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及应用该振动结构的电声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7934发布日期:2021-04-13 23:0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及应用该振动结构的电声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及应用该振动结构的电声换能器。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的扬声器中音圈和振膜是独立的配件,音圈通过胶水与振膜粘接在一起,并在振膜上打胶将音圈线固定好;并且音圈是由不同材质的金属漆包线材绕制而成,通过绕制圈数多少、厚度、音圈线径来调节音圈阻抗。如此使得现有音圈质量重,导致振膜的振动效能大大降低、灵敏度降低,使得音质未能发挥出来,达不到音质更优的效果,且厚度太厚,占用空间大,不适于安装空间受限的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及应用该振动结构的电声换能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5.一种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板、复合振膜层、电路连接板;所述复合振膜层为高分子材料制得;所述电路连接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将所述复合振膜层定位固定;所述电路连接板上设有正极pad点和负极pad点;
6.还包括音频导电线路;所述音频导电线路通过粘接胶贴合于所述复合振膜层上、并呈蛇形往复弯折设置;其中,所述音频导电线路包括有正极平面接点、负极平面接点和至少三组音频平行段;每组所述音频平行段之间间隔设置;每组所述音频平行段均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的平行导线;相邻两根所述平行导线之间绝缘设置;所述若干根平行导线之间通过多根弯折导线依次串联形成一根音频导线;所述音频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正极平面接点电性连接,所述音频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平面接点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平面接点对应与所述正极pad点电性连接;所述负极平面接点与所述负极pad点电性连接。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音频导电线路通过光刻技术成型于所述复合振膜层上。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复合振膜层、电路连接板上靠近周缘的位置均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音频导电线路错位设置。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平面接点、负极平面接点分别对应通过导电泡棉与所述正极pad点、负极pad点电性连接。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振膜层的厚度为1.8~8μm之间。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音频导电线路为铝、铜、铁、镁、钛、铜合金和铝合金中的一种。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多根弯折导线均呈弧形状。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一部分所述弯折导线呈直线形状,另一部分所述弯折导线呈弧形状;其中,所述一部分弯折导线与所述平行导线相互垂直。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声换能器,包括上述的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音频导电线路贴合在复合振膜层上形成一体,提高复合振膜层的灵敏性和振动效能,利于实现音质更优的效果,并将复合振膜层设置在电路连接板和底板之间,使得整体结构装配更方便,厚度小,占用空间小,适于安装空间受限的场合,以及提高音频导电线路和复合振膜层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设置电路连接板,使得音频导电线路的电路连接更便捷。
16.本实用新型的电声换能器能实现更优的音质,满足使用者追求更高音质的需求。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复合振膜层;3、电路连接板;4、音频导电线路;41、正极平面接点;42、负极平面接点;43、音频平行段;431、平行导线;44、弯折导线;5、定位孔;6、导电泡棉。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板1、复合振膜层2、电路连接板3;所述复合振膜层2为高分子材料制得,具有耐腐蚀、抗老化性能好,且材料韧性和刚性符合振动要求,以适应高频振动;所述电路连接板3与所述底板1连接,将所述复合振膜层2定位固定,如此便于安装以及使得复合振膜层2的位置稳定、可靠;所述电路连接板3上设有正极pad点(图中并未显示)和负极pad点(图中并未显示);正极pad点和负极pad点用于与外界电路连接;
23.该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还包括音频导电线路4;所述音频导电线路4通过粘接胶贴合于所述复合振膜层2上、并呈蛇形往复弯折设置,如此使得音频导电线路4贴合后粘结性更强,且耐腐蚀,使得音频导电线路4和复合振膜层2形成一体;其中,所述音频导电线路4包括有正极平面接点41、负极平面接点42和至少三组音频平行段;每组所述音频平行段之间间隔设置;每组所述音频平行段均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的平行导线431;相邻两根所述平行导线431之间绝缘设置,防止短路;所述若干根平行导线431之间通过多根弯折导线44依次串联形成一根音频导线;优选地,所述多根弯折导线44均呈弧形状;所述音频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正极平面接点41电性连接,所述音频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平面接点42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平面接点41对应与所述正极pad点电性连接;所述负极平面接点42与所述负极pad点电性连接。
24.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音频导电线路4为铝、铜、铁、镁、钛、铜合金和铝合金中的一种,选材范围广,音频导电线路4表面可电镀带颜色,样式更丰富、美观,以满足不同需求。本实施例中,音频平行段的组数可以为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等,每组音频平行段中平行导线431的数量可以为四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等,可根据实际的阻抗需
求设置,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音频平行段设置为六组,每组音频平行段内平行导线431的数量为五根。
2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音频导电线路4贴合在复合振膜层2上形成一体,提高复合振膜层2的灵敏性和振动效能,利于实现音质更优的效果,并将复合振膜层2设置在电路连接板3和底板1之间,使得整体结构装配更方便,厚度小,占用空间小,适于安装空间受限的场合,以及提高音频导电线路4和复合振膜层2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设置电路连接板3,使得音频导电线路4的电路连接更便捷。
26.本实施例中,该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的整体形状可以是圆形、跑道形、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图形,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结构灵活。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中采用圆形,正极平面接点41和负极平面接点42位于直径方向的两端,以便正负极接线的区别,提高接线效率,大大降低出现线路接反的风险。
27.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音频导电线路4通过光刻技术成型于所述复合振膜层2上。如此设置,使得音频导电线路4的加工简便,线路薄,减轻音频导电线路4的重量,进一步提高复合振膜层2的振动效能和灵敏性,同时使得音频导电线路4的阻抗大小可调,适用性更广。
28.如图1至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复合振膜层2、电路连接板3上靠近周缘的位置均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定位孔5;优选地,定位孔5的数量设置为4个;所述定位孔5与所述音频导电线路4错位设置。如此设置,以便电路连接板3与底板1的连接,以及组装定位更精密、快速,组装效率高,进一步保证正极pad点、负极pad、正极平面接点41、负极平面接点42的正确连接。
29.如图1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平面接点41、负极平面接点42分别对应通过导电泡棉6与所述正极pad点、负极pad点电性连接。如此设置,接触面积大,保证接触充分,以及使得正极平面接点41、负极平面接点42、正极pad点、负极pad点之间的电性连接更方便。
30.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振膜层2的厚度为1.8~8μm之间。如此设置,利于增加复合振膜层2的选材范围,可采用比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更轻的高分子材料,减轻复合振膜层2的重量,提高复合振膜层2的振动效能和灵敏度,让高频延伸,从而增加高频的音质。
3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一部分所述弯折导线44呈直线形状,另一部分所述弯折导线44呈弧形状;其中,所述一部分弯折导线44与所述平行导线431相互垂直。如此设置,以便后期磁铁排布的面积更大。
3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声换能器,包括上述的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采用上述一体式平面振动结构的电声换能器,能克服现有扬声器音质低的问题,实现更优的音质,满足使用者追求更高音质的需求。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