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答器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7328333发布日期:2021-11-10 01:2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应答器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答器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应答器是中国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地面定位设备,实际施工安装于线路钢轨中间。在列车经过时,安装在列车车头底部的应答器车载天线向应答器发送大能量的27mhz下行激励射频信号。应答器在接收该信号后将其转化为工作电源启动,并通过工作电路和应答器4mhz发送天线向列车底部的应答器车载天线发送频移键控(frequency

shiftkeying,fsk)形式的4mhz上行链路信号。
3.由于列车在经过地面应答器时,车载天线与地面应答器是高度错位的水平相对移动,该运动过程中车地距离变化较大,若想在较高的车速和固定的传输速度下维持足够的信息传输量就需要增加车地信号感应范围,同时避免在过近的位置因传输过大能量损坏电路。为了对应答器在列车经过时不同强度输入下的输出响应进行规范化,在欧标和中国铁标中设定了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测试项目。然而现有的输入输出测试需要将输入信号固定到下表所示的功率上。由于应答器在线性区工作状态不够稳定且受输入影响非常敏感、输入输出测试的精度要求高、信号传输链路的衰减不明确,因此只能通过反复调整源端信号的幅度使终端功率尽可能靠近当前测量所需功率。因此导致当前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测试方案存在测试效率低、误差较大的问题,进而影响对应答器的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答器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高效且高精度的测试应答器。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答器的测试方法,包括:
6.将信号发生器的当前输出的实际幅度调整至目标幅度;其中,所述目标幅度为预设幅度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幅度;
7.在向待测试应答器发送的下行信号时,测量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
8.接收所述待测试应答器在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后反馈的上行信号,并测量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
9.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判断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是否结束;
10.若判断出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结束,则根据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和所有所述上行信号生成所述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11.对所述输入输出特性进行差值拟合,得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
12.根据所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进行测试计算,得到所述待测试应答器的测试结果。
13.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判断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是否结束,包括:
14.判断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是否达到第一阈值,以及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是否达到环境噪声功率;
15.若判断出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达到第一阈值,且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达到环境噪声功率,则确定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结束;
16.若判断出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未达到第一阈值,和/或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未达到环境噪声功率,则确定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未结束。
17.可选的,所述应答器的测试方法,还包括:
18.若判断出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未结束,则返回执行所述将信号发生器的当前输出的实际幅度调整至目标幅度步骤。
19.可选的,所述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为所述下行信号与所述上行信号之间的关系。
20.可选的,所述目标幅度通过查询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幅度的对应关系表得到。
21.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答器的测试装置,包括:
22.调整单元,用于将信号发生器的当前输出的实际幅度调整至目标幅度;其中,所述目标幅度为预设幅度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幅度;
23.第一测量单元,用于在向待测试应答器发送的下行信号时,测量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
24.第二测量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待测试应答器在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后反馈的上行信号,并测量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
25.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判断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是否结束;
26.生成单元,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结束,则根据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和所有所述上行信号生成所述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27.插值拟合单元,用于对所述输入输出特性进行差值拟合,得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
28.测试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进行测试计算,得到所述待测试应答器的测试结果。
29.可选的,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30.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是否达到第一阈值,以及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是否达到环境噪声功率;
31.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达到第一阈值,且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达到环境噪声功率,则确定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结束;
32.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若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未达到第一阈值,和/或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未达到环境噪声功率,则确定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未结束。
33.可选的,所述应答器的测试装置,还包括:
34.激活单元,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未结束,则激活所述调
整单元执行所述将信号发生器的当前输出的实际幅度调整至目标幅度。
35.可选的,所述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为所述下行信号与所述上行信号之间的关系。
36.可选的,所述目标幅度通过查询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幅度的对应关系表得到。
37.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38.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39.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40.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答器的测试方法。
41.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答器的测试方法。
42.由以上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答器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应答器的测试方法包括:首先,将信号发生器的当前输出的实际幅度调整至目标幅度;其中,所述目标幅度为预设幅度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幅度;然后,在向待测试应答器发送的下行信号时,测量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之后接收所述待测试应答器在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后反馈的上行信号,并测量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判断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是否结束;若判断出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结束,则根据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和所有所述上行信号生成所述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对所述输入输出特性进行差值拟合,得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根据所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进行测试计算,得到所述待测试应答器的测试结果。从而达到高效且高精度的测试应答器的目的。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4.图1为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表现为三个阶段的示意图;
45.图2为现有技术进行一次输入输出特性测试的流程图;
4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答器的测试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4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进行插值的示意图;
4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答器的测试方法对应的硬件方案的示意图;
49.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答器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50.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应答器的测试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2.需要注意,本技术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而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3.首先,对本技术中的相关术语进行解释:
54.fsk(frequency shift key,即频移键控调制),通过乘法器将低频数字信号(高1低0非周期变化的数字信号)和高频正弦信号(常用一高一低共2个高频正弦信号,分别代表低频数字信号的1与0)调制为时域上频率交替变化的正弦信号,以便于在自由空间或传输线缆等介质中传播。
55.应答器(balise),使用磁感应技术的地面传输单元。其重要功能是通过空气间隙传输数据信息。应答器是安装在轨道上的信号设备,与其上方通过的车载设备进行通信。应答器是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的统称。
56.下行激励信号,由车载天线发出的携带能量的27.095mhz正弦信号,应答器在接收该能量后电路启动并发送fsk信号。
57.上行链路信号,由应答器发送的携带信息的4mhz频率fsk信号。
58.码元(symbol),数字信号中1个高(或低)电平所代表的时域信息。码元宽度即为单个码元的时域长度。
59.应答器输出输出特性,应答器的输入为车载天线发送的下行激励信号,输出为上行链路信号,应答器在接收到车载天线发送的下行激励信号后可以将其作为输入信号并转化为自身电源,当应答器接收到的下行激励信号满足一定功率条件后正式启动并向车载天线输出上行链路信号。
60.受列车上车载天线与固定在地面的应答器相对运动方式限值以及安全可靠性要求,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表现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61.第一阶段称为未启动区,车载天线与应答器距离远,输入的信号远远不足以支撑应答器电路正常工作,此时应答器输出为零;
62.第二阶段称为线性区,车载天线距离应答器较近(靠近和远离过程都有较近的范围),此时输入信号可以供给应答器电路启动且随距离减少而增加,同时应答器输出随输入增加而增加,输入输出特点近似于线性系统;
63.第三阶段称为饱和区,车载天线距离应答器非常近,此时为了防止应答器因电源电压过高损坏电路,从而启动保护电路将正常功能电路工作电压维持在一个小范围内,此时输出不随输入增加而增加。
64.在欧洲铁路标准《subset

085/036》和中国铁路标准《tbt 3544

2018应答器传输系统测试规范》中对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进行了上下限范围约束。
65.其中,横坐标φ为应答器接收天线范围内的下行激励信号磁通量,相当于应答器
的输入;纵坐标iloop为应答器发送天线中的环电流,相当于应答器的输出。图1中关键点坐标含义如表1所示。
[0066][0067][0068]
表1
[0069]
现有的输入输出测试需要将输入信号固定到下表所示的功率上。由于应答器在线性区工作状态不够稳定且受输入影响非常敏感、输入输出测试的精度要求高、信号传输链路的衰减不明确,因此只能通过反复调整源端信号的幅度使终端功率尽可能靠近当前测量所需功率。
[0070][0071]
表2
[0072]
按照现有技术方案进行一次输入输出特性测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其中,按照现有的应答器设计的灵敏度、射频信号传输链路中的损耗等,流程图中步骤6
‑7‑8‑
5的闭环控制循环在输入序列的每次测量至少要调整6至7次。若考虑到射频传输链路因老化而损耗变化等因素,该方法在测试时步骤6
‑7‑8‑
5的循环将增加到更多。
[0073]
另外,为尽快完成测试,图2中步骤6中对输入功率测量的可接受误差为
±
0.05db,在功率计普遍精度能达到0.001db时使用较大的可接受误差范围也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步骤6
‑7‑8‑
5的循环次数,从而提高测试效率。
[0074]
因此,当前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测试方案存在测试效率低、误差较大的问题。假设步骤2的序列共有28个(从低向高14个,再从高向低14个)。假设闭环控制的算法较为有效,则序列中每个待测功率对应5次步骤6
‑7‑8‑
5循环(若设备线缆老化则循环次数会增加,严重时闭环控制无法收敛到可接受误差以内),通常步骤4、5、8、9均用时500ms,则在忽略计算显示用后硬件仪表驱动采集用时为:
[0075]
28*[500+(500+500)*5+500]=168000ms=168s≈2.8min。
[0076]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答器的测试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77]
s301、将信号发生器的当前输出的实际幅度调整至目标幅度。
[0078]
其中,目标幅度为预设幅度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幅度。
[0079]
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目标幅度可以是但不限于通过查询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幅度的对应关系表得到。
[0080]
s302、在向待测试应答器发送的下行信号时,测量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
[0081]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通过计算得到对应的磁通量,其计算方式十分成熟,此处不做赘述。
[0082]
s303、接收待测试应答器在接收下行信号后反馈的上行信号,并测量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
[0083]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通过计算得到对应的环电流,其计算方式十分成熟,此处不做赘述。
[0084]
s304、根据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判断输入预设幅度序列是否结束。
[0085]
具体的,若判断出输入预设幅度序列结束,则执行步骤s305;若判断出输入预设幅度序列未结束,则返回执行步骤s301。
[0086]
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304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包括:
[0087]
判断所有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是否达到第一阈值,以及所有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是否达到环境噪声功率;
[0088]
具体的,若判断出所有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达到第一阈值,且所有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达到环境噪声功率,则确定输入预设幅度序列结束;若判断出所有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未达到第一阈值,和/或所有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未达到环境噪声功率,则确定输入预设幅度序列未结束。
[0089]
s305、根据所有下行信号和所有上行信号生成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0090]
需要说明的是,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表示为磁通量与环电流的关系,而磁通量可以根据下行信号计算得到,环电流可以根据上行信号得到,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为下行信号与上行信号之间的关系。
[0091]
s306、对输入输出特性进行差值拟合,得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
[0092]
由于,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是分段的,包含线性区和饱和区。并且通过控制幅度的测试可能会因为由“信号发生器

衰减器

功率放大器

衰减器

发送天线”的传输链路略微抖动导致各个点的间隔不均匀,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会有间隔过大的情况,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识别线性区和饱和区后进行插值拟合。如图4所示,圆形为实际测量打点,正方形为插值点。在识别线性区和饱和区后,可分别在线性区和饱和区进行插值从而增加采样测试间隔。
[0093]
s307、根据目标输入输出特性进行测试计算,得到待测试应答器的测试结果。
[0094]
需要说明的是,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插值拟合的效率更高。假设预设幅度序列中有50个幅度(增加过程25个,减少过程25个),执行步骤s301

s303均需500ms,由于没有闭环控制的多次循环,则在忽略计算显示的用时后整体用时为:
[0095]
50*(500*3)=75000ms=75s=1.25min。
[0096]
相对比现有技术方案28个功率点序列用时2.8min,插值拟合的方案50个幅度点序列只需1.25min,且该方案由于不需要abs(pcs(i)

p(i))<0.05db的可接受功率误差范围,
因此其功率误差即为仪表的功率误差(通常在0.001db左右)。
[0097]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现上述实施例的硬件方案可以是但不限于图5中的应将方案图。
[0098]
其中,如图5中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27.095mhz下行激励正弦信号,其频率大于30mhz;衰减器1用于防止信号回灌大3db;功率放大器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放大,其带宽大于30mhz;衰减器2用于防止信号回灌大于3db;功率计用于对测试天线发送下行能量进行标定,功率计的带宽大于30mhz,且功率覆盖

50至+5dbm;测试天线用于发送下行能量并接收fsk信号等效替代车载天线;低通滤波器用于滤除27mhz下行信号,其截止频率10mhz左右;前置放大器用于对接收的fsk信号进行放大,前置放大器拥有低噪声的特性;低通滤波器用于滤除27mhz下行信号,其截止频率10mhz左右;功率计/频谱仪用于采集fsk信号的功率,其带宽大于30mhz,功率覆盖

50至+5dbm。
[0099]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答器的测试方法:首先,将信号发生器的当前输出的实际幅度调整至目标幅度;其中,目标幅度为预设幅度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幅度;然后,在向待测试应答器发送的下行信号时,测量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之后接收待测试应答器在接收下行信号后反馈的上行信号,并测量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根据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判断输入预设幅度序列是否结束;若判断出输入预设幅度序列结束,则根据所有下行信号和所有上行信号生成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对输入输出特性进行差值拟合,得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根据目标输入输出特性进行测试计算,得到待测试应答器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技术与现有的测试方式不同,通过该方式通过对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控制的方式避免了终端功率的闭环控制,而采用较长的幅度序列进行测试,并通过较多的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插值拟合。由于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包括未启动区、线性区和饱和区,因此可以将识别线性区和插值拟合结合起来进行输入输出特性测试,且较多的幅度序列代表的数据量相对比固定序列长度的功率测试序列具备更高的可靠性。进而达到后续对应答器进行高效且高精度的测试的目的。
[0100]
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答器的测试装置,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
[0101]
调整单元601,用于将信号发生器的当前输出的实际幅度调整至目标幅度。
[0102]
其中,目标幅度为预设幅度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幅度。
[0103]
第一测量单元602,用于在向待测试应答器发送的下行信号时,测量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
[0104]
第二测量单元603,用于接收待测试应答器在接收下行信号后反馈的上行信号,并测量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
[0105]
判断单元604,用于根据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判断输入预设幅度序列是否结束。
[0106]
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判断单元604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
[0107]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有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是否达到第一阈值,以及所有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是否达到环境噪声功率。
[0108]
确定单元,用于若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有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达到第一阈值,且所有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达到环境噪声功率,则确定输入预设幅度序列结束。
[0109]
确定单元,还用于若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有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
未达到第一阈值,和/或所有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未达到环境噪声功率,则确定输入预设幅度序列未结束。
[0110]
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111]
生成单元605,用于若判断单元604判断出,输入预设幅度序列结束,则根据所有下行信号和所有上行信号生成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0112]
插值拟合单元606,用于对输入输出特性进行差值拟合,得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
[0113]
测试单元607,用于根据目标输入输出特性进行测试计算,得到待测试应答器的测试结果。
[0114]
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内容,如图3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0115]
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应答器的测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
[0116]
激活单元,若判断单元604判断出,输入预设幅度序列未结束,则激活调整单元执行将信号发生器的当前输出的实际幅度调整至目标幅度。
[0117]
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118]
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为下行信号与上行信号之间的关系。
[0119]
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120]
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目标幅度通过查询预设的信号强度与幅度的对应关系表得到。
[0121]
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122]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答器的测试装置:首先,调整单元601将信号发生器的当前输出的实际幅度调整至目标幅度;其中,目标幅度为预设幅度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幅度;然后,第一测量单元602在向待测试应答器发送的下行信号时,测量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之后第二测量单元603接收待测试应答器在接收下行信号后反馈的上行信号,并测量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判断单元604根据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判断输入预设幅度序列是否结束;若判断单元604判断出输入预设幅度序列结束,生成单元605根据所有下行信号和所有上行信号生成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插值拟合单元606对输入输出特性进行差值拟合,得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测试单元607根据目标输入输出特性进行测试计算,得到待测试应答器的测试结果。从而达到高效且高精度的测试应答器的目的。
[0123]
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
[0124]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
[0125]
存储装置702,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0126]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答器的测试方法。
[0127]
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
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答器的测试方法。
[0128]
在本技术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和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0129]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直播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30]
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