml、0.025ml、0.045ml、0.051ml、0.075ml、0.1ml、1.2ml、3.7ml、4.8ml、6.2ml、8.0ml、10ml、13.5ml、15ml、17ml、19.1ml、20ml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若同一个耳帽100内的所有流体21的总体积过小,例如小于0.001ml,流体21产生的压力不足以带动耳帽本体10形变,从而耳帽本体10形变后的形状与此时佩戴耳帽100的用户的耳道的匹配程度不高。若同一个耳帽100内的所有流体21的总体积过大,例如大于20ml,流体21产生的压力容易导致耳帽本体10破裂。本申请的同一个耳帽100内的所有流体21的总体积的范围在[0.001ml,20ml]之间,使得流体21产生的压力足以带动耳帽本体10形变的同时,不容易导致耳帽本体10破裂。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部20还可进一步包括包裹层22。具体地,流体21填充在包裹层22的内部,在外力作用下,包裹层22与流体21一起发生形变。一方面,由于流体21填充在包裹层22内,当耳帽本体10破裂时,包裹层22能够避免流体21流出,保护人耳;另一方面,由于流体部20包括包裹层22,方便将流体21嵌设在耳帽本体10内,使得耳帽100的制作相对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帽100包括一个流体部20。具体地,请参阅图2,耳帽100包括一个环形的流体部20,流体部20环绕贯穿孔13。由于一个环形的流体部20环绕贯穿孔13设置,一方面,流体部20在各个方向都能够带动耳帽本体10产生形变;另一方面,流体部20完全包裹贯穿孔13的四周,对贯穿孔13四周的声波进行反射,减少外界的声波由贯穿孔13的四周进入人耳,以此提升耳帽100的隔音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帽100包括多个流体部20。例如,耳帽100中的流体部20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等。具体地,请参阅图3,耳帽100包括四个流体部20,四个流体部20环绕贯穿孔13均匀分布。由于四个流体部20环绕贯穿孔13均匀分布,能够带动耳帽本体10产生形变的同时,对声波进行反射,减少外界的声波进入人耳,以此提升耳帽100的隔音降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耳帽100包括多个流体部20时,每一个流体部20的体积可以均相等,由于每一个流体部20的体积均相等,多个流体部20可以批量化设置,加快了耳帽100的制作速度。当然,多个流体部20的体积也可以不相同,在耳帽100需要形变量大的一侧的流体部20的体积大于需要形变量小的一侧的流体部20,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帽本体10还包括第一子本体14及第二子本体15,第一子本体14的第一面141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42。第二子本体15的第一面151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52。第一子本体14与第二子本体15结合,第一子本体14的第一面141与第二子本体15的第一面151贴合,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42、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52、及至少一个流体部20对应,至少一个流体部20收容在对应的第一凹槽142及对应的第二凹槽152内。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子本体14的第一面141开设有一个第一凹槽142,并且第二子本体15的第一面151开设有一个第二凹槽152。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4,耳帽本体10包括第一子本体14及第二子本体15,第一子本体14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141及第二面143(也为第一表面11),第一子本体14的第一面141相较于第一子本体14的第二面143更靠近第二子本体15。第一子本体14的第一面141开设有一个环形的第一凹槽142,并且第一凹槽142环绕贯穿孔13设置。第二子本体15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151及第二面153,第二子本体15的第一面151相较于第二子本体15的第二面153更靠近第一子本体14。第二子本体15的第一面151上开设有一个环形的第二凹槽152。当第一子本体14与第二子本体15结合时,第一子本体14的第一面141与第二子本体15的第一面151贴合,以使第一凹槽142与第二凹槽152形成一个用于收容环形流体部20的环形的收容腔,该收容腔可以收容如图2所示的流体部20。

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子本体14的第一面141上也可以开设多个第一凹槽142,第二子本体15的第一面151上也可以开设多个第二凹槽152,只需要满足每一个第一凹槽142都能与一个第二凹槽152相对应,以形成多个能够收容对应流体部20的收容腔即可。多个收容腔可以用于收容如图3所示的多个流体部2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本体14与第二子本体15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胶合或卡合,在此不作限制。

若流体部20不包括包裹层22时,可以在第一凹槽142内灌满流体21及在第二凹槽152内灌满流体21,再将第一子本体14的第一面141与第二子本体15的第一面151贴合,以使流体部20嵌设在耳帽本体10内。若流体部20包括包裹层22时,可以将流体部20部分收容在第一凹槽142内,将流体部20另一部分收容在第二凹槽内,再将第一子本体14的第一面141与第二子本体15的第一面151贴合,以使流体部20嵌设在耳帽本体10内,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流体21被包裹层22包裹,不会溢出、洒出或漏出,耳帽100制作相对简单。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帽本体10还可开设有至少一个收容孔16,一个收容孔16与至少一个流体部20对应,流体部20收容在对应的收容孔16内。耳帽100还包括与至少一个收容孔16对应的至少一个密封件30,密封件30伸入对应的收容孔16以阻挡所流体部20流到外部。

例如,耳帽本体10开设有一个收容孔16,耳帽100还包括一个密封件30。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5,耳帽本体10开设有一个收容孔16。收容孔16包括第一子收容孔161及第二子收容孔162,第二子收容孔162相较于第一子收容孔161更靠近贯穿孔13,第二子收容孔162用于收容流体部20。耳帽100还包括一个密封件30,密封件30与第一收容孔161相对应,密封件30伸入第一子收容孔161后,密封件30能够阻挡设置在第二子收容孔162内的流体部20流到外部。

此时,若流体部20不包括包裹层22时,可以直接将流体21从第一子收容孔161灌入第二子收容孔162内,流体21将第二子收容孔162填充满后,密封件30塞入第一子收容孔161,以使流体部20嵌设在耳帽本体10内。若流体部20包括包裹层22时,可以将流体部20从第一子收容孔161塞入第二子收容孔162内,再将密封件30塞入第一子收容孔161,以使流体部20嵌设在耳帽本体10内。

需要说明的是,耳帽本体10上可以开设多个收容孔160,耳帽100也可以包括多个密封件30,只需要满足每一个收容孔160均有一个与其对应的密封件30,并且密封件30与收容孔160能够形成一个密封收容对应流体部20的收容腔即可。密封件30与耳帽本体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胶接、卡合、过盈配合中的任意一种,在此不作限制。

请再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贯穿孔13延长的方向上,贯穿孔13的截面积的范围为[0.1mm2,100mm2]。例如,贯穿孔13的截面积可以是0.1mm2、0.52mm2、0.9mm2、2.1mm2、5mm2、9mm2、12mm2、22.1mm2、35mm2、46.1mm2、58mm2、63mm2、75mm2、82mm2、93.5mm2、100mm2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若贯穿孔13的截面积过小,例如小于0.1mm2,或者贯穿孔13的截面积过大,例如大于100mm2,当要通过贯穿孔13传递声音至人耳时,均会影响传递声音的效果。本申请贯穿孔13的截面积的范围在[0.1mm2,100mm2]之间,在通过贯穿孔13传递声音至人耳时,传递的声音不会受到影响,从而能保证出音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贯穿孔13的长度l的范围为[0.5mm,50mm]。例如,贯穿孔13的长度l可以是0.5mm、1.5mm、3.5mm、7mm、9.5mm、15mm、25.2mm、37mm、46mm、50mm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若贯穿孔13的长度l过小,例如小于0.5mm,或者贯穿孔13的长度l过大,例如大于50mm,当要通过贯穿孔13传递声音至人耳时,会影响传递声音的效果。本申请贯穿孔13的长度l的范围在[0.5mm,50mm]之间,在通过贯穿孔13传递声音至人耳时,保证出音品质。

请参阅图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耳机300,耳机300包括耳机主体200及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耳帽100。耳机主体200包括连接部201,连接部201安装在贯穿孔13内。

本申请的耳机300通过在弹性的耳帽本体10内嵌设至少一个流体部20,当耳帽100受到用户的耳道挤压时,流体部20能够带动耳帽本体10发生形变,并且使耳帽100实际形变后的形状能够完全与使用该耳帽100的用户的耳道贴合,从而提高了耳帽100的佩戴舒适性,同时也能够降低外界空气中的噪音进入人耳,以此实现耳机300的降噪功能。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主体200与耳帽100是固定连接。例如,耳机主体200的连接部201与贯穿孔13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以使连接部201固定在贯穿孔13内。由于耳机主体200与耳帽100之间是固定连接的,能够避免耳帽100从耳机主体200上脱落,以此延长耳机30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连接部201与贯穿孔13之间可采用胶合连接方式,在此不作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耳机主体200与耳帽100是可拆卸连接。例如连接部201与贯穿孔13之间采用卡合或螺纹连接。由于耳机主体200与耳帽100是可拆卸的,当耳帽100出现损坏时,仅需要更换耳帽100而无需更换整个耳机300,节省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01是实心密闭的。也即是说,声音不能在连接部201中传递。此时,耳机300能够与用户耳道更贴合的同时,能够避免外界的声音传递到人耳,以实现降噪功能。请继续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01为中空结构,并且连接部201包括出声口2011,出声口2011设置在连接部201靠近耳帽100的第一表面10的一侧,以使耳机300中播放的声音能够在连接部201中传递,并由出声口2011传递至人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