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系统及其通讯方法和中转台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89753发布日期:2021-06-15 21:5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对讲系统及其通讯方法和中转台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字对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固定异时隙数字单频中转方法、系统、中转台和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dmr(digitalmobileradio)数字移动通讯无线电系统中,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分多址)方式使用的是两个时隙,即单个载波频点分为两个时隙,每个时隙是30毫秒。

现有技术采用dmr的部分数字对讲系统中,为了保证接收和发射都能同时正常工作,通常会采用双工器进行发射和接收信号的隔离;因此数字通讯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会受限于双工器的工作频率范围。且双工器也增加了系统的硬件成本。

现有技术中的dmr中还有采用tdma方式进行通讯,这些数字对讲系统工作在单频模式下,在该模式下,通常采用收发同时隙的方式进行,不会限制约定同一频率下的两个时隙的作用,因此在信号接收时候会采用先到先占用时隙的机制。在部分情况下,当对讲系统中的终端和终端之间能互相通讯且在没有约定时隙分别用于收发的情况下,由于信号接收时候会采用先到先占用时隙的机制,接收终端通常会先接收到来自发射终端的通讯信号,从而无法接收到经由中转台发来的有一定延时的来自发射终端的信号。即在单频工作模式下,终端在一个时隙接收了任一终端的同步信号后,就失去了接收另一个时隙的中转台同步信号的机会。

实际应用中需要设置中转台的情况下,通常各个终端一定是随机移动,各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是变化的;当两个终端的实际距离较近,信号场强足够时,通讯效果能有保证。当两个终端的实际距离较远时,而且终端之间能直接通讯时,接收终端接收到来自相距较远的发射终端的通讯信号,信号场强通常相对中转台转发的信号较弱,往往通讯效果会不太理想;而经由中转台转发后的信号到达接收终端的时间通常会晚于从发射终端直接发送到接收终端的信号,因此接收终端就无法获取信号场强较强中转信号。而此时若能接收经由中转台转发的发射终端发出的发射信号,往往会使通讯效果更好,更能确保系统中各个终端都能收到更均质稳定的通讯信号。因此需要考虑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更稳妥的通讯机制。

单频中转台可以利用时分双工的工作模式来做信号中转工作,扩展了通话的距离,但是相邻的两台单频中转台之间不能进行无线级联中转。而在实际应用中,随着无线通讯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山区,林区,隧道,水库以及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等使用场景中,单个中转台覆盖的通讯距离有时候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需要更大的中转台无线覆盖范围,需要一种将中转台通过无线级联起来的方法和系统。

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设置无线链路机,进行两个对讲子系统的中转台之间的信号传递,无线链路机增加了硬件成本;且一旦设置了无线链路机,无线链路的分配机制就复杂起来,相应的软硬件协同成本也会增加。

本申请中,约定dmr的tdma方式中两个时隙在对讲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固定时隙的方式,使任一终端发出的信号,都必须经由中转台中转完成转发,确保转发的信号场强更稳定地分布,从而使各个终端接收到的通讯信号质量更佳。同时,在两个中转台也巧妙地被设置在另一中转台的本地频点上守候,这样巧妙地运用了频点资源,使两个对讲子系统之间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信号的接力传递,节省了频率资源,同时也节省了设备资源,不必如现有技术中那样配置无线链路机,节省了设备的软件和硬件成本。中转台由于本身设计用于信号中转,其中转后发出的信号,相对终端直接发送到另一终端的信号,中转信号的场强分布更稳定,因此在通讯质量上也更有保障。且中转台在用作中转时,由于中转台的通讯距离会大于终端,因此用中转台进行转发的通讯质量也优于终端进行转发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而提出了一种对讲系统,在该对讲系统中的两个对讲子系统通过中转台守候在另一对讲子系统本地频点上,并在其接收时隙接收来自另一对讲子系统的信号,从而高效利用了频点资源,也提高了通讯质量和可靠性。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讲系统,包括两个对讲子系统;每个对讲子系统中包括至少两个终端,一个中转台;各对讲子系统中的中转台都能同时守候在两个频点,一个频点用作本地通讯,一个频点用于链路通讯;两个对讲子系统之间通过中转台进行通讯;在对讲子系统中,本地频点上约定一个时隙用于终端发送,中转台接收;约定本地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终端接收,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对讲子系统中的中转台在链路频点的接收时隙接收来自另一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并经由当前对讲子系统的本地频点转发至该对讲子系统中的各终端;一个对讲子系统中转台的链路频点是另一对讲子系统中转台的本地频点。

对讲系统中包括两个对讲子系统,第一对讲子系统和第二对讲子系统;每个对讲子系统中包括,至少两个终端,一个中转台;第一对讲子系统中的中转台为第一中转台;第二对讲子系统中的中转台为第二中转台;两个对讲子系统之间,通过各对讲子系统的中转台进行通讯;第一对讲子系统和第二对讲子系统中,终端和中转台之间通讯采用tdma方式;第一对讲子系统的本地通讯在第一频点上进行;第二对讲子系统的本地通讯在第二频点上进行;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是不同的频点;第一中转台和第二中转台都能同时守候在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第一对讲子系统中,在第一频点上约定一个时隙用于终端发送,中转台接收;约定第一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终端接收,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第二中转台也在第一频点的该时隙接收来自第一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第二中转台将第一频点上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二频点转发至第二对讲子系统中的各终端;第二对讲子系统中,在第二频点上约定一个时隙用于终端发送,中转台接收;约定第二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终端接收,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第一中转台在第二频点的该时隙接收来自第二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第一中转台将第二频点上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一频点转发至第一对讲子系统中的各终端。

第一中转台和或第二中转台都能同时守候在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在第一频点的接收时隙和第二频点的接收时隙都有接收数据时,采用时间优先的原则接收和转发。

在第一对讲子系统和第二对讲子系统内,各个终端之间的通讯经由中转台完成;任意终端通过约定的时隙发送信号至中转台,在该约定的时隙内中转台接收信号;中转台在另一时隙中发送信号至对讲系统中的所有终端,所有终端在该另一时隙中接收信号。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一种用于对讲系统的通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第一对讲子系统通讯所用的本地频点和链路频点,即第一本地频点和第一链路频点;第一对讲子系统内的第一中转台和终端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本地频点指令,使在第一对讲子系统内,终端和中转台之间的通讯采用tdma方式守候在第一本地频点上;第一中转台还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链路频点指令,使第一中转台和外部其他对讲子系统的通讯采用tdma方式守候在第一链路频点上;设定第二对讲子系统通讯所用的本地频点和链路频点,即第二本地频点和第二链路频点;第二对讲子系统内的第二中转台和终端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本地频点指令,使在第二对讲子系统内,终端和中转台之间的通讯采用tdma方式守候在第二本地频点上;第二中转台还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链路频点指令,使第二中转台和外部其他对讲子系统的通讯采用tdma方式守候在第二链路频点上;第一本地频点和第二链路频点为同一频点;第二本地频点和第一链路频点为同一频点。

第一对讲子系统内的第一中转台和终端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时隙功能指令,使第一对讲子系统内,第一本地频点上的一个时隙用于终端发送,第一中转台接收;在第一本地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终端接收,第一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第二中转台也在第一本地频点的该时隙接收来自第一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第二中转台将第一频点上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二频点转发至第二对讲子系统中的各终端;第二对讲子系统内的第二中转台和终端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时隙功能指令,使第二对讲子系统内,第二本地频点上的一个时隙用于终端发送,第二中转台接收;在第二本地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终端接收,第二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第一中转台在第二频点的该时隙接收来自第二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第一中转台将第二频点上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一频点转发至第一对讲子系统中的各终端。

在第一对讲子系统和第二对讲子系统内,各个终端之间的通讯经由中转台完成;包括终端发送信号的步骤,在该步骤中任意终端通过约定的时隙发送信号至中转台,在该约定的时隙内中转台接收信号;还包括中转台转发信号的步骤,在该步骤中,中转台在另一时隙中发送信号至对讲系统中的所有终端,所有终端在该另一时隙中接收信号。

中转台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本地频点指令、约定链路频点指令和约定时隙功能指令,都是中转台接收信道参数配置指令的一部分;终端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本地频点指令和约定时隙功能指令是终端接收信道参数配置指令的一部分。

中转台和终端所接收到的约定时隙功能指令中包括接收时隙配置信息和发射时隙配置信息;中转台和终端存储接收时隙配置信息和发射时隙配置信息;中转台和终端在上电后读接收时隙配置信息和发射时隙配置信息;中转台和终端在每次进入接收模式之前,进行终端的接收时隙配置;中转台和终端在每次进入发送模式之前,进行终端的发送时隙配置。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一种用于对讲系统的中转台,中转台能同时守候在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第一频点用于中转台所在的对讲子系统内的通讯,此时中转台用于外部多个终端之间的通讯信号中转;中转台采用tdma方式与外部的多个终端进行通讯;第二频点用于中转台所在的对讲子系统与另一外部对讲子系统之间的通讯;中转台采用tdma方式与外部对讲子系统中的中转台通讯。

在第一频点上约定一个时隙用于对讲子系统内的终端发送,中转台接收;约定第一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对讲子系统内的终端接收,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中转台在第二频点的接收时隙接收来自外部另一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中转台将第二频点上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一频点转发至对讲子系统内中的各终端。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约定dmr的tdma方式中两个时隙在对讲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固定时隙的方式使任一终端发出的信号,都必须经由中转台中转完成转发,确保由中转台转发的信号场强更稳定地分布,从而使各个终端接收到的通讯信号质量更佳;同时,两个中转台巧妙地被设置在另一中转台的本地频点上守候,这样巧妙地运用了频点资源,使两个对讲子系统之间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信号的接力传递,节省了频率资源,同时也节省了设备资源,不必如现有技术中那样配置无线链路机,节省了设备的硬件成本。中转台由于本身设计用于信号中转,其中转后发出的信号,相对终端直接发送到另一终端的信号,中转信号的场强分布更稳定,因此在通讯质量上也更有保障。且中转台在用作中转时,由于中转台的通讯距离会大于终端,因此用中转台进行转发的通讯质量也优于终端进行转发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对讲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一的示意框图;

图2是对讲子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3是对讲系统在终端发起呼叫的信号时序图;

图4是对讲系统在终端回复呼叫的信号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各附图对本申请内容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的对讲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对讲子系统;每个对讲子系统中包括至少两个终端,一个中转台;各对讲子系统中的中转台都能同时守候在两个频点,一个频点用作本地通讯,一个频点用于链路通讯;两个对讲子系统之间通过中转台进行通讯;在对讲子系统中,本地频点上约定一个时隙用于终端发送,中转台接收;约定本地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终端接收,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对讲子系统中的中转台在链路频点的接收时隙接收来自另一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并经由当前对讲子系统的本地频点转发至该对讲子系统中的各终端;一个对讲子系统中转台的链路频点是另一对讲子系统中转台的本地频点。上述方法实现了两台数字单频中转台之间的无线级联;使对讲系统的通讯距离得到了拓展。

如图1所示的对讲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中,两个对讲子系统,第一对讲子系统和第二对讲子系统;每个对讲子系统中包括,至少两个终端,一个中转台;第一对讲子系统中的中转台为第一中转台;第二对讲子系统中的中转台为第二中转台;两个对讲子系统之间,通过各对讲子系统的中转台进行通讯;第一对讲子系统和第二对讲子系统中,终端和中转台之间通讯采用tdma方式;第一对讲子系统的本地通讯在第一频点上进行;第二对讲子系统的本地通讯在第二频点上进行;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是不同的频点;第一中转台和第二中转台都能同时守候在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第一对讲子系统中,在第一频点上约定一个时隙用于终端发送,中转台接收;约定第一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终端接收,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第二中转台也在第一频点的该时隙接收来自第一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第二中转台将第一频点上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二频点转发至第二对讲子系统中的各终端;第二对讲子系统中,在第二频点上约定一个时隙用于终端发送,中转台接收;约定第二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终端接收,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第一中转台在第二频点的该时隙接收来自第二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第一中转台将第二频点上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一频点转发至第一对讲子系统中的各终端。

如图1所示的对讲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中转台和或第二中转台都能同时守候在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在第一频点的接收时隙和第二频点的接收时隙都有接收数据时,采用时间优先的原则接收和转发。

如图1所示的对讲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对讲子系统和第二对讲子系统内,各个终端之间的通讯经由中转台完成;任意终端通过约定的时隙发送信号至中转台,在该约定的时隙内中转台接收信号;中转台在另一时隙中发送信号至对讲系统中的所有终端,所有终端在该另一时隙中接收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涉及的第一和第二的序号仅是为了表达的方便,并不代表先后顺序和大小关系。

表1

如表1所示,显示了两个对讲子系统中中转台和终端的时隙设置情况。

在a区的对讲子系统中,a区对讲子系统内的终端在第一频点f1设置为收发固定异时隙,终端发射tx为时隙1,终端接收rx为时隙2;数字单频中转台r1的发射tx为时隙2,接收rx为时隙1;表1中打钩为选中的意思,空白的意思是未选中的意思。即在a区的对讲子系统中,在第一频点f1的时隙1终端发射,中转台接收,中转台在时隙1接收到信号后利用与接收时隙1对应的时隙2中进行信号处理,处理后在下一信号周期中的时隙2中转台发射,终端在下一周期中的时隙2接收信号。同时在在a区的对讲子系统中,其中的中转台同时守候在b区的本地频点即第二频点f2上,且在第二频点f2的接收时隙接收来自b区终端发出的信号。

在b区的对讲子系统中,b区对讲子系统内的终端在第二频点f2设置为收发固定异时隙,终端发射tx为时隙2,终端接收rx为时隙1;数字单频中转台r2的发射tx为时隙1,接收rx为时隙2。即在b区的对讲子系统中,在第二频点f2的时隙2终端发射,中转台接收,中转台在时隙2接收到信号后利用与接收时隙2对应的时隙1中进行信号处理,处理后在下一信号周期中的时隙1中转台发射,终端在下一周期中的时隙1接收信号。同时在在b区的对讲子系统中,其中的中转台同时守候在a区的本地频点即第一频点f1上,且在第一频点f1的接收时隙接收来自a区终端发出的信号。

如图2所示的一个对讲子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两个终端,一个中转台;终端和中转台之间通讯采用tdma方式;且在单频点上两个时隙的功能约定;约定一个时隙用于终端发送,中转台接收;约定另一个时隙用于终端接收,中转台发送。各个终端之间的通讯经由中转台完成;任意终端通过约定的时隙发送信号至中转台,在该约定的时隙内中转台接收信号;中转台在另一时隙中发送信号至对讲系统中的所有终端,所有终端在该另一时隙中接收信号。采用固定收/发异时隙的方法,将系统内终端和单频中转台的收发时隙分别固定,使得系统内的终端都必须通过数字单频中转台转发才能互通,实现了固定异时隙数字单频中转通信系统。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对讲系统内的终端a发起呼叫业务,终端a在时隙1发射,中转台r1在时隙1接收信号,经过计算和判断,确定为系统内终端的合法业务,在下一信号周期的时隙2转发由终端a发起的呼叫业务。由于系统内终端的接收时隙设置为固定时隙2,其它终端如终端b和c,只能接收由中转台发过来的时隙2的信号。与现有单频中转系统相比,系统内所有终端都需要通过数字单频中转台的中转才能互通。

如图2所示的一个对讲子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中,将终端和数字单频中转台的收发时隙分开设置,以实现终端和数字单频中转台的收/发异时隙设置。在对讲子系统内,通过限制终端只能接收由中转台转发的时隙信号,从而避免系统内部分终端相距在信号临界位置,直接接收到发射终端的弱信号,收不到中转台发过来的强信号。

在一个对讲子系统中,通过固定对讲系统内终端的收、发时隙为异时隙,即发射信号固定在时隙1(或者时隙2),接收信号固定在时隙2(或者时隙1)。如,设定所有终端在时隙1发射信号,时隙2接收信号,那么接收终端即使在时隙1时段内接收到发射终端发过来的时隙1信号,接收终端也不会接收该信号,而是等待在约定好的接收时隙即时隙2接收单频中转台发过来时隙2的通讯信号。虽然上述通讯中,接收终端不能在第一信号周期中接收信号,会有至少一个信号周期的延时,但在通讯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这样毫秒级的延时是值得的。

如图3所示,对讲系统在终端发起呼叫的信号时序图中;a区的终端a1在第一频点f1的第一时隙s1发出了信号,a区的中转台r1在第一频点f1的第一时隙s1接收信号,并在中转台r1在第一频点f1的第二时隙s2向a区的其他终端转发了该信号,a区的其他终端在第一频点f1的第二时隙s2接收该信号;b区的中转台也在第一频点f1的第二时隙s2接收信号,b区的中转台将接收到的信号在第二频点f2的第一时隙s1向b区的其他终端发送该信号;b区的终端在第二频点f2的第一时隙s1接收信号。

如图4所示,对讲系统在终端回复呼叫的信号时序图中,b区的终端b1在第二频点f2的第二时隙s2发出了信号,b区的中转台r2在第二频点f2的第二时隙s2接收信号,并在第二频点f2的第一时隙s1向b区的其他终端转发信号,b区的终端在第二频点f2的第一时隙s1接收信号;a区的中转台也在第二频点f2的第一时隙s1接收信号,a区的中转台将接收到的信号在第一频点f1的第一时隙s1向a区的终端发送;a区的终端在在第一频点f1的第一时隙s1接收信号。

在一些附图中未显示的用于对讲系统的通讯方法的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设定第一对讲子系统通讯所用的本地频点和链路频点,即第一本地频点和第一链路频点;第一对讲子系统内的第一中转台和终端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本地频点指令,使在第一对讲子系统内,终端和中转台之间的通讯采用tdma方式守候在第一本地频点上;第一中转台还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链路频点指令,使第一中转台和外部其他对讲子系统的通讯采用tdma方式守候在第一链路频点上;设定第二对讲子系统通讯所用的本地频点和链路频点,即第二本地频点和第二链路频点;第二对讲子系统内的第二中转台和终端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本地频点指令,使在第二对讲子系统内,终端和中转台之间的通讯采用tdma方式守候在第二本地频点上;第二中转台还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链路频点指令,使第二中转台和外部其他对讲子系统的通讯采用tdma方式守候在第二链路频点上;第一本地频点和第二链路频点为同一频点;第二本地频点和第一链路频点为同一频点。

第一对讲子系统内的第一中转台和终端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时隙功能指令,使第一对讲子系统内,第一本地频点上的一个时隙用于终端发送,第一中转台接收;在第一本地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终端接收,第一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第二中转台也在第一本地频点的该时隙接收来自第一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第二中转台将第一频点上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二频点转发至第二对讲子系统中的各终端;第二对讲子系统内的第二中转台和终端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时隙功能指令,使第二对讲子系统内,第二本地频点上的一个时隙用于终端发送,第二中转台接收;在第二本地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终端接收,第二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第一中转台在第二频点的该时隙接收来自第二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第一中转台将第二频点上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一频点转发至第一对讲子系统中的各终端。

在第一对讲子系统和第二对讲子系统内,各个终端之间的通讯经由中转台完成;包括终端发送信号的步骤,在该步骤中任意终端通过约定的时隙发送信号至中转台,在该约定的时隙内中转台接收信号;还包括中转台转发信号的步骤,在该步骤中,中转台在另一时隙中发送信号至对讲系统中的所有终端,所有终端在该另一时隙中接收信号。

中转台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本地频点指令、约定链路频点指令和约定时隙功能指令,都是中转台接收信道参数配置指令的一部分;终端接收外部发来的约定本地频点指令和约定时隙功能指令是终端接收信道参数配置指令的一部分。

中转台和终端所接收到的约定时隙功能指令中包括接收时隙配置信息和发射时隙配置信息;中转台和终端存储接收时隙配置信息和发射时隙配置信息;中转台和终端在上电后读接收时隙配置信息和发射时隙配置信息;中转台和终端在每次进入接收模式之前,进行终端的接收时隙配置;中转台和终端在每次进入发送模式之前,进行终端的发送时隙配置。

在一些附图中未显示的用于对讲系统的中转台的实施例中,中转台能同时守候在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第一频点用于中转台所在的对讲子系统内的通讯,此时中转台用于外部多个终端之间的通讯信号中转;中转台采用tdma方式与外部的多个终端进行通讯;第二频点用于中转台所在的对讲子系统与另一外部对讲子系统之间的通讯;中转台采用tdma方式与外部对讲子系统中的中转台通讯。

在第一频点上约定一个时隙用于对讲子系统内的终端发送,中转台接收;约定第一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对讲子系统内的终端接收,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中转台在第二频点的接收时隙接收来自外部另一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中转台将第二频点上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一频点转发至对讲子系统内中的各终端。

在本申请所述dmr(digitalmobileradio)即数字移动通讯无线电系统中,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即时分多址)方式使用的是两个时隙,即单个载波频点分为两个时隙,每个时隙是30毫秒。单频中转台利用单频点时分双工的模式来做信号中转。因此,其它dmr终端(含手台和车台,本申请中统称终端)在这个直通信道下进行通话业务时,可由单频中转台用一个时隙用来接收此通话业务,然后在另外一个时隙转发此业务;这样就扩展了系统通话的距离,从而实现了单频中转的功能,省去了双工器降低了成本,且通讯频率范围也不会受限于双工器,在单个频点上能同时进行接收和发送,完成了了双向数据交换,节约了频率资源。

本申请中所提供的对讲系统和通讯方法,在tdma通讯的两个时隙中,固定异时隙分别用于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在该对讲系统内,终端只能通过单频中转台才可以互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部分终端先接收到发射终端的弱信号而接收不到单频中转台的强信号问题;以及同一单频中转台信号覆盖范围内,部分终端能接收到信号,另一部分终端接收不到信号的问题。由于设置了收/发固定异时隙,系统内所有终端均只接收中转台转发的信号,保证了系统内终端接收信号的稳定性,有效拓展了高质量通讯的距离。实现了与异频双工系统同等的中转效果。而同时相比于异频双工系统,本发明的提供的固定异时隙数字单频中转台便携轻便,便于移动,节省了一个频点和双工器,节约了客户的频率占用成本和设备成本,同时可以免受双工器的带宽限制而灵活设置频点,降低了客户采购备货双工器的难度和产品的流通成本。

本申请涉及的对讲系统及其通讯方法中,对讲子系统中包括至少两个终端,一个中转台;各对讲子系统中的中转台都能同时守候在两个频点,一个频点用作本地通讯,一个频点用于链路通讯;在对讲子系统中,本地频点上约定一个时隙用于终端发送,中转台接收;约定本地频点上的另一个时隙用于终端接收,中转台发送;同时,约定对讲子系统中的中转台在链路频点的接收时隙接收来自另一对讲子系统中的信号,并经由当前对讲子系统的本地频点转发至该对讲子系统中的各终端;一个对讲子系统中转台的链路频点是另一对讲子系统中转台的本地频点。中转台巧妙地运用了频点资源,节省了频率和设备资源。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两台数字单频中转台无线级联的方法和对讲系统中,通过增加单频中转台的链路接收时隙lrx,在不增加链路频点和无线链路机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台单频中转台之间的无线级联,有效拓展了通讯距离。本发明的提供的两台数字单频中转台无线级联方法和系统便携轻便,便于移动,节省了一组链路频点和无线链路机,节约了客户的频率占用成本和设备成本,扩大了用户的通讯范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