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距图像采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37476发布日期:2021-06-04 19:0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距图像采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现场取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距图像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微距摄影是数码相机的特长之一,用微距拍摄可以把很普通的场景拍成戏剧性的场面,微距特别擅长表现花鸟鱼虫等细小的东西,对细节可以充分展示,而且还能够观察物体的组织或纹理结构,如:木材切面纹理结构、宝石古董等鉴定。
3.然而,例如海关部门在现场进行拍取照片时,至少需要两个工作者,一个拍照、另一个自一侧进行补偿曝光,因此,存在以下缺陷:
4.1)、由于人工进行对焦,很难保证每次定焦的距离相同,这样一来,所或取的照片,标准不同,无法准确的获悉所拍对象的纹理结构信息;
5.2)、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拍摄人员难免会抖动镜头,因此,也很难稳定地获取满意的照片;
6.3)、在补偿曝光时,因光源照射的角度不同,再加上外界光的干扰,影响曝光效果,同时侧向光会造成拍摄物的阴影,进而影响拍摄效果;
7.4)、价格昂贵,携带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微距图像采集设备。
9.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微距图像采集设备,其包括:
11.微距图像采集终端,其包括微距镜头,微距镜头包括镜座和镜片;
12.固定支架,其用于拍照电子设备的定位,且能够将拍照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与微距镜头的镜片对齐,
13.特别是,镜座包括座本体、可拆卸地设置在座本体前端部的压环、设置在座本体后端部的镜头外接部,其中压环呈环形,且座本体的内腔、压环的内腔、及待检测样品表面或者座本体的内腔、压环的内腔、及放置检测样品的平台面形成封闭的图像采集区,微距图像采集终端还包括安装在座本体或压环内壁且用于补偿曝光的灯具,灯具呈环状,且灯具的中心线、镜片的中心线重合设置。
14.优选地,镜片与压环的前端面平行设置。这样能够确保在相同焦距下获得待检测样品表面的结构放大图片。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座本体包括内部分别形成有相贯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镜片拦截安装在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内。
16.优选地,第一腔体呈柱形,第二腔体自第一腔体向前呈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台形,镜片定位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连通处。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灯具安装在第二腔体内,压环抵触在灯具上。
18.优选地,灯具环形内腔的直径大于镜片的外径,且灯具的中心线、镜片的中心线、及压环的中心线重合设置。
19.具体的,灯具包括环形灯带、设置在环形灯带上的多个光亮体、以及电源和控制开关。
20.进一步的,在第二腔体的一侧设有嵌合缺口,灯具还包括自环形灯带一侧向外延伸的外接电源接头,其中外接电源接头自嵌合缺口嵌入,环形灯带抵触在第二腔体的壁面上且与镜片隔开设置。通过外接电源接头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实现环形灯带的定位;另一方面通过传输线,可以将手机的电源与灯具的电源连通,因此,由手机直接进行供电。
21.优选地,镜头外接部为设置在第一分体外周的外螺纹。
22.此外,压环与第二分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且压环内腔呈直筒状或呈自由向前内径逐渐变大的锥台状。根据所要拍摄对象进行选择,例如:针对物体而言,普通的直筒状即可,小物体位于直筒区域内,且靠近镜片,更容易获得清晰的物体组织结构的放大图片;一旦拍摄对象体积较大,如常规的木材切面纹理结构,采用锥台状,不仅能够扩大图像采集区,而且能够便于对焦。
23.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4.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十分方便微距镜头和拍摄设备的摄像头对齐调节,因此,不仅能够贴在物体表面拍摄平面的微观结构,而且还能够拍摄微小的物体(如昆虫、珠宝、花卉等);另一方面由灯具对图像采集区内补光,不仅微距镜头下缩小对焦距离,而且拍照中镜头平稳、无阴影的补光条件,进而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获得效果佳的照片,同时可单人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距图像采集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固定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27.图3为图2中第二支架的左视示意图;
28.图4为图1中微距图像采集终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9.图5为图4更换压环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30.图6为图4中灯具的俯视示意图;
31.其中:g固定支架;1、第一支架;11、第一架体;110、调节槽;12、第二架体;121、第一连接臂;122、第二连接臂;1a、外接部;2、第二支架;20、支架本体;201、第一架臂;202、第二架臂;b、连杆;3、锁定件;4、夹持部;41、第一夹持本体;w、弯折臂;g、挂扣臂;42、第二夹持本体;
32.t、微距图像采集终端;w、微距镜头;w10、镜座;100、座本体;100a、第一分体;100b、第二分体;q1、第一腔体;q2、第二腔体;101、压环;102、镜头外接部;w11、镜片;l、灯具;l20、环形灯带;l21、光亮体;l22、外接电源接头;k、嵌合缺口;
33.b、手机;s、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微距图像采集设备,其包括固定支架g和微距图像采集终端t,其中拍照电子设备j(本例中以手机为例进行下属说明)定位在固定支架g上,且固定架g能够调节微距镜头w的位置,使得手机b的摄像头s与微距图像采集终端t的微距镜头w对齐设置。
40.结合图2所示,固定支架g,其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将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锁定在调节位置的锁定件3、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架2上的夹持部4。
41.具体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相交设置,且在锁定件解锁时,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相对转动或/和滑动调节设置。
42.第一支架1上设有可拆卸安装微距镜头的外接部1a,夹持部4、及第二支架2构成夹持区,且夹持区保持着夹持部4相对靠拢的运动趋势使得夹持部4相对收紧夹持在手机的相对两侧。
43.本例中,第一支架1包括形成有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延伸调节槽110的第一架体11、位于第一架体11一端部的第二架体12,其中锁定件3穿过第二支架2和调节槽110将第一架体11和第二支架2相对锁定。
44.第二架体12包括第一连接臂121和第二连接臂122,其中第一连接臂121将第二连接臂122与第一架体11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臂122与第二支架2所形成夹持区的架面齐平设置。在此,通过第二连接臂与第二支架所形成夹持区的架面齐平,使得拍照电子设备的背面贴合在第二架体和第二支架上,不仅提高拍照电子设备的定位稳定性,而且缩短拍照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和外接部上的微距镜头之间的距离,方便精准对焦。
45.本例中,外接部1a设置在第二连接臂122上,微距镜头可拆卸安装在外接部1a上。
46.结合图3所示,第二支架2包括形成有供锁定件穿过的穿孔的支架本体20,夹持部4对应设置在支架本体20长度方向的两端。
47.夹持部4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20两端部的第一夹持本体41和第二夹持本体42、及弹性部件,其中第一夹持本体41和第二夹持本体42之间所形成夹持宽度可调节设置。这样一来,满足不同宽度拍照电子设备的定位。
48.支架本体20包括对齐设置的第一架臂201和第二架臂202,其中第一架臂201和第二架臂202能够相对分开或靠拢设置,第一夹持本体41和第二夹持本体42对应设置在第一架臂201和第二架臂202上。
49.本例中,第一架臂201和第二架臂202之间通过连杆b活动连接,弹性部件保持着第一架臂201和第二架臂202两者中的一个向另一个靠拢运动趋势,这样一来,一直确保夹持区保持着定位夹紧状态。
50.具体的,第一夹持本体41与第二夹持本体42对称设置。
51.第一夹持本体41包括弯折臂w和挂扣臂g,其中弯折臂w和挂扣臂g构成的腔体为夹持区的一部分。
52.当手机定位时,手机自相对两侧定位在夹持区,第一夹持本体41与第二夹持本体42的弯折臂w抵触在手机的相对两侧,第一夹持本体41与第二夹持本体42的挂扣臂g扣设在手机正面的边缘。
53.此外,锁定件3为锁定螺栓件。
54.结合图4所示,本例中微距图像采集终端为内嵌式,且包括微距镜头w和用于补偿曝光的灯具l。
55.微距镜头w包括镜座w10和镜片w11,其中镜座w10包括座本体100、可拆卸地设置在座本体100前端部的压环101、设置在座本体100后端部的镜头外接部102。
56.本例中,压环101呈环形,且座本体100的内腔、压环101的内腔、及待检测样品表面形成封闭的图像采集区。
57.座本体100包括内部分别形成有相贯通第一腔体q1和第二腔体q2的第一分体100a和第二分体100b。
58.具体的,第一腔体q1呈柱形,第二腔体q2自第一腔体向前呈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台形,镜片w11拦截安装在第一腔体q1和第二腔体q2连通处。
59.镜片w11与压环101的前端面平行设置。这样能够确保在相同焦距下获得待检测样品表面的结构放大图片。
60.结合图5所示,压环101与第二分体100b之间可拆卸连接,且压环101内腔呈直筒状或呈自由向前内径逐渐变大的锥台状。根据所要拍摄对象进行选择,例如:针对物体而言,普通的直筒状即可,小物体位于直筒区域内,且靠近镜片,更容易获得清晰的物体组织结构的放大图片;一旦拍摄对象体积较大,如常规的木材切面纹理结构,采用锥台状,不仅能够扩大图像采集区,而且能够便于对焦。
61.镜头外接部102为设置在第一分体100a外周的外螺纹。
62.灯具l呈环状,且灯具l安装在第二腔体q2内,压环101抵触在灯具l上。
63.灯具l环形内腔的直径大于镜片w11的外径,且灯具l的中心线、镜片w11的中心线、及压环101的中心线重合设置。
64.结合图6所示,灯具l包括环形灯带l20、设置在环形灯带l20上的多个光亮体l21、以及电源和控制开关。
65.具体的,光亮体l21为常规的灯泡,如:led灯。
66.在第二腔体q2的一侧设有嵌合缺口k,灯具l还包括自环形灯带l20一侧向外延伸的外接电源接头l22,其中外接电源接头21自嵌合缺口k嵌入,环形灯带l20抵触在第二腔体q2的壁面上且与镜片隔开设置。通过外接电源接头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实现环形灯带的定位,防止移位;另一方面通过传输线,可以将手机的电源与灯具的电源连通,因此,由手机直接进行供电。
67.此外,电源为常规的锂电池,可以进行充电,一旦忘带传输线,锂电池可对光亮体l21供电。
68.综上,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如下:
69.1)、拉开第一架臂201和第二架臂202,将手机放入夹持区,由弹性部件作用,将第一架臂201和第二架臂202之间相对靠拢,此时,弯折臂w抵触在手机的相对两侧,挂扣臂g扣设在手机正面的边缘;
70.2)、松开锁定螺栓件,由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位置调节,使得外接部1a与定位在夹持区的手机b的摄像头s对齐,然后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微距镜头w安装在外接部1a上,此时镜片w11与摄像头s对齐;
71.3)、然后自压环101的外端面架设在待检测产品表面,然后通过手机b的缩放倍数进行调节手机b上所获取的图片的质量,再由环形灯带l20进行补偿曝光,进行拍取照片。
72.因此,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73.1)、通过夹持区的形成和调节,满足不同型号手机的定位夹持;
74.2)、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位置的转动和移动调节,便于不同型号手机的摄像头和外接部对齐,以提高固定支架的通用性,满足不同型号手机与微距镜头的配套使用需要;
75.3)、围绕摄像头的环形光,可为拍摄物品提供精准的以拍摄物为中心的环形补光(目前没有以手机摄像头为中心的环形补光灯),相对于其他侧向光可大大消除拍摄物阴影;
76.4)、尺寸非常小,可满足微距摄影的高灵活性要求,且便携性高;
77.5)、电源获取方便,手机可直接供电;
78.6)、不仅能够贴在物体表面拍摄平面的微观结构,而且还能够拍摄微小的物体(如
昆虫、珠宝、花卉等),同时,由灯具对图像采集区内补光,不仅微距镜头下缩小对焦距离,而且拍照中镜头平稳、无阴影的补光条件,进而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获得效果佳的照片(如:清晰度高),同时可单人操作,十分方便。
7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